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如何教學生,孔子教育學生的方法有什麼好外?如果你是老師,你會怎麼做?

時間 2021-08-30 10:55:30

1樓:溫柔殿

我們知道知識的掌握必須通過學生自己的思維活動,教學只有符合學生掌握知識的規律,才能獲得良好的效果。學生的思維發展,是由相對低階的動作思維發展到形象思維,再由具體形象思維發展到抽象邏輯思維和辨證思維。小學時學生主要依靠具體形象思維,而到

了初中,學生的邏輯思維開始占主導地位,慢慢發展到以邏輯思維為主的思維活動。初一學生能夠學習一些比較系統的科學知識,但思維多停留於事物表面。喜歡聽歷史故事,有英雄主義意向和強烈的好奇心理,常思索一些滑稽,有趣的事物。

只有充分了解初一學生的心理特徵和思維水平,才能科學地確定教學的起點,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一、準確把握教學的目的和要求

初中歷史課程標準指出:學生了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現象,以及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教會學生初步掌握記憶、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方法;培養學生學習和表述歷史的能力;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要達到這個要求,初一歷史教學才是“萬里長征”第一步,教師要依據初一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水平,注意小學教材與中學教材銜接。例如:

孔子。學生在小學已學習了“大教育家孔子”,初一的學生不僅要學習大教育家孔子,還要學習作為大思想家、儒家學派創始人的孔子。教學中,在學生已掌握“孔子是怎樣教育學生的?

”基礎上,要求學生首先了解

二、激發學習的興趣是引入門道的第一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知之者,好知之者不如樂之者。

”興趣有巨大的心理效應,能使人的大腦皮層處於興奮狀態進而促進學習動機的形成和強化,化非智力因素為智力因素。為學生學好歷史提供取之不盡的動力。要激發並保持學生的興趣,最有效的的方法是讓學生不斷地獲得“成功的喜悅”。

而這個成功還必須是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桃子”。例如,提供教壇講故事。小學的歷史學習是以故事形式進行的,初一學生已瞭解與初中課文有關的一些故事。

讓學生將小學瞭解的故事與相關的課文結合上講臺講故事。每個學生都可通過努力做到。這個過程既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綜合概括能力,表達能力,又鍛鍊了學生的膽識勇氣,還嚐到了做小老師的滋味,內心充滿成功的喜悅。

又如,巧設疑。“思維自驚奇而開始”。驚奇和疑問也是興趣的淵源,只有學生對某一現象發生驚奇和疑問時,他們才願意去進行探索。

學習“祖國境內的遠古人類”一課,設計一個問題鏈:人是從猴子變來的嗎?人與猿有什麼不同?

人是不是動物?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是什麼?我國境內最早的居民是誰?

他們長的什麼樣子?吃什麼東西?住在哪兒?

把每個問題假設為一個“寶藏”,解決一個問題等於發現一個“寶藏”。把學生置於“發現者”和“探索者”的位置上,讓學生到歷史的隧洞中去尋寶。學生隨著教材內容的展現,不斷地發現,在成功的喜悅鼓勵下繼續前進。

三、直觀教學是引入門道的最好方法之一

教學方法的選擇受制約於學生的思維水平。

從思維特徵看,初一學生的形象思維佔優勢,採用直觀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感性材料,有助於學生掌握知識。教學的直觀形式有實物直觀、模型直觀和語言直觀等。由於歷史室的建設,多**技術的運用為直觀教學提供了更現代化的廣闊天地。

造紙術是我國四大發明之一,蔡倫燃起的理性之光至今光彩照人,是中華民族的驕傲。那麼,紙是怎樣造出來的呢?為什麼說造紙術的發明對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貢獻?

教材提供了七幅圖。《考古發現的我國漢紙的出土地點》告訴我們,我國不少地區在漢朝就懂得造紙。彩圖《甘肅天水出土的西漢早期的紙》證明了“我國人民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張紙”。

彩圖《居延出土的漢代簡冊》我們看到沒有紙之前人們用竹木簡作書寫材料。竹木簡很笨重,《漢武帝時,文人東方所朔向皇帝上了一個奏本,竟用了3000片竹簡,派了兩個人才抬進宮去》。書寫材料還有帛,但很貴,不能大量使用。

隨著文化的發展,需要有一種既便宜又方便的書寫材料,這就推動人們發明了造紙術。《蔡倫》是位改革家,在他之前,紙的質量比較差,產量也不高,蔡倫改進造紙術後,紙的質量和產量都提高了紙的使用日益普遍。造紙的過程是複雜的,《漢代造紙圖》以靜態形式展現了造紙的過程,而教學錄影“造紙術”片斷,則以動態形式展現了造紙的過程:

浸泡——蒸煮——碓料——打漿——抄紙——烘乾。《造紙術傳到世界各地的時間》我們看到,造紙術從我國先後傳播到世界各地,改變了世界書寫材料的面貌,促進了文化教育的普及,推動了世界科學文化的傳播和交流,深刻地影響世界歷史的程序。從而認識造紙術的發明是了不起的科學大事,為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貢獻。

