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明清歌曲的發展,明清音樂的繁榮對中國音樂發展程序的影響

時間 2021-08-11 18:04:22

1樓:

由於明清社會已經具有資本主義經濟因素的萌芽,市民階層日益壯大,**文化的發展更具有世俗化的特點明代的民間小曲內容豐富,雖然良莠不齊,但其影響之廣,已經達到"不問男女","人人習之"的程度。由此,私人收集編輯,刊刻小曲成風,而且從民歌小曲到唱本,戲文,琴曲均有私人刊本問世。如馮夢龍編輯的《山歌》,朱權編輯的最早的琴曲《神奇祕譜》等。

明清時期說唱**異彩紛呈。其中南方的彈詞,北方的鼓詞,以及牌子曲,琴書,道情類的說唱曲種更為重要。南方秀麗的彈詞以蘇州彈詞影響最大。

在清代,蘇州出現了以陳遇乾為代表的蒼涼雄勁的陳調;以馬如飛為代表的爽直酣暢的馬調;以俞秀山為代表的秀麗柔婉的俞調這三個重要流派。以後又繁衍出許多新的流派。北方的鼓詞以山東大鼓,冀中的木板大鼓、西河大鼓、京韻大鼓較為重要。

而牌子曲類的說唱有單絃,河南大調曲子等;琴書類說唱有山東琴書,四川揚琴等;道情類說唱有浙江道情,陝西道情,湖北漁鼓等,少數民族也出現了一些說唱曲如蒙古說書、白族的大本曲。 明清時期歌舞**在各族人民中有較大的發展,如漢族的各種秧歌,維吾爾族的木卡姆,藏族的囊瑪,壯族的銅鼓舞,傣族的孔雀舞,彝族的跳月,苗族的蘆笙舞等等。

以聲腔的流佈為特點,明清戲曲**出現了新的發展高峰。明初四大聲腔有海鹽、餘姚、弋陽、崑山諸腔,其中的崑山腔經由江蘇太倉魏良甫等人的改革,以曲調細膩流暢,發音講究字頭、字腹、字尾而贏得人們的喜愛。崑山腔又經過南北曲的匯流,形成了一時為戲曲之冠的崑劇。

最早的崑劇劇目是明梁辰魚的《浣紗記》,其餘重要的劇目如明湯顯祖的《牡丹亭》、清洪昇的《長生殿》等。弋陽腔以其靈活多變的特點對各地的方言小戲發生重要影響,使得各地小戲日益增多,如各種高腔戲。明末清初,北方以陝西西秦腔為代表的梆子腔得到很快的發展,它影響到山西的蒲州梆子、陝西的同州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

這種高亢、豪爽的梆子腔在北方各省經久不衰。晚清,由西皮和二黃兩種基本曲調構成的皮黃腔,在北京初步形成,由此,產生了影響遍及全國的京劇。

明清時期,器樂的發展表現為民間出現了多種器樂合奏的形式。如北京的智化寺管樂,河北吹歌,江南絲竹,十番鑼鼓等等。明代的《平沙落雁》、清代的《流水》等琴曲以及一批豐富的琴歌《陽關三疊》、《胡茄十八拍》等廣為流傳。

琵琶樂曲自元末明初有《海青拿天鵝》以及《十面埋伏》等名曲問世,至清代還出現了華秋萍編輯的最早的《琵琶譜》。明代末葉,著名的樂律學家朱載育計算出十二平均律的相鄰兩個律(半音)間的長度比值,精確到二十五位數字,這一律學上的成就在世界上是首創。

明清**的繁榮對中國**發展程序的影響 10

2樓:匿名使用者

一樓正解 因為我也是這個課~

3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戲曲唱腔與民族聲樂藝術的在我國藝術領域中的的發展歷史久遠。作為與印度梵劇、希臘戲劇齊名的世界三大劇種之一的中國國粹——戲曲,在其發展了數百年的歷史程序中,有著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具有濃厚的中國特色的文化價值。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戲曲唱腔對整個戲曲藝術的發展起著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也是整個戲曲藝術中的重要的表演技術。

而蘊藏了深厚本土文化底蘊的我國民族聲樂藝術則具有濃郁的中華民族氣質。它是集山歌、勞動號子、小調等多種形式的民族民間聲樂特點於一體的聲樂藝術形式,它也從全方位、多角度反映出了我國民眾的民族特點、地區特點、生活習性特點,是中國文化傳承所依託的重要形式。在當今多元化發展的人類世界中,如何將我國戲曲藝術中的聲腔與民族聲樂相結合是一個值得人們深入**和研究的重要問題。

