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會覺得名作家的文章都不及一些普通人寫的散文

時間 2022-03-03 12:50:23

1樓:冰晶藍冰晶藍

魯迅的**作品數量不多,意義卻十分重大。魯迅把目光集中到社會最底層,描寫這些底層人民的日常生活狀況和精神狀況。這是與魯迅的創作目的分不開的。

魯迅說:「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南腔北調集·我怎麼做起**來》)這種表現人生、改良人生的創作目的,使他描寫的主要是孔乙己、華老栓、單四嫂子、阿q、陳士成、祥林嫂、愛姑這樣一些最普通人的最普通的悲劇命運。

這些人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最需要周圍人的同情和憐憫、關心和愛護,但在缺乏真誠愛心的當時的中國社會中,人們給予他們的卻是侮辱和歧視,冷漠和冷酷。這樣的社會難道是一個正常的社會嗎?這樣的人際關係難道是合理的人際關係嗎?

最令我們痛心的是,他們生活在無愛的人間,深受生活的折磨,啊但他們彼此之間也缺乏真誠的同情,對自己同類的悲劇命運採取的是一種冷漠旁觀甚至欣賞的態度,並通過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人來宣洩自己受壓迫、受欺侮時鬱積的怨憤之氣。在《孔乙己》裡,有惡意嘲弄孔乙己的短衫顧客;在《阿q正傳》中,別人欺侮阿q,阿q則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小尼姑;在《祝福》中,魯鎮的村民把祥林嫂的悲劇當作有趣的故事來欣賞……所有這一切,讓人感到一股透骨的寒意。魯迅對他們的態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魯迅愛他們,但希望他們覺悟,希望他們能夠自立、自主、自強,擁有做人原則。

魯迅對權勢者和偽君子抱著深惡痛絕的態度。《孔乙己》中的丁舉人、《阿q正傳》中的趙太爺、《祝福》中的魯四老爺、《長明燈》中的郭老娃、《離婚》中的七大人等等,都是這樣一些權勢者的形象。他們有權有勢,但對他人的命運卻沒有真誠的關心,對社會的進步沒有絲毫的熱情,他們關心的只是自己的權勢和地位,自私、虛偽、冷酷,阻礙著社會的進步和改善。

《肥皂》中的四銘、《高老夫子》中的高老夫子則是一些假道學、偽君子,他們口口聲聲說是關心社會的道德,實際上他們自己都是毫無道德心的人。

魯迅的**寫的是平凡人的平凡的生活,沒有離奇的故事,沒有引人入勝的情節,卻充滿了無窮的藝術魅力。這種魅力是從**來的呢?是從他對人、對生活的細緻入微的描寫和對人的內在微妙心理的入木三分的刻畫帶來的。

讀魯迅的**,時時有一種「發現的喜悅」。畫面是普通的畫面,人物是普通的人物,但卻在這麼普通的畫面和普通的人物身上,隨時都能注意到我們平時注意不到的特徵,覺察到平時覺察不到的人物的心理活動。正是由於這種細緻入微的描寫和入木三分的心理刻畫,使魯迅**的藝術魅力具有了愈久愈醇的特徵。

在青年時期,我們涉世不深,北方的中小學生對故事中所描寫的魯鎮等江南水鄉、三味書屋等風土人情還不夠熟悉,對人生還沒有更多的親身體驗,魯迅**是作為一個整體進入我們的感覺世界的,但在我們感覺到的人物和畫面中到底潛藏著多麼豐富的內涵,我們還不可能盡數感覺到,隨著我們社會經驗的增加和人生體驗的深化,這些人物和畫面的內涵就會不斷從中生發出來。為了揭示不同生活畫面和不同人物命運的不同的意義,魯迅的**結構是多變的,幾乎一篇有一篇的樣式,一篇有一篇的寫法。《狂人日記》與《阿q正傳》不同,《孔乙己》與《白光》不同,《故鄉》與《祝福》不同,《孤獨者》與《傷逝》不同。

