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文化積累

時間 2022-04-02 08:20:23

1樓:匿名使用者

資訊積累是文化積累的前提條件,文化積累是資訊積累的必然結果。

文化所特有的層累性,要求編輯不斷地將科學前沿的研究成果加以傳播,從而使科學知識不斷地遞進、積澱。

文化積累意識是指導編輯活動的一個重要思想意識,在任何時候,文化積累都具有實際意義。

編輯活動具有兩個重要功能,一個是資訊傳播,另一個是文化積累。對編輯活動而言,文化積累包括資訊積累。資訊積累是文化積累的前提條件,文化積累是資訊積累的必然結果。

沒有資訊積累就沒有文化積累,但是資訊積累並非就是文化積累,這是因為資訊積累具有某種程度的模糊性、不確定性和隨機性,其穩定性較差。與之相比,文化積累則具有清晰性、確定性和恆常性,因而具有相對穩定性。文化積累是建立在資訊積累基礎之上的,它是資訊積累的積澱與昇華。

資訊積累與文化積累之間存在時間差,即文化積累總是滯後於資訊積累。這一時間差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因為資訊的價值有待於時間的檢驗。例如,即便獲得諾貝爾獎的成果,在經過一段時間以後,有的也被證明並不具有真正的科學價值,從而在文化積累過程中被剔除。

從資訊積累向文化積累的過渡過程,是去偽存真、選優汰劣的動態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編輯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作為把關人,編輯必須對資訊的價值作出準確的估價,從而決定取捨。

因此編輯首先是資訊積累者。編輯應當樹立文化積累意識,因為這種意識對做好資訊積累乃至最終完成文化積累工作,具有高屋建瓴的指導意義。沒有文化積累意識的編輯,是做不好資訊積累工作的。

編輯在文化積累意識作用下,可以更鮮明更主動地確立主體地位,增強編輯活動的能動性,從而更好地完成資訊積累與文化積累的有機統一。具體說來,編輯的文化積累意識可以表現為如下幾個方面。

一、積極的文化介入精神

編輯的職責是對他人的作品進行整理、加工,從而進行有效的傳播。為他人做嫁,默默無聞的奉獻,是由編輯的職業特性所決定的。但這僅是表面形式。

編輯職業的根本性質在於,他是科學文化活動的必不可少、舉足輕重的介入者,他直接參與並影響著人類文化的締構過程。如果我們將人類文化看作是一座巨集偉的建築,那麼,編輯就是這建築物的設計師;如果我們將人類文化活動看作是一部輝煌壯麗的歷史劇,那麼,編輯就是這部歷史劇的策劃者。話說的有點過頭了吧?

不,事實就是如此。編輯「六藝」的核心是選題、組稿,而選題、組稿不就是文化設計麼?一套套叢書、一部部**所築成的文化構架,不正是編輯設計、策劃的結果嗎?

選題、組稿是編輯文化介入的最直接的手段,它最深刻地體現了編輯對科學文化工程的巨集觀構思與把握。

編輯在選題中所表現出來的文化介入精神,是編輯文化積累意識的反映(注意,這裡所說的選題,並不包含那些為迎合某些受眾的庸俗趣味而選的低格調題目)。選什麼或不選什麼,其根本標準就是看所選題目是否會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因而具有文化積累價值。文化積累價值,對提高編輯的選題層次具有指導作用。

有了這種意識,編輯就會以積極的文化介入精神選題、組稿,建構良好的文化體系。

編輯的文化介入精神,不僅表現為選題、組稿,而且還表現在文化導向上。文化導向,在任何時候都具有重要意義。人類文化是珉玉雜陳、良莠共存的混合體。

編輯經常受到「黃色文化」、「黑色文化」等有害文化的衝擊。為了人類精神文明的進步,編輯必須抵制那些有害文化,這就需要導向。這種導向表現為不為有害文化提供蔓延滋長的園地,積極扶持和培養優秀文化。

須知,儘管有害文化有時顯現出「暢銷」、「高票房**」,但終屬被淘汰之列,因為它們在根本上違揹人民的利益,不具有文化積累價值。遺憾的是,我們有些編輯同仁缺乏文化積累意識,沒有發揮正確的文化導向作用,隨波逐流,為有害文化提供市場,這是令人痛心的。

編輯導向,還表現為編輯為提高科學文化的價值所做的努力。一個出版社出版一本大失水準的書,一份期刊發表一篇質量不高的**,都會在讀者中造成不良影響,降低文化積累的水平。因此,編輯必須對稿件的質量嚴加把關,嚴格載文標準,堅持寧缺毋濫的原則,以利於提高文化積累水平。

二、嚴謹縝密的科學態度

文化積累需要嚴謹縝密的科學態度,這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是要將那些具有真正價值的文化成果迅速輸入社會文化傳播體系,使其成為人類共有的文化積累;另一方面則是要對那些沒有價值的文化糟粕予以剔除淘汰,以達到淨化文化積累的目的。