(一)戲曲表演藝術中的「聲」,包括舞臺上一切的聲音——自然界的風聲、雨聲、雷聲、動物叫聲,以及一些虛幻世界中所表現出來的聲音。在此其中,演員的唱腔、唸白是「聲」的主要表現形式。

聲音的穩定性取決於氣息的支援和氣流的連貫性。因此,在演唱過程中,演員應該特別注重對氣息、共鳴的運用方式,使呼吸能對發聲點保持高位置發揮出應有的支撐作用。與其他聲樂藝術相比,戲曲唱腔所要求的發出聲音的效果更為集中、明亮、甜美。

以越劇表演藝術家傅全香的傅派唱腔為例,在其戲曲唱腔中,演員在演唱時講究真假聲結合等多種演唱技巧,注重保持發聲的位置,並巧妙運用共鳴腔,使得其聲音達到了中低音委婉柔美、高音區峭拔明亮、高低音銜接自然,且音色甜美、明亮的效果。傅派唱腔對發「聲」技術的爐火純青的把握使戲曲藝術表現力在極大程度上得到了豐富。

戲曲中的「韻味」,簡而言之,便是古人所形容的「餘音饒樑,三日不絕」的狀態。我國的戲曲唱腔十分看重其中的「韻味」,也是我國傳統藝術特點的重要反映形式之一。所謂的「韻味」,指的是演員在演出時其自身的一種感覺,在很大程度上帶有即興性,因此,。

它並沒有被統一成某種固定的格式出現在戲曲**作品的譜面上。由於戲曲唱腔的教學多采用「師徒相傳」的形式,講求「一對一的口傳心授」,所以,對於戲曲唱腔中的「韻味」的學習,只能依靠演員本人的用心揣摩和學習,才能達到理想境界。

(二)我國的民族聲樂從廣義上而言,主要包括戲曲、曲藝和民間歌曲演唱等三種風格的內容,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狹義上的民族聲樂則是指演唱具有民族民間風格的歌曲。

民族聲樂在很大程度上繼承和發揚了具有我國本土文化特點的傳統的演唱方法,而在此其中所運用到的戲曲唱腔的技巧更使得民族聲樂藝術的特點得到了淋漓盡致地發揮。

民族聲樂是在中國語言的基礎之上,以真假聲相互結合的混聲唱法為主,以吐氣、行腔、韻味為特點,以字正腔圓、聲情並茂為準則。在這些技術因素的支援之下,民族聲樂藝術往往能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中國作品中的本土化、民族化的風格,具有聲音明亮、音域寬廣、表現力豐富等特點,符合中國人民的審美標準,也是其本土文化傳承的重要形式。

民族聲樂十分講究對氣息的控制。所謂「氣動則聲發」、「氣沉丹田」、「善歌者必先調其氣」等諸多演唱原理,均提到了氣息的運用規律。氣息的運用主要講究的是氣口、對氣息的支援、對氣息的控制和對氣息的靈活控制等四個方面的內容。

(三)長期以來,人們就在尋求如何在民族聲樂借鑑戲曲唱腔的特點途徑,而這也正是令中國的民族聲樂獨具魅力的基礎之一。筆者以為,要做到兩者的融合,需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借鑑戲曲的咬字和共鳴可以令民族聲樂具有更為明亮、甜美的音色。要借鑑戲曲中的「字重腔輕」的基本規律,做到:出聲有彈性、字腹飽滿腔略輕、依字腹盡頭行腔。

在民族聲樂的學習過程中融入進戲曲聲腔的發聲方法,準確把握字頭字腹字尾,用聲音的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等,細膩地表現歌曲,將大大提高演員對作品的表現力。如:《故鄉是北京》這首歌中所蘊含濃郁的民族風味,就需要演唱者在歌唱的狀態上借鑑戲曲的咬字和潤腔的方法,加強歌曲的京腔京韻。

其中,歌曲中的第一句「走遍了東西南北,也到過了許多名城」中的這個「了」字,就完全可以借鑑戲曲的咬字方式,使其藝術效果能夠被更好地表現出來。

在韻味上,中國戲曲唱腔中的「韻味」濃郁,別具特色。在演唱民族歌曲時,演唱者如果能夠吸收傳統戲曲唱腔中的韻味,便能使民歌的演唱更具有民族性色彩。比如:

浙江民歌《採茶舞曲》就是越劇現代戲《雨前曲》的主題及舞蹈曲。全曲以越劇的音調為素材,具有舞曲風格。樂曲採用浙江民間音調的特點,旋律優美流暢,採用民族的五聲調式,又有調式交替的素材,曲調歡快、跳躍,再現了採茶姑娘青春煥發的風貌。

演唱者在演唱時,如果能加入越劇的「韻味」,便能更好地表現出這首浙江地區的民歌的地方風情,使藝術作品能有效地表現出浙江地區的人文特徵。

4樓:哎呀哎呀喵

- -這是咱系誰的啊···

5樓:匿名使用者

我上吳丹他哥·在如此提問那麼直接此門比掛

6樓:匿名使用者

肯定又是老師教授的作業…

唐宋元明清各個時期**發展的區別有哪些?

