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對律的感覺鍛煉出來,就自然水到渠成了,多寫是必要的。
律詩的格式
2樓:網友
1、句數固定。
律詩通常每首八句,超過八句的 ,則稱排律或長律。以八句完篇的律詩,每二句成一聯,計四聯,習慣上稱第一聯為首聯,第二聯為頷聯,第三聯為頸聯,第四聯為尾聯。每聯的上句稱為出句,下句稱為對句,兩句構成對句關係;前聯的對句和後聯的出句的關係則稱為鄰句關係。
律詩句子字數整齊劃一,每句或五言,或七言,分別稱五言律詩、七言律詩。五律規定每句五字,全首共四十字;七律規定每句七字,全首共五十六字字。還有每句六字,全首四十八字的,稱六言律詩,傳世作品極少。
2、押韻嚴格。
律詩通常押平聲韻,而且必須按韻書中的字押韻。原則上只能用本韻,不能用鄰韻;即使稍微松一點,也只允許入韻的首句可以用鄰韻,叫作「借韻」。
律詩還要求全首通押一韻,即一韻到底,中間不得換韻。第。
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五律以首句不入韻為正例,入韻為變例;七律以首句入韻為正例,不入韻為變例。
3、講究平仄。
律詩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規定:講究粘和對。廣義律詩允許失粘,狹義律詩不允許失粘。「失粘」,就是違反後聯出句的第二個字和前聯的對句的第二個字平仄要求相同的規則。
4、要求對仗。
律詩的四聯,各有乙個特定的名稱,第一聯叫首聯,第二聯叫頷聯,第三聯叫頸聯,第四聯叫尾聯。每首律詩的。
二、三兩聯(即頷聯、頸聯)的上下句慣例是對仗句,首聯和尾聯可對可不對。
3樓:卜青芬沙歌
首先,古詩分為兩大類,即古體詩和近體詩。
近體詩也即通常所講的格律詩,源於六朝,成於唐朝。其中律詩為正體,分五言律、七言律和排律三種。每詩八句四聯,分別為首聯、頷聯、頸聯、尾聯,其中頷聯和頸聯必須對仗。
四句的為絕句,是指將律詩斷開的意思,分五絕和七絕兩種。
與之相對的是古體詩。唐朝之前的詩基本上都是古體詩,唐以後也有大量古體詩存在。
按字數分,有三言、四言、五言(五古)、七言(七古),七言以上稱雜言。楚辭體也即騷體也屬於古體詩。
古體詩用韻、對仗、平仄都不嚴格——因為這些都是近體詩即格律詩的基本特徵。
古體詩中間還有一大類是樂府,漢以前詩是合樂的。漢以後詩樂分離,曲調可能失傳,但樂府的格式和名稱保留下來,通常都以具體而固定的題目出現。這些題目體裁包括:
歌行、吟、辭等等。其中歌行又分長歌行(五言)和短歌行(四言)。三國時的曹操善寫樂府。
唐時李白尤善古體(也稱古風)和樂府,杜甫樂府、古體寫得也很多。
4樓:網友
一樓的朋友解釋得很好很全面了,特別是各種平仄、壓韻等講述,對我今後寫藏頭詩大有啟發。
我補充如下:
既然是律詩,不管七律還是五律。
都得在起承轉合中格式中「帶著鐐銬跳舞」
起句兩句,引出詩的主旨。
承、轉四句,按嚴格的格律,作為頷聯和頸聯,必須是對仗形式的,對全詩的主旨加以深化和鋪陳。
合兩句則為尾聯,對全詩的格調高低,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好的結尾可以點睛,讓詩的格局上公升到新的高度。
例子我就不舉了,既然你也是詩歌愛好者,能問出這樣專業的問題,相信你信手一翻,皆有佳例。
什麼是律詩?
