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咎英哲
黃參,產於黃土高原甘肅張掖市山丹縣境內。是黃土高慎跡原帶給山丹人民的原生態寶物。在國內僅甘肅山丹有,也是甘肅山丹的特產之一。
它與地耳、髮菜是山丹的「三寶」。甘肅省張掖市山丹縣的人民把它叫做稱黃葑,因此黃參俗稱黃葑。
據《本草綱目》記載:黃參寬空並味甘、性溫,具有補氣養血、滋陰壯陽、通經活絡、健胃舒肝之功效。對中老年人胃氣虛寒、神疲乏力,婦女氣血失調,兒童發育遲緩、營養不良、挑食厭食效果俱佳,被譽為"小人參"。
據歷史記載,黃參主要用於**風溼、破傷風、潰瘍病等。據北京食品研究所、甘肅農業大學等科研單位對山丹天然黃參檢測鑑定, 它的肉質直根富含人體必需的16種氨基酸、礦物質和鈣、磷、鐵、鋅等微量元素,是一種經濟、藥用價值極高、純天然綠色保健食品。
黃連性味與歸經:苦,寒。歸心、脾、胃、肝、膽、大腸經。
用於清熱燥溼,瀉火解毒。用於溼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虧空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外治溼疹,溼瘡,耳道流膿。
2樓:執著者
不是。黃參其形似人參,通體金黃。主要生長於沿祁連山、焉支山(又名大黃山)海拔2400公尺-2900公尺的高寒溼潤草原和丘陵地帶,是多年生純天然植物。
黃參味甘、性溫,具有補稿寬裂氣養血、滋陰壯陽、通經活絡、健胃舒肝之功效。黃參主要用於**風溼、破傷風、潰瘍病等。 黃連:
苦,寒。歸心、脾、胃、肝、膽、大腸經。多年生巧森草本植物,喜冷涼、溼潤之處,屬毛莨科黃連屬。
功能主治瀉火,燥溼,解毒鍵閉,殺蟲。
中藥黃參又叫什麼
3樓:陌上花開
中藥藥名:黨參。
別名:上黨人參、防風黨參、黃參、防黨參、上黨參、獅頭參、中靈草、黃黨。
與人參類似,但分枝較少,僅根上端1~3cm部分有環紋,質稍軟,斷面裂隙少。味微酸。呈長圓柱形,稍彎曲,長10-35cm,直徑。
根頭部有多數疣狀突起的莖痕的頂端呈凹下的圓點狀;根頭下有致密的環狀橫紋,向下漸稀疏,有的達全長的一半,栽培品環紋少或無;全體有縱皺紋及散在的橫長皮孔,支根斷落處常有黑褐色膠狀物。質稍硬或略帶韌性,斷面稍平坦,有裂隙或放射狀紋理,皮部淡黃白色至淡棕色,木部淡黃色。有特殊香氣,味微甜。
黨參和黃參的區別
4樓:友一說一
黃芪:【性味與歸經】:甘,溫。 歸肺、脾經。
功能主治】:補氣固表,利尿託毒,排膿,斂瘡生肌。
應用】:用於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黃芪圓片,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痿黃,內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
黨參【性味與歸經】: 性平,味甘、微酸。歸脾、肺經。
功能主治】補中益氣,健脾益肺。用於脾肺虛弱,氣短心悸,食少便溏,虛喘咳嗽,內熱消渴。
應用】用於氣虛不足,倦怠乏力,氣急喘促,脾虛食少,面目浮腫,久瀉脫肛。本品為臨床常用的補氣藥,功能補脾益肺,效近人參而為較弱,適用於各種氣虛不足者,常與黃芪、白朮、山藥等配伍應用;如血虛萎黃及慢性出血疾患引起的氣血兩虧的病症,配補血藥如熟地、當歸等。
5樓:鎖慈
黨參(學名;codonopsis pilosula (franch.) nannf. )桔梗科黨參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有乳汁。
莖基具多數瘤狀莖痕,根常肥大呈紡錘狀或紡錘狀圓柱形,莖纏繞,不育或先端著花,黃綠色或黃白色,葉在主莖及側枝上的互生,葉柄有疏短刺毛,葉片卵形或狹卵形,邊緣具波狀鈍鋸齒,上面綠色,下面灰綠色,花單生於枝端,與葉柄互生或近於對生,花冠上位,闊鍾狀,裂片正三角形,花葯長形,種子多數,卵形,7-10月開花結果。
中藥黃連的用途?
6樓:說恆卯琴
性味歸經。
根)苦,寒,無毒。歸心、脾、胃、肝、膽、大腸經。功能主治。
清熱燥溼,瀉火解毒。用於溼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外治溼疹,溼瘡,耳道流膿。酒黃連善清上焦火熱。
用於目赤,口瘡。薑黃連清胃和胃止嘔。用於寒熱互結,溼熱中阻,痞滿嘔吐。
萸黃連舒肝和胃止嘔。用於肝胃不和,嘔吐吞酸。
血蔘杆是藥材嗎,丹蔘等於哪幾味中藥?
血蔘杆不是藥材,血蔘根是。能 心腦血管疾病,對保護心血管 促進組織再生有很好的作用,而且還能抗菌消炎 活血散瘀,是一種很好的中藥。 開開心心哦 血蔘的功效與作用 1 活血化瘀 血蔘是一種能活血化瘀的中藥材,它能促進血液迴圈,防止瘀血腫痛,平時女性因氣血阻滯出現痛經或者閉經時,都能服用血蔘來調理,可以...
脾胃溼熱,舌苔黃,能吃參苓白朮丸嗎
可以,若先去去溼熱,再服效果更好,這藥祛溼的力道不是很強。若溼盛於熱,則參苓白朮散藥力過薄,建議吃平胃丸。可以啊,但是不要總吃,好了以後就買點白朮泡水喝,慢慢調理!我去中醫院 醫生看到我的舌苔黃膩,說我脾胃溼熱給我開了 五福化毒丸 和 參苓白朮顆粒 藥方對嗎 呵呵,庸醫。那個什麼化毒丸有什麼用,清熱...
中藥黃杞有什么功效?和黃芪一樣嗎
黃芪主產於內蒙古 山西 黑龍江等地。春秋二季採挖,除去鬚根及根頭,晒乾,切片,生用或蜜炙用。藥性 甘,微溫。歸脾 肺經。功效 健脾補中,昇陽舉陷,益衛固表,利尿,託毒生肌。應用 1 脾氣虛證。本品甘溫,善入脾胃,為補中益氣要藥。脾氣虛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者,可單用熬膏服,或與黨參 白朮等補氣健脾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