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1為什麼等於二,1加1為什麼等於2?

時間 2022-03-17 03:40:20

1樓:沙l木

什麼是 1,什麼是 2?

在證明之前,首先我們要明白什麼是自然數,什麼是加法。類似於幾何的公理化理論體系,我們需要提出幾個公理,然後據此定義自然數,進而定義加法。

先來定義自然數。根據自然數的意義(也就是人類平時數數時對自然數的運用方法),它應該是從一個數開始,一直往上數,而且想數幾個就可以數幾個(也就是自然數有無限個)。據此我們得到以下公理:

公理 1. 0 是一個自然數。

公理 2. 如果 n 是自然數,則 s(n) 也是自然數。

在這裡, s(n) 就代表 n 的「後繼」,也就是 n 往上再數一個。沒錯,我們平時所說的 0, 1, 2, 3, ⋯⋯,無非就是表示上述這種叫做「自然數」的數學物件的符號而已。我們用符號「0」來表示最初的那個自然數,用「1」來表示 0 的後繼 s(0),而 1 的後繼 s(1) 則用符號「2」來表示,等等。

可是僅有這兩個公理還不夠完整地描述自然數,因為滿足這兩條的有可能不是自然數系統。比如考慮由 0, 1, 2, 3 構成的數字系統,其中 s(3) = 0(即 3 的後一個數變回 0)。這不符合我們對於自然數系統的期望,因為它只包含有限個數。

因此,我們要對自然數結構再做一下限制:

公理 3. 0 不是任何一個數的後繼。

但這裡面的漏洞防不勝防,此時仍不能排除如下的反例:數字系統 0, 1, 2, 3,其中 s(3) = 3。看來,我們設定的公理還不夠嚴密。我們還得再加一條:

公理 4. 若 n 與 m 均為自然數且 n ≠ m,則 s(n) ≠ s(m)。

也就是說,互不相同的兩個自然數,它們各自的後繼也是兩個不同的數。這樣一來,上面說到的反例就可以排除了,因為 3 不可能既是 2 的後繼,也是 3 的後繼。

最後,為了排除一些自然數中不應存在的數(如 0.5),同時也為了滿足一會兒制定運算規則的需要,我們加上最後一條公理。

公理 5. (數學歸納法)設 p(n) 為關於自然數 n 的一個性質。如果 p(0) 正確,

且假設 p(n) 正確,則 p(s(n)) 亦真實。那麼 p(n) 對一切自然數 n 都正確。

有了這以上的努力,我們就可以這樣定義自然數繫了:存在一個自然數系 n,稱其元素為自然數,當且僅當這些元素滿足公理 1 - 5。

什麼是加法?

我們定義,加法是滿足以下兩種規則的運算:

1. 對於任意自然數 m,0 + m = m;

2. 對於任意自然數 m 和 n,s(n) + m = s(n + m)。

有了這兩條僅依賴於「後繼」關係的加法定義,任意兩個自然數相加的結果都能確定出來了。

如何證明一加一等於二?

至此,我們可以證明 1 + 1 = 2 了:

1 + 1

= s(0) + 1 (根據自然數的公理)

= s(0 + 1) (根據加法定義 2)

= s(1) (根據加法定義 1)

= 2 (根據自然數的公理)

事實上,根據加法的定義,我們不但可以證明每一個加法等式,還可以進一步證明自然數的加法結合律和交換率等一般規律。類似於加法的定義,還可以定義自然數的乘法並據此證明乘法的結合律、交換率和分配率等。如果大家對這方面問題感興趣的話,可以看看參考文獻[1].