5樓:易書科技
律詩與絕句統屬近體詩(亦稱「今體詩」)。近體詩與古體詩對稱。古體詩也叫「古詩」、「古風」,產生較早。
每篇句數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雜言各種體式。後來使用五言、七言者較多,不講究對仗,平仄和用韻也比較自由。
近體詩是唐代形成的,句數、字數、平仄、用韻等都有嚴格規定。律詩即因其格律嚴密而得名。
律詩起源於南北朝,成熟於唐初。八句,四韻或五韻。中間兩聯必須對仗。第。
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聲。三、五、七句規定不押韻,末一字必須是仄聲。分五言、七言兩體,簡稱五律、七律,亦偶有六律。每首至少十句以上的,稱為排律。
」表平聲,「|表仄聲,以中古音為準,那時的漢字具有平、上、去、入四聲,上、去、入均屬仄聲。符號外加圈表示可平可仄,△表示押韻的字。律詩體現了漢字分平仄聲的語音特點,如果漢字不分平仄聲,是不會有律詩的。
七律的基本句型是「四——三」,如「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另有常見句型「四——二——一」,如「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特殊句型「二——五」,如「五更——鼓角更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五——二」,如「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
這是粗略的介紹。律詩的格式也不止此一種。有時詩人不依常格而加以變換,即該平不平,該仄不仄,稱為「拗體」。前人所謂「拗」,除有時變換第。
二、四、六字外,著重在七言的第五字(五言的第三字)。兩聯都拗的叫「拗句格」,通首全拗的稱為「拗律」。凡「拗」需用「救」,有拗有救,就不算誤用,如上句該平的用仄,下句則該仄的用平,平拗仄救,仄拗平救,以調節音調,使共和諧,稱為「拗救」。
也有人拗而不救。
對仗是用字數相等、句法相似的語句表示相關或相反的意思。律詩通常要求這兩聯用對仗,但有時也可以變通。
6樓:隱幻露庹楊
律詩也稱近體詩,格律詩。一般有五絕、七絕、五律、七律和排律之分。五絕每句五字,共四句;七絕每句七字,四句;五律每句五字,八句;七律每句為七字,八句;多於八句的格律詩,稱為排律,排律又分五言的、七言的。
如何寫好律詩
7樓:蝶金迪恩
1、對於初寫詩的朋友來說,一定不要拘束自己的想法,想怎麼寫,就怎麼寫。2、不要總是待在家裡,應多出去走一走。這樣可以積累素菜,激發靈感3、沒有想法,寫不出來的時候,可以看一下別人寫的,一定不要挪用。
看別人的可以對自己的想法有一定的啟發4、開始的時候,一定要確定好寫什麼詩,平時一定要多讀書,寫作需要長期堅持。寫好詩的前提是多看詩,多讀詩哦。
怎樣寫律詩 格律詩怎樣寫
律詩是什麼 律詩是指屬於近體詩的一種,是唐朝流行起來的一種漢族詩歌體裁,因格律要求非常嚴格而得名。常見的型別有五律和七律。律詩起源於南朝齊永明時沈約等講究聲律 對仗的新體詩。律詩在字句 押韻 平仄 對仗各方面都有嚴格規定。廣義律詩的包容度很大,它允許拗格存在,允許三仄尾。如崔顥的 黃鶴樓 就是典型代...
怎麼寫律詩,格律詩怎樣寫
一 不要格律的誤區 這是bai最大的誤區!格律是舊du體詩詞創zhi作要過的第一關,沒有了格律,律dao詩就不成律詩,絕句就不成絕句,詞也就不成詞了。當然,古風和古絕是不拘格律的。現在寫詩詞的人很多,數以百萬 甚至千萬 但是不懂格律或不肯學格律的卻佔很大部分。有許多人認為格律束縛太嚴,不肯學,還以 ...
如何填寫格律詩詞,怎樣寫七言律詩
糖糖8商 詩詞曲賦是我國燦爛文化中一顆絢麗的明珠,炎黃子孫有責任將其繼承與發展,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吟詩填詞的人越來越少。偶然看到有人填寫的某某詞,只是字數與其選的詞牌要求相符,但平仄大多 不拘小節 有的甚至連韻腳都沒有,我認為這根本就不是在填寫格律詩詞。如果想自由揮發,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