科學學專家貝弗裡奇在《科學研究的藝術》一書中指出:「對來自外部的新設想,我們大家都有一種抗拒的心理傾向,正如對標新立異的舉止衣著存在抗拒心理一樣。」文化積累是新舊文化永無止息的代謝過程,求新求異是文化積累得以綿綿不絕生生不息的根本所在。

而人所固有的某種惰性常常使那些標新立異、具有真正價值的東西得不到承認,被拒之於期刊或出版社的大門之外,從而大大延緩了人類文明的程序。這方面的例子是很多的。例如,2023年,科學家雅羅的**《關於胰島素的抗體》,遭到了美國著名雜誌《科學》的退稿,之後又被《臨床醫學雜誌》拒絕。

就是這樣一項屢遭拒絕的科研成果,卻於22年後獲得了諾貝爾獎,得到了舉世公認。人類對這項科研成果的享用被延滯了22年!相反,有些科研成果儘管由於種種原因,受到人們的冷落,但是由於編輯慧眼識珠,及時將其編輯成冊,因而放射異彩。

例如,奧地利人孟德爾從事多年的豌豆雜交實驗,總結出遺傳因子分離與自由組合兩條遺傳學的基本定律,並於2023年在一次科學會議上宣佈了自己的發現,但是並沒有得到當時人們的重視。然而,由於大會的**編輯者獨具慧眼,將孟德爾的**《植物雜交的實驗》刊載在奧地利自然科學學會年刊上,使孟德爾的科研成果終於被後人發現和承認,他因此而被公認為遺傳學的創始人。

在這裡應當著重提出的問題是,編輯在文化積累工作中需要以嚴謹縝密的科學態度進行辨偽。偽科學、偽文化對人類的文明會帶來極大危害,因此必須對其進行無情揭露,決不能讓其進入文化積累過程。編輯的嚴謹縝密的科學態度,還體現在編輯加工上。

編輯加工的目的是使資訊有序化、載體化,以利於資訊傳播和文化積累。為此,必須努力消滅一切錯謬。「草螢有光終非火,荷露雖圓豈是珠」。

編輯在加工文稿時應當有這樣的意識,即決不能讓謬種在我手裡流傳下去,以訛傳訛貽誤後人。編輯加工中的糾錯例項是很多的。例如,有一篇文章中寫道「用白灰鍊鐵取得優質高產」。

白灰怎麼能鍊鐵呢?只有用鐵礦石才能鍊鐵,白灰只能作為熔劑。此句應改為:

「用白灰作熔劑鍊鐵取得優質高產」。否則,人們會以為鍊鐵生產又發明了一項新工藝。再例如,「這種礦石含硫很低,一定能煉出優質生鐵。

」煉優質生鐵,其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它不但要求含硫低,還要求磷低、鐵粉高、焦碳***以及相應的高爐操作技術等。顯然,以為含硫低就一定能煉出優質生鐵的說法是片面的、不正確的。對上述兩例,如果不加以修改,將會造成鍊鐵技術的以訛傳訛。

對於科技編輯而言,任何一個小數點、符號、公式的差錯,都有可能招致嚴重後果。

編輯的嚴謹縝密的科學精神,亦是編輯主體精神的體現。喪失了這種精神,編輯就失去了在文化建設中的主體地位。堅持這種精神,就能排除各種干擾,在文化積累過程中充分實現編輯的自我價值。

三、發現人才,培養人才

人才是文化積累的重要內容。人類文化史離不開這些燦若繁星的名字:蘇格拉底、柏拉圖、康德、黑格爾、哥白尼、孟德爾、伽利略、牛頓、哈維、哥倫布、孔丘、屈原、李白、杜甫、愛因斯坦、祖沖之、李時珍、馬克思、列寧、***、郭沫若、魯迅......

這其中,有許多人不正是由於得到編輯的發現與扶持,才在人類文化史上閃耀出不滅的光輝嗎?《物理學學報》的編輯普朗克發現了愛因斯坦及其相對論,20世紀20年代上海《實事新報》副刊《學燈》的編輯宗白華髮現郭沫若,不就是積極的文化積累嗎?文壇上,一個人屢遭拒絕而偶爾被某個編輯發現並大力扶持,由此一舉成名的事例多不勝數,這常常被人們傳為佳話。

但是,如果我們看看幾位諾貝爾獎得主遭退稿的情況就會想,這類「佳話」最好還是少一點好!蕭伯納的被退作品為其代表作《人與超人》,退稿的編輯說:「他(蕭伯納)永遠不會成為一般人心目中的流行作家。

」海明威的被退作品為短篇**集《春潮》,拒稿者說:「如果出版這本書,那我們不但會被視為品位惡劣,甚至會被視為異常殘忍。」古爾丁獲諾貝爾獎的代表作《蠅王》當初被退稿的理由是:

「你未能將顯現有潛質的構思成功地發揮出來。」我們完全有理由去想,在人類文化史上是否有一些傑出人物,由於我們做編輯的原因而被永遠地埋沒了呢?這難道不是編輯對人類文化造成的損失嗎?