看到這裡,不知道你會不會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原來,我們所知道的關於數學的一切,關於人類認識世界的一切,都不是建立在直覺之上,而是在接受幾個公理的條件下通過理性的方法推匯出來的。同時或許你還會有一種自由的感覺:

正如你可以不接受歐幾里得的公理而構造自己的幾何體系一樣,你也可以不接受上面的幾個公理而建立自己的一套關於數的體系。你可以建立無數種奇奇怪怪的體系。不過如果是為了解釋自然的話,至少從目前的角度看,現有的這套還是更好一些。

2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不等於二是錯的。

3樓:匿名使用者

就這樣規定的,我們從小到大也是這樣學的。

4樓:雨打de茄子

2023年,挪威的布朗證明了「9 + 9」。

2023年,德國的拉特馬赫證明了「7 + 7」。

2023年,英國的埃斯特曼證明了「6 + 6」。

2023年,義大利的蕾西先後證明了「5 + 7」, 「4 + 9」, 「3 + 15」和「2 + 366」。

2023年,蘇聯的布赫夕太勃證明了「5 + 5」。

2023年,蘇聯的布赫夕太勃證明了「4 + 4」。

2023年,中國的王元證明了「3 + 4」。稍後證明了 「3 + 3」和「2 + 3」。

2023年,匈牙利的瑞尼證明了「1+ c」,其中c是一很大的自然數。

2023年,中國的潘承洞和蘇聯的巴爾巴恩證明了「1 + 5」, 中國的王元證明了「1 + 4」。

2023年,蘇聯的布赫 夕太勃和小維諾格拉多夫,及義大利的朋比利證明了「1 + 3 」。

2023年,中國的陳景潤證明了 「1 + 2 」。

暫未證得 1+1

5樓:搜搜

問這類問題,就是在問自然定義問題,和問語言定義問題一樣,都是人們為了方便可行給出的定義.沒必要去問一個定義,你非要定義1+1=3 1+2=5,也沒啥,這個只能僅僅限於你自己,因為給出的定義也要得到公認才行.

1加1為什麼等於2?

6樓:鎮深

1+1=2 是初等數學範圍內的數值計算等式。

當某個原始人第一個意識到1+1=2,進而認識到兩個數相加得到另一個確定的數時,這一刻是人類文明的偉大時刻,因為他發現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性質——可加性。這個性質及其推廣正是數學的全部根基,它甚至說出數學為什麼用途廣泛的同時,告訴我們數學的侷限性。

人們知道,世界上存在三類不同的事物。一類是完全滿足可加性的量。比如質量,容器裡的氣體總質量總是等於每個氣體分子質量之和。對於這些量,1+1=2是完全成立的。

擴充套件資料:

皮亞諾公理,也稱皮亞諾公設,是數學家皮亞諾(皮阿羅)提出的關於自然數的五條公理系統。根據這五條公理可以建立起一階算術系統,也稱皮亞諾算術系統。

皮亞諾的這五條公理用非形式化的方法敘述如下:

①0是自然數;

②每一個確定的自然數 a,都有一個確定的後繼數x' ,x' 也是自然數(一個數的後繼數就是緊接在這個數後面的數,例如,1的後繼數是2,2的後繼數是3等等);

③如果b、c都是自然數a的後繼數,那麼b = c;

④0不是任何自然數的後繼數;

⑤設s是自然數集的一個子集,且(1)0屬於s;(2)如果n屬於s,那麼n'也屬於s。

(這條公理也叫歸納公理,保證了數學歸納法的正確性)

更正式的定義如下:  一個戴德金-皮亞諾結構是這樣的一個三元組(x, x, f),其中x是一個集合,x為x中一個元素,f是x到自身的對映,且符合以下條件:

x不在f的值域內;

f為一個單射;

若x∈a 且 " a∈a 蘊涵 f(a)∈a",則a=x。

7樓:化身孤島的鯨

從數學角度來看,一加一等於二是一個基礎,假設這是數學的基礎,沒有他所有的店裡都無法站穩腳。

8樓:匿名使用者

數學的意義上,1+1=2是正確的,但在科學的角度上,1+1=2也可能是不正確的

9樓:來自大溶洞有志氣的墨蘭

先弄出一個手指頭,再弄出一個手指頭數數幾個就是了

10樓:牧清韓餘

那1加1不是3的話,媽媽加爸爸等三人,因為會生找呀!

