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玉器文化中的道德意識?
1樓:大西洋颱風
玉器是一種中國獨特的藝術品,也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標誌。玉是石的精華,它從質地和色澤兩方面給人以美感,「玉不琢不成器」這句古老的格言出自《禮記》,可見玉的加工,不僅是錦上添花之舉,而且是使質地和色澤趨於完美的藝術性創造。中國的玉器從新石器時代早期已開始製造,玉器製作技法特殊而先進,造型文飾典雅,內涵豐富而深蘊。
在我們這個注重禮儀,崇尚道德的國家裡,古代玉器是政治地位和品德的象徵,具有強烈的政治屬性,玉器不僅是日常生產和生活用具、飾品,同時還是具茄仿弊有宗教意義的禮器,是祭祀天地,溝通神靈的法物,是神秘信仰的附託物,它反映出的是相關的意識形態、宗教信仰和喪葬習俗。
古人認為玉是山川的精英,得天地之靈氣,孕育而成。是宗教,政治,道德等因素的結合體,它的精神屬性是主要的。玉器作為一種共通的文化價值的代表,是社會地位、和宗教文化的象徵。
是財顫族富和權力的標誌,人們對玉的崇拜不僅是對其加工後的質感、色澤和光彩的喜愛,而且還帶有對玉的敬意和神密感。人們將自已的權利大世、理想和祈求,賦予在雕刻成一定形狀玉器上,希望它能夠傳遞人們的祈禱和願望,使自身能夠得到神的保佑和支援。在乞求神靈的保佑方面今人和古人對玉的認識有著許多相似的地方,甚至可以說是一脈相承的。
2樓:蘿蔔
問題不太明朗不好。
玉的五德是指玉的五種性質表現,還是品德
3樓:羲和燃楓
根本上是描述好玉的五種特徵,只是借用了人的五種品德做比喻。
所謂的玉的五德,就是許慎的五德說: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說:「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忮,潔之方也。」
翻譯過來,大概就是說,所謂的玉,就是漂亮的石頭,有五種高貴的美德,分別是仁、義、智、勇、潔這五德,與之相匹配的,是玉石的五種特徵,就是要溫潤、內外一致、敲擊聲音清脆、不容易損壞和斷口平滑不會傷到別人。
其實就是用擬人化的手法,寫出了玉的外觀、結構、光澤、物理性質和機械強度。
玉的道德文化觀念是怎樣發展而來的?
4樓:北京創典文化
玉的道德文化觀念從西周發展起來,源於民俗;經儒家學派宣傳、推崇,被思想家理念化,更具生命力;歷代統治階級巧妙加以利用;被民眾所接受。這是玉器長盛不衰的乙個重要原因。
我們的祖先創造的文字中,由200多個字與玉有關,這些字多為美好、崇高之意。如璽、國、珏。又如:
玉人:美麗的女孩子;玉樹臨風:文質彬彬的年輕人;婷婷玉立:
美麗漂亮的人;玉潔冰清:心地純潔、高尚等。
玉在中華民族的心目中是美好、崇高之物,故以玉製的器物多為高雅、莊嚴的器物。在精神方面,人們認為玉象徵著高貴、純潔、友誼、吉祥、平和、美麗。玉有神奇的功用,可以避邪護身,有的可以作為藥治病。
什麼是玉器文化?都是怎樣創造的?
5樓:魚小魚小魚八尺
人們因為覺得石頭好看就把它們收集起來,這便是玉器文化的起源。玉器文化在商朝開始繁榮,後來變成了身份的象徵。
6樓:青熒火
玉器文化說的是那個時代的人特別重視玉器,做了很多精美的玉器,都是靠那些工匠打磨出來的。
玉的文化和內涵
7樓:花戲舞蝶
玉器是華夏民族文明史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其次玉屬陰性,月也屬陰性,古代相傳只有屬陰性的女子才能在月光皎潔的夜晚到水中去採玉,那時水波粼粼中的玉石在月光的照映下特別的光彩奪目。當然最最重要的一點是玉不僅僅是表現外在的美,而是表現人的精神世界和自我修養程度。
玉的堅韌、溫和、細膩和人性有著極大的一致性,孔子說:「君子比德於玉焉」。在他看來玉具有仁、智、義、禮、樂、忠、信、天、地、德、道等十一種品性和象徵,然而好的材料僅僅是製作玉器的基礎,它的價值是要以人工設計雕琢後才能最終體現的。
有句話叫做:「玉不琢,不成器。」古人喜歡玉器,不僅是因為它晶瑩剔透,而是據說,玉器是有靈性的,會體貼人的,年輕時它會吸收你多年的靈氣,到年老時候再釋放出來還給你。
在這方面而言正因為我們所做的還有欠缺,因為愛玉的過程,其實就是修練自己的歷程!
