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孔子的《論語》有什麼感想,讀了孔子的《論語》有什麼感想?

時間 2022-05-19 18:25:08

1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的《論語》代表我中國人的陽性人格,它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做才是「對」的,這種「對」是符合中國人的價值觀和道德標準的。相對的老子《道德經》告訴了我們實際上要怎麼做才能獲取成功和心靈的安靜,但是對於中國的價值觀來說那是消極的,《道德經》代表了中國人的陰性人格。個人意見,貽笑大方,敬請批評。

2樓:

最大的感想是我們這些後人是蠢貨,我們非要把一個有血有肉、活生生的、有情趣普通人當成聖人。弄得大家都不舒服。

其實不要把《論語》當成聖經,而是當成一個像你我一樣的普通人的談話錄,你會發現這個人挺有情趣,挺可愛的。

3樓:

最大的感覺是必須學會這些知識,然後運用這些知識去了解中國和中國文化。

論語 是中華文化的集大成者,是中華文化的靈魂的所在,這也是半部論語行天下的意思。

4樓: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為政以德,比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

子曰:「天生德於予,桓除其如予何?」

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子曰:「學而不思則閏;思而不學則殆。」

子貢問曰: 「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5樓:

全篇論語總結是知命、知禮、知言,到近代曾文公的知仁。一個人懂得、領會、應用知命知禮知言知仁。這是立身處世的精華。

6樓:九月

覺得很有道理啊,我總有感覺就是,我們比起古代人好象退步了,沒他們聰明瞭,

7樓:

真是「思而不學則罔,學而不思則殆」啊!

8樓:清水半溏

我沒讀完,不敢亂說。不敢褻瀆聖人。

9樓:

乃是真理!!!!!1111

10樓:

事事家國, 句句仁愛....

知識份子就是不同, 特別比我這種市井小民多話

讀了《論語》後有什麼感受?

11樓:匿名使用者

嗯……中國文學博大精深……孔子很神奇……把一個很深的道理能用幾句話說明白,當然,沒有一定造詣時不要看它,因為你會被它弄瘋

讀論語的感想體會是什麼?

讀了論語十則,有什麼感悟

12樓:訫卜焸禫

要勤奮好學,要謙虛,不要不懂裝懂,學習別人身上的優點,以別人身上的缺點為戒,以此改掉自己的缺點。不要把自己不會做的,交給別人做,要為他人著想。

13樓:山海軒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這句話,表現出孔子自覺修養,虛心好學的精神。它包含了兩個方面:一方面,擇其善者而從之,見人之善就學,是虛心好學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見人之不善就引以為戒,反省自己,是自覺修養的精神。

這樣,無論同行相處的人善於不善,都可以為師。《論語》中有一段記載,一次衛國公孫朝問子貢,孔子的學問是從**學的?子貢回答說,古代聖人講的道,就留在人們中間,賢人認識了它的大處,不賢的人認識它的小處;他們身上都有古代聖人之道。

「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論語·子張》)他隨時隨地向一切人學習,誰都可以是他的老師,所以說「何常師之有「,沒有固定的老師。《論語》中不少記載,如孔子入太廟,「每事問「(《論語·八佾》);宰予白天睡覺,孔子說:

「始我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我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論語·公冶長》)子貢對孔子說,子貢自己只能「聞一而知二」,顏回卻可以「聞一而知十」。

孔子說:「弗如也。吾與汝弗如也。

「(《論語·公冶長》)都體現了這種精神。這樣的精神和態度,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

「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態度和精神,也體現了與人相處的一個重要原則。隨時注意學習他人的長處,隨時以他人缺點引以為戒,自然就會多看他人的長處,與人為善,待人寬而責己嚴。這不僅是修養、提高自己的最好途徑,也是促進人際關係和諧的重要條件。

雖然「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可是人們並不是經常能夠做到。人們常犯的一個通病,就是往往看自己的優點和他人的缺點多,看自己的缺點和他人的優點少; 所以,重溫「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認真領會它的深刻內涵,並且努力去做,還是很有意義的。

14樓:匿名使用者

這句話,表現出孔子自覺修養,虛心好學的精神。它包含了兩個方面:一方面,擇其善者而從之,見人之善就學,是虛心好學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見人之不善就引以為戒,反省自己,是自覺修養的精神。

這樣,無論同行相處的人善於不善,都可以為師。《論語》中有一段記載,一次衛國公孫朝問子貢,孔子的學問是從**學的?子貢回答說,古代聖人講的道,就留在人們中間,賢人認識了它的大處,不賢的人認識它的小處;他們身上都有古代聖人之道。

「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論語·子張》)他隨時隨地向一切人學習,誰都可以是他的老師,所以說「何常師之有「,沒有固定的老師。《論語》中不少記載,如孔子入太廟,「每事問「(《論語·八佾》);宰予白天睡覺,孔子說:

「始我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我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論語·公冶長》)子貢對孔子說,子貢自己只能「聞一而知二」,顏回卻可以「聞一而知十」。

孔子說:「弗如也。吾與汝弗如也。

「(《論語·公冶長》)都體現了這種精神。這樣的精神和態度,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 「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態度和精神,也體現了與人相處的一個重要原則。

隨時注意學習他人的長處,隨時以他人缺點引以為戒,自然就會多看他人的長處,與人為善,待人寬而責己嚴。這不僅是修養、提高自己的最好途徑,也是促進人際關係和諧的重要條件。 雖然「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可是人們並不是經常能夠做到。人們常犯的一個通病,就是往往看自己的優點和他人的缺點多,看自己的缺點和他人的優點少; 所以,重溫「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認真領會它的深刻內涵,並且努力去做,還是很有意義的。

讀了童年的饅頭,你有什麼感想,讀了這篇童年的饅頭,你有什麼感想

恆心的恆星 童年的饅頭讀後感 童年的饅頭是奢侈品,是一種富足生活的象徵,因貧窮而抵制不住 因抵制不住 而留下了苦澀的記憶 但母親的教育方式卻令我 潤物細無聲!在母親的寬容和理解中我長大了!讀 童年的饅頭 有感 童年,是每個人必經的歲月,我的童年的每一天都是那麼幸福快樂,然而,今天我讀了 童年的饅頭 ...

讀了《明日歌》,有什麼感想

有的時候,累了,倦了,會想要偷懶。可是,讀了明日歌,我明白了 明天是無休止的,如果總是想著 明天吧,明天我在做。時間只會白白的浪費掉。我們每個人都要好好珍惜今天!不應該總是等待明天,否則就會空度時光,一事無成。 賞析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 朝...

讀了《而又珍貴的禮物》有什麼感想

恰恰的職場小知識 免費而珍貴的禮物讀後感 多克是一個普通的信差,可是他擁有著一種神奇的 魔力 能讓人努力向前,不屈不撓。多克在給別人送信的同時總要給別人一張小紙條,這個小紙條上有鼓勵性的話,不能小看這些話,這也能傳遞快樂的 在野戰醫院裡,多克又在醫院的牆上寫上 沒有人會死在這裡 這讓病人,和醫生都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