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十則裡罔,殆,從,歲,其,恕的意思是什麼

時間 2022-05-11 10:55:13

1樓:

罔:迷惑。感到迷茫而無所是從。

殆:有害的。

從:學習。

歲:時間。

其:代詞,他們。

恕:道。

2樓:匿名使用者

《先秦諸子論學》八則

第一則語錄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實詞:時(按一定時間)、習:(實習、溫習)、樂(快樂)、慍(惱怒)、君子(指有道德有修養的人)、知(瞭解)。

虛詞:之(代詞它,指學習的知識),而(順承關係,轉折關係「可是」)。

通假字:說(通悅,高興愉快)。

(2)補充:

子:古代對男子的尊稱,如稱孔子、墨子、老子。《論語》中「子曰」中的「子」都指孔子,也可譯為「先生」。

學:指學習禮(包括各種禮節)、樂(**)、射(射箭)、御(駕車)等。

(3)句子翻譯:

孔子說:「學過了,然後按一定時間去實習它,不也高興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共同研究學習)不也快樂嗎?人家不瞭解你(的學問、才能),卻不惱怒,不也是君子嗎?」

第二則語錄:

1、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2、(1)實詞:故(形容詞作名詞,指舊知識)新(形容詞作名詞,指新知識)

為(動詞,成為,作為);

虛詞:以:(介詞,把,後面省略了代詞「之」。「之」,代能夠溫故而知新的人。)

(2)翻譯句子:注意省略句式

孔子說:「溫習舊的知識,不斷吸取新的知識,就可以做老師了。

或「溫習舊知識時,能有新體會、新發現,就可以做老師了。」

第三則語錄

1、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1)重點:

實詞:殆(危險,也可譯為疑惑,這裡也是不能解決疑難問題的意思);

虛詞:則(連詞,就) 通假字:罔(通惘,迷惘,這裡是不能解決疑難問題的意思)

(1) 譯句子:

孔子說:「學習卻不思考就不能解決疑難。只思考卻不學習也不能解決疑難。」

第四則語錄

1、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

2(1)重點:

實詞:通假字:亡(通「無」。這裡指不知道的東西。)謂(稱為)。?

(2)翻譯句子:

子夏說:「每天知道所未知的,每月複習自己所能的,可以說是好學了吧。」

第五則語錄

1、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2(1)重點:實詞:心(古代指頭腦);虛詞:則(就);之(錶停頓、無意)?

(2)翻譯句子:心這個器官是思考問題的,思考就能有收穫,不思考就無所收穫。

第六則語錄

1、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2、(1)重點詞語:虛詞:而**連「可是」、順連)

(2) 翻譯句:雕刻(器物)中途捨棄,即使是糟朽的木頭也雕不折;雕刻(器物)一直不放棄,即使是金石也可以雕刻成花紋。

第七則語錄

1、物固莫不有長,莫不有短,人亦然。故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其短。

2、(1)重點詞語:

實詞:假(藉助)虛詞:固(本來)。故(所以)。之(的)。以(介詞,用來,來)

(2)譯句:事物都有長短,人也是這樣。所以善於學習的人能借助、吸取別人的長處,用來彌補自己的短處。

第八則語錄

1、以修身自強,則配堯舜。

2、(1)重點詞語:

實詞:配(與之相配) 虛詞:以(能)。則(就)。

(2)譯句:能培養自己的品德,能自強,就可以和堯舜齊名。能培養自己的品德,能自強,就能成為聖賢

3樓:100度新人

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罔:通惘,迷惘,指:不能解決疑難問題;

殆:危險,也可譯為疑惑,也是不能解決疑難問題的意思。

只讀書而不肯動腦筋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讀書,就會有疑惑。

這裡闡述了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係,是講學習方法的。

2.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從:採納,遵從。

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當我的老師。應當選擇他們的優點去學習,對

他們的缺點,要注意改正。這裡說的是隻要虛心求教,到處都有老師。

3.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歲:年,季,這裡特指代冬天。

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樹是最後落葉的。

4.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其:代詞,意為那,代之前的子貢問曰——「有一言可終身行者乎」的答案。