玉有五德:一、堅韌的質地;
二、晶瑩的光澤;
三、美麗的色彩;
四、細膩溼潤的紋理;
五、悠揚悅耳的聲音,隨著儒家思想對中國以及東亞地區的影響不斷加深,其學說中關於玉的政治理解也隨之成為一種社會性的共識。玉器系統也在這一時期日臻完善,形成「六瑞」「六器」職能分工各有不同的體系。「六器」出自《周禮·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
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作為天子進行對天地四極進行祭祀,祈禱國家安定,社稷平安的禮器。而「六瑞」也是出自周禮「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國:王持鎮圭,公持桓圭,侯持信圭,伯持躬圭,子持谷璧,男持蒲璧」,以圭、璧兩種玉器,通過官制的高低緩分出六器,說明當時的**集權已經大體形成。
不過也有學者指《周禮》成書於戰國時期,其著作難免會有儒家的思想文化摻雜其中。
天子在祭祀天地、時,要用玉冊來刻下銘文;百官封爵以玉器為印信;轉達君令使用玉符、君子以玉為德行操守的標準;民間詩歌中經常以玉作為美好事物的代表象徵。如《詩經·國風·周南》提到的一段詩歌: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玉石器的文化內涵
8樓:手機使用者
東漢袁康撰《越絕書》,書中記風胡子語,將人類使用的工具分為石或耐、玉、銅、鐵四個階段,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實際發展的程式。當前,已有人根據衫簡春考古中的玉器遺存,認為距今約四千至五千年的「銅石並咐瞎用時代」,玉器已徹底脫離石器,不僅是當時人們財富與權力的象徵,而且還是人們製造生產工具、生活用具、兵器乃至宗教禮器的主要材料品種之一,因而提出了「玉器時代」的命題。
玉具有哪些道德特徵?
9樓:清風兒小
「德」字始見於西周金文,周代提出德的標準是「施實德於民」。玉德是根據統治者施德政的需要,以比附和抽衍的思維活動將玉固有的質地美轉化為思想修養和行為準則上的最高標準的德。見諸於古籍的玉德尚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多種學說。
影響最深遠的是孔子所提倡玉有十一德之說。這是玉文化中倫理道德方面的領域。屬於社會美、精神美的範疇。
最終落實於「君子比德於玉」,「君子必佩玉」.「無事玉不去身」,以玉德約束君子的社會行為。玉德提出於奴隸社會後期的春秋時代,到了獨尊儒術的漢代。
許慎改變了孑l子的十一德,認為玉有五德,這是歷史上玉德的最後詮釋。成為玉文化在封建社會條件下發展的精神支柱,給玉文化注入新的血液,使其永葆青春。 玉是天然美石在本質上具有自然屬性,將玉「人格化」,用玉的質地喻人喻事,則「玉是精神」。
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使玉文化成為中國f東方)文化重要內容。 許慎《說文解字》稱:「玉,石之美者。
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尊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折不撓,勇之方也;銳廉而不忮,絮之方也。此五德,既指玉,又指人。
高標準,嚴要求,語意雙關。 (1)玉仁 潤,指細膩光滑、溼潤、潤滑;潤澤:指玉石斷口的油脂光澤。
比喻施恩澤;溫指溫和柔和。「潤澤以溫,仁之方也」是說,顏色,質地,光澤溫潤柔和,滋益萬物或恩澤萬物,本是玉石富有仁德的表現。 (2)玉義理是指玉石的紋理。
白外可以知中」即根據玉石的外部特徵可以瞭解它的內部情況,表裡如一,內外一致,這是玉石富有正義感,堅持實事求是的表現。 (3)玉智優質玉可製作樂器,因玉質地堅硬細膩,故擊之聲音舒展清揚,散播四方,聽起來和悅,這是玉石富有智慧和遠謀的表現。 (4)玉勇 玉雖硬度不算太高,但韌度在自然寶玉石中居首故玉有寧折斷而不彎曲,顯堅貞不屈的勇敢精神,即使折斷也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5)玉潔廉即廉潔,清廉。忮即嫉恨。絮音潔。
銳廉而不忮,指玉碎之後,斷口雖然銳利,有能力嫉恨報復於人,或求得好處,但玉能保持廉潔而不為之。 九德說和十一德說(仁、智、義、禮、樂、忠、信、天地、德、道)
玉的文化內涵是什麼?
