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總是愛撕紙?家長一味的打壓,只會對其造成傷害

時間 2021-10-14 22:21:20

1樓:陽光明媚老師

孩子撕紙只是覺得好玩,覺得比較新鮮。家長一味的打壓,肯定會對孩子造成傷害的。

2樓:花花就是我

可能是因為孩子覺得撕紙特別的有趣,父母一味的打壓,確實會對他造成一定的傷害

3樓:老覃扒扒扒

這完全是一種很調皮的表現,他不知道玩什麼,或者他就喜歡撕紙,家長一味打壓,就會讓孩子有害怕的心理以後就不敢動手做事情。

4樓:初心記事本

豆豆媽爸也有些擔心,就帶孩子去醫院看了下,而醫生表明一切正常,孩子不存在任何身體和心理上的疾病,夫妻兩總算放心了。而隨後他們又求教了育兒專家,而專家們表示,撕紙其實對孩子是有好處的。三歲之前,孩子對於書籍之類的是沒有什麼想法的,他們沒有完整的世界觀,只會看到眼前的一切,而書本可不就是紙張形成的嗎,自然孩子形成了撕紙的習慣,而撕紙的好處可不少。

撕紙對孩子有好處嗎,聰明的媽媽從不阻止,反倒推波助瀾

有助於鍛鍊孩子的肌肉

孩子自3個月之後,手腳肌肉就開始發育了,這個時候多會以一種抓握和蹬腳的形式出現。而撕紙的時候,可以調動手部和上身的肌肉,鍛鍊整體的協調能力,慢慢地孩子身體能更好地成長。

撕紙就是一種探索的方式,孩子在小的時候還不會走路,只能在方圓1米內活動,這個時候也許會通過爬行來擴大範圍,但是更多的是通過手來了解世界。而撕紙就是一種很好的方式,他們對於紙張非常地新奇,通過撕紙就能發現,世界是多樣化的,並非是固態形式一成不變。

能夠感受到快樂

其實不只是孩子,就是成年人,也能通過紙張來解壓,紙張被撕裂以後,會發出聲響,可以發洩人身體中的破壞慾望。而孩子也會很快樂,長期撕紙的孩子,一般比較開朗,對於事物接受得也比較快。

增加想象力

紙張可以變成各種各樣的“物品”,日本很多教育機構,在學前的時候,都會用摺紙的方式來培養孩子的一些動手能力,協調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加想象力,思維方式變得不同後,孩子不論學什麼都能舉一反三。

什麼樣的環境誕生什麼樣的孩子,如果一個環境中都是紙張還有讀物,那麼他一定會受到後天的薰陶。而且閱讀的第一步也是要從理解書開始,孩子也許會從此撕紙,但能幫助孩子將來茁壯成長。

寄語:其實孩子有很多好的愛好,都可以幫助他們成長,而父母們不明所以,最終導致孩子變得平庸。家長不要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思考問題,可以多為孩子考慮一下。

凡事都不要衝動,只要做適當的調整,就可以解決因為撕紙而產生的親子矛盾。另外注意抓住機會教育孩子,錯過了這個好時機,他們的成長速度就會與同齡的寶寶拉開差距,一旦出現這樣的局面再後悔就遲了。

家庭教育的特點和基本要求?

5樓:匿名使用者

家庭教育的方法:

1 未成年成長中,家庭必須營造良好的家庭親情氛圍2 父母可平時多和孩子交談,瞭解孩子的思想動向3 成長中給孩子灌輸法律法規

4 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5 指導孩子如何實現自己的理想

6 教導孩子有責任感,做事必須承擔責任

7 道德與文明知識

8 指導孩子怎樣排解壓力,承受壓力,合理的發洩方式。

6樓:朗薩哈八卦

不要像虎媽狼爸教育就行了

親子教育與家庭教育的關係

7樓:匿名使用者

s100030382你好

【好】f【父】f【母】f【決】e【定】b【孩】t【子】e【一】b【生】

【這】d【個】n【資】n【料】n【很】l【好】y【用】2012-4-21 23:59:47

記得有一個親子教育的部落格有你說的這些親子教育的播客,還蠻精彩的。具體的**是親子教育的漢語拼音然後加一點 org 也就是qinzijiaoyu 加 .org 近幾期親子教育廣播電臺分別是:

第一期親子教育廣播電臺《為什麼被父母感賞的孩子會比較聽話?》第二期親子教育廣播電臺《親子關係180度好轉的見證故事》第三期親子教育廣播電臺《為什麼女兒要我和老公離婚》第四期親子教育廣播電臺:培養孩子優點的工具–優點板第五期親子教育廣播電臺:

無為自成的讓孩子成績進步的見證故事。

8樓:匿名使用者

親子教育是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9樓:百度使用者

親子教育與家庭教育密不可分,但是在家庭教育中要注意孩子的感受,和諧的親子關係才能使家庭教育變得更加簡單!

