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孩子說好的規則,孩子不遵守,怎麼辦

時間 2022-01-12 12:10:16

1樓:半夏de夏

1、規則不要說出來,最好寫下來,條條槓槓,前提是要和孩子共同商量的情況下,孩子同意並簽字落款。貼在家裡醒目處,標註好日期。

2、這樣做的好處是,更正式更有契約精神,孩子有被平等對待和重視的感覺,也更願意遵守。

3、執行規則的過程中,剋制自己不囉嗦不提醒,要知道那些每天提醒很多遍的家長,也是讓孩子最不耐煩的家長。我們可以算一算,一週下來,相同的句子被重複多少次,孩子再大一點,就變成充耳不聞,不理不睬了。

4、我們和孩子的溝通,不是以我們說了多少遍來算的,有效的溝通從來不以數量取勝。

5、過程中不用提醒,即使需要提醒,也請換個方式詢問孩子的意見,「你需要媽媽中途來提醒嗎?」如果他說不要,那就不提醒,如果他說要,那就詢問具體的方式「那麼你需要我什麼情況下提醒你?」

4、以尊重為前提,以信任為開始。

即時孩子一開始沒有做到,也不用著急,讓他承擔自然後果。這個自然後果可能會包括規則沒有執行到位的多米諾骨牌後果,孩子經歷過一次後果後,會自己知道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5、一週和孩子一起進行總結。肯定他的進步,總結他的失誤,過程中請一定保持平靜溫和堅定。

6、讓孩子知道父母是在幫助他,永遠和他是一個陣營的,而一定不要讓孩子覺得和你們是對立面。這點非常非常重要。

2樓:親子講師露巨集

孩子不遵守規則,很多時候是因為這規則是大人強加給孩子的,或者規則超出了孩子的承受的能力範圍,這時候我們該如何來幫助孩子的呢?

首先規則需要適齡型。

孩子的身體發育和認知發展都是有階段性和規律性的,不能超前嚴格要求。在規則的制定上也是如此,要符合孩子身心發展的接受能力,否則孩子就無法遵守。比如很多家長告訴我,他明明和自己4歲的孩子約定好要寫15分鐘的字,可是不到5分鐘孩子就坐不住了。

這其實是一個很正常的狀態,因為孩子的專注力時長和手部精細動作的發展都只是處在4歲孩子的程度,而家長這時候給孩子提的規則要求,孩子顯然無法做到。同樣,在其他規則的制定上,家長也要看到孩子的承受能力而定,不可提過高的規則。

其次規則需要和孩子提前商量

規則和孩子一起來制定商量,這樣做的好處是能讓孩子更主動的去遵守。比如,出門前可以和孩子約定好這次只能買一個50元的玩具, 提前告知和徵得孩子的認同,這樣可以減少孩子在外出時給我們帶來的很多不必要的挑戰,也可以更好的和孩子溝通。

最後規則需要在實踐中修改

和孩子的規則不可能是一勞永逸的,需要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和突發事件做適當的修改。比如,每天晚上孩子睡前都要做10個仰臥起坐,但碰巧孩子當天肚子不舒服,那這樣的規則約定就完全可以忽略了。就算是公司的規則規定都會隨著政策的變化和階段性的目標做出相應的調整,那和孩子的規則約定也是需要與時俱進,在執行的過程中會有特殊情況,有例外的狀態,不可過度死板,更不必因此糾結某次的不遵守給孩子貼上不守規則的標籤。

3樓:琦琦舉旗旗

跟孩子說好的規則,孩子不遵守,這可能不是孩子的問題,更多的原因在於規則本身和家長在制定規則中沒有注意到如何能更好的讓孩子去遵守規則這個問題。

那麼如何能夠讓孩子自覺遵守制定好的規則呢?我們不妨試試下面三種辦法:

一、增強孩子的參與感

在制定規則時,家長要適當放權,讓孩子參與到規則制定中,而不是單方面由家長告知孩子應該遵守哪些規則。

有些家長注重到了讓孩子參與,但是會犯另一個錯誤,就是規則制定太多又太難。

舉個例子,有些家長和孩子制定了早起的規則,他們是這樣制定的:早上6點起床,然後朗誦英語30分鐘。

這樣的規則很難被孩子遵守,因為太多又太難,首先六點起床是一個規則,朗讀英語30分鐘又是一個規則,而對孩子來說朗讀英語似乎不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所以我們一次最好只制定一條規則,等孩子習慣於遵守,我們再給他增加新的規則。

二、建立儀式

最簡單的儀式就是讓孩子把制定出來的規則寫在紙上,並且貼在牆上,像是家長簽訂的合同一樣,每天完成以後可以讓孩子在上面簽上字,這樣孩子會明白規則制定出來就必須要遵守,是不能輕易毀約的。