10樓:溫厚又勤苦灬瑰寶
玉文化是在玉器這一中國特有的文化載體上蘊含的中華民族的思想和精神,這種思想和精神處在不斷的揚棄之中。從上層建築和意識形態而言,人類文明已經經歷了神治社會和人治社會,現在進入了法治社會,它們是無可替代和逾越的。
中華文明從傳說中的三皇五帝傳承至今從未中斷,這是人類文明史上一大奇蹟,而作為文化載體的玉器真實地記錄了中華文明誕生、延續和發展的整個歷史程序,須臾不曾分離,這是奇蹟中的奇蹟。中國近代地質學家章鴻釗在《石雅》一書中寫道:「夫玉之為物雖微,使能即而說焉,則凡民族之所往返與文化之所傳嬗,皆得於是徵之。
如今,**和民間已經收藏了可觀的各個歷史時期的玉器,制約學術研究的體制性障礙正在逐漸掃除,我們已經到了對玉器「即而說焉」的時候了。奴隸社會是以神靈意志為規範準則的神治社會。中國的神治社會從三皇五帝算起,歷時三千多年,其間玉器的文化內涵是玉石通靈,我們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靈巫以玉事神」(語出《說文解字》)。
封建社會是以倫理道德為規範準則的人治社會。中國的人治社會十分漫長。在人治社會早期,相當於春秋時代至東漢末年,這段歷史時期玉器的文化內涵是玉有五德,我們也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君子比德於玉」(語出《禮記》)。
11樓:沉夜孤星
人治社會中期也就是從兩晉到元代,這段歷史時期玉器走向鑑賞化、商品化,玉器的文化內涵更多地表現為庶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就是吉祥、如意、平安,至今我未能從歷代文化精英的述作中找出一句合適的話來概括。人治社會晚期即明代和清代,社會經濟出現了迴光返照的繁榮,在統治者影響下,玉器成了榮華富貴的象徵,這裡也有一句現成的話可以概括,就是「白玉為床金作馬」(語出《石頭記》)。現在,我們的國家已進入了以人民民主為規範準則的法治社會。
要問法治社會里玉器的文化內涵我就不知道了,可以說的是,當前我們對玉器的認識還停留在人治社會晚期。<>
道德經是一部什麼書中國傳統文化,道德經與中國傳統文化
沙洲苦旅 無為,不爭 樸素復的辯證法思想 處世制的做人態度 比如李白等詩人就很深受道家思想影響,英國的李約瑟說 中國人性格中有許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 於道家思想。中國如果沒有道家思想,就會像是一棵某些深根已經爛掉的大樹。我想學習 四書五經 應怎樣入手?大學是不是應該最先學習?老子的道德經屬於哪個範疇 ...
中國傳統道德文化的經典有哪些,能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有哪些?
貝斯和鼓最帥了 能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非常多,例如 1 諸子百家 道家 老子 莊子 列子 思想 道德,無為 逍遙 南華經 道德經 管子 儒家 孔子 論語 孟子 孟子 荀子 思想 仁 義 禮 智 信 四書 中庸 大學 孟子 論語 法家 李悝,韓非 李斯 韓非子 思想 君主集權,以法治國 2 琴棋書畫...
中國傳統文化節日介紹作文 5,中國傳統文化節日作文
中國傳統文化節日 春節。春節,是農曆正月初一,又叫陰曆年,俗稱 過年 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 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千百年來,人們使年俗慶祝活動變得異常豐富多彩,每年從農曆臘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 迎春日 也叫 掃塵日 在春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