11樓:東問煒

兩個大寫的1加起來不是二嗎

1加1為什麼等於2了?

12樓:吹太大泡泡

學問深了 1+1就不只會等於2 了,有可能無窮大,也有可能無窮小

13樓:匿名使用者

1加1在十進位、八進位、十六進位時等於2

在2進位制時1+1等於10了,哈哈

在實踐中還有不等於2的地方多了去了,

如報成績時1加1等於十了或更多,

報問題時1加1又可能是0了呢

總之你要是老闆,你讓1加1等於幾,它就等於幾。

14樓:蒼松翠柏青梅

因為(此處略去n字),所以1加1等於2。

15樓:匿名使用者

1加1算正確的時候等於2

一加一等於二是為什麼?

16樓:白水和襪子

從數學角度來看,1+1=2是一個基礎假設,這是數學的基礎,沒有它,所有定理都無法站住腳

有很多答案,可以理解為:

⒈一杯水加一杯水還是一杯水。

⒉這就是相對的,1+1中的一,是相對原本的「單位」或稱「量」,「=2」中的「2」也是。而你們所說的等於「1」,這個「1」就不是與原本的單位來定義的,是新的「單位」

⒊1+1>2,比如說,一件事情你和別人團結合作,就可能大於2,是你一個自己花倆倍的時間所完成不了的。也可能小與2,你可以花小與倆倍的時間就能完成

⒋並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換來回報

⒌一個白天加一個黑夜 等於一整天 不等於兩天

⒍即使人們希望一加一等於二,但未必能將事情做得完美,誤差是絕對的,計劃趕不上變化

⒎沒有任何事都是絕對的存在,有些東西表面上十分相似,如果不按特定的實際情況去隨意組合,有時候會因為很不合適而導致弄巧成拙,收不到想當然的結果

17樓:黃先生生活達人

因為1+1就是等於2,這屬於數學邏輯。

一、課內重視聽講,課後及時複習

接受一種新的知識,主要實在課堂上進行的,所以要重視課堂上的學習效率,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上課時要跟住老師的思路,積極思考。下課之後要及時複習,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時去問,在做作業的時候,先把老師課堂上講解的內容回想一遍,還要牢牢的掌握公式及推理過程,儘量不要去翻書。儘量自己思考,不要急於翻看答案。

還要經常性的總結和複習,把知識點結合起來,變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二、多做題,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

要想學好數學,大量做題是必可避免的,熟練地掌握各種題型,這樣才能有效的提高數學成績。剛開始做題的時候先以書上習題為主,答好基礎,然後逐漸增加難度,開拓思路,練習各種型別的解題思路,對於容易出現錯誤的題型,應該記錄下來,反覆加以聯絡。在做題的時候應該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集中注意力,這樣才能進入最佳的狀態,形成習慣,這樣在考試的時候才能運用自如。

三、調整心態,正確對待考試

考試的時候,大部分的題都是基礎題,只有少數幾道題時比較難的題,所以我們要調整好心態,鼓勵自己,在做題的時候認真思考,不要浮躁,在考試之前做好準備,做一做常規的題型,不要為了趕時間而增加做題速度,要有條不紊的進行。

18樓:y狄

有獎勵寫回答共17個回答

白水和襪子

ta獲得超過2658個贊

聊聊關注成為第46位粉絲

從數學角度來看,1+1=2是一個基礎假設,這是數學的基礎,沒有它,所有定理都無法站住腳

有很多答案,可以理解為:

⒈一杯水加一杯水還是一杯水。

⒉這就是相對的,1+1中的一,是相對原本的「單位」或稱「量」,「=2」中的「2」也是。而你們所說的等於「1」,這個「1」就不是與原本的單位來定義的,是新的「單位」

