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一念無明而生萬法。請問佛可知無明是如何產生的?無明到底是什麼

時間 2022-02-03 08:35:15

1樓:匿名使用者

佛在楞嚴經中說,本覺非明,因明立所,所即妄立,生汝妄能。

經教正文,在此不作詮釋,有一比喻,略示一斑:我們在入睡時突然做了一個夢,這個夢是因為什麼做的呢,「似乎」沒有原因,什麼時間做的呢,也不知道。夢的過程中,我們不知道是在做夢,把一切夢境裡的一切相,當成了實有。

這時候我們就在「無明」中了,也就是「迷」,知道是夢就是「覺」的開始。。

夢(一念無明)不可消滅,但可以依夢來證明有個做夢的「心」的存在(以假修真破無始無明)。

注:本覺沒有明與不明,當有個「明」的時候世界就要隨著妄立了——最初進入「夢」的「心行」非常細微難知。

我們眼前的世界(法界)和夢一樣,一切皆是心念所成虛妄之相,故金剛經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離一切相即名諸佛……

2樓:匿名使用者

佛本具足一切智,遍知過去與未來,即心即佛,本質太極,不生亦不滅,何來因果?此為何物?自心妄動,故有所束,自縛自迷故,心生矛盾,即是因果,無明之源。

而佛對應的說法,在楞嚴經中可以找到,我不詳說,無無明,亦無無明盡。眾生非眾生,相妄性本真,本來無人我,名相皆虛妄。

3樓:匿名使用者

無明,稱為「獨頭」,也就是沒有開頭,無明與佛性同時存在,猶如金礦出礦時,金子與泥沙包裹在一起則為礦石。好比佛性是金子,無明是汙垢的泥沙,一同出來。而只有不斷修行佛法,最終破掉無明,猶如清洗金礦,將那些如石頭,泥沙的無明洗淨,去除,最終剩下如金子般的佛性。

4樓:悟待證

佛當然知道了,佛再三暗示你,無明從無始無終不生不滅自己有; 無明就是不覺悟。佛不提「我,自己」是怕眾生犯執。其實,「我、自己」都是假名,能說「我」說」自己「的這個才是真實的,不執著不妄想當下解脫。

這個真實的也是假說,不可執著。要向靈知妙覺上去領悟。你若悟到佛教最高真理,靈知妙覺也是假說,真實的那個誰也說不出來,說出來就是所說的假的物件,不是真實的能說的本體。

最終唯有大智覺悟者得知。

5樓:

所謂萬法,不是宇宙真實之存在,而是我們的分別認知。心經雲「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有生有滅即是無明,問「無明從何而生?」甚至「如何去除無明?

」即是無明煩惱心。而萬法不生不滅是智慧,問萬法何生何滅是無明。所以樓主的問題問錯了!

末學合十。

6樓:匿名使用者

佛也有很多的層次,某一層次的佛並不能得知他層次之上的事物。宇宙的真正起源,相信對佛來說也是個迷。

7樓:喜貓影探

如是因,如是果。唸佛時因,成佛是果。非不落因果,而是不昧因果啊。

8樓:青山碧水間

因果屬世間法,真空假有。

佛性,不生滅不有無不來去,空即非空、有則不有。

佛性「觀」因果,正如鏡花水月,似有而不受、言無則影動。

無明的產生,在楞嚴經裡說的很清楚,它起源於「起心動念剎那的法、我執」——本來是澄清明瞭、並沒有其他,突然升起了「明瞭」、「我明瞭」,才有了自他、能所。這裡的形容,跟大**理論很相似。

9樓:小小小小松子

就是你現在這樣就是 就是這樣產生的

10樓:以號登出

師兄我建議你去系統的學佛法 這樣你的疑問會解決的

可以去智悲佛網看看

什麼叫做無明的人?

11樓:餘念

1、佛教講無明就是三毒,也就是貪嗔痴。貪是貪心,嗔是嗔心,痴是愚痴。無明之人便是看不清事物本質,不知道萬物空無自性,而執著於本質為空的事物上的人。

2、無明是指不知意識心之虛幻,執為實不壞我,故令阿賴耶識起行支,依於末那之執我而執名色,遂至輪轉生死。大乘佛法把無明分成兩個部分:一念無明,無始無明。

3、無明是佛學的名詞。在小乘佛法裡,無明是十二因緣的起首,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

4、我們的思想情緒都是無明,生從**來?死向何處去?父母未生前,我究竟是誰?

