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以動表靜、以聲響顯示幽寂的手法。
齊安郡後池絕句的感受是什麼
2樓:一條深海燈籠魚
意境空靈含蓄,有若即若離之妙。
這首詩寫於被貶之際,表達了詩人對世間的眷戀,表達了詩人的偉大情操以及偉大的情懷。
詩詞描繪了一幅生動的畫面。濛濛絲雨的籠罩下的一座幽靜園攔巧手林,只有詩人乙個人孤獨的欣賞著眼前的美景,露簡嫌出水面的菱葉,滿池中的浮萍,穿葉弄花的寬彎鳴鶯、花枝離披的薔薇,浴水的鴛鴦,都在和詩人遙相呼應。
齊安郡後池絕句
3樓:智夜學姐
1.原文。齊安郡後池絕句。
杜牧。菱透浮萍綠錦池,夏鶯千囀弄薔薇。
盡日無人看微雨,鴛鴦相對浴紅衣。
2.翻譯。露出水面的菱葉、鋪滿池中的浮萍,綠透了一池的錦水,夏天的黃鶯歌仔散喉婉轉,嬉弄著薔薇的花枝。
這裡整日沒有人來**細雨濛濛之景,只有一雙鴛鴦相對洗浴著紅色羽衣。
3.賞析。1)菱透浮萍綠錦池,夏鶯千囀弄薔薇。
首句描寫池面的景色。菱葉呈稜形,顏色墨綠枝指;而浮萍則呈橢圓形,顏色較淺。水面上鋪滿了菱葉與浮萍,「透」字形象地寫出密密麻麻的菱葉穿過浮萍而出的景象,深淺之色相疊,一池碧錦。
透」字在這裡還表示一種主動的情態,菱葉、浮萍彷彿也有了生命,努力地展示屬於自己的絢爛。第二句視角轉向庭院。薔薇花多是紅色,夏日的黃鶯百囀千啼,忽而隱沒於紅色花叢間,忽而又鑽出來鼓翅翩飛。
弄念搭氏」字表現嬌小的黃鶯在薔薇花叢中上下翻飛,逗弄得花枝搖曳的情態。翠綠池水,黃鶯紅花,色彩鮮豔可喜,描寫十分生動。
2)盡日無人看微雨,鴛鴦相對浴紅衣。
後兩句進一步烘托這座園林的清幽雅靜。「看」字暗中點出賞景之人,若真是無人觀賞,詩人又何從知道鴛鴦在微雨中「相對浴紅衣」呢?「無人」的意思,只是沒有人聲喧噪打擾這安靜的庭院。
細雨中鴛鴦成雙成對、自由自在地在水面上嬉戲,這悠閒的畫面之外,卻分明有乙個詩人在靜靜欣賞。「盡日」二字暗示玩賞之久,傳達出一種清靜閒適的心情。
齊安郡後池絕句
4樓:王老師教育科普
齊安郡後池絕句:齊安郡後池絕句,菱透浮萍綠錦池,夏鶯千囀弄薔薇。盡日無人看微雨,鴛鴦相對浴紅衣。
齊安郡後池絕句》是唐代詩人杜牧的作品。此詩展示了一幅清幽而妍麗的畫面:在濛濛絲雨的籠罩下,有露出水面的菱葉、鋪滿池中的浮萍,有穿葉弄花的鳴鶯、花枝離披的薔薇,還有雙雙相對的浴畝扮水鴛鴦。
詩人把這些生機盎然、雜呈眼底的景物,加以剪裁,組合成詩。
全詩通篇寫景,但並不是一首單純敏耐飢的寫景詩,景中有人有情,意境空靈含蓄,有若即若離之妙。
詞句註釋:
齊安郡:即黃州。唐代在天寶年間曾改州為郡。
菱: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葉子略呈三角橋返形,葉柄有氣囊,夏天開花,白色。浮萍:
浮生在水面上的一種草本植物。葉扁平,呈橢圓形或倒卵形,表面綠色,背面紫紅色,葉下生鬚根,花白色。綠:
此處作動詞用,使動用法。錦池:即題中的「齊安郡後池」。
囀(zhuàn):指鳥婉轉地鳴叫。薔薇:
植物名。落葉灌木,莖細長,蔓生,枝上密生小刺,羽狀複葉,小葉倒卵形或長圓形,花白色或淡紅色,有芳香,可供觀賞。南朝梁江洪《詠薔薇》:
當戶種薔薇,枝葉太葳蕤。」
齊安郡後池絕句唐杜牧
5樓:動物植物
原文:
菱透浮萍綠錦池,夏鶯千囀弄薔薇。
盡日無人看微雨,鴛鴦相對浴紅衣。
譯文:翠菱掩露青萍綠透一池錦水,夏鶯歌喉婉轉嬉弄薔薇花枝。整日無人來觀賞這細雨景色,只有鴛鴦相對洗浴紅色羽衣。
齊安郡後池絕句》是唐代詩人杜牧的作品。
創作背景此詩作於杜牧受人排擠,被基彎外放為黃州中攔刺史之時,時間在在唐武宗會昌二年(842年)四月至會昌四年(844年)九月之間。
這是一首畫面優美、引人入勝的小詩。它描搏培悶繪了一幅生動的畫面:一座幽靜無人的園林,在濛濛絲雨的籠罩下,有露出水面的菱葉、鋪滿池中的浮萍,有穿葉弄花的鳴鶯、花枝離披的薔薇,還有雙雙相對的浴水鴛鴦。
詩人把這些生機盎然、雜呈眼底的景物,加以剪裁,組合成詩,向讀者展示了一幅清幽而妍麗的畫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