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杜甫寫詩和李白寫詩是不同的風格。褲譁。
李白的詩注重氣勢,講究自然合心。因此,李白寫詩是「立馬可待」迅皮「文不加點」
而杜甫寫詩講究深思,對格律音韻內容的追求都達到了一定的境界,這種追求,在李白看來,雖然不至於說是否定,但也確實不是他自己要的。
所以,李白寫這首詩,以及其親密的口氣表達出了和杜甫之間的感情。不同於時下很多「千金散盡交不得」的朋友,李胡昌行白和杜甫的友情,更多的是君子之交,兩人是相互瞭解,相互鼓勵,相互信任的。
李白為什麼要給杜甫寫送友人
2樓:教育小百科是我
李白給杜甫寫送友人是因為:李白對杜甫有依依不捨之情與離情別緒之意。
送友人》是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充滿詩情畫意的送別詩,為李白名篇之一,全詩八句四十字,表達了作者送別友人時的依依不捨之情與離情別緒之意。
此詩寫得情深意切,境界開朗,對仗工整,自然流暢。起句點出送友遠行時的景物環境,繼寫友人別後將如孤蓬萬里,不知要飄泊到何處,隱含不忍分離之情。後四句寓情於景,把惜別的情思寫得委婉含蓄,深切感人。
全詩賞析:
這是一首情意深長的送別詩,作者通過送別環境的刻畫、氣氛的渲染,表達出依依惜別之意。首聯的「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交代出了告別的地點。詩人已經送友人來到了城外,然而兩人仍然並肩緩轡,不願分離。
只見遠處,青翠的山巒橫亙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繞城東潺潺流過。這兩句中「青山」對「白水」,「北郭」對「東城」,首聯即寫成工麗的對偶句,別開生面;而且「青」、「白」相間,色彩明麗。
橫」字勾勒青山的靜姿,「繞」字描畫白水的動態,用詞準確而傳神。詩筆揮灑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麗的圖景。未見「送別」二字,其筆端卻分明飽含著依依惜別之情。
戲贈杜甫中李白想要告訴杜甫什麼
3樓:愛讀書的呂老師
<>1、《戲贈杜甫》是詩人李白寫給友人杜甫的的七言絕句,被選入《全唐詩》的第185卷第23首。此詩前兩句運用鋪敘的手法來描繪出一幅李白在飯顆山上遇見頭戴著竹笠的杜甫的重逢情景。末兩句解釋為李問杜答,新穎別緻,給人以信增親切之感,似是玩山歷孝笑之話而實為肺腑之言。
2、李白的這首詩實際上是勸慰杜甫,詩歌當不了飯吃,不要為了寫詩太苦了自爛擾己,太瘦了不好,要注意自己逗稿的健康。同時面對仕途坎坷,要樂觀豁達的面對。
李白的《戲贈杜甫》是什麼意思?
4樓:生活就是戰鬥
希君生羽翼,一化北溟魚的意思是:希望你能生出羽翼,點化我成為北溟巨魚。
希望你能長出翅膀,化為大鵬,進而點化我成為北海中的鯤魚。言辭之間,有對史郎中的讚美、感恩和祝福。當然,也有對自己的希冀和勉勵,即既祝史郎中化為大鵬,鵬程萬里,也希望自己能夠受其影響,化為鯤魚,有朝一日也能展翅高飛。
北溟是地名既北海,因海水深黑而得名。冥,通「溟」,指廣闊幽深的大海。大海天池,裡面有一種魚叫做鯤。
水深不見底,沒有光亮穿透,因此其色屬黑,其神為玄武,大清配乃龜蛇之象。鯤的體積,不知道大到正乎有幾千裡。用來比作前程遠大。
北溟魚一詞出自莊子的《逍遙遊》,被列為道家經典《莊子·內篇》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藝術上都可作為《莊子》一書的代表。改問主要說莊子對於人生自由觀的一種追求,莊子認為只滾指有忘卻物我的界限,達到無己、無功、無名的境界,無所依憑而遊於無窮,才是真正的「逍遙遊」。
引申含義
隨著時間流逝,人們在用李白這兩句詩時,已經有所變通,不再嚴格按照原意,而是用變通之意——把兩者合二為一,變成對乙個人的祝福和勉勵,即由原來的「希君生羽翼,(助我)一化北溟魚」,變為「希君生羽翼,(希君)一化北溟魚」。翻譯成白話文,就是:希望你能化為海里的鯤魚,長出翅膀,然後乘風而起,摶搖直上九萬里。
李白太白是什麼意思,李白 字太白是什麼意思
李白,是姓李,字是太白 古人的名,主要用於自稱,古人的字,主要用於他稱。當然,也不是說所有的情況下都必須對人稱字不稱名,這要依對話雙方的相互地位而定。彼此地位相當者,尊稱別人用字不用名,謙稱自己用名不用字 而長輩對晚輩 老師對學生 上級對下級,也可以稱名而不稱字,這樣顯得更親切。如果說起名是為了分彼...
杜甫的山行中“於”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歲月不寒 山行七絕 唐 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註釋 1 山行 在山中行走。2 寒山 指深秋時候的山。3 徑 小路。4 白雲生處 白雲繚繞而生的地方。5 坐 因為 由於。賞析 詩歌通過詩人的感情傾向,以楓林為主景,繪出了一幅色彩熱烈 豔麗的山林秋色圖。遠...
杜甫表達向上的詩句是什麼,杜甫表達情感的詩句有哪些?
1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遊山西村 作者 陸游 朝代 宋 釋文 山巒重疊水流曲折正擔心無路可走,柳綠花豔忽然眼前又出現一個山村。2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行路難 其一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 釋文 相信總有一天,能乘長風破萬里浪 高高掛起雲帆,在滄海中勇往直前!3 大鵬一日同風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