10樓:匿名使用者

親子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有哪些?

11樓:北極雪

家庭教育問題自古以來就受到人們的關注,但被做為一種學科進行研究,在我國也就是近年來的事情。這是時代的發展,人才的需求,國民整體素質提高所必須涉及的問題。這裡與家長們**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目的是要家庭與社會、教育部門共同擔負起教育下一代的任務。

人的教育是一項系統的教育工程,這裡包含著家庭教育、社會教育、集體(托幼園所、學校)教育,三者相互關聯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制約,這項教育工程離開哪一項都不可能,但在這項系統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把兒童比作一塊大理石,他說,把這塊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學校;3兒童所在的集體;4兒童本人;5書籍;6偶然出現的因素。

從排列順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兒童的過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這位教育學家心中佔據 相當的地位。為此家長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

一、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點和基點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對未成年孩子進行教育的過程。其教育目標應是:在孩子進入社會接受集體教育(幼兒園、學校教育)之前保證孩子身心健康地發展,為接受幼兒園、學校的教育打好基礎。

在孩子入園、入校後,配合幼兒園、學校使其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得到全面發展。教育的重點是以品德教育為主,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為主,行為習慣包括:生活習慣、勞動習慣、學習習慣等,教會孩子如何學“做人”。

家庭教育由於發生在家庭之中,與幼兒園、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相比較,具有以下特點,這些特點使家庭教育成為教育人的起點與基點,具有其他教育所沒有的優勢。

(一)家庭教育早期性

家庭是兒童生命的搖籃,是人出生後接受教育的第一個場所,即人生的第一個課堂;家長是兒童的第一任教師,即啟蒙之師。所以家長對兒童所施的教育最具有早期性。一般來說,孩子出生後經過三年的發育,進入幼兒時期,從3歲……6歲是學齡前期,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早期教育階段,這是人的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

我國古諺有:“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幼兒期是人生薰陶漸染化的開始,人的許多基本能力是這個年齡階段形成的,如語言表達、基本動作以及某些生活習慣等等,性格也在逐步形成。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認為,一個人的智力發展如果把他本人17歲達到的水平算作100%,那麼4歲時就達到了50%。4-8歲又增加了30%,8-17歲又獲得了20%。可見幼兒在5歲以前是智力發展最迅速的時期,也是進行早期智力開發的最佳時期,如果家長在這個時期所實施的家庭教育良好,將是孩子早期智力發展的關鍵。

古往今來,許多仁人志士,卓有成效的名人在幼年時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他們日後成才的一個重要原因。如,德國大詩人、劇作家歌德的成才,得力於家庭的早期教育。歌德2-3歲時,父親就抱了到郊外野遊,觀察自然,培養歌德的觀察能力。

3-4歲時,父親教他唱歌、背歌謠、講童話故事,並有意讓他在眾人面前講演,培養他的口語能力。這些有意識的教育,使歌德從小樂觀向上,樂於思索,善於學習。歌德8歲時能用法、德、英、義大利、拉丁、希臘語閱讀各種書籍,14歲寫劇本,25歲用一個有月的時間寫成了聞名於歐洲的詩歌《少年維特的煩惱》。

再如古代以“父子書法家”著稱的王羲之、王獻之,有過1350多項發明的大發明家愛迪生,一代文學巨星郭沫若,茅盾等名人的成長過程 說明了家庭教育對早期智力開發是十分重要的。反之,人的幼年時期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而影響智力正常發展的事例也是不少的。如印度“狼孩”卡瑪拉,從小被狼叼去,8歲時被人發現,但其生活習慣已與人兩樣,其生活習慣幾乎與狼一樣,四肢爬行,吃生肉,晝伏夜行,後來經過人為的訓練,兩年後才能站立,六年後可以象人一樣行走,四年內學會了6個單詞,在他17歲時,智力水平僅達到3歲孩子的水平。

據《中國婦女報》披露,我國南京市一姓馬的工人因患有精神性心理疾病,深怕孩子受人**,將自已的三個子女從小鎖在家中,人讓他們與外界接觸,長達十幾年,致使這些孩子智力低下,言語遲緩,與同齡人相比,智力及生活能力差異很大,近於白痴,所以不可忽視家庭教育早期性的作用,

(二)家庭教育連續性 家庭教育第二個特點是連續性。孩子出生後,從小到大,幾乎2/3時間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著家長的教育。這種教育是在有意和無意、計劃和無計劃、自覺和不自覺之中進行的,不管是以什麼方式、在什麼時間進行教育,都是家長以其自身的言行隨時隨地的教育影響著子女。

