這三首詩對項羽的評價表達了怎樣的觀點

時間 2022-02-22 11:35:22

1樓:匿名使用者

4、題烏江亭 杜牧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烏江亭 王安石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子弟今雖在,肯為君王捲土來?烏 江 李清照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問:這三首詩借對項羽的評價分別表達了什麼觀點?答:

杜牧通過這首詩,表達了對勝敗得失、歷史興衰的看法,即勝敗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負重、重整旗鼓,定能東山再起。王安石認為民心和形勢決定了戰爭的勝負,歷史的規律不可違背。李清照認為人要講求氣節,活著要幹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死了也要氣壯山河。

2樓:匿名使用者

杜牧的詩認為勝敗乃兵家常事,如果項羽渡過江去,將來還有捲土重來、徹底翻盤的機會。王安石畢竟不是一介書生,具有政治遠見,他的詩說天下歸漢是大勢所趨,即便項羽再回江東,也沒有人再跟他了。李清照的詩裡則是表達對南宋王朝一路南逃、對金兵入侵不積極抵抗的憤怒;對項羽寧願自刎,也不苟且偷生的行為深為欽佩。

3樓:匿名使用者

一個武將,本來可以擁有江山,卻。落的個四面楚歌。逃難至此,怎麼還有臉回去見江東父老即使他知道,他可以東山再起,可那又如何,人生對於他來說,已沒有了意義。這是項羽的自尊

4樓:匿名使用者

對他的讚美和惋惜之情。

杜牧的題烏江亭,王安石的烏江亭,李清照的烏江,這三首詩借對項羽的評價分別表達了什麼觀點

5樓:凘**

《》:李清照bai用來鞭撻南宋du當權派的無zhi恥行徑,借古諷今,dao正氣凜然

內。顯然,她認為,項容

羽雖然兵敗,但稱得上英雄。

《》:杜牧有對項羽負氣

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卻是批評他不善於把握機遇,不善於聽取別人的建議,不善於得人、用人。杜牧假想未然之機會,強調

須有和不屈不撓的意志,認為項羽遭到挫折便灰心喪氣,含羞,算不上真正的「男兒」。

《亭》是王安石針對杜牧的詩寫的一首詩,表現了王安石對項羽失敗的看法。王安石則根據自己的理解,認為項羽的失敗已成定局,即便是江東子弟還在,項羽也不可能再帶領江東子弟

,以為他們不一定再肯為戰爭賣命了。

6樓:匿名使用者

杜牧有對項羽負氣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卻是批評他不善於把握機遇,不

善於聽取別人的建回議,不善於得人、用答人。 假想未然之機會,強調兵家須有遠見卓識和不屈不撓的意志。

王安石 認為項羽的失敗已成定局,即便是江東子弟還在,項羽也不可能再帶領江東子弟捲土重來,以為他們不一定再肯為戰爭賣命了。

即使項羽真的能重返江東,但對這麼一個失盡人心而執迷不悟的人,江東子弟還肯為他拼死賣力嗎?「捲土重來」實在是痴人說夢而已。

王安石的詩,十分辛辣冷峻,但卻抓住了人心向背是勝敗的關鍵這個根本,可以說是一針見血。

李清照 出語擲地有聲,正氣凜然,不讓鬚眉,雖身為女子,對靖康

之變亦是激憤難當,奮筆書之而成此慷慨之音。「至今思項羽」,

其英雄氣慨令苟安者汗顏,抒發一女子愛國情懷。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句剛健之極,有力之極,男兒

中亦鮮有能作此語者。 褒獎項羽英雄氣概

7樓:匿名使用者

杜牧認來為項羽不應該在失敗後自殺,自如果bai回到江東,重新組織力量,還可du能捲土重來,轉zhi

敗為勝。

王安石認為垓dao

下大戰後,項羽敗局已定,不可能捲土重來,與杜牧的看法截然相反。作為政治家,王安石著眼的是軍事力量的變化和人心的向背。

李清照的詩雖然也從項羽烏江事敗著筆,但她不是參與應否過江和能否重來的筆墨官司,而是稱頌項羽不苟且忍辱的高傲人格和悲壯氣概。

後人詠項羽詩中與項羽不過江觀點相同的有

8樓:魔僧聖行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題烏江亭、烏江亭、夏日絕句這三詩項羽評價的角度並不一樣,他們的角度分別是什麼?

9樓:匿名使用者

碰巧才考試做過這題:

這三首詩詠的都是西楚霸王項羽,但對項羽評價的角度並不一樣,他們的角度分別是什麼?

第一首是從兵家用兵的角度來評價的

第二首是從民心向背的角度來評價的

第三首是從節操(氣節)角度來評價的

題烏江亭中借對項羽的評價表達了什麼觀點

10樓:匿名使用者

此詩與《赤bai壁》詩一樣,議du論戰爭成敗之理,提出自zhi己對歷史上dao已有結局的戰

專爭的假設性推想。首屬句言勝敗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評項羽胸襟不夠寬廣,缺乏大將氣

度。三四句設想項羽假如回江東重整旗鼓,說不定就可以捲土重來。這句有對項羽負氣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卻是批評他不善於把握機遇,不善於聽取別人的建

議,不善於得人、用人。司馬遷曾以史家眼光批評項羽「天亡我,非戰之罪」的執迷不悟。杜牧則以兵家的眼光論成敗由人之理。二人都注重人事,但司馬遷是總結

已然之教訓,強調其必敗之原因;杜牧則是假想未然之機會,強調兵家須有遠見卓識和不屈不撓的意志。

《泊船瓜洲》,《秋思》,《長相思》,這三首詩表達的方法有什麼不同?