三、頒佈獎勵方案

除了把規則正式的貼在牆上並且執行外,我們還可以頒佈相應的獎勵方案,任何時候表揚都是強化行動力的一個好方法。

除了物質獎勵也可以有其他的獎勵,比如說讓孩子當文明禮貌的監督員,這樣他就會覺得這件事情非常的有趣,會樂於遵守,甚至有些時候精神的獎勵比物質獎勵更能激發孩子的行動力。

作為家長,我們習慣於去評價孩子做得如何,但很多時候我們更應該的去反省一下自己。改變自己,就讓我們從建立有趣又有用的規則開始吧。

4樓:依米的一米陽光

一般父母的招術是:父母打罵,然後孩子哭,然後父母哄,然後孩子下次照舊。死迴圈。

其實,要讓孩子遵守規則很簡單,有如下幾點注意事項:

1、在制定規則時所有內容都要清晰明瞭,要讓孩子明確不遵守時的後果。

如:我家3歲小朋友每天三集小豬佩奇,如果不遵守那麼停1天不得再看。當然,前提是這個「懲罰」要合情合理,以自然懲罰結果為主,而不是人為的懲罰。

2、在孩子懂事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參與到制定規則的過程中來。

讓孩子覺得這個是他自己制定的規則,孩子會更積極主動。

3、制定好的規則要上牆並簽名。

這樣做的好處是一方面可以隨時提醒孩子該注意什麼,另一方面讓孩子有一個儀式感跟責任感。

4、制定好規則後家長自己的言行很重要。

規定孩子不能做或要做的事但家長自己卻做不到!比如上面的規定小孩一天只能看三集動畫片,而自己卻一天到晚拿著手機看,小孩子會很困惑為什麼你能看我卻不能看呢?

5、偶爾孩子不遵守規則的時候注意自己的情緒與態度。

因為孩子畢竟是孩子,大人自己有時候都沒辦法控制好自己,何況孩子。因此理解、包容孩子,做一個和善而堅定父母。

我是依米,陪娃成長的喜歡學習喜歡探索的職場媽媽。育兒,有你更精彩。

5樓:晶晶輕鬆育兒經

說好了看一集動畫片,結束了還要再看一集;說好了回家先寫作業,每次都要玩這玩那就是不動筆;說好了自己收拾房間,每次都亂糟糟的一片……不遵守約定,這個場景實在太多了,在我家的家庭會議上,「遊戲時間」也至少討論了十次,原因很簡單:執行約定是在太難了。

其實這也不難理解,想想我們自己:說好了從今天開始運動,但是總會因為各種原因再拖後。說好了先完成工作再追劇,一不小心又熬到深夜才發現工作還沒做完。

很熟悉對不對?歸根到底,自控力這個東西,大人都尚且做不到,何況孩子呢?

孩子都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拖延或者不遵守約定,比如遊戲,明明到了約定的時間,但就是不想停下來。類似的事情,可能還有作業,明明知道寫完作業就可以放鬆的開心的玩,但就是不想寫。

很多時候,父母只看到了孩子「不遵守約定」,就開始生氣、煩躁,說教或者妥協,孩子會試圖用對抗、拖延、交換等各種方式突破我們的界限,當我們和善而堅定的提醒和執行,孩子也會很清楚的執行約定了。

和善而堅定的執行約定,和善是尊重孩子,堅定是尊重自己。每一次,都是我們更瞭解對方並且嘗試溝通解決問題的好機會,也是學習互相尊重的好機會。

孩子不遵守規則怎麼辦?

6樓:維它命

家長提問1:當一個遵守規則的孩子遇到來自不同教育理念背景的孩子侵犯,比如搶他的玩具或打他時,會不會吃虧? 一個在規則中成功建構自我的孩子,擁有拒絕別人,明確告訴對方「你不可以這樣做」的內在力量。

一個有內在力量的人,是有氣場的,所以在生活中,我們常常不敢靠近那些能量巨大的人。強大的內心力量應該是像水一樣,柔軟、包容,卻擁有改變對方的能量。 當這樣的孩子面對衝突,可能有兩種表現:

一種是不主動傷害別人,同時有明確告訴對方「不許傷害我」的勇氣,但在對方一而再,再而三地傷害自己的時候,敢於反擊。另一種是,選擇離開,意味著接受這種現實,但不願陷入這種鬥爭的姿態。這是一種更高階的修為,他知道對方怎麼了,也知道自己怎麼了,選擇離開不是逃避,而是不想介入你這種不好的狀態。

這也是我們常說的「佛性」。 家長提問2:規則制定後,孩子可能會在有限的時間內遵從,但在一段時間後孩子開始拒絕遵守規則,家長該怎麼辦?