不僅結構樣式不同,音調節奏也不同。《孔乙己》是那麼的單純而又冷峻,《傷逝》則那麼逶迤曲折、情深意切。魯迅的**是**,也是詩,意境幽深,外冷內熱,其運用民族語言的功力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在寫作《吶喊》《彷徨》的同時,魯迅還創作了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散文詩集《野草》。前者出版於2023年,後者出版於2023年。如果說《吶喊》《彷徨》中的**是魯迅對現實社會人生的冷峻的刻畫,意在警醒沉睡的國民,《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則是魯迅溫馨的回憶,是對滋養過他的生命的人和物的深情的懷念。

幼時的保姆長媽媽,在備受歧視的環境中給予過他真誠的關心的藤野先生,一生坎坷、孤傲不羈的老友範愛農,給過他無限樂趣的「百草園」,吸引著他的好奇心的民間戲劇和民間娛樂活動……所有這一切,都是在這個險惡世界的背景上透露出亮色和暖意的事物,是他們,滋養了魯迅的生命。這些散文,把抒情、敘述、議論結合在一起,有時如平靜的港灣,有時如波濤翻滾的大海,有時如湍急奔流的河水,有時又像蜿蜒曲折的小溪,千姿百態,體現了魯迅散文創作的藝術成就。同《朝花夕拾》中那些明淨細緻的散文不同,《野草》中的散文詩則呈現出迷離恍惚、奇詭幻美的意境,它們像一團團情緒的雲氣,在空中旋轉飄蕩,變幻出各種意想不到的形狀。

魯迅內在的苦悶,化為了夢,化為了超世間的想象,使《野草》成了中國現代主義文學中的一朵奇葩。魯迅曾對別人說:「我的哲學都在《野草》裡。

」魯迅最內在的情緒體驗和最玄妙的哲理**悟,通過這種奇特的藝術手段傳達出來。魯迅的藝術創造力是驚人的。

我個人認為安妮寫的是她自己生活中的事,而魯迅則大多記敘,揭示和批判一些關於當時社會黑暗的一面的事情,人物,景象,從這一方面來講,他的文章的遠大作用性就更勝於安妮的文章了,人們就更能接受和肯定魯迅的文章了。

不過,這只是我的個人看法,到底是什麼原因我也不能詳述,只能解釋到這兒了!

2樓:

那些散文(除了安妮寶貝,我也蠻喜歡)....你只是讀著感覺很華麗,就像韓愈當時批判的駢文,那些文章浮華纖弱,只講辭藻駢拼,沒有實際內容的惡俗文風。應文以載道..........

而且雖然都是散文,但主旨不同,沒法比,就像1cm和1g那個大一樣

3樓:匿名使用者

深有同感,我都比名家寫的好,可是網上還有比我好的

4樓:

個人愚見:文章不是寫給一個人看的,而是寫給大家看的,並且表達特定意義而達到一定效果的,才算是發揮了寫作的重大意義。

名家之所以稱為名家,都具有很高的文學造詣。你現在沒有感覺是因為閱歷還不夠。

我也是一個喜歡安妮寶貝的人,比你大幾歲吧,在你那個時候我也跟你有過同樣的想法。覺得名家不算什麼。

可是當我慢慢成長,真正懂得,理解了他們的文章之後,就會明白其中的魅力所在。

風格不是衡量文章好壞的標準。

不同的文風都有各自不同又珍貴的魅力。

5樓:狼頭榔頭

同學,你有這樣的思考是件很好的事情。

我們為什麼說巴金、魯迅、冰心的文章好,其實並不在於他們作品中有多少文學價值,而在於他們當時寫作的時代背景,以及他們作品中所關注和反映的社會問題。

說起文學價值,他們這些作者所處的年代,正好是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的時候,那時候是改造文言文、提倡新語言、新字型的時候,可以說,他們作品中的文字是我們現在所用的現代文的前體,因此說他們作品中沒有什麼好的詞語或者說語言過於生澀都是可以理解的。

加上他們作品中所關注的問題,都是當時社會底層的故事或者向封建社會抗爭的故事,所以說他們的作品比起安妮寶貝那種風花雪月小資的作品更有社會意義。

同學,我這樣說,你能理解嗎?

