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王國維所說「中國文化之變革莫劇於殷,周之際

時間 2025-06-22 18:05:10

1樓:王子欒川

王國維認為「中國文化之變革莫劇於殷、周之際」。也就是說他認為殷、商才是中國文化重大變革的時期。

但這一說法在我看來是因為他本人太過於迷信周的制度是「周公製作」,過度認可後世儒人對西周的粉飾,嚴重誇大了殷周兩種制度的差別所造成的。我們知道,殷、周時期,對中國歷史確實重要,但遠遠不到王國維先生所說的地步。先周的文化受到了商文化的影響裂歷局,到了西周初期,商文化對西周的影響依然存在,且無法徹底**。

這種影響很好的在考古層面上反映了出來,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西周中期禮制改革」,西周中期禮儀制涵蓋了包括喪葬等級制度,冊命制度等在內的多種制度。

發生在西周這一時期的更著名的是分封制。分封制使諸侯國內各氏族分開,然後在各自的領土聚集,這就為民族統一奠定基礎,繼而出現了華夏的概念,殷、周的功勞不可否認。但是在我看來春秋才是中國文化變革的關鍵。

讀通鑑論》中說春秋是「古今一大變革之會」,在《日知錄》也講述了春秋時期社會文化的巨大變化。春秋時期的變化在殷、商是前所未見的。

王國維認為「中國文化之變革莫劇於殷、周之際」,是有一定爛銀的侷限性的。他的說法是他自己的推論,肆讓並沒有完善的歷史從旁加以佐證,隨著歷史的不斷髮掘,他的這一說法還有待商榷。

2樓:匿名使用者

1)宗法制和分封制。(8分)關係:互為表裡,宗段如法制是分封制實施的納扮依據,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現(2分)(2)郡縣制(4分)郡縣制的實行有利於國家的統一,有利於**對地方的管理。

4分)(握茄啟3)原因:漢初郡國並存,封過威脅**集權(4分)。結果:

封國問題解決,**集權得到加強,有利於國家統一。(3分) 略。

如何理解王國維說的「中國文化之變革莫劇於殷、周之際」?

3樓:乾昆傑

1很對,這一點可以從商周墓葬制度的比較看出。商朝葬器重酒,周朝葬器重食商朝存在人殉,周朝所有的人殉現象大概率是殷商遺民的墓葬,而所有能夠確定墓主是周人的墓葬中都不存在人殉。

2其他的墓葬制度差別的還有很多,不一一列舉 再說宗教方面,商朝人祭興盛,周朝人祭卻很衰落,從考古發掘資料來看,西周時期的人祭遺存為數不多,

4樓:咯為丫頭情侶

王老這個觀點我認為是可以商榷的,古代史上最大的社會變革是春秋戰國之際而非商周之際。王老提到的「周人制度之大異於商者」,主要包括三點:嫡長子(以及產生的宗法、喪服、分封等)、廟數、同姓不婚。

這三點儘管對後世影響深遠,但實際上都只限於政治制度層面,而且細究起來也有**空間。

5樓:花降如雪秋風錘

商朝到周朝時期文化變革是從信奉鬼神到信奉祖先的變革,這個變革讓中國文化脫離了宗教的控制,沒有像西方那樣走上神管理世俗的文化道路。

6樓:網友

相對亂世來講,社會矛盾更尖銳,所以就產生更多思想來實踐作用於社會,如諸子百家、建安文學等,還有新舊民主革命時都是文化運動、思想閃爍**時段!一句話,亂世易出兩極,盛世多產中庸!

7樓:別對她笑

其實中國文化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發生變革了,而殷周之際主要是政治上的變革。其中最明顯的變革是分封制。所以說殷周之際的變革並不能說是是史上最劇烈的時候。

8樓:網友

宗法制和分封制;

關係:互為表裡,宗法制是分封制實施的依據,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現;

郡縣制郡縣制的實行有利於國家的統一,有利於**對地方的管理;

原因:漢初郡國並存,封過威脅**集權;結果:封國問題解決,**集權得到加強,有利於國家統一。

9樓:冒宛暢

周的封建是文化是同化式的,而不是同姓才最受恩賜,而是同姓最有道德,所以才會包圍教化,才會不歧視異姓,最終才會九州同稱華夏,才有了今天的中國。

在近代史學大師王國維看來,周革殷命是一次非常重要的鼎 革,「中國政治與文化之變革,莫劇於殷、周之際」

10樓:網友

選c(西周實行分封制和嫡長子繼承製,商朝實行羈縻政策和傳子傳弟混合制,加強**集權的是秦始皇,百家爭鳴是在春秋戰國時期)。

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國政治與文化之變革,莫劇於殷、周之際。……欲觀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

11樓:神

1)宗法制和分封制。宗法制與分封制互為表裡,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現,宗法制是分睜察粗封制實施的主要依據。

2)郡縣制。郡縣制的實行有利於國家的統一,有利於**對地方的管理。

3)原因:沒謹漢初郡國並存,後來封國威脅**政權,如出現「七國之亂」。結果:悉鎮王國問題逐漸解決,**集權得到加強,有利於國家的統一。

材料一 「中國政治與文化之變革,莫劇於殷、周之際。……欲觀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

12樓:希勒家

1)宗法制和分封制(2分)宗法制與分封制互為表裡,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現,宗法制是分封制實施的主要依據。(2分)

2)郡縣制。(1分)郡縣制的實行有利於國家的統一。 (2分)3)漢初郡國並存;後來封國威脅**政權,如出現「七國之亂」。(2分)4)中書省——起草詔令。

門下省——封駁審議。

尚書省——負責執行(3分)略。

王國維的真實死因,王國維為何而死?

空白 王國維是自殺而死。1927年6月2日。王國維早起盥洗完畢,即至飯廳早餐,餐後至書房小坐。王國維到達辦公室,準備給畢業研究生評定成績,但是發覺試卷 文章未帶來,命研究院的聽差從家中取來。卷稿取來後,王國維很認真地進行了評定。隨後,王國維和研究院辦公處的侯厚培共談下學期招生事,相談甚久,言下,欲借...

王國維詩詞名句,有哪些,王國維詩詞名句

1 百尺朱樓臨大道,樓外輕雷,不間昏和曉。釋義 那百尺高的紅樓,正臨著寬闊的大路。不管黃昏還是清晨,樓外總傳來輕雷似的車聲。2 窗外綠陰添幾許?剩有朱櫻,尚系殘春住。3 碧苔深鎖長門路,總為蛾眉誤。4 草偃雲低漸合圍,雕弓聲急馬如飛。笑呼從騎載禽歸。5 天末同雲暗四垂,失行孤雁逆風飛。江湖廖落爾安歸...

王國維 蝶戀花 全詩解釋,王國維蝶戀花書法

朝光緒末年任教於蘇州師範學堂時所作。上闋寫得是作者在滄浪亭外獨步時所見到的地上夜景,下闋寫得是天空中的夜色。上下兩闋聯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寫出了夜色的可愛與美麗。蘇州師範與滄浪亭一路相隔。滄浪亭秀美的景色是作者早已熟知的,在月色中詩人禁不住又漫步來到這園林勝地。獨 字寫出了詩人對滄浪亭由衷的喜愛和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