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據說秦滅六國後將六國貴族遷往陝西關中地區安置,魏國貴族多安置在今富平、浦城一帶;趙國貴族主要安置在今興平、武功一帶,出自興平的東漢馬援、三國馬超就是趙局段國馬服君後裔;而楚國貴族主要安置今西安西郊的周至、戶縣兩縣,周至、戶縣一帶景姓、屈櫻如姓比較多,據說都是戰國楚脊臘啟國公族後裔。
楚國曆代國君一覽表
2樓:鮮活且善良丶桃花
楚國曆代國君包括熊繹、熊艾、熊、熊勝、熊楊、熊渠、熊摯、熊延、熊勇、熊嚴、熊霜、熊徇、熊咢、楚若敖、楚霄敖、楚蚡冒、楚武王、楚文王、楚堵敖、楚成王、楚穆王、楚莊喚慎王等。楚國曆代國君包括熊繹、熊扮轎艾、熊、熊勝、熊楊、熊渠、熊摯、熊延、熊勇、熊嚴、熊霜、熊徇、熊咢、楚若敖、楚霄敖、楚蚡冒和缺敬、楚武王、楚文王、楚堵敖、楚成王、楚穆王、楚莊王等。
楚國曆代國君一覽表
3樓:司澤南聿
楚國曆代國君一覽表,共歷四十二代國君,分別是:熊繹、熊艾、熊䵣(dá)、熊勝、熊楊、熊渠、熊摯紅、熊延、熊勇、熊嚴、熊霜、熊徇、熊咢、楚若敖(áo)、楚霄敖、楚厲王、楚武王、楚文王、楚堵敖、楚成王、楚穆王、楚莊王、楚共王、楚康王、楚郟(jiá)敖。
楚靈王、楚初王、楚平王、楚昭王、楚惠王、楚簡王、楚聲王、楚悼王、楚肅王、楚宣王、楚威王、楚懷王、楚頃襄王、楚考烈王、楚幽王、楚哀王、楚王負芻。
楚國(~前223年)衫咐,又稱荊、荊楚,是先秦襪山時期位於長江流域的諸侯國,國君為羋姓(金文中為嬭姓)、熊氏(金文中為酓氏 )。周成王時期(一說即前1042年~1021年),封楚人首領熊繹為子爵,建立楚國。
楚懷王時期攻越國,盡得越國故吳地,或好純越國因此而分崩離析。 但因為懷王用人不當以及秦相張儀欺詐導致國勢漸衰。前223年,秦軍攻破楚都壽春,楚國正式滅亡。
關於楚國國名的**,「清華簡」公佈前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清華簡」公佈後,據其中《楚居》一篇對楚先君鬻熊的記載,鬻熊的妻子妣厲生熊麗時難產,剖腹產後妣厲死去,熊麗存活。妣厲死後,巫師用「楚」(荊條)包裹其腹部埋葬。
為了紀念她,後人就稱自己的國家為「楚」。
楚國曆代國君一覽表
4樓:小吳愛教育
楚國曆代國君一覽表:
<>1、熊繹(生卒年不鍵州詳),羋姓,熊氏,名繹,鬻熊曾孫,西周諸侯國楚國始封君。
周成王時,在周都鎬京的熊繹,受周天子分封南蠻之地,建立楚國,熊繹是《清華簡·楚居》記載的,在鄀國盜牛祭祀一事的主要參與人。之後,熊繹去世,其子熊艾繼位。
2、熊艾,羋姓,熊氏,熊繹之子,西周時期楚國第二任君主。熊繹去世,熊艾繼承楚君之位。
熊艾死後,其子熊䵣繼承楚君之位。
3、熊䵣(生卒薯亮歷年不詳),熊艾之子,西周楚國開國君主熊繹之孫,西周時期楚國的第3任君主。
4、熊勝(生卒年不詳),羋姓,熊氏,熊䵣之子,楚國的第四任君王。
5、熊延(西元前?年~西元前847年),羋姓,熊氏,熊渠少子,楚國的第八任君王。數搜西元前875年~西元前847年在位。
以上內容參考:百科-楚國。
中國歷史朝代一覽表
我要指出各位答案中的一個錯誤 中華 1912年 1949年 首都 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 今 首都 北京準確的說,應該是 中華 1912年 1949年 兩岸 1949年 今 中華 首都 臺北 中華人民共和國 首都 北京 才是客觀的解釋了現在的局勢. 賀顯華老師 中國歷史朝代公元對照簡表 朝 ...
中國曆代都城選址的條件,古代都城選址的一般要求
1全部京都既是某一王朝的政治中心,也往往是其經濟和文化中心,因此,它的設定應該比較穩定。但隨著國家政治 經濟的發展以及向外拓張形勢的需要,京都常常從舊都遷往更為合適的新地。在中國歷史上,不僅許多政權在自身發展中經歷了京都位置的逐步轉移,而且從整體看,歷代京都還呈現出先以東西向遷移為主,後以南北向交替...
秦國歷史上哪些國君為統一天下起了作用
春風十里不如你耶 一 秦孝公 秦國的崛起可追溯到秦孝公變法。秦國立國較晚,又偏處關中一隅,在戰國中後期仍然是綜合國力較弱的一個諸侯國。如果不能變法圖強,秦國兼併六國無異痴人說夢。秦孝公看到了這一關鍵點,起用並重用商鞅,施行變法。商鞅變法使秦國迅速發展,國富兵強,由此奠定了秦滅六國的經濟基礎與軍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