7樓:北京創典文化

宋代**與唐代**形式上大致相同,基本上是唐代**教育體制的沿襲。元代至明清時,推動我國**發展上起到了一定作用。元代宮廷**在繼承宋金**基礎上,又有新發展。

元代宮廷**主要有雅樂和燕樂之分。宮廷雅樂基本上是前代的延續,燕樂則具有多種民族文化成分。

明代宮廷**沿襲元代基礎上有新變化,**分為神樂觀、教坊司和鐘鼓司,分別編演管理宮廷祭祀雅樂、宮內外日常用樂和內廷演劇。到了清代,宮廷雅樂主要分三大部分,分別是祭祀樂、超會樂和宴饗樂,這三大宮廷**都是繼承明代雅樂發展形成的。

宋元明清詩歌發展概述

8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的詩歌產生於文字發明之前,它是在人們的勞動、歌舞中漸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明清**的藝術特點是什麼?

9樓:漫閱科技

明清是宋元以來的戲曲與曲藝**空前發展的時期,在戲曲**上,至明代中期逐漸形成了「海鹽」、「餘姚」、「弋陽」、「崑山」四大戲曲聲腔。清代中葉以後,「梆子」與「皮簧」應運而生,與「弋陽」、「崑山」成為中國近代四種主要唱腔。每個聲腔都演變出許多不同劇種的腔調。

曲藝**發展到明清兩代時,南方的彈詞、北方的各類大鼓及各種牌子曲、道情、琴書等曲種相繼產生。到清末民初,說唱**出現了空前繁榮。民間小曲則是由歷代的民歌,如,五代曲子、宋元民歌、明清山歌等向民間藝術過渡的形式。

中國宋元明清時期**概況!

10樓:匿名使用者

宋元時期,階級矛盾、****尖銳激烈,人民生活痛苦不堪。民歌中頗多哀怨、悲憤之情。如《月子彎彎照幾州》是南宋建炎年間江南的山歌:

「月子彎彎照幾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幾家夫妻同羅帳?

幾家飄散在他州?」福示了南宋時期連綿戰爭帶給人民的離亂之苦。《赤日炎炎似火燒》(詞見元·施耐庵《水流傳》):

「赤日炎炎似火燒,田野禾苗半枯焦。農夫失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報。」揭示了封建地主經濟的根本矛盾,此二首歌詞至今仍在民間傳唱。

繼承唐代的「曲子」,宋元市鎮生活中小曲流行。

明清時期,中國封建社會面臨瓦解,在激烈的階級矛盾、****下,農民起義頻繁。2023年鴉片戰爭爆發後,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伴隨農民起義和人民革命運動的發展,反帝反封建成為民歌的題材,人民創作了《想闖王》、《洪秀全起義》、《天國起義在金田》、《懷念忠王歌》等歌。這時期的民歌,語言樸素清新,形式自由活潑,在曲體形式、曲調的表現力上更為豐富。

清代中期以後,資本主義因素萌芽,城市經濟發展,許多民歌隨破產農民進入城市,適應城市市民生活的需求,小曲(俗曲、即城市小調)發展迅速,其中部分反映了市井和下層人民的生活,如《月兒彎彎照九州》等;部分則因傳唱於青樓妓院而沾染了低階庸俗的思想意識,如《十八摸》、《打牙牌》之流的糟粕。清代小曲中的《鮮花調》、《剪靛花》、《銀絞絲》等至今流傳全國各地,變體甚多。

一說唱**:

宋代工商業空前發展,出現了市民階層的遊藝場所和專業藝人及專業組織。說唱**是當時流行的一種**形式,如著名的《西廂記》。如《清明上河圖》中曾描繪了說唱**的場面。

明代以後,說唱藝術逐漸發展為北方的」鼓詞「,南方」彈詞「兩大類。以後又出現了京韻大鼓,蘇州、揚州的彈詞、單絃、四川清音等各地不同的曲藝形式。如《崔鶯鶯商調蝶戀花鼓子詞》等。

二、詞體歌曲:

宋代開始了」宋詞元曲「的新時期。北宋的詞又分為豪放派和婉約派,同時還出現了一批愛國詞人。

三、戲曲藝術:

