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所指的本性是什麼,佛所說的 本性是什麼意思

時間 2022-04-21 16:55:11

1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中所指的本性是:智慧,(智慧人人平等)

這種本性與生俱來(稱為神童)

通過後天改造而來(理解為大器晚成)

2樓:啊渡啊渡

本性非後天改造;

個人認為:本性也非與生俱來;

打個比方,如同我們用的木頭筷子,是機器對木板加工而成;而木板是原木通過機器加工而成,而原木是通過人工或機械對自然裡的樹木加工而成,而樹木是生長在土地上的,樹木是由水和炭等等構成的;這些構成物就是本性;

以上的比方是物質的本性;

人的本性,也是要剝離許多層才能看到和被認識的,後天的修煉也很難看到自我的本性;

剝離我們對社會的認知,剝離我們對世界的認知,剝離我們與生俱來的記憶和認知;剝離所有的一切,剩下的就是我們的本性;這是精神層面的,這就是佛教中的本性;

以上是個人看法,請大德們指點;

南無阿彌佗佛

3樓:無盡意

本性就是性本善的那個性。這個性與宇宙萬法,是一個性。它是本體!後天改造的是習性,不是本性,本性一切具足,和需要改!

4樓:匿名使用者

本性為智。這個智是萬物準則。不來不去。五祖說常常勤拂拭,莫使惹塵埃。這是障。智是與生俱來的,障是後天妄生的。

5樓:匿名使用者

既然是本性,當然不是後天而來。

既然是本性,當然生與不生都在。

6樓:匿名使用者

《心經》中說的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真心,本來如是。

佛所說的'本性是什麼意思?

7樓:莫文靈雲南

佛教中的本性是什麼意思?修道者應先萬念妄想大死一番,佛性(梵語buddha-dhatu)方可甦醒而見性,見性後自性妙用無窮。眾生之心應大死一番,此妄心應休去歇去,古廟香爐去,枯木寒灰去,一念萬年去,如人死人去,若能如是用,萬念俱灰,妄心死至無可再死,心安有不成道乎!

萬法不立,一塵不染,本來面目現前,正是見性體之際。人人肯死心切願,勇猛精進,開悟證入自性本體,有何不可!

上至諸佛,下至螻蟻,皆有佛性,無所分別,人人見性,人人成佛。

開悟聖僧雲:請君仰面看虛空,廓然無邊不見蹤;若解轉身些子力,頭頭物物總相逢。

妙明覺性之體,贊不及,毀不及,若了一,萬事畢,無欠無餘若太虛,為君題作波羅蜜。真性中本來蕩然空空,一法不立,一塵不染,說是一物即不中,真如本體,照而常寂,寂而常照,寂照不二,諸佛普現。

除卻凡情聖情,心外更別無佛,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心,心外無別佛,若不信自心是佛,無有是處,窮劫修道,總是門外漢。心本無形,因塵有相,塵滅心滅,因塵見性,性本無生無滅,真性湛然。

佛教中的本性是什麼意思,凡夫不肯空心,恐落於空,不知自心本空,大空大有,不空不有,空有自在,中道(梵語madhyama-pratipad)實相普現前。你有我亦有,君無我亦無,有無俱不立,相對嘴盧都。信心清淨者,信本來心無法可得,不起妄念,心常空寂,湛然清淨,住無所住,了得無所得,究竟涅槃。

清淨覺性,應機接物,揚眉瞬目,運手動足,皆是自己靈覺之性,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道(梵語marga),道即是禪,禪之一字,非凡聖所測,見本性為禪。聖體本來清淨,無有雜穢,所有言說,皆是聖人從心起用,用體本來空,言名猶不及,十二部經憑何得及,道本圓成,不用修證,道非聲色,微妙難見,若會妙覺,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佛教中的本性是什麼意思,佛性非色非心,非有非無,非因果法,纖塵不染,一法不立,至性中人。夫道者,以寂滅為體,修者以離相為宗,寂滅是菩提,滅諸相故。本性空寂,莫取一切相,即合聖意;離一切相,即名諸佛。

不見煩惱異於涅槃,是名平等,何以故?煩惱與涅槃,同一性空故。若能如是見,是名正見;若不如是見,是名邪見。

三世諸佛以自心為本師,自見本性,見自法身佛而成就無上正等正覺(梵語nuttara-samdodhi)。仁者見性否?若未見者,應如法如是見;若見者,汝之佛性與諸佛正等無異無別,恭禧仁者也!