這種教育對孩子的生活習慣、道德品行、談吐舉止等都在不停地給予影響和示範,其潛移默化的作用相當大,伴隨著人的一生,可以說是活到老學到老,所以有些教育家又把家長稱為終身教師。這種終身性的教育往往反映了一個家庭的家風,家風的好壞往往要延續幾代人,甚至於十幾代、幾十代,而且這種家風往往與家庭成員從事的職業有關。如:

杏林世家”、“梨園之家”、“教育世家”等等。同時家風又反映了一個家庭的學風,學風的好壞也往往延續幾代人、十幾代人、幾十代人。如在中國近代,無錫人嚴功增補清未《國朝館選錄》,統計自清順治三年丙戌科至光緒三十年甲辰科,狀元共114人,其中父子兄弟叔侄累世科第不絕者,如蘇州繆、吳、潘三姓,常熟翁、蔣兩姓、浙江海寧陳、查兩姓。

看得出、家庭教育的連續性往往對人才群體的崛起有著重要影響。這種情況。古、近代比較突出,在當代隨科學的發展、社會的需求、待業的增多,人們擇業面寬,一個家庭中所有的成員不可能都從事同一種工作,但都不乏見到這種情況,即有些家庭成員工作中屢屢出現成績、受表彰,而有的家庭中成員違法犯罪接二連三。

這都與家庭教育連續性有著很大的關係。

(三)家庭教育權威性

家庭教育的權威性是指父母長輩在孩子身上所體現出的權力和威力。家庭的存在,確定了父母子女間的血緣關係、撫養關係、情感關係,子女在倫理道德和物質生活的需求方面對父母長輩有很大的依賴性,家庭成員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都決定了父每對子女有較大的制約作用。父母的教育易於被孩子接受和服從,家長合理地使用這一特點,對孩子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形成是很有益處的,對於幼兒來說,尤其是這樣。

幼兒在與其他小朋友們玩耍遊戲中,當出現爭執情況時,往往引用父母的話來證實自已的言語行為是對的,如他們喜歡說:“我爸爸是這樣說的。”或“我媽媽是那樣做的。

”等等。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權威性決定著孩子如何看待接受幼兒園學校及社會的教育。孩子與父母的關係,是孩子最先面臨的一種重要的社會關係。

在這種關係中,幾乎體現了社會人倫道德的各個方面,如果這種關係中形成裂痕和缺陷,孩子爾後走向社會,在各種人際關係中就會反映出來。因此強調父母權威的重要,還因為父母在孩子幼年時代始終扮演著雙重角色:即既是孩子安全生存的保護者,又是人生啟蒙的嚮導。

父母教育的效果如何,就看父母權威樹立的程度,父母權威的樹立必須

建立在尊重孩子人格的基礎上,而不是封建的家長制上,明智的家長很懂得權威樹立的重要性,更懂得權威的樹立不是靠壓制,強求、主觀臆斷,而是採用剛柔相濟的方法。父母雙方在教育子女的態度上首先協調一致,並相互配合,應寬則寬,應嚴則嚴,在孩子面前樹立起一個慈祥而威嚴的形象,使孩子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

為什麼家長愛捱罵孩子 5,家長為什麼總是喜歡罵孩子

1.每次看到這種問題,我都會感到很心痛!很多家長真的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培養孩子!考試分數的高或低真的不重要,家長自己小時候都不見得每次都是高分,卻要求孩子高分,這完全沒有道理,學習的目的是獲得知識,獲得知識的目的是獲得快樂,如果連這麼簡單的道理家長都不知道,那還做個屁的家長!2.孩子,我想對你說,...

欺騙換來的是什麼?求大神幫助,為什麼一味的付出換來的都是傷痛?求大神幫助

兲精泰達 被騙不是蠢 是太愛 早知道會被騙就釋懷吧 那其碼無悔 放手乜更容易 汲楓 愛一個人不一定要擁有,但擁有一個人就一定要好好的去愛他 男人哭了,是因為他真的愛了 女人哭了,是因為她真的放棄了。如果真誠是一種傷害,我選擇謊言 如果謊言是一種傷害,我選則沉默 如果沉默是一種傷害,我選擇離開。如果失...

孩子為什麼愛咬指甲,十歲的孩子為何總是咬指甲?

彬彬有禮 據美國一位心理學家的調查資料表明,在6到12歲的兒童中,經常和幾乎整天吸吮手指頭的兒童發病率為12 而咬指甲的兒童其發病率則高達44 另一位心理學家也證明了在14歲的兒童中,有程度不一的咬指甲行為的佔55 吮指頭和咬指甲的不良嗜好超過了兒童期應該的年齡,更反映出具有這種怪癖者的心理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