恕:恕道。

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討厭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

4樓:kerey桑

罔——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殆——危險,疑惑

從——學習。

歲:時間。

其:代詞,他們。

恕:道。

5樓:匿名使用者

面臨窘危,茫然無所適從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中的罔,殆是什麼意思

6樓:熱詞替換

指的是一味讀書而不思考,就會因為不能深刻理解書本的意義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書本的知識,甚至會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進行實實在在地學習和鑽研,則終究是沙上建塔,一無所得。『』

7樓:匿名使用者

只學習而不思考,就會無所適從;只思考而不學習,就會感到疑惑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

殆:疑惑。

8樓:潸之

孔子說:「只是學習卻不思考就會罔然無知,只是思考卻不學習就會疑惑不解。」

罔:無知的樣子。

殆:疑惑

9樓:新潤

這句話為孔子所提倡的一種讀書及學習方法。指的是一味讀書而不思考,就會因為不能深刻理解書本的意義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書本的知識,甚至會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進行實實在在地學習和鑽研,則終究是沙上建塔,一無所得。

告誡我們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到切實有用的知識,否則就會收效甚微。

10樓:ivy風鈴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

則殆。【譯】

學習而不思考,人會被知識的表象所矇蔽;思考而不學習,則會因為疑惑而更加危險。

【注】語出《論語·為政》——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罔,作矇蔽,欺騙解;

殆,書指危險。

朱子雲:不求諸心,故緡而無得。不習其事,故危而不安。

程子云: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五者,廢其一,非學也。

【解】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做是孔子所提倡的學習方法。一味的讀書,而不思考,只能被書本牽著鼻子走,就會被書本所累,從而受到書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所謂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而只是一味的埋頭苦思而不進行一定的書本知識的積累,進而對知識進行研究推敲,也只能是流於空想,問題仍然不會得到解決,也就會產生更多的疑惑而更加危險。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到有用的真知。

孔子說:「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子夏說:「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這些都是強調學習與思考相結合的重要性。

西方的哲人康德說過「感性無知性則盲,知性無感性則空。與孔子的這句「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可以說是驚人的一致。可見人類在知識的認知和獲取上,不論地域、種族如何差異,其根本性的原則往往是一致的。

11樓:賈喬於夢秋

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不求諸心,只能被書本牽著鼻子走:「吾嘗終日不食,廢其一.

而;只重思考而不注重學習學而不思則罔:「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可以說是驚人的一致,歷經千辛萬苦才得到正確的解答:不求諸心;只思考卻不學習,進而對知識進行研究推敲,就會精神疲倦而無所得,然而他們在解答的過程中,故危而不安、取法前人,而不思考,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迷惑而無所得).

可見人類在知識的認知和獲取上、明辨、明辨;殆.【注】出處,其根本性的原則往往是一致的,思而不學則殆」、慎思.一味的讀書:

《論語·為政》——子曰,廢其一,就會迷茫:博學,有許多問題前人已有解答.罔:

卻(但是).罔.相反地.

不習其事:迷惑,切問而近思,人會被知識的表象所矇蔽:有害(精神疲倦而無所得),思而不學則殆」,不如學也,則有可能像前人一樣誤入歧途,故緡而無得,而不加上自己的分辨,非學也,非學也,陷於迷惑,因此如果受到前人的思想的矇蔽及限制.

學與思想結合只重於學習而不注重思考,另外還有一些問題可能是前人尚未有解答的.不習其事,仁在其中矣,欺騙解,從而受到書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不論地域:「博學而篤志、審問.

學而不思則罔,就難免陷入迷惑之中了.程子云:博學,故緡而無得、審問,問題仍然不會得到解決.

如果專靠自行思索而不知取法前人、篤行五者,以思,思而不學則殆.朱子雲.專靠學習,思而不學則殆,就有可能遭到矇蔽.

與孔子的這句「學而不思則罔:「學而不思則罔.【譯】學習而不思考;思考而不學習,則會因為疑惑而更加危險.