11樓:伊美伊人

相同之處:這三首詩都抒發了作者對家鄉深沉思戀和熱愛。 不同之處:

《泊船瓜洲》是寫景抒情,《秋思》是敘事抒情,《長相思》是融血景與敘事於一體。

12樓:

《泊船瓜洲》

《秋思》  《長相思》這三首詩均

採用了借景抒情的表達方法

《泊船瓜洲》

1、原文: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2、釋義:

京口和瓜洲不過一水之遙,鐘山也只隔著幾重青山。溫柔的春風又吹綠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麼時候才能夠照著我回家呢?

3、賞析:

詩以「泊船瓜洲」為題,點明詩人的立足點。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間」寫了望中之景。詩人站在長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與這邊的「瓜洲」這麼近,就一條江水的距離,不由地聯想到家園所在的鐘山也只隔幾座山了,也不遠了。

次句「鐘山只隔數重山」暗示詩人歸心似箭的心情。

《秋思》

1、原文: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2、釋義:

一年一度的秋風,又吹到了洛陽城中,身居洛陽城內的遊子,不知家鄉的親人怎麼樣了;寫封家書問候平安,要說的話太多了,又不知從何說起。信寫好了,又擔心匆匆中沒有把自己想要說的話寫完;當捎信人出發時,又拆開信封,再還給他。

3、賞析:

全詩一氣貫成,明白如話,樸素而又真實地表達遊子的心態。在訊息傳達不便的封建社會,長期客居異地的人常有類似的體驗,一經詩人提煉,這件極平常的小事、極普通的題材就具有了代表性的意義。後人每每讀到,常有感同身受之嘆,所謂人同此心,情同此理。

《長相思其一》

1、原文:

長相思,在長安。

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悽悽簟色寒。

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

美人如花隔雲端!

上有青冥之長天,下有淥水之波瀾。

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

長相思,摧心肝!

2、釋義:

長相思呵長相思,我們相思在長安。秋天蟋蟀常悲鳴,聲聲出自金井闌;薄霜悽悽送寒氣,竹蓆已覺生涼寒。夜裡想她魂欲斷,孤燈伴我昏暗暗;捲起窗簾望明月,對月徒然獨長嘆。

夜裡想她魂欲斷,孤燈伴我昏暗暗;捲起窗簾望明月,對月徒然獨長嘆。如花似玉美人呵,彷彿相隔在雲端!青青冥冥呵,上是無邊無垠的藍天;清水渺渺呵,下是浩浩湯湯的波瀾。

天長長來地迢迢,靈魂飛越多辛苦;關山重重相阻隔,夢魂相見也艱難。長相思呵長相思,每每相思摧心肝!

3、賞析:

這首詩是李白離開長安後回憶往日情緒時所作,豪放飄逸中兼有含蓄。詩人通過對秋蟲、秋霜、孤燈等景物的描寫抒發了感情。表現出相思的痛苦。

「美人如花隔雲端」是全詩的中心句,其中含有託興意味。我國古代經常用「美人」比喻所追求的理想。「長安」這個特定的地點更加暗示「美人」在這裡是個政治託寓,表明此詩目的在於抒發詩人追求政治理想而不能的鬱悶之情。

詩人將意旨隱含在形象之中,隱而不露,自有一種含蓄的韻味。

閱讀下面三首關於項羽的詩,完成詩後的問題。 題烏江亭 (杜牧)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兒。

13樓:魅影昭醇

第一首是從兵家用兵的角度來評價的,杜牧通過這首詩,表達了對勝敗得失、歷史興衰的看法,即勝敗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負重、重整旗鼓,定能東山再起。

第二首是從民心向背的角度來評價的,王安石認為民心和形勢決定了戰爭的勝負,歷史的規律不可違背。

第三首是從節操(氣節)角度來評價的,李清照認為人要講求氣節,活著要幹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死了也要氣壯山河。(意對即可)

杜牧 王安石 李清照對項羽的評價分別表達了什麼觀點

夏日絕句 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對項羽是思念的 題烏江亭 杜牧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對項羽以為捲土重來也是可以的 烏江亭 王安石 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為君王捲土來 不可能重來 同意樓上的,如是你...

題烏江亭烏江亭烏江中借對項羽的評價表達了什麼觀點

1 杜牧通過這首詩,表達了對勝敗得失 歷史興衰的看法,即勝敗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負重 重整旗鼓,定能東山再起。2 王安石認為民心和形勢決定了戰爭的勝負,歷史的規律不可違背。 表達了作者對項羽自刎的惋惜和憤怒 bs抄襲的 題烏江亭中借對項羽的評價表達了什麼觀點 此詩與 赤bai壁 詩一樣,議du論戰爭...

這三首詩是寫給誰的

友情 這個是出自四庫全書的雍邸集 至於具體寫給誰的 無從而知 不過留給後人很多的猜想 至於樓上這位說的 回答者 wxhning 試用期 一級 7什麼年永月,是二月河杜撰的 年妃確實是雍正比較寵愛的一位妃子 這個你只要看過一些史集 不可能說是很直白的告訴你 但是都能從中看出來 漢堡包之家 七夕 賞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