情景:小波媽媽和小波約定每天打遊戲半小時,前提是必須先練完琴。開始,小波很配合,後來就向媽媽提出:

「今天能不能不練,我明天補上兩天的課?」「我先打遊戲再練琴行不行?」 王樹:

如果孩子表現出對琴棋書畫的興趣,家長不妨先帶他去聽、看、體驗,像小波的媽媽就可以提前告訴孩子,學琴並不容易,時間會很長,過程很枯燥。當小波開始習琴,並因遇到困難而產生厭煩的情緒時,可以告訴孩子:「是的,我知道這個過程很枯燥,但是當你走過了,克服了,它會滋養你的心靈。

在你到達那個目標之前,媽媽願意在這裡陪著你。」 堅持規則也要根據具體情況給予一定的彈性。比如,有一次孩子們正在上課的時候,天空突然烏雲滾滾,黑了下來。

教室裡的孩子們被這奇特的天氣變化所吸引,全部圍到窗戶邊觀察。我看到老師沒有去維持課堂規則,而是等孩子們觀察完了才提醒孩子們回到自己的座位繼續上課。老師為什麼這樣做?

是因為就當時來講滿足孩子們對天氣變化的認知需要比堅持規則更重要。這就是彈性。 家長提問3:

專家強調不要給孩子吃飯的壓力,但事實上確實有很多孩子從小被追著喂大,沒有自己進食的習慣。到底在吃飯的問題上,應該如何設立規則並執行呢? 在吃飯的問題上,建議家長先調整自己,尊重孩子的選擇權。

吃飯的良性迴圈是:告訴孩子為什麼要吃飯,給孩子演示優雅的餐桌禮儀,讓孩子感受到一家人一起吃飯時精神愉悅,讓孩子知道吃飯不僅是為填飽肚子,也是一種精神享受,還是難得的與家人、朋友溝通和表達情感的機會。 吃飯的惡性迴圈是:

家長過分擔心孩子吃不飽,這種緊張情緒令孩子恐慌或反感,導致孩子更吃不好了,家長於是更加著急,想方設法讓孩子多進食,最終讓孩子對吃飯的興趣徹底喪失。 一個人兩頓飯不吃身體不會出大問題,但如果連續兩頓飯都是在壓力和逼迫中進食,他一定會反抗。家長不妨先在吃飯的問題上學習如何尊重孩子的需要,允許孩子選擇吃什麼,吃多少,怎麼吃。

家長提問4:規則建立後,肯定有違規的時候,這時家長如何堅持規則?是否需要為此設立懲罰的原則?

情景:在書店,紅紅的媽媽讓她看完書後歸位,紅紅就是不聽,最後媽媽只好生氣地自己放回去。 小熊的媽媽不許他摸電源和電視熒屏,摸就打手心。

小熊就先摸一下電視,再主動伸出手來讓家長打。這些情況怎麼處理呢? 科學的教育不提倡懲罰,而主張**兒童內心的祕密。

小紅媽媽應首先思考孩子拒絕歸位的心理原因是什麼。是書架太高了夠不著?書太密了放不進去?

還是人太多了孩子有點煩?如果是前兩個原因,就幫她歸位;如果是因為人太多了,不妨帶孩子離開。如果實在找不到原因,也不要帶著情緒幫她歸位了,事後又指責孩子。

不帶情緒地去處理這個事情,而是告訴孩子,這樣會影響別人看書,不是「你不好」,不是「你不聽話」,而是這種行為違反了規則。這樣就不會傷害孩子,不會損傷她的自我價值感。 第二個例子是家長與孩子間最常見的衝突。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封住所有的電源插座,不給孩子犯錯的機會。對於其它的危險物品,比如熱水、門(可能會夾傷手指)、刀具、剪子,則要告訴孩子正確的使用方法,在什麼情況下身體可能會受到傷害,甚至失去生命。人本能地有保護自己生命的意識。

孩子惹我生氣的說說心情,跟孩子生氣的句子說說心情

心安是福 1,在你想發脾氣的時候,你先跟你的孩子說一句,你在這樣,媽媽 爸爸 就要像以前一樣發脾氣了!有句話說,本性難移。一個人的脾氣是很難迅速就改變的,除非你真的想改變它。那就當你想發脾氣的時候試著閉上眼睛深呼吸,心裡想著,我不能發脾氣。好好說。2,對孩子發脾氣很正常的,家家都有,不過就看你發完脾...

生孩子跟不生孩子,到底哪種家庭的幸福感最高

雜談鮮事 從我們中國傳統的觀念來說,生孩子能給我家庭帶來的幸福感更多,所以說男性女性在年齡適當的時候生個孩子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為他可以在小的時候陪伴父母找一點生活樂趣,在他大的時候,父母老的時候,也可以給父母一點最後的生活保障。 丫丫和豚豚 這要看您追求的是什麼樣的生活了。生孩子要承受帶孩子的艱辛...

跟喜歡的女孩子說好今天出來吃飯的。。但她剛才卻說感冒

別想那麼多,也許真病了。新年快樂! 你想幹嘛,說這句話什麼意思?你可以買好了飯送給她讓他感動 她這樣說有好幾種意思 一 是真的感冒了 二 想拒絕你又不好意思直說 三 想而到你的照顧 還有更多的意思你自己去看情況揣摩 女孩子的心思的多變的 她感冒了,你就應該照護她,怎麼能亂想呢?要煮雞湯給她喝 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