所謂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孔子說.說明學習與思考結合的重要性.

【注】語出《論語·為政》——子曰.【解】這句話,作矇蔽,知性無感性則空.程子云.

前人的思想固然有很多是珍貴正確的;殆,故危而不安.」子夏說,書指危險.朱子雲,無益、慎思、篤行五者,我們可以看做是孔子所提倡的學習方法,就會被書本所累.

而只是一味的埋頭苦思而不進行一定的書本知識的積累.」這些都是強調學習與思考相結合的重要性,也只能是流於空想,才能學到有用的真知,也就會產生更多的疑惑而更加危險,終夜不寢.西方的哲人康德說過「感性無知性則盲、種族如何差異,就有可能因誤入歧途而導致疲乏及危險、判斷就容易遭到前人的思想矇蔽及限制,但也可能有一些不正確的,曾誤入歧途,導致虛擲精力的危險.

【翻譯】只學習卻不思考

12樓:匿名使用者

罔,矇蔽,迷惑,歪曲等理解.通俗理解,就是分辨不出所識事物之間的區別.罔,原意有網的含義,網則陷入的象形.

按現**解,就是學習囫圇吞棗,對事物沒有認識而陷入教條理解.沒有自己的獨立見解,人云亦云..

殆,可以理解為因為選擇錯誤而導致的致命錯誤.注意:是選擇錯誤造成的失敗,危險等.

為何這麼說?這是**對古意的理解,思考而不學習,的確可以從實幹中思考出侷限性經驗,這就是經驗論.但是經驗論無法全面驗證所有的可能存在問題,所以要學...

在論語中把思而不學上升到非常高的地步,是因為,論語所治學的東西,是傳承了古文化很多睿智無比的聖人們心血累積總結的道統,後人在認識上,在見識上,等遠遠比不上,而人生有限,容不得再閉門造車式以自我所識見的經驗去認識事物.所以先學後思.

殆的同一理解也在孫子兵法中,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句體現知己知彼之後才不會因為錯誤選擇而造成的失敗.打個比方.

比如孫臏賽馬,在知己知彼下,加以對應其上馬對我中馬,其中馬對我上馬,其下馬對應我中馬的策略,如果不知彼,不知己,就可能出現錯誤的應對選擇,造成失敗.

所以,這個殆,是把2層意思用一個字濃縮表達.凡是古人用殆的地方,基本就是包含2個含義的.

故,思而不學則殆,就是你可以思考,你可以自我總結經驗,可以自圓其說,但是,你的識見不夠,不足以概括,認識所有的存在的問題,那麼拿你自己思考的方法,經驗去應對,很可能就應對錯誤,失敗.在莊子中有言:以有涯隨無涯,殆矣.

(這個殆也是這個意思.)

這2個字其實就是對應唯物辯證中的認識觀的2種錯誤,一種就是機械論,一種就是經驗論.這2種認識,都是存在有問題的認識論.故個人在學習中,工作中,要引起注意.

論語十則翻譯,論語十則原文及翻譯

潮潮 一 譯文 1 孔子說 定期學習複習不是一種樂趣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不是很愉快嗎?別人不瞭解 認識 我,但我不怨恨 生氣 也不是一個有道德修養的人嗎?2 曾子說 我每天反省自己很多次。你有沒有盡力為別人?你對朋友誠實嗎?你複習了老師教的知識嗎?3 孔子說 回顧你所學的知識,你可以獲得新...

論語十則翻譯l,論語十則全文翻譯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教材。論語十則 原文 加解釋 1 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孔子說 學了知識,然後按一定的時間去溫習它,不也高興嗎 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處 到這裡 來,不也快樂嗎?人家不瞭解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2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

《論語十則》裡的成語

論語十則 1.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1.孔子說 學習了 知識 然後按一定的時間去實習 溫習 它,不也高興嗎 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處 到這裡 來,不也快樂嗎 人家不瞭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2.曾子曰 吾日三省 x ng 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