佛教總的本性是什麼意思,佛教中的本性有佛性。

佛的本性是什麼

8樓:匿名使用者

內心一念不生

佛教中所指的本性是:智慧,(智慧人人平等)這種本性與生俱來(稱為神童)

通過後天改造而來(理解為大器晚成)

9樓:錘鍊意志

慧能曰: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

此有則彼有此無則彼無,此生則必勝此滅則必滅.

事物無差別性。

10樓:煩惱即菩提

是心··················

佛教說的人的本性是指什麼?

11樓:匿名使用者

阿彌陀佛!見、聞、覺、知都是自性的體現。是心的起用。

當下的運用就是自性。本性和自性不是一回事。本性具備兩個特徵;一、是共性。

二、特性。什麼是共性?所有的九法界眾生本具佛性。

這就是共性。什麼是特性?眾生所造的業不同,所受的業報不同。

一切都是你的心所造的業,這就是特性。兩合一就是本性。

12樓:不完美憧憬

比方說吧,自性是條河的上游,乾淨沒汙染呢,越往下游汙染越多也就失去本性了,簡單吧

13樓:東臨天山

這個不好說的,六祖的偈可體現一下

身非菩提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片惹塵埃

希望多多體會一下

14樓:無量壽莊嚴清淨

建議樓主讀一讀母音上人的《略談明心見性》。

自性是無法敘說的,只能體悟。但是,通過大德的開示,我們還是可以對自性的各種特質略略感知一二。

阿彌陀佛。

15樓:天下倒影

禪宗六祖慧能說過,何其自性,本自清淨,何其自性,本自具足。

16樓:渡海之舟

自性即是本性。是人本來具有的。按六祖所說,若見自性,即見如來。

所謂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本自具足,本不動搖,能生萬法(天地萬物之本源)。也就是大德所說「父母生前本來面目」。

自性是非常妙的一種東西,所有語言都是無法準確描述,所謂開口即錯。何況我們還是未見者,所言可能離得更遠。

17樓:匿名使用者

樓上師兄們都提供了不同切入點的答案。

真如本性隨處皆是,正如古德雲,以金做器,器器皆金。

一切都是真如本性為本質構成的,正所謂唯心所現,為識所變。這裡說的心,就是真心,就在真如本性。

文字比較枯燥抽象,或者我們可以看個電影來幫助理解,有個量子物理電影,叫《我們懂個x》裡面描述的「超弦場」的概念,就非常類似我們說的真如了。這個電影網上一搜就有,土豆等都很多,建議看2006第二版的。

不過呢,實在的真如,**都是,所以但說某個東西像真如,只是某個側面而已,不全面,不是完全準確的,所謂說似一物即不中。

我們都是在打比方而已,從中能受到啟發就好。

佛教中所說體性,自性,本性,空性之類的詞是什麼意思?

18樓:野草蒼茫

1、體性指實體,即事物之實質為體,而體之不變易稱為性,故體即性。若就理之法門而言,佛與眾生,其體性同一而無差別。俱舍論卷十三(大二九·七一上):

『體性是善,猶如良藥。』體是本體,性是本性。體與性,同體而異名。

《體性》篇出自《文心雕龍》第二十七篇,是劉勰風格論的主要內容。從作品風格(「體」)和作者性格(「性」)的關係來論述文學作品的風格特色。

2、自性即人們心中本來就有、本自具足的光明性智,是人的精神本體(法身)。佛教裡的毗盧遮那佛就是法身佛,它所代表的就是自性中的光明智慧,所以又稱為大日如來佛。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尊大日如來佛,都有光明的法身,有一個心中的太陽。

3、本性,即天性。固有的性質或個性。本性本是不分善惡的,遇善則善,遇惡則惡,善惡不可分割,相互制約;善則順理,惡則違理,無記則可中和二者。

孟子性善論是針對人性的優點而言的,遵循了宇宙本源之理;荀子性惡論是針對人性的缺點而言的,違背了宇宙本源之理。

4、空性:聞思空性的意義---雪歌仁波切開示彼器隨生諸功德,常能正受住淨戒,勤行佈施修悲心,並修安忍為度生,善根迴向大菩提,復能恭敬諸菩薩。

空性即名佛性,簡名為空,或名為佛、第一義、涅槃、圓覺、虛空、真空、真如、本質、真心、法身、自性、心性、如來藏性、菩提、太極等名,異名雖多,實相不二,法界一如!世界構成之四大元素,皆以它為根本,空性運動,則能變化出四大元素的現象,進而形成世界,現象是虛假的,所以必須以不斷運動才能維持,並且無常敗壞,只有空性才是唯一的真實,空性即是本質,空間的基本構成元素,因不能以肉眼而見,佛故概說為虛空,而不是虛無,它非有非無,動則能顯一切萬物之相而非有,靜則如太空而無一物亦非無,不墮有無生滅之道,能周而復始,流轉不息,故名太極。

19樓:匿名使用者

這幾個名詞說的是同一個東西,他本來就有,空空朗朗,是萬事萬物的本體,就是自己主人翁。

說了沒用,你若親見,自然就明白了。

若要親見,森羅永珍,鳥語花香,回頭是岸。

20樓:希熱秋傑

空=沒有。性=心+生。

什麼意義呢?心生的正能量,讓負能量,二者一中和,兩個能量都沒有了!明白了麼?

