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帶回的月壤在港展出,具體展出時間是怎樣的?

時間 2025-07-21 05:20:22

1樓:暴走愛教育

6月26日上午,「時代精神耀香江」之百年中國科學家主題展暨月壤入港揭幕儀式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由嫦娥五號探測器採集的月球樣品(月壤)首次在香港展出。此次展覽將於6月27日至7月9日向公眾開放,香港市民可在展覽中近距離**月壤,瞭解國家航天科技成就。圖為首次在香港亮相的月壤。

從圖中可以看出,展廳除了陳列有模型、月壤樣品等,還展現了嫦娥五號拍攝的月球地貌**以及分析評估,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著陸地區介紹。此外,還有 vr 頭戴顯示器,預計可以體驗月球或火星表面的真實場景。

嫦娥五號回的月壤珍貴非常:

雖然人類此前曾經多次登上月球,並採集了大量的月壤樣本,但是嫦娥五號探測器的行動,還是一次性創下了幾個第一。

首先,在著陸地點的選擇上,嫦娥五號避開了此前美蘇探測器派鬥密集降落的寧靜海等區域,選擇了此前無人問津的風暴洋呂姆克環形山降落,這一塊地區的地質年齡較新,採集月壤帶回神吵研究之後,可以有效填補國際上相關研究的空白。

同時,中國一次性帶回了2千克的月壤樣本,超過了蘇聯當年多次月球探測器帶回月壤量的總和,讓中國一躍成為了取回月壤第二多的國家。

以上內容參考遊羨侍 環球網-由嫦娥五號採集的月壤首次在香港展出。

嫦娥五號帶回的月壤在港**展出?

2樓:生活常識百事通

6月26日,「時代精神耀香江」之百年中國科學家主題展暨月壤入港揭幕儀式在香港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展覽將持續至7月9日,香港市民可以近距離**月壤了。

在轉動的水晶容器中,硬幣大小的月壤呈現出黑灰相間的樣貌,吸引了眾人圍觀。月壤是覆蓋在月球表面的「土壤」,包含微細的礦物顆粒、岩石碎屑和玻璃質微粒等。這次展出的月壤是由嫦娥五號帶回的。

第一批來參觀的科學家、記者發出感慨:「想試試月壤是什麼味道?」「月壤硬不硬?」「地球和月球之間有38萬公里,但我現在和月球之間只有半公尺距離……」

據悉,百年中國科學家主題展以科學家精神內涵為框架,通過展示科學家使用過的物品、書信等,立體呈現百年來科技工作者投身科學救國,科技報國、興國、強國偉大事業的感人故事。

月壤入港,觀者如織

6月27日上午,香港會展中心三層展區**如織,市民們爭相前來「約會」月壤。雖然登月對普通民眾來說遙不可及,但月壤,這一由嫦娥五號返回器帶來的珍貴禮物,卻真真實實地展現在他們面前。

記者看到,不少市民在「功勳科學家」**牆前徘徊,在泛黃的資料檔案前駐足,對著充滿年代感的科學儀器凝望。有兩個孩子**完展覽後,主動向工作人員要來國旗,到展區合影留念,表示向祖國致敬,向科學家們學習。

徐先生當天帶著一家四口前來參觀。他說:「今天特別興奮,特別是我的孩子,他們從小在香港長大,對祖國的科技成就接觸不多,很多里程碑式的發明他們都沒有聽說過。

這個機會非常好,希望香港可以多辦一些類似的展會,讓小朋友多多瞭解我們的祖國。」

以上內容參考 澎湃新聞-月壤入港,科學家精神浸潤香江。

嫦娥五號帶回的月壤樣本首次在港展出,除此之外還有哪些展品被展出了?

3樓:暴走愛教育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訊息,6月26日,「時代精神耀香江」之百年中國科學家主題展暨月壤入港揭幕儀式在港舉行。本次主題展設簡譽置「月球樣品」專題展區,陳列展示月壤樣品、探月工程降落傘、織物國旗、月壤儲存器、表取取樣裝置實物,以及由我航研製的探月工程著陸器、返回器、上公升器、軌道器「四器合一」模型等。

it之家瞭解到,中國香港本次主題展將持續到7 月 9 日(6 月 30 日、7 月 1 日因迴歸活動封館),地點位於香港會展中心 hall 3d 展覽廳,香港市民可登入**預約參觀。

月壤的研究價值:

月壤是人類用於研究月球的樣本,實際上的月壤不讓指的是月球的土壤,還包括粉狀分化物中直徑數公尺的岩石含喊,小天體撞擊留下的撞擊坑和大塊基岩等處。按粒徑分直徑<1cm的習慣稱之為月壤,直徑》1cm地為月岩,都採自月球的風化層。

月壤是月球固體岩石圈到太陽系空間過渡帶,裡面含有月球本身和太陽系空攔老段間物質和能量的重要資訊。這些重要資訊包含:太陽系早期的演變歷史,太陽風組成和太陽表層的成分特徵;

小天體撞擊月球的歷史記錄等,同時月壤中還含有豐富的資源:鈦鐵礦,克里普巖,稀有氣體(特別是可用於可控核聚變的燃料氦-3)。

10月1日嫦娥二號的新聞 急急急!!!!! 10

月日嫦娥二號的新聞 急急急!嫦娥二號衛星 簡稱 嫦娥二號,也稱為 二號星 是嫦娥一號衛星的姐妹星,由長三丙火箭發射。但是嫦娥二號衛星上搭載的ccd相機的解像度將更高,其它探測裝置也將有所改進,所探測到的有關月球的資料將更加翔實,嫦娥二號 於年月日時分秒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公升空,並獲得了圓滿成功。嫦...

嫦娥五號的發射工程的準備工作進行的如何了

我是我是阿萌 在1994年的時候,我國科學家認為有必要到月球上進行探索,在不懈的yanji9u和努力後,2000年11月我國航天 中國的航天 正式釋出,月球探測活動也就次開啟。從嫦娥一號到七號,我國的航天探索技術正在崛起。在2020年上半年 新聞聯播 報道 嫦娥五號探測器等重點工程正在穩步推進,在航...

嫦娥三號在月球工作時是全自動的,還是人在操控

好像這次 沒有公佈 有人上去吧 現在技術沒辦法操控,通訊延遲啊 嫦娥三號還能再戰30年是真的嗎?近日,芬蘭 報道稱,在登陸月球三年半後,中國的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和其安放在月球表面上的紫外望遠鏡 即lut 仍在運轉。事實上,嫦娥三號探測器的電源還可持續30年。嫦娥三號探測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嫦娥工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