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是求麻木嗎沒有感情和慾望嗎,學佛與人交流是不是也是一種慾望也要斷除才能達到無慾無求

時間 2022-02-24 14:20:26

1樓:

學佛是學覺悟和智慧,如果學成了木頭或者精神病,那是自己走偏了,不知道反省修正。

2樓:匿名使用者

可能是電視劇看多了,才會這樣問,談一點我的看法吧第一,佛教是非常深刻和智慧的宗教

第二,學佛不是對感情麻木,是對人生根本問題的疑惑第三,現在很多人學佛是因為生活不易而去學的,這絕對是對佛學的誤解第四,不管是佛教還是儒家道家,控制慾望都是基本修行,合理就好

3樓:小尾羊

學佛不是求麻木

佛是信仰,是尋求內心的淨土

慾望和感情都是佛家的禁忌,那說明還修得不到位

4樓:匿名使用者

佛,真的能讓人清心寡慾!

5樓:睹明星

就當前的情況看,學佛的人中,確實有逃避遁世、麻木不仁的,但更多的是以菩薩的精神入世,以出世的精神修學。

逃避者,大多數人最初是想通過學佛或者出家遠離塵世煩惱,但結果卻不一定是最初想象的那樣。有的人沒有學到佛法的精髓,煩惱反而更多,人也變得更加麻木;有的人深入學習佛法後,瞭解了生命的真相,不再害怕世間煩惱,在增長智慧的同時,也生起了慈悲心,於是願意正視現實,在自己解脫的同時,也願意幫助眾生出離生死。

學佛的因緣有很多類別,但不管怎樣,只要學到了正知正見,就能獲得智慧,就有能力修正錯誤的知見。

菩薩與一般人沒有明顯的區別,菩薩就在人中,就在眾生中,他們往往與眾生在一起,有時候你根本看不出他就是菩薩。所以,不要誤以為學佛的人都是缺乏感情、缺少愛心的人。

我學佛修煉到無慾無求的境界,為什麼還是痛苦,因為沒有慾望得到所以痛苦?

6樓:

求不得苦

你還需要努力修煉

你追求無慾無求的境界,這也是一種放不下

7樓:匿名使用者

還有痛苦那就是還沒到無慾無求的境界

佛教說的沒有慾望是不是等同於沒有感覺

8樓:前鹹

慾望是無止境的貪念,叫慾望。

佛教化眾生放下的是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而不是放下生活,放下責任,放下義務,放下工作。佛教是教化眾生解脫煩惱的教育。不是讓你生不如死的邪教。南無阿彌陀佛

9樓:自省

完全理解錯了!佛教說的無慾,也並不是你所理解的沒有慾望。而是不執著於世間的貪嗔痴慢疑等塵牢,更不是沒有感覺。

10樓:匿名使用者

沒感覺是入無想定了。怎麼度眾生?慾望無止境,容易造業。所以用修佈施來斷欲。

11樓:

個人理解,僅供參考:

一、佛家修行,斷絕慾望,指的是去掉人的各種慾望,如名、利、情。過去佛教中說的七苦:貪、嗔、痴、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失榮樂。修去人的慾望,提高生命的境界。

二、人的眼、耳、口、鼻、舌、身是感覺器官。修行人的感覺器官,也起作用,並不是沒有感覺。修行人對世界、對人生的認識不同於世人,是生命提高後的認識。

12樓:匿名使用者

無慾無求,不是沒有慾望。是活在當下,感知當下。比如,你吃到了美味的菜餚,就會想要每天都要品嚐,這是慾求不滿。

你生活普通,工作平常,總是羨慕別人好車好生活,從而自暴自棄,這是求而不得,無法正視現在的每一天,只有活在當下,予取予求,自食其力,方可成仁。

13樓:

佛教,是佛的教誨,主要是戒定慧,核心是慧。獲得智慧是佛教的根本。

14樓:煩惱即菩提

心經上說,色受想行識五蘊皆空,這個狀態下,有覺存在,也就是轉識成智。

15樓:沒網會死

不是沒有慾望,是明白了慾望的本質,覺得常人執著的東西不那麼重要了。

比如小孩子喜歡玩玩具,大一點就不玩了,覺得幼稚。再大一點喜歡玩電腦遊戲,成熟以後就不怎麼玩了(當然現在年輕人成熟晚,很多人成家立業還在玩)知道玩遊戲白費時間,不如省下時間多賺錢。但是有的人出於對錢的慾望,又迷上賭博了。

在佛的眼裡,這一切都「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如同打完一局遊戲,刷了再多的經濟,拿了再多的人頭,電腦一關什麼都是一場空,不如做點更有意義的事情。

16樓:沐聽雙

佛教說的是錯誤的,

人若沒有慾望,那就是一個植物人

慾望分好壞,並不是一律全錯。

就如人渴了,想喝水,

他有喝水的慾望和想法,

但他能剋制這種想喝水的想法和行為

你能說他沒有口渴的感覺嗎?