這樣運用直觀的圖,適時插入對圖的闡述、說明和描述,圖言並茂,還有集“視、聽”為一體的動態錄影,引導學生在感知直觀材料的基礎上,進行積極的思維活動,不僅掌握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最終獲得科學的理性知識,還受到了思想教育。

每一堂課的教學,直觀只是一種手段而不是教學目的。在全面理解的基礎上,教師指導學生及時地將認識的材料進行總結歸類,上升到一般的理論,這是感知過程的最後目標,只有這樣,初中學生掌握的知識才是系統的,深刻的。

四、加強學法指導是引入門道的關鍵

中學的學習要求與小學的不一樣,學習方法也就不同。有些學生在小學成績優秀,但由於初一這個轉折點沒過渡好,成績大幅度下滑,反之,卻上升。因此,加強學法的指導是必要的。

近幾年來,一種新的教育研究方法——教育敘事研究,逐漸引起了教育界的關注,更引起了一線老師的研究興趣,已經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產生積極影響。

在概念上,我們恐怕對這一新穎的教育研究方法還比較陌生,但是實際上越來越多的歷史教師其實已經在無意識地將這種教育研究方法運用到自己的教學科研之中。典型的有《歷史教學》2023年第1期和第5期陳紅老師的《備課日記》和胡勇老師的《“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備課筆記》、《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23年第11期和2023年第6期夏輝輝老師的《由升國旗而的歷史教育》和管樺老師的《一節失敗的初中歷史展示課——“北方的民族匯聚”教學手記》。當然,這一類文章所佔的比重還是非常小的,沒有形成氣候。

不過,可喜的是,在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指導創辦的中國歷史課程網“歷史部落格”上,我們隨處可以看到一線歷史老師撰寫的大量精彩的“歷史教育故事”。通過這些生動鮮活的“歷史教育故事”,我們可以看到,我們歷史教師在新課程改革實踐中是如何進行實踐探索與理論思考的,可以深刻感受到我們一線歷史教師正在逐漸成長併成熟起來。

實踐證明,隨著歷史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以及實踐過程中暴露出來的越來越多的棘手問題,進行歷史教育敘事研究是我們一線歷史教師積極應對的重要策略,也是我們一線老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理由在於:我們一線歷史教師在工作時間基本上就是與“課程故事”為伍,如果每天以自己參與的、接觸的教育實踐為研究物件,顯然具有極強的可行性和便利性,這是學院派專家不具有的優勢。

可以這樣說,課程故事本來就應該是我們一線歷史教師從事教學科研的“活水”和“源頭”。而且,與以往教育研究中注重邏輯推理的實證研究相比,教育敘事研究的起點和專業要求並不高,是我們每一個歷史老師都可以嘗試,且行之有效的教育研究方法。另外,從反思性教學角度看,歷史教育敘事研究無疑也是反思性歷史教學的重要成果和表現形式。

同時,通過一線歷史老師大量的教育敘事研究,我們可以及時瞭解一線教學最真實的發展動態,進而為國家中學歷史教育改革提供堅實的行動支援。

2樓:國學空老師

從孔子教育子路當中可以得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吸取這3點經驗教訓!

孔子教育學生的方法有什麼好外?如果你是老師,你會怎麼做? 5

3樓:匿名使用者

有教無類;因材施教;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者,不復也。等等。

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和差別性;著重培養學生的自我發現自我拓展能力;鼓勵式教育和批評式教育並重,靈活運用。

孔子的教育給我們的重要啟示就是:教育不是把老師的東西告訴學生,而是告訴學生他們自己有什麼。

一直喜歡孔子,喜歡讀《孔子世家》和《仲尼**列傳》,些許見解,望能幫助一二。

孔子是怎麼教書的?

孔子與他學生之間的故事,孔子與學生的故事

當時在春秋時代,魯國有個規定,凡是到國外旅行去,看到有魯國人在外國被賣為奴隸的,可以花錢把他贖出來,回到魯國後,到國庫去報帳,國庫照付。孔子有一個學生,真的在國外看到有魯國人被賣為奴隸了,他就把他贖出來。贖出來以後,他沒到國庫去報帳,別人都說這個人品格高尚。孔子知道後,大罵這個學生,說這個學生做錯了...

孔子的學生孔子有學生,成年人有幾名,孩童有幾名

天澤春石業 孔子傳說有三千 孔子認為 受業身通者七十有七人 據 史記 仲尼 列傳 又一說 賢人七十二。孔子 三千,賢者七十二。論語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冠者 成年人,五x六 30童子 未成年,六x七 42所以72人當中,30個是成年人,42個是未成年的。據 史記 記載,孔子有 三千,其中精通六藝者...

教育學生的方法,老師教育學生的好方法

1全部教育學生的方法有很多 1.多讚揚,表揚你的學生,給你的學生信心和勇氣。對待你的學生要一視同仁,對學習好的學生要表揚和警戒,表揚好的成績,警戒不要驕傲。對待成績差的學生,要多鼓勵,給他們信心和關心。給你的學生描繪美好的將來目標,多給你學生講知識的用處和好處,告訴他們知道的力量和優點,讓他們樂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