一些名作家寫菊的散文

6樓:kc的新

元稹的詩句: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7樓:匿名使用者

生命之菊文 / 孫峰

又是秋天,菊花開了。

集市上賣的都是栽在盆裡,一朵一朵,工工整整開著碩大的花。人們都喜愛,我卻不太欣賞。似乎那刻意雕琢有背生存之美。

我家裡也養著菊花。我對母親說,我喜歡密密匝匝、不加修飾的,那樣自然。或許,我的理解並不被賞花的人接受,但那是我的本欲。

從春天開始,我家小院的花壇便生出菊的新芽。好像早就約定好了,不管別的花草是否這個春天還來到我家,菊總是要來的,並且早早地來。那些新芽,一開始就充滿了勁頭,綠油油的,甚是可愛。

雖然沒花,卻充滿綠意,那是生命的活力。我不按花農們的指點,總是盡它們的需要,澆水、施肥。澆啊澆,見幹就澆,一心盼著長葉。

終於綠綠蔥蔥了,真是賞心悅目。我就是喜歡那樣的綠,充滿生命的綠。再加上菊又那樣頑強,那樣善解人意,只要你澆,它就長,不論天氣和節氣。

於是乎,那濃綠碩大的葉張揚著,那粗壯的枝幹挺拔著。夏天,別的植物都異常嬌嫩,唯有菊不一般。總之,一個勁兒長。

就算兩三日忘記澆水,枯萎了,只要你再澆水,它就再精神起來。

因為春夏的放任與驕縱,到了秋天,菊葉茂盛,菊杆有拇指粗,有的伸的老長,無休止地伸延開。漸漸地生了花骨朵,多得數不清。我任由它生,從不疏剪,生了就生唄。

於是乎,那骨朵兒如魚苗般,一簇兒一簇兒,讓人驚喜。

有時也擔心,這麼多骨朵,會不會開不飽滿。其實是多慮了,因為那些菊骨朵兒總沉得住氣,又守約。漸漸地,漸漸地,連你認為最稚嫩的朵兒,也會越開越大,最後成了拳頭般豐滿。

我喜歡菊花。我想,與其如此說,不如說我喜歡生命,喜歡旺盛的生命。既然生命是有限的,就該讓它在有限的時間裡蓬蓬勃勃。

推薦幾篇名作家寫的關於成長的散文!

8樓:天鎮人

1 傑克·倫敦的一生

2 從苦難中成長的偉大作家狄更斯

魯先聖狄更斯這位英國歷史上與莎士比亞齊名的偉大作家,是怎麼開始自己的第一次投稿的呢?22歲那一年,他試著寫了幾篇短篇**,為了避免別人的嘲笑,他趁夜深人靜的時候,畏怯地投入一家雜誌社的信箱中。一個星期以後,當他收到編輯的回信,稱讚他的文筆不錯,**可以發表的時候,他欣喜若狂,淚流滿面,竟然漫無目的地在大街上獨自了一天一夜來宣洩自己激動的心情。

這篇**不久刊出了,狄更斯就這樣開始了業餘寫作活動。

狄更斯於2023年出生於英國朴資茅斯的波特西地區。他的父親是海軍會計處的一個小職員,但是非常喜歡藏書,這使少年狄更斯受到很大影響,他幼時常常溜到家裡的閣樓上,津津有味地閱讀一本又一本的**。《魯濱遜漂流記》、斐爾丁的作品、《天方夜談》、《唐吉訶德》,都是他喜愛的作品。

他的幼小的心靈因此同文藝結上了不解之緣。

可是好景不長,他的家境日漸窮困,債臺高築,一家人不得不離鄉背井,遷居到倫敦。但移居未久,家裡舊債未清,新債又來,父親被投入債務監獄。這時狄更斯才10歲。

作為一群弟妹的大哥,狄更斯不得不擔起家長的責任來。11歲,他就到一家皮鞋油廠當學徒。為了節省開支,他母親帶著弟妹們到監獄裡和父親住在一起,狄更斯單獨留在外面,每星期領到薪水之後,就帶著錢或食物去探監,和父母弟妹團聚。

