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跟我說你不問
祖籍汴梁(今開封春運歷),一說是浙江海寧棗林人。隨宋室南渡,定居於鹽官西南棗林村,後江沙坍落,遷至馬橋麻涇港西(今海寧馬橋)。遠祖即生活在這種國破之時,自己也是生活在這種歷史背景下明末清初史學家。
原名以訓,字仲木,號射父悄此,馬橋人。明諸生。明亡後改名為遷,字孺木,號觀若。
改名「遷」,寄託了對歷史、對自己的一種境遇,當然也有可能是追尋大歷史家司馬遷的意思。當代就有乙個外國研究中國歷史的人取漢名叫「史景遷」。(耶魯大扒搜學歷史學家喬納珊·d·斯本瑟).
自幼刻苦好學,家貧,靠繕寫、代筆或作記室(秘書)維持生活。一生未曾做官,靠替人抄寫、代筆或作記室(秘書)來維護生活。用我現在的話說,是真正獻身學術的人,自學成才,然後私人寫史。
不計報酬,不慕虛名,雖然貧寒一生,但卻是乙個活的很有骨氣、很有節氣、很有使命感和責任感的史家。
2樓:暨凌霜
談遷。百科名片。
談遷明末清初史學家。原名以訓,字仲木,號射父。明亡後改名遷,字孺木,號觀若,自稱「江左遺民」。
浙做賣則江海寧(今浙江海寧西南)人。終生不仕,以傭書、作幕僚為生。喜好博綜,子史百家無不致力,配陵對明代史事尤所注心。
中文名: 談遷。
國籍: 中國(明朝)
民族: 漢族。
出生地: 浙江海寧棗純棚林。
出生日期: 1593年。
逝世日期: 1657年。
職業: 歷史學家。
主要成就: 歷經艱險完成明朝編年史《國榷》
代表作品: 《國榷》
3樓:匿名使用者
明末清初史學家。原名以訓,字仲木,號射父。明亡後改名遷,字孺木,號觀若,尺型自稱「江左遺民」。
浙江海寧(今浙江海寧西南)人。陵畢猜終生不仕,以傭書、作幕僚為生。喜好博綜,子史百家無不致數輪力,對明代史事尤所注心。
談遷的資料
4樓:網友
談遷古代文學家名著是《國榷》—共104卷,428萬4千字。
談遷的資料
5樓:匿名使用者
談遷寫了一部新的國榷共104卷,428萬4千字。
6樓:網友
二十餘載編鉅製,一夕之間化烏有。厄運難改男兒志,泣血丹心留青史。
談遷的資料
7樓:手機使用者
談遷(1594-1657),明末清初史學家。浙江海寧(今浙江海寧西南)人。終生不仕,以傭書、作幕僚為生。
喜好博綜,對明代史事尤所注心。天啟元年(1621年)始,以《明實錄》為本,歷時六年,完成《國榷》初稿。清順治四年,全稿被竊,憤而重寫。
十年,探求公私著述,尤重邸報和公文等**檔案材料,校補釐訂《國榷》。其他著述有《棗林雜俎》、《棗林外索》、《棗林集》十二卷、《棗林詩集》三卷、《北遊錄》、《西遊錄》二卷、《海昌外志》八卷、《史論》二卷等。其所著《國榷》是記載明代重要史實的編年體史書,記敘從元文宗天曆元年(1328年)九月時太祖朱元璋誕生,到順治二年五月清兵入南京、福王政權滅亡為止的三百一十七年間的歷史。
書中敢於直書《明實錄》避而不談的明朝一些重要史實;其史實注意考訂精審,材料有相當的可靠性或參考價值。萬曆以後七十多年的歷史,以及建州女真的發展和後金同明的關係的記載,尤為他書所少見。根據邸報、方誌和官吏遺民口述材料編補的崇禎朝十七年的史實,也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其書之正統史觀、儒家天命論、佛道等色彩較深。《國榷》原稿稱百卷,談遷死後經校補標點共一百零八卷,1958年由古籍出版社分六冊出版。
關於談遷的,關於談遷的資料
談遷 1594 1658 祖籍汴梁 今開封 隨宋室南渡,定居於鹽官西南棗林村,後江沙坍落,遷至馬橋麻涇港西 今海寧馬橋 遠祖即生活在這種國破之時,自己也是生活在這種歷史背景下明末清初史學家。原名以訓,字仲木,號射你,馬橋人。明諸生。明亡後改名為遷,字孺木,號觀若。改名 遷 寄託了對歷史 對自己的一種...
急急!!要一些剪紙的資料!!!200字即可!!!!!!!!!!
這便是我的家族,更沒什麼值得發揚的家族文化,但即使是這樣,平淡安寧卻又有著自己獨特的幸福的小生活卻總是這樣令我留戀我的家不大,人也不多。剪紙是中國最為流行的民間藝術之一,根據考古其歷史可追朔到公元六世紀,但人們認為它的實際開始時間比這還要早幾百年。剪紙常用於宗教儀式,裝飾和造型藝術等方面。在過去,人...
有談字的成語,帶有談字的成語有哪些?
沐晴 不根之談 不經之談 東談西說 泛泛之談 高談大論 經驗之談 闊論高談 避而不談 併為一談 促膝談心 抵掌而談 奪其談經 耳食之談 泛泛而談 高睨大談 高談弘論 高談雄辯 高談闊論 海外奇談 混為一談 譎怪之談 街談巷議 舉止言談 侃侃而談 闊步高談 老生常談 誇誇其談 立談之間 老調重談 捫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