死後是否真有輪迴?有沒有我?這些一概不知,皆在無明中。

大無明就是一切的大疑問,學佛不從這裡入手,一切都是空事,沒有用,不識本心,學法無益,此是因地法門。

5、其次,我們心念的來去,以及思想情緒控制不住,自己做不了主,反而做了思想情緒的奴隸,這些妄想煩惱從**來?是唯心?是唯物?

是生理?是心理?自己永遠搞不清楚,這就是無明。

假如這個因地法門認識不清,只求佛保佑,求佛加庇,說老實話,這正是無明煩惱。

6、佛說永斷無明,方成佛道。文殊菩薩擔心我們不但無明斷不掉,連無明是什麼東西都莫名其妙,所以,特別代我們提出問題:云何無明?

12樓:匿名使用者

無明之人指的是看不清事物本質,不知道萬物空無自性,而執著於本質為空的事物上的人。

無明是指不知意識心之虛幻,執為實不壞我,故令阿賴耶識起行支,依於末那之執我而執名色,遂至輪轉生死。大乘佛法把無明分成兩個部分:一念無明,無始無明。

無明是佛學的名詞。在南傳佛法裡,無明是十二因緣的起首,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我們的思想情緒都是無明。

13樓:喲啦卡

無明就是三毒,也就是貪嗔痴。貪是貪心,嗔是嗔心,痴是愚痴。無明之人便是看不清事物本質,不知道萬物空無自性,而執著於本質為空的事物上的人。

【內容】貪,是對於喜好的過分偏執;嗔,是對於討厭的過分偏執;痴,是根本的 不明事理的實相而做出貪或者嗔的反應。

【貪】指染著於色、聲、香、味、觸等 五欲之境而不離的 心理活動, 《大乘義章》卷五說:「於外五欲 染愛名貪。」就是指的這個意思。

佛教認為, 眾生生活於世間,以眼、耳、鼻、舌、身等器官與外界相接觸,產生色、聲、香、味、觸等感覺。這些感覺能引起眾生的利慾之心,因此叫做五欲。於此五欲執著併產生染愛之心,就成為貪。

因此又以貪與愛為同體異名。

【嗔】又作嗔怒、 嗔恚等,指仇視、怨恨和損害他人的心理。《大乘 五蘊論》中說:「云何為嗔?

謂於有情樂作損害為性。」《成 唯識論》中則說:「嗔者,於苦、苦具, 憎恚為性,能障無嗔,不安穩性,惡行所依為業。

」嗔是佛教所說的 根本煩惱之一,與貪和痴一起被稱為「三毒」。

14樓:希熱秋傑

無明=沒有開啟「意識」=音+心、言(口)+音+戈(身).中的如來本性。

開啟之後:我=音=如來。

未開啟:無明=我=執業(貪嗔痴慢疑嫉妒)。六層業力煩惱把"音"包圍=六道輪迴。我≠音。

所以,佛陀說:凡夫的「執妄為真」就是無明。

月溪法師說的用一念無明來破無始無明,破了即是佛。那無始無明要是破了再合上呢?是不是又**了??

15樓:t深深海底行

月溪法師錯說!

凡夫能感受到一念無明(四種住地煩惱);但是不能感知無始無明。

大乘見道(禪宗破本參開悟明心)之時,才能打破無始無明。所謂打破,不是斷除。是指無始劫以來,意識心第一次與無始無明相應。悟後漸次進修,才能一分一分漸漸斷除無始無明。

小乘阿羅漢未能打破無始無明,也就是說,根本沒有感知到無始無明,所以也就無法斷除一分一毫的無始無明。但是,阿羅漢卻能斷除一念無明。

就算等覺菩薩也沒有斷盡一切無明。斷盡一切無明,唯有諸佛世尊。所以諸佛在因地時發願:「煩惱無盡誓願斷」。也只有到達這個條件,才能圓成佛道。

如上略說一念無明與無始無明。

其次,無明以智慧來破,以智慧來斷除。絕無可能「以無明破無明」。無明如暗室,智慧如燈光。光明才能破除黑暗。黑暗絕無可能破除黑暗。

諸佛在三大無量數劫的修行過程中,已經斷盡一切煩惱,已經修除一切汙染。當然也消除了一切業報。釋迦牟尼佛在世間有頭疼三天等「苦惱」,之時示現給眾生看,讓眾生相信因果不虛。

自然界是此世界眾生真心所造,共業所感。也是生滅法,因而也是虛妄不實。當然也就不會主宰什麼。何況能讓人如何?

