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齡《從軍行》表達了徵者什麼思想感情??

時間 2025-06-07 16:20:22

1樓:沙漏

從軍行(其四)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行,詩歌的一種體裁,從軍行,寫軍隊生活的樂府古題,王昌齡共寫《從軍行》七首,這是第四首。這首詩反映了戍邊將士殺敵立功、保衛國家的豪情壯志。詩的前兩句描繪邊地風光,藉以渲攔前染戰爭氣氛。

後兩句集中概括了戍邊將士長期參與的酷烈戰爭生活以及決心破敵的豪情。壯闊的塞外景色與將士巨集偉的抱負融合在一起,氣魄雄闊,風格渾豪。「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雹橘蘭終不還」,常源衡團被用來表現殺敵衛國的英雄氣概和堅強意志。

中唐詩人戴叔倫寫有「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雄豪詩句,同此兩句有異曲同工之妙。

希望你滿意我的。

2樓:夏彌安

久戍不歸的徵人恰恰「獨坐」在孤零零的戍樓上。天地悠悠,牢落無偶,思親之情正隨著青海湖方向吹來的陣陣秋風任意翻騰。

北方邊患未腔亮鍵除,尚不能盡息甲伍巧兵,言念及此,征戍者也會心不寧意不平的。

戍邊將士對邊防形勢的關注,對自己所擔負的任務的自豪感、責任感,以及戍邊生活的鍵塵孤寂、艱苦之感,以及在深深意識到戰爭的艱苦、長期的基礎上所發出的更堅定、深沉的誓言。

從軍行其五王昌齡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樓:剛陽文化

前兩句寫景,用「青海長雲」「孤城遙望」極言塞外荒涼、空曠的景緻,給人以蒼涼之感;用「暗」「孤」「遙」等字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調:是悲壯的讚歌,是孤獨的等待,是思鄉的惆悵。

後兩句敘事抒情,「百戰」「穿金甲」寫戰事的頻繁、激烈、殘酷,用了誇張的寫法,更突出士兵們邊塞生活的艱難;最後一句直抒胸臆,既是戰爭前慷慨激昂的豪邁壯語,卻也表現出邊關將士們無奈、決絕的心境。

描寫奔赴前線的戍邊將士聽到前方部隊首戰告捷的訊息時的欣喜心情,反映了唐軍強大的戰鬥力。

王昌齡從軍行中最能體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什麼

4樓:滑稽軍團105旅1團團長

盛唐時期,國力強盛,君主銳意進取、衛邊拓土,人們渴望在這個時代嶄露頭角、有所作為。武將把一腔熱血灑向沙場建功立業,詩人則為偉大的時代精神所感染,用他沉雄悲壯的豪情、譜寫了一曲曲雄渾磅礴、瑰麗壯美的詩篇。《從軍行》就是盛唐詩人王昌齡採用樂府舊題寫的此類邊塞詩。

擴充套件資料。唐代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原文為: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譯文:青海湖上蒸騰而起的漫漫雲霧,遮得連綿雪山一片黯淡,邊塞古城,玉門雄關,遠隔千里,遙遙相望。

黃沙萬里,頻繁的戰鬥磨穿了守邊將士身上的鎧甲,而他們壯志不滅,不打敗進犯之敵,誓不返回家鄉。

賞析:詩的。

一、二兩句,描繪了一副廣闊地域的畫面:青海湖上空,長雲彌溫;湖的北面,橫亙著綿廷千里的隱隱的雪山;越過雪陵弊或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卜顫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遙遙相對的軍事要塞:玉門關。

這兩句在寫景的同時滲透豐富複雜的感情:戍邊將士對邊防形勢的關注,對自己所擔負的任務的自豪感、責任感,以及戍邊生活的孤寂、艱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壯、開闊而又迷濛暗淡的景色裡。

三、四兩句由情景交融的尺伍環境描寫轉為直接抒情。「黃沙百戰穿金甲」,是概括力極強的詩句。戍邊時間之漫長,戰事之頻繁,戰鬥之艱苦,敵軍之強悍,邊地之荒涼,都於此七字中概括無遺。

但是,金甲儘管磨穿,將士的報國壯志卻並沒有銷磨,而是在大漠風沙的磨鍊中變得更加堅定。

不破樓蘭終不還」,就是身經百戰的將士豪壯的誓言。上一句把戰鬥之艱苦,戰事之頻繁越寫得突出,這一句便越顯得鏗鏘有力,擲地有聲。此句並非嗟嘆歸家無日,而是在深深意識到戰爭的艱苦、長期的基礎上所發出的更堅定、深沉的誓言。

王昌齡的從軍行表達了什麼情感?

5樓:518姚峰峰

從軍行七首》,表達作者情感分析如下:

第一首詩刻畫了邊疆戍卒懷鄉思親的情景;第二首詩悔中頌描寫征戍者在軍中聽樂觀舞所引起的邊愁;第三首詩描寫古戰場的荒涼景象,寫將軍上表請求歸葬戰死將士骸骨,表現將帥對士卒的愛護之情;第四首詩表現戰士們為保衛祖國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第五首詩描寫奔赴前線的戍邊將士聽到前方部隊首戰告捷的訊息時的欣喜心情,反映了唐軍強大的戰鬥力;第六首詩描寫將軍欲奔赴邊關殺敵立功的急切心情;第七首詩主要描寫山巒疊嶂、烽火遍佈的邊塞景觀。全詩意境蒼碧鄭涼,慷慨激昂,充分顯示出盛唐氣象。

知識拓展,作者簡介。

如下: 王昌齡,唐代詩人。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

一作太原(今屬陝西)人。開元十五年(727年)進士及第,授汜水(今河南滎陽縣境)尉,再遷江培滾寧丞,故世稱王江寧。晚年貶龍標(今湖南黔陽)尉。

因安史亂後還鄉,道出亳州,為刺史閭丘曉所殺。其詩擅長七絕,邊塞詩氣勢雄渾,格調高昂;也有憤慨時政及刻畫宮怨之作。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輯有《王昌齡集》。

從軍行表達了什麼主旨,從軍行的中心思想

詩的最後兩句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直接抒發從戎書生保邊衛國的壯志豪情。艱苦激烈的戰鬥,更增添了他對這種不平凡的生活的熱愛,寧願做個下級軍官馳騁沙場,為保衛邊疆而戰,也不願作置身書齋的書生。這首短詩,寫出書生投筆從戎,出塞參戰的全過程。能把如此豐富的內容,濃縮在有限的篇幅裡,可見詩人的藝術功力。首...

王昌齡 《從軍行》的 詩意 表達思想感情?

寫出邊塞戰鬥之艱苦激烈,金甲儘管磨穿,將士的報國壯志卻並沒有銷磨,而是在大漠風沙的磨鍊中變得更加堅定。不破樓蘭終不還 就是身經百戰的將士豪壯的誓言。上一句把戰鬥之艱苦,戰事之頻繁越寫得突出,這一句便越顯得鏗鏘有力,擲地有聲。一二兩句,境界闊大,感情悲壯,含蘊豐富 三四兩句之間,顯然有轉折,二句形成鮮...

從軍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從軍行》 王昌齡的 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116貝貝愛 表達了作者對將士們深切的同情之心。從軍 其四 作者 王昌齡 朝代 唐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白話釋義 青海湖上烏雲密佈,連綿雪山一片黯淡。邊塞古城,玉門雄關,遠隔千里,遙遙相望。守邊將士,身經百戰,鎧甲磨穿,壯志不滅,不打敗進犯之敵,誓不返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