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這則寓言故事,有豐富的寓意,辛辣地諷刺和嘲笑了那種愚蠢無能、外強中乾的反面人物;熱情地肯定和讚揚了那種不被龐然大物所嚇倒,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的正面人物。
黔之驢》是柳宗元的著名寓言《柳河東集·三戒》中的一篇。
戒」 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寫這種文體的目的是要人有所警戒。
三戒》的意思局首唯是三件值得引起人們警戒的事情。含《臨江之麋》、《黔之驢》、《永某氏之鼠》三則寓言故事,借麋、驢、鼠諷刺現實。
臨江之麋》寫乙隻慣受主人庇護的小鹿,一齣家門,便被野狗吃掉。
永某氏之鼠》寫一群老鼠先受老房主縱容,後被新房主徹底消滅。
三者的共同特點是:不能正確分析自己的力量,卻憑藉外界條件來活動,並因此招徠了死亡之禍。
黔之驢》是一篇很有名的寓言,寫的是貴州龐然大物的驢子,虛有其表,桐培本領有限,雖可矇混一時,終不免露出本相,很快被老虎識破其虛弱的本質,終於被老虎吃掉的故事。
有人認為它是影射當時腐朽專權的宦官集團(當時統治集團中某些官高位顯、仗勢欺人、無才無德、外強中乾的上層人物);也有人認為作者是藉此總結參政失敗的教訓(芹州這篇文章是柳宗元在被貶往永州後寫的)。
它啟發人們:一切貌似強大,外強中乾的對手並不可怕,只要認真對付,是完全可以戰勝的。
它不僅含有驢被老虎吃掉的教訓,同時也提供了虎吃掉驢的勝利經驗。
它告訴我們,要有真才實學,不能徒有其表。同時還告訴我們,面對未知事物,不要被它的表象所迷惑,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進一步探求它的本質。
我們常用的成語「黔驢技窮」、「黔驢之技」 、龐然大物」就出於這裡。
2樓:布書琴
三戒》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被貶永州後寫的一組寓言,含有「物不平則鳴」之意,包括《臨江之麋》、《黔之驢》、《永某氏之鼠》三篇散文。題名「三戒」,可能是取《論語》「君子有三戒」之意。不過「三戒」,在佛教、中醫和古代文獻中分別有不同的含義。
論語》中的三戒指的是「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貪得)」。也就是戒色、戒鬥、戒得。
佛教中的「三戒」指含慶搜「戒貪」、「戒痴」、「戒嗔」,佛家有所謂「貪、痴、嗔」三念。「貪」是指陷於色、聲、香、味、觸等五欲之境而不離的心理活動;「嗔」又作「嗔怒」、「嗔恚」等,指仇視、怨恨和損害他人的心理;「痴」又作「無明」,指心性迷暗,愚昧無知。
中醫中的三戒的說法比較多,有一種說法是,三種行為要宜加警惕:大怒大欲並大醉。
戒,持戈,以戒不虞(意料不到的事)。引申為凡不利於國家、群體、家庭、個人的人和事,均需警惕和防備。
讀柳宗元的《三戒》,我們便能品味出:麋之可憐,驢之可悲,鼠之可憎!《三戒》前面的小序,說明了這三篇寓言的主旨:
吾恆惡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或依勢以幹非其類,出差殲技以怒強,竊時以肆暴,然卒迨於禍。有客談麋、驢、鼠三物,似其事,作《三戒》。」翻譯過來意思是這樣的。
我常常厭惡世上的有些人,不知道考慮自己的實際能力,而只是憑藉外力來逞強。或者依仗勢力和自己不同的人打交道;使出伎倆來激怒比他談歷強的物件;借勢作惡、胡作非為,但最後卻招致了災禍。有位客人同我談起麋、驢、鼠三種動物的結局,我覺得與那些人的情形差不多,於是就作了這篇《三戒》。
意思為,這三篇諷刺的是倚仗人勢、色厲內荏、擅威作福這三種人。
文章資訊。
3樓:網友
三戒》是柳宗元作品中的名篇,作於被貶官永州之後。當時作者經歷了複雜的政治鬥爭,有了更加豐富的社會閱歷,和深切的人生體驗,遂將其中足以訓誡世人的現象,寫成寓言,以示能勸誡。本篇由《臨江之麋》、《黔之驢》、《永某氏之鼠》三篇組成。
篇名得於《猜磨論語·季氏》中「孔子曰:『君子有三戒』。」篇名隱含著君子不可不戒之意。
篇中借麋、驢、鼠之物,對社會上那些持寵而驕、貌似槐兆罩強大而內荏怯弱、竊時鉛鬧以肆暴,終至覆敗的人們,進行了諷刺。各篇形象生動,寓意深刻,具有鮮明的現實性。
4樓:啦付付付
諷刺了那些。
1.不知道考慮自己的實際能力,而只是憑藉外物來逞強;
2.依仗勢力冒犯和自己不同的人(與之打交道)使出伎倆來激怒比他強的物件;
3.乘機胡作非為,前和喊但棚畢最終卻等來了災禍。慧野。的人。
5樓:萌可愛
三戒》的意思是三件值得引起人們警戒的事情。含《臨江之麋》、《黔之驢》、《永某氏之鼠。
「三皈五戒」是什麼內容,佛教說的三皈五戒是什麼?
藍鷹魂 三皈就是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皈是皈向 依是依靠。佛教的五戒,是在家優婆塞 優婆夷的受戒條。一 不殺生,二 不偷盜,三 不邪淫,出家為不淫戒 四 不妄語,五 不飲酒。而殺盜淫妄四條屬於性戒。酒是屬於遮戒。 三皈五戒 佛陀所制的戒律 是為了教導 如律受持,約束心身 斷惡行善的靈丹妙藥。戒規雖...
九戒三皈是什麼意思,「九戒」是什麼意思
合夥人金林 九戒 1 一者克勤,愛國守法,是念真戒 2 二者敬讓,孝敬父母,是初真戒 3 三者不殺,慈救眾生,是持真戒 4 四者不淫,正身處物,是守身戒 5 五者不盜,推義損己,是保真戒 6 六者不嗔,凶怒凌人,是修真戒 7 七者不詐,諂賊害善,是成真戒 8 八者不驕,傲乎至真,是得真戒 9 九者不...
孟母三遷的故事廣為人知,那麼孟母戒子中的“戒”是什麼意思
阿沾 戒 告誡。孟母戒子的故事 孟子小時候,在他背誦的時候,他的母親正在織布。孟子突然停止,又繼續背誦下去。孟子的母親知道他遺忘了書中的內容,於是把他叫來問道 為什麼中斷背書?孟子回答說 有所遺忘,後來又想起來了。這時孟子的母親拿起刀割斷了布,以此來警誡孟子,從那件事以後,孟子不再遺忘書中的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