自性:性=心+生。我們「自己」「 心生」的什麼什麼「特性」,是這個事物的本性麼?這就叫「萬法本來沒有自性」understand?

佛教說的本源本真是指什麼,應該是什麼狀態、態度。

21樓:易筋鍛骨

佛教的本源本真也就是宇宙的本源本真也是人心的最初始階段,佛教認為,宇宙萬物由空而組成,也就是現在科學認證的分子、原子。你看到一座樓房、一座山、一個杯子等等,他們都是由分子、質子、原子所構成,你看到的是它們組成的一個假象,萬事萬物都有它們所構成的,但它們的本質是空的,所以佛教裡有一句禪語,叫:緣起性空。

每個人的思考和觀念不同,所以看到的萬物的形態在每個人的心裡也是不一樣的,你看到的萬事萬物都是空的,而空的形式則是依附於你的心,這也是我們經常說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是因為萬物的本質是空的,所以我們對待任何事物都要盡心盡力,因為它們來之不易;也不要太過於執著,否則會活得很累,很不開心。

希望這些答案給你有所幫助。

22樓:匿名使用者

自心真空,太空即是,無意無識無分別。心是水,物是波,因動而起,因動而消,非創非滅。

23樓:小學生問老師

贊同12樓師兄的意見,個人補充一點點,用現在的話來說,離開二元對立 後的絕對,或者說妙明真心,真如,有很多得別名,其實窮盡思維也不能夠描述的,所以才說,言語道斷 心行滅處,此處是什麼狀態只能是 如人飲水 冷暖自知,不可說,只能去證,功到自然成,願樓主早證菩提,南無阿彌陀佛 :)

24樓:匿名使用者

禪宗講的明心見性,這個要親見

簡豐文居士講的《楞嚴經》《圓覺經》《楞伽經》《六祖壇經》《三祖信心銘》

母音老人講的《拈花錄》

聖一法師講的《金剛經》《六祖壇經》

我空間主頁有個三慧禪房的連結,就都有了。

阿彌陀佛

25樓:走向浴火重生

信仰追求的是一種寄託,一種精神境界,生活的態度,沒有本源不本源的說法。

26樓:匿名使用者

息妄心而真心現矣。心者人人之本源。諸佛之覺性。一切萬法盡在一心之內。八萬四千法門從此而出。悟此心者凡聖交參。迷此心者生死無際。心隨事轉,事隨理彰。

我們有一個不變、不壞的心,不是肉的心,是我們心體的心。成佛就是成就你的心,心即是佛,既是本源本真。

佛教中所說的三十五佛都叫什麼,鬥戰勝佛

種那麼多紅豆 1 佛教中的三十五佛出自出自佛教著名典籍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大寶積經優波離會第二十四 和 佛說決定毗尼經 中,鬥戰勝佛為其中之一南無鬥戰勝佛。2 南無鬥戰勝佛安住的位置在佛陀的下方,其身藍色,雙手持盔甲置於胸前,持誦佛號的功德,能消過去生中,由傲慢所造作的罪業。三十五佛 指常住十方...

佛教中所說的「五辛」具體指的什麼蔬菜

香光莊嚴 楞嚴 你好!其實五辛我們只有四種,有一種興渠是印度才有的,我們這裡不生產。所以五辛只要記住四辛就可以了。也就是記住蔥 韭菜 蒜,小蒜,其它包括這四種衍生出來的,比如圓蔥 蒜薹 蒜苗 韭菜薹 非菜花等。此四類辛,生吃增嗔,熟吃發淫,助生不清淨心,有礙修行。故應當戒食。其它比如臭豆腐,芥末 辣...

初中數學中所指的韋達定理是什麼

閃亮登場 韋達定理 法國數學家韋達最早發現代數方程的根與係數之間有這種關係,因此,人們把這個關係稱為韋達定理。歷史是有趣的,韋達的16世紀就得出這個定理,證明這個定理要依靠代數基本定理,而代數基本定理卻是在1799年才由高斯作出第一個實質性的論性。由代數基本定理可推得 任何一元 n 次方程在複數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