十法界一切有情,從地獄眾生道諸佛世尊。都本具真心,這個真心在體型上毫無差別,所以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當然,淨染有別:比如淨水與汙水,水的性質沒有差別,但是有淨染之別。一切眾生,如果能夠修除這些汙染性,就是諸佛。

若以真心為「真我」,那麼一切有情無始劫以來就已經存在,而且永無壞滅。生滅不已的,只是這個真心出生的色身、覺知心等等。包含五蘊十八界一切生滅。而這個真心,是不生不滅而能生萬法的。

學佛人當「依法不依人」,諸方大師所說,應當對照經典印證,莫要以名望大小而做揀擇。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16樓:匿名使用者

我的理解啊,有錯誤請批評。

所謂一念無明,是指逐漸的覺察和思索,也就是從不覺到有所覺的過程。這個有所覺當然不是真正的覺,也不是最初那個無所謂覺與不覺的本覺狀態(真正的自性清淨無染狀態),只是一種覺的相似。因此,思索的開始,並不等於覺悟的出現,表相上的相似性只是開始,還不是最終完成。

無始無明確實是沒有源頭的,而以逐漸的覺醒和反思,是可以發現自己行動的軌跡的。但這個發現緣起的過程,不是為了尋找某個原因,而是發現緣起所帶來的執行方向,使我們可以知道如何把握方向,向真正覺悟的狀態去發展,而不是繼續執著在無明思維下的顛倒苦惱。

覺,有本覺,即是佛所說眾生皆具的如來智慧德性;有不覺,即我們在生存中由於貪嗔痴等無明煩惱導致的種種顛倒妄念;有始覺,即能夠明心見性、最終獲得智慧覺悟的涅盤解脫境界。因為有本來的清淨所以才說有不覺,因為有不覺所以才說有開始覺。所謂覺,並不是實際的某種資料點,而是指一種狀態。

而本覺,指的是沒有任何汙染的清淨,相當於我們做的一個理論標準或希望值,是種假設的理論理想狀態,而所謂最終的覺悟,不過是我們在儘自己的智慧來完成這個理論。

所以我認為,並不是一開始就存在佛和人,佛是人成,因為作為人的佛祖,最終證明了這個假設,所以才說眾生本來是佛,這裡說的是指佛的覺性,而不是佛的本體。正如道家所說,復歸於嬰孩,並不是說我們回到童年了,而是說我們回到童年那種自然淳樸的思維狀態了。

17樓:匿名使用者

人很痛苦,學會把痛苦,看做快樂,你就不會在有痛苦,用你的心去修,不要用腦子,瞭解佛的道理,不要分,是,非,黑,白 學會接受,在跟他說再見,人本來就是有好有壞,這材叫人生

18樓:匿名使用者

生滅滅已,寂滅現前,參禪的方式就是這個原理,也就是用六根之一去捅破根本無明

19樓:匿名使用者

破無名只是明心見性 和佛的境界差好多呢 頂多是羅漢境界 成佛之前要經過菩薩呢 而菩薩又有很多層次 要成佛渡眾生最快捷的方法就是找金剛上師學佛修行

南無三世多傑羌佛

20樓:

一長一短二木,稱為相對。兩木摩擦出火,木燒盡,灰飛離,煙消散,

最後相對都消滅了,這就是「絕對」

對佛法、氣功、2012感興趣嗎?請進入「法迄巴」貼吧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什麼意識,一念天堂一念地獄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 兩種不同的決策所帶來的後果可以是截然不同的。法華玄義 一 釋論雲 三界無別法,唯是一心作。心能地獄,心能天堂,心能凡夫,心能賢聖。大意是說,佛家認為,人的行為在於一心,從而有相應的果報,即 心能地獄,心能天堂,心能凡夫,心能賢聖。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看,天堂 地獄 一念間。因此說,自己並非 ...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什麼意思,一念地獄,一念天堂什麼意思?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意思是人的一個念頭,可以決定很大的發展走向,要麼是幸福安定,要麼是萬劫不復,所以在做決定的時候,需要仔細想好不能只憑一時的意氣用事。一念 一動念間,指的是一個念頭的出現。地獄 某些宗教指人死後靈魂受苦的地方,比喻黑暗而悲慘的生活環境。天堂 宗教上指神所居住以及人死後靈魂歸寓或享樂的...

一念執著的歌詞,一念執著歌詞 一念執著介紹

一念執著 胡歌 阿蘭 步步驚心 主題曲。男 一眼之念一念執著,註定就此飛蛾撲火,明知是禍為何還不知所措。女 最好不見最好不念,如此才可不與你相戀,多一步的擦肩就步步淪陷。合 是時間的過錯讓我們只能錯過,我多想念你多遙遠。合 早知道是苦果這一刻也不想逃脫,可惜這字眼太刺眼。兩個世界之後,只好情深緣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