這些艱苦的日子在幼小的狄更斯的心靈中遺留下永不消失的印象。他在皮鞋油作坊當學徒時,由於包裝熟練,曾被僱主放在櫥窗裡當眾表演操作,作為廣告任人圍觀,在他心上留下了永久的傷痕,從而產生了對不幸的兒童深厚的同情和堅決擺脫貧困的決心。以後他父親獲得一筆小小的遺產,出了監獄,把狄更斯送到學校去讀書。

校長是一個又愚昧又野蠻的人,對學生任意鞭打辱罵。這個人物在狄更斯的作品中曾經出現過很多次。

家中僅有的一點錢財不久又用盡了,狄更斯不得不停學就業,為餬口而奔忙。16歲時在一家律師事務所當繕寫員,走遍倫敦的大街小巷,廣泛瞭解社會。後擔任報社的採訪記者,為《記事晨報》寫一些特寫,熟悉了議會政治中的種種弊端。

他在採訪之餘開始文學創作。他常帶著筆記本在倫敦偏僻的角落和鄉村漫遊,為日後的創作蒐集了豐富的素材。2023年寫成了第一部長篇**《匹克威克外傳》。

這部作品發表以後,風行一時,暢銷全國,頓時成為街談巷議的資料,並使得他得以靠寫作維持生活,開始了著作生涯。以後他又寫了許多作品,主要是長篇**,獲得極大的成功,終於成為英國文學史上偉大的作家之一。

成功以後的狄更斯迅速成為他那個時代最為人們喜愛和崇拜的人物。在他去演講的城市,為了目睹他經過的英姿,為了買到門票,人們燃起柴火整夜地睡在大街上等候。

狄更斯的偉大不僅在於他深刻地暴露了英國各個社會階層的生活實況,而且也在於他掀起了真正的文學革命。在他以前的英國文學中,普通人民是沒有地位的;狄更斯雖不是第一個改變這種現象,卻是最有效地改變了這種現象的人。他用生動而熱情的筆觸描繪了下層階級的人們和他們的悲慘生活。

他把貧民窟、小客棧、貧民收容所、債務監獄等等悲慘的生活景象寫入了文學作品,對那些正直的勞動者,給予最大的同情。

他以高度的藝術概括和生動的細節描寫,反映了英國十九世紀初葉的社會真實面貌。他的作品裡充滿了光輝四射、妙趣橫生的幽默和細緻入微的心理分析。由於他真實地、生動地描繪了十九世紀初葉的英國社會生活,由於他對人民懷著無限的深厚同情,他的作品不僅在當時發生了巨大的進步作用,直到現在還為人民所喜愛和珍視。

在心情不好的時候。為什麼我會覺得心裡憋得上。而且相當難受

適當發洩一下就會好點,就會舒服很多!人總有失落和心情不好的時候!沒有坎坷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人世間不如意的事情十有 在我們感到憤怒,壓抑,鬱悶和煩躁的時候,可以考慮以下建議去減壓,放鬆和發洩 1,就去痛痛快快地淋雨,或者暢快淋漓地打一場籃球!發洩後就好了!2,要不然,一個人去看海,晚上的時候,一個...

為什麼會覺得親人都不親,更重要的是覺得奶奶爺爺對待親孫子有些歹毒呢

家本該是人生安全的港灣,在外面受的所有苦難都能在家裡得到撫慰。如果家不是這樣的,在家的感覺還沒有在外面舒適,那也不必強迫自己融入到這樣的家裡,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大可不比因此而糾結。 最愛好奇 怎麼會有這種想法,也許你離開親人時間太久,不聯絡,親與不親不能自己論斷,一定是有原因的,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

為什麼我會覺得自己的好朋友跟自己不那麼要好反而跟她的同桌更好更親密了上課總聽她們在說話

霸氣小學生丶 你這是佔有慾在作怪,一個人不可能一輩子只有一個要好的朋友,你可以試著融入他們,這樣你也又多了一個朋友。 我是木頭 因為你嫉妒了,是你的朋友就是你的朋友,不會因為多了一個人而變了。如果真的變了說明你不夠吸引力,沒手段保護自己的友誼。或她 她太花心了。現在保持現狀,把握分寸是最好不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