此時,我國的戲曲藝術也已經成熟。在南京、浙江一帶興起了」永嘉戲文「是我國最早的戲曲。元代的雜劇是新型的戲曲形式,產生了一大批優秀的劇目和劇作家,如關漢卿的《竇娥冤》、王實甫的《西廂記》等。

到了明代,」崑曲「成為影響巨大的聲腔劇種。

器樂的發展:

這段時期最為重要的是弓弦樂器發展,弓弦樂器的傳入和普遍使用,促進了戲曲、說唱**的發展。古琴則出現了眾多的流派,明末由波斯傳入揚琴。吹奏類樂器元代出現嗩吶,擊奏類樂器元代出現雲鑼,這段時期宮廷**逐漸蕭條,取而代之的是民間**。

**理論的成就:

宋代: **百科全書《樂書》。

元:《唱論》。

明代:《神奇密譜》。

清代《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

拉絃樂器--胡琴的出現,宋時才出現以馬尾為弓的胡琴。 宋時,宮廷設立「大晟府」(製造樂器)「鑄瀉務」(製作銅樂器),「教坊」(教學機構,依樂師專長分為13部)等**機構。這個時期多承襲唐時的**制度及龐大的樂隊形態,新樂器有來自於民間流行的樂器或增加同型別的樂器、曲藝、戲曲及小型合奏的方式逐漸興盛,民間**社團也為之增多。

當時重要樂器:官笛、羌笛、葫蘆琴、馬尾胡琴、葫蘆笙、竹笛。

元代宮廷「雅樂」仍然採用宋金時代的**制度,所使用的樂器約有37種,此時在國內各民族間以及國與國之間,產生廣泛的文化交流,進而引進不少外來樂器,拉絃樂器「胡琴」普遍使用於軍隊和樂團合奏,樂器合奏仍以絃樂為主的方式,並流行與蒙古樂器合奏。當時重要樂器:三絃、火不思(中亞傳入)、七十二絃琵琶(巴格達傳入)、興隆笙(中亞傳入)、魚鼓、簡子、雲鑼。

清初,除了忽視及捨棄明朝之前新創的樂器之外,對於琵琶也不再視為權威的樂器;笙及古琴,因為流傳已久的傳統價值,在國家**方面佔了重要的地位。

胡琴、嗩吶及蘆簧類樂器形成了較大的發展,胡琴的種類增加,出現了四弦的四胡、板胡、粵胡、京胡、三絃胡琴、馬頭琴等,嗩吶在明朝時才有記載出現,最初只用于軍樂及在戲曲**中伴奏唱腔和吹奏過場**。

**書籍刊物的產生,有中國最早發行的琵琶譜(華文彬的琵琶譜),也有多種古琴彈法的書籍,唐宋時期流行的樂器逐漸在民間失傳,如箜篌、排簫、方響等。而今日使用的樂器卻在當時十分的流行,例如笛、嗩吶、三絃、笙、簫、管、胡琴、箏、揚琴、月琴、琵琶等,當時的戲曲及說唱**不斷的蓬勃發展,其相關的樂器也相形的增多及普及化。

此時期中國與少數民族及鄰國的樂器,相互交流,互通使用,新產生的樂器增大了音量,在音色和音域上也改善了。

明清時期民營手工業發展的表現,明清時期為什麼民營手工業超過官營手工業

在農業增長和發展的同時,明中後期的手工業,尤其是民間手工業高度發展,無論行業種類 數量 規模 產量,還是工具 生產技術 質量經營方式等都有很大提高。作為明代最為重要的手工行業紡織業,生產工具較前大有改進。1 明代手工業進步最有代表性的是棉織業。2 明代手工業進步的一個突出現象是,嘉靖萬曆年間民營手工...

明清戲曲發展中的代表性聲腔有哪些

昔年微涼 你是武漢理工的吧,選修了 鑑賞吧?在明代,傳奇聲腔眾多,最重要的有海鹽腔 餘姚腔 弋陽腔和崑山腔,號稱 四大聲腔 它們產生 流傳於不同地域,使用不同樂器,運用不同曲調和演唱方法,形成不同聲腔風格,或流麗悠遠,或但詞膚曲,或高昂奔放,或委婉細膩。清代則有 五大新腔 即南昆 崑曲 北弋 弋陽腔...

明清時期儒家文化又有了怎麼樣的發展

唯物主義學派以張載為代表。他提出 太虛即氣 氣不能不聚而為萬物,萬物不能不散而為太虛 堅持了氣一元論。但張載的人性論思想含有很大的唯心主義成分。客觀唯心主義學派以程頤與朱熹為代表。他們是理本論者,認為萬物生成有理有氣,理在氣先,理是根本。由於程朱學派的思想嚴密完整,有利於維護封建 統治,因此成為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