⒊1+1>2,比如說,一件事情你和別人團結合作,就可能大於2,是你一個自己花倆倍的時間所完成不了的。也可能小與2,你可以花小與倆倍的時間就能完成

⒋並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換來回報

⒌一個白天加一個黑夜 等於一整天 不等於兩天

⒍即使人們希望一加一等於二,但未必能將事情做得完美,誤差是絕對的,計劃趕不上變化

⒎沒有任何事都是絕對的存在,有些東西表面上十分相似,如果不按特定的實際情況去隨意組合,有時候會因為很不合適而導致弄巧成拙,收不到想當然的結果a獲得超過2658個贊

聊聊關注成為第46位粉

從數學角度來看,1+1=2是一個基礎假設,這是數學的基礎,沒有它,所有定理都無法站住腳

有很多答案,可以理解為:

⒈一杯水加一杯水還是一杯水。

⒉這就是相對的,1+1中的一,是相對原本的「單位」或稱「量」,「=2」中的「2」也是。而你們所說的等於「1」,這個「1」就不是與原本的單位來定義的,是新的「單位」

⒊1+1>2,比如說,一件事情你和別人團結合作,就可能大於2,是你一個自己花倆倍的時間所完成不了的。也可能小與2,你可以花小與倆倍的時間就能完成

⒋並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換來回報

⒌一個白天加一個黑夜 等於一整天 不等於兩天

⒍即使人們希望一加一等於二,但未必能將事情做得完美,誤差是絕對的,計劃趕不上變化

⒎沒有任何事都是絕對的存在,有些東西表面上十分相似,如果不按特定的實際情況去隨意組合,有時候會因為很不合適而導致弄巧成拙,收不到想當然的結果獎勵寫回答共1個回答

白水和襪子

ta獲得超過2658個贊

聊聊關注成為第46位粉絲

從數學角度來看,1+1=2是一個基礎假設,這是數學的基礎,沒有它,所有定理都無法站住腳

有很多答案,可以理解為:

⒈一杯水加一杯水還是一杯水。

⒉這就是相對的,1+1中的一,是相對原本的「單位」或稱「量」,「=2」中的「2」也是。而你們所說的等於「1」,這個「1」就不是與原本的單位來定義的,是新的「單位」

⒊1+1>2,比如說,一件事情你和別人團結合作,就可能大於2,是你一個自己花倆倍的時間所完成不了的。也可能小與2,你可以花小與倆倍的時間就能完成

⒋並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換來回報

⒌一個白天加一個黑夜 等於一整天 不等於兩天

⒍即使人們希望一加一等於二,但未必能將事情做得完美,誤差是絕對的,計劃趕不上變化

⒎沒有任何事都是絕對的存在,有些東西表面上十分相似,如果不按特定的實際情況去隨意組合,有時候會因為很不合適而

1加1為什麼等於,1加1為什麼等於

1十1 2是數學基本概念。在某些方面1 1就不是簡單的等於二!一滴水在容器中加入另一滴水在同一溶器中還是一滴水,體積增大一倍僅此。 貝貝小腳腳 1 1也不一定等於二啊,在不同的地方相同的表現形式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同樣對應於不同的參照物,相同的表現形式疊加也會有不同的結果。所以這個問題要看是在幾維度的...

1加1為什麼等於2,為什麼1加1等於2,不是11?

1 1 2 是初等數學範圍內的數值計算等式。當某個原始人第一個意識到1 1 2,進而認識到兩個數相加得到另一個確定的數時,這一刻是人類文明的偉大時刻,因為他發現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性質 可加性。這個性質及其推廣正是數學的全部根基,它甚至說出數學為什麼用途廣泛的同時,告訴我們數學的侷限性。人們知道,世界上...

證明為什麼1加1等於,證明為什麼1加1等於2?

love賜華為晨 根據皮亞諾自然數公理 1.0屬於n.2.若x屬於n,則x有且只有一個後繼x 3.對任一個x屬於n,皆有x 不等於0.4.對任意x,y屬於n,若x不等於y,則x 不等於y 一生唱吟 當年歌德 寫信給尤拉,提出這麼兩條猜想 1 任何大於2的偶數都能分成兩個素數之和 2 任何大於5的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