沒有人,就沒有文化。人是文化的創造者。發現一個人,就是發現了一個有價值的文化現象。

發現一個人,就是發現了一個創造勢頭。期刊、報紙、出版社、電臺、電視臺,這些傳播媒介都是發現和培養人的園地。大量傑出的人才都是通過這些傳播媒介嶄露頭角併為社會所公認的。

編輯在發現和培養人才方面負有重要責任,尤其是對那些雖然尚顯秩嫩、但卻很有潛力的未來人才,要大力扶持,這更能體現編輯的文化積累功能。

編輯的人才意識是文化積累意識不可或缺、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那些對已經成名的作者分外垂青,而對名不見經傳的作者不屑一顧的編輯,最有可能埋沒傑出人才,從而對文化創造與積累帶來損失。

四、注重前沿選擇

編輯的前沿性選擇,具有積極的文化積累價值。選擇的質量決定文化積累的質量。文化所特有的層累性,要求編輯不斷地將科學前沿的研究成果加以傳播,從而使科學知識不斷地遞進、積澱。

在這一過程中,純粹意義上的重複舊有的理論知識是毫無文化積累價值的。只有那些探索性的、初次出現的理論才具有文化積累價值。因此,編輯對**進行前沿性選擇時,應當看其在多大程度上是在重複舊有的理論。

如果舊有的理論佔據了主導方面,那就意味著**不具有前沿性,因而也就不具有文化積累價值。

沒有前沿性選擇,就沒有文化積累。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前沿選擇都具有文化積累價值。在前沿選擇中,只有那些被實踐證明是正確的理論才具有文化積累價值。

文化積累表現為對科學前沿的過濾與篩選。它是提純與精餾,而不是雜燴與混淆。例如,根植於古希臘時代的「以太」概念,曾經長期統治著人們的學術思維。

人們為了相信它的存在,不惜賦予它許多莫名其妙的臆測。當光的波動性被確定之後,科學家們大都認為「以太」就是傳播光振動的介質。這樣,「以太」似乎就作為真理而被承認、被傳播下來了。

然而,「以太」畢竟是虛無縹緲的!科學的大廈不能建築在無根的空中。人們必須證實「以太」是否存在。

為了尋找「以太」絕對靜止參考系,邁克爾遜根據邁克斯韋提出的指導思想,設計了一個實驗裝置,和美國化學家莫雷利測定地球相對於「以太」的漂移速度。當時實驗的精度已達四十億分之一,他們晝夜不停地連續觀測了5天,仍然看不到一點「以太」飄移的跡象。這個實驗的「零」結果否定了以太的存在,從此以太的概念被物理學所拋棄。

前沿選擇與文化積累表現為互動關係,它們相輔相成,互為促進。高質量的前沿選擇,提高了文化積累的質量,反過來,高質量的文化積累又將科學推向新的前沿。哥白尼的「日心說」否定了托勒密的「地心說」,將天文學大大推進了一步。

而開普勒的行星運動三大定律又否定了哥白尼學說中的不合理部分,將天文學推向了新的前沿。牛頓發現了物體運動三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從而使經典力學成為一個完整的體系。而愛因斯坦則創立了相對論,解決了牛頓力學所不能解決的問題,把物理學再次推向了前沿。

科學就是這樣以前沿遞進的方式發展的,而文化也就是這樣一面積累科學前沿的成果,一面又推動科學走向新的前沿。

文化積累意識是指導編輯活動的一個重要思想意識,在任何時候,文化積累意識都具有實際意義。我們應當牢固樹立這種意識,並以此來指導我們的編輯工作,為人類的文化創造與積累做出貢獻。

積累本可以積累什麼啊(內容),積累本一般是什麼本子

徵羽煙嵐 作文素材。通常可以有 描寫 詩 名言 文學常識 獨到的觀點 事例 生詞等等。積累的標準通常是任何你認為有價值,即自己可能難以寫出或不熟悉且值得學習,可用於寫作或閱讀的內容。任何摘抄的內容建議在最後附上出處,除非是文學常識。如果沒有辦法找到自己認為很有價值的內容,可以摘抄一些景物描寫。又或者...

什麼是文化,什麼叫做文化

所謂文化 1.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如 文學 藝術 教育等 2.考古學用語,指同一個歷史時期的不依分佈地點為轉移的遺蹟 遺物的綜合體,同樣的工具 用具,同樣的製造技術等,是同一種文化的特徵。如 仰韶文化 3.指運用文字的能力和一般的知識。如 學習文化...

以積累為題的敘事作文題目是《積累》

甜桃小萌萌 為什麼季羨林先生可以當大學教授?因為他學問高積累得多。每回問這種問題,幾乎得到的都是這種回答。但不得不承認,積累是學習必不可少的條件。課內的知識掌握得差不多了,就得開始積累。讀讀課外書,多問問題,便是積累。不知道積累的人是知識界的矮子,他們的思維會只限於中心,而不會圍繞著中心,進行適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