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雁韋應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1樓:愚笨的戀
韋應物。故園眇何處? 歸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 高齋聞雁來。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韋應物由尚書比部員外郎出任滁州刺史。首夏離京,秋天到任。這首《聞雁》
大約就是他抵滁後不久寫的。 這是乙個秋天的雨夜。獨坐高齋的詩人在暗夜中聽著外面下個不停的淅淅瀝瀝的秋雨,益發感到夜的深沉、秋的淒寒和高齋的空寂。
這樣一種蕭瑟悽寂的環境氣氛不免要觸動遠宦者的歸思。韋應物家姿搭豎居長安,和滁州相隔兩千餘里。即使白天登樓引領遙望,也會有云山阻隔、歸路迢遞之感;暗夜沉沉,四望一片模糊,自然更不知其眇在何處了。
故園的枝模眇遠,本來就和歸思的悠長構成正比,再加上這漫漫長夜、綿綿秋雨,就更使這歸思無窮無已、悠然不盡了。一、二兩句,上句以設問起,下句出以慨嘆,言外自含無限低徊悵惘之情。「方」字透出歸思正殷,為。
三、四高齋聞雁作勢。 正當懷鄉之情不能自已的時候,獨坐高齋的詩人聽到了自遠而近的雁叫聲。這聲音在寂寥的秋雨之夜,顯得分外悽清,使得因思鄉而永夜不寐的詩人浮想聯翩,觸緒萬端,更加難跡大以為懷了。
詩寫到這裡,戛然而止,對「聞雁」而引起的感觸不著一字,留給讀者自己去涵詠玩索。「歸思後乃說聞雁,其情自深。一倒轉說,則近人能之矣。
沈德潛《高詩別裁》) 光從文字看,似乎詩中所抒寫的不過是遠宦思鄉之情。但滲透在全詩中的蕭瑟悽清情調和充溢在全詩中的秋聲秋意,卻使讀者隱隱約約感到在這「歸思」、「聞雁」的背後還隱現著時代亂離的面影,蘊含著詩人對時代社會的感受。 沈德潛說:
五言絕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蘇州之古澹,併入化機」(《說詩晬語》
古澹,確是韋應物五言絕句的風格特徵。從這首《聞雁》可以看出,他是在保持絕句「意當含蓄,語務舂容」的特點的同時,有意識地運用古詩的句格、語言與表現手法。
以構成一種高古澹遠的意境。詩句之間,避免過大的跳躍,語言也力求樸質自然而避免雕琢刻削,一、二兩句還雜以散文化的句式句法。這種風格,與白居易。
一派以淺易的語言抒寫日常生活情趣(如白居易的《問劉十九》,判然屬於兩途。
2樓:是半樹啊
主要表達了遠宦思念家鄉的情感,也蘊含了對動亂時代的苦悶感受。
韋應物的幽居中該詩塑造了乙個怎樣的形象?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3樓:匿名使用者
幽居》,唐代詩人韋應物的詩作。詩人從十五歲到五十四歲,在官場上度過了四十年左右的時光,其中只有兩次短暫的閒居。《幽居》這首詩大約就寫於他辭官閒居的時候。
全篇描寫了乙個悠閒寧靜的境界,反映了詩人幽居獨處、知足保和的心情。在思想內容上雖沒有多少積極意義,但其中有佳句為世人稱道,因而歷來受到人們的重視。
韋應物的山水詩「高雅閒淡,自成一家之體」(白居易《與元九書》),形式多用五古。《幽居》就是比較有名的一首。
貴賤雖異等,出門皆有營」,開頭二句是寫詩人對世路人情的看法,意思是說世人無論貴賤高低,總要為生活而出門奔走營謀,儘管身分不同,目的不一,而奔走營生都是一樣的。這兩句,雖平平寫來,多少透露出一點感慨,透露出他對人生道路坎坷不平,人人都要為生存而到處奔走的厭倦之情,但詩人並不是要抒發這種感慨,也不是要描寫人生道路的艱難,而是用世人「皆有營」作背景,反襯自己此時幽居的清閒,也就是舉世辛勞而我獨閒了。
所以「獨無外物牽,遂此幽居情」,便是以上二句作反襯而來,表現了詩人悠然自得的心情。由於對官場現實的不滿,他曾經說過:「日夕思自退,出門望故山。
君心倘如此,攜手相與還」(《高陵書情寄三原盧少府》),表示了歸隱的願望。如今,他能夠辭官歸來,實現了無事一身輕的願望,自然是滿懷欣喜。
吳喬在《圍爐詩話》辯襲巨集中說:「景物無自生,惟情所化。情哀則景哀,情樂則景樂。
韋應物此時的心情是愉快的、安閒的,因而在他筆下所描繪出的景物也自然著上輕鬆愉快、明麗新鮮的色彩。下邊六句是以愉悅的筆調對幽居生活作具體描寫。
微雨夜來過,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鳥雀繞舍鳴。」這四句全用白描手法。
微雨」兩句,是人們讚賞的佳句。這裡說「微雨」,是對早春細雨的準確描繪;「夜來過」,著一「過」字,便寫出了詩人的感受。顯然他並沒有看到這夜來攜冊的春雨,只是從感覺上得來,因而與下句的「不知」關合,寫的是感覺和聯想。
這兩句看來描寫的是景而實際是寫情,寫詩人對夜來細微春雨的喜愛和對春草在微雨滋潤下成長的欣慰。這裡有一派生機盎然的春天氣息,也有詩人熱愛大自然的愉快情趣。比之謝靈運的「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登池上樓》),要更含蓄、蘊藉,更豐富新鮮,饒有生意。
青山忽已曙,鳥雀繞舍鳴」,是上文情景的延伸與烘托。這裡不獨景色穠鮮,也有詩人幽居的寧靜和心情的喜悅。真是有聲禪叢有色,清新酣暢。
《牧童》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三國之長空 一 牧童 表達了詩人內心世界對遠離喧囂 安然自樂的生活狀態的嚮往之情。二 擴充套件知識 1 原詞欣賞 牧童 草鋪橫野六七裡,笛弄晚風三四聲。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臥月明。2 作品簡介 牧童 是唐朝詩人呂岩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展示了一幅鮮活的牧童晚歸休憩圖,反映了牧童生活的恬靜與閒...
從軍行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天問 從軍行二首 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組詩作品。第一首為五言律詩,寫從軍戰士的作戰經歷和感想以及征戰殺敵實現和平的願望。第二首詩為七言絕句,以疏簡傳神的筆墨,敘寫了唐軍被困突圍的英勇事蹟,熱情洋溢地歌頌了邊庭健兒浴血奮戰 保家衛國的愛國主義精神。全詩從側面反映了作者欲報效國家 建功立業的願望。從軍行...
秋思這首詞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碧魯天真庹泉 作者將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結合,抒發出邊關將士壯志難酬和思鄉憂國的情懷。 閩逸馨迮懌 秋思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年代 唐 作者 張籍 作品 秋思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譯文 洛陽城裡吹起了蕭瑟秋風,要寫家信禁不住心緒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