好的慾望和壞的慾望

都會給人帶來感覺

因人類被上帝所創造,

原本有好的想法(慾望),

可以帶來動力,讓人追求良善,

正能量,智慧和幸福的事物和方向

但人類犯罪以後,就開啟了惡欲的閘門。

所以我們人類現在需要上帝的幫助,

來對我們進行更正和修復,

篩去惡欲,戰勝惡欲,識破惡欲

回到上帝創造人類的原本品格和聖潔。

17樓:北方的極處

從某種角度來講,慾望是指人說話與做事的想法,如果沒有慾望也就沒有自主行動,全是無意義的被動,像一臺機器,失去了人最基本的功能。

18樓:愛蓮華步

不是的,無慾是與世無諍,不執著不分別之意。

19樓:匿名使用者

慾望是心理的,感覺是生理的

20樓:夢幻小天使

我覺得應該不是佛教中的沒有慾望,指的應該就是與世無爭的意思。

學佛與人交流是不是也是一種慾望也要斷除才能達到無慾無求

21樓:星空之遙不可及

不要鑽死衚衕,作為人就是需要與人交流的。

真正看破紅塵的人,或者真正看破名利追逐的人,也會活得很快樂,怕的是大多數人並沒有達到六根清淨,卻陷入了偽」無慾無求「的境地,說白了,心理還是想吃肉的,只是不想動。又告訴自己,我才不吃肉呢。我飯都不想吃。

此時的無慾無求,表現為,隱隱約約對肉還有渴望,可是具體也說不出是想吃什麼肉,也不知道哪有肉,其實很久沒有吃飯了,但是不知道飯店在**,好像很遠的樣子,不想走路,覺得有氣無力,關鍵是不知道往哪走,所以,步伐很慢,有氣無力。這種狀態,下一步可能就是倒下,俗稱頹廢。

我還是希望看到不是真正佛系的你,對自己,對世界依然充滿了渴求,有渴望,有具體的目標。可以把這些記錄下來,找到一條路去完成,有力量的,快樂的去追求。

那時的你,應該是真正的快樂吧。

22樓:衛道書生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男人會和自己不喜歡的女人接吻嗎 是感情還是慾望

23樓:把回憶留給明天

感情與慾望都是建立在喜歡與感興趣的基礎上。

24樓:傻瓜本是孤獨

男人如果連一個吻都不給,那麼女人又怎能給他更多?有沒有感情是那個女人才能感覺到的東西

25樓:姍姍來遲的你

不喜歡的,肯定是慾望。。

26樓:小環

那看對方長得怎樣?好看也不介意啊

佛教教人無慾無求那以什麼代替慾望不可能是死人吧學佛成佛不是慾望嗎不是矛盾

27樓:匿名使用者

難道說不抽菸不喝酒不嫖不賭人生就沒有樂趣了嗎?肯定不是。同樣,難道沒有貪慾嗔欲痴欲慢欲疑欲,生命就無法存在了嗎?

肯定也不是。六道生命的確是由欲而成的,生而為人不可能無慾,除非佛,菩薩等聖者示現世間。無慾是修行的終極目標。

再目前的情況下,做不到無慾,要以善欲代替惡欲,得人天福報,以免墮落三惡道。墮落到三惡道不但受苦,而且不容易脫離。就如同越貧窮的人越難以翻身。

生而為人,還有聽聞佛法的機會因緣。尤其是現在這個時代,資訊交流快速發達。要是在以前的那個年代,求法都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所以應該珍惜現在的機緣,不要整天做無謂的揣測。千百年來,你的疑惑別人何曾沒有?佛法中的三藏十二部經綸,以及前赴後繼的修行者,高僧大德,用自己的切身經歷,言傳身教,實際行動證明了佛法的真實不虛性。

好好珍惜,很多人一失人身就會萬劫不復。再求出離的機會就難了。

28樓:摩辣訶

成佛迴歸自性,不再有慾望。沒有成佛的動力,沒有覺悟的思想是不能成就的!

29樓:開發自性

慾望是識。佛教用真心,願力代替慾望。

學佛成佛不是慾望,是願望,是願我成佛後有能力度無量有緣眾生。如成佛是為自己享樂是慾望,那麼成佛之路斷了。

涅盤了,還能渡眾生嗎?那麼涅盤是學佛人最終目的嗎

第一次碰到佛法上較為專業的問題,想必這位朋友已經真正開始思考佛法了,恭喜你 涅盤有三種 1 有餘依涅盤 指已證得不生不滅境界,但色身還在 2 無餘依涅盤 證悟的聖人色身入滅後即是 3 無住處涅盤 指菩薩 有大智不住生死,有大悲不入涅盤,既不生不滅,又能 隨機應物,隨緣顯現,濟度眾生.死是眾生最大,最...

家族遺傳病是屬於業障病嗎,業障病通過學佛

aaa 王 都是的 這個叫共業 就是有一樣的罪業導致同樣的疾病 學佛不行 必須用佛教的修行方法解決 比如 唸誦 抄 禮佛拜懺 多多放生等等 有可能是業障病,也有可能是冤業病。疾病是我們人生難免的,人生病的時候,尤其病況嚴重的時候,確實心就亂了,所謂是 病急亂投醫 這種作法不但會加重病況,甚至會變成不...

看佛經後人會無慾無求嗎,如果學佛可以無慾無求,那麼學不是求嗎

我覺得初學佛最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就是守戒。戒定慧,有戒,並且堅持住,才會萌生智慧。看佛經的話,因為我是佛教徒,我覺得佛經講得是真理,是宇宙的真相,像 楞嚴經 裡講的就很具體。作為佛教的角度來說,沒有緣分的人,是不會讀經書的,哪怕連聽聞經書的名字都不可能,更不要說讀了經書之後還能常常憶念誦持並且深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