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學生的數學解題思維能力,怎樣擴散學生的解題思維和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時間 2022-07-22 20:25:19

1樓:江蘇知嘛

一、提高數學閱讀質量

提高數學解題能力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一種卓有成效的方法就是提高數學閱讀質量,學生們探求知識的思維活動都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在上課時或解題時就要加深對問題的理解,讀懂更要讀透每個問題。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諾認為:「知識的獲取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應是資訊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得的參與者。

」也只有主動學習,積極動腦,知識才能變成分數回報你。

二、預習習慣的培養

預習習慣的培養,是提升數學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雖說老師、家長都叫過孩子們上課之前要學會預習,但究竟怎樣預習?預習對孩子們來說意味著什麼?大多數的初中生都不甚瞭解。

其實,預習就是要求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進行閱讀、理解,讓知識點在腦海中像相機底片一樣留下印象,方便老師講解時學生能夠更容易、更深層次的思考。

解題的第一個步驟就是預習,通過預習習慣的培養,逐步提高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雙流數學培訓學校之一的智彩數學,通過自主研發的大資料分析系統得出一套培養初中生預習習慣的好方法。即首先定好自己該預習哪一章節的內容,在明確自己的目標任務之後,再通讀學習內容,瞭解學習內容的目標、重難點以及和已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在大致掌握了章節內容之後,根據自己當下的學習情況,試著完成課後作業,以檢查自己的預習效果和預習能力。

三、提升理解能力的「三字訣」

不管是閱讀數學教科書還是讀題,大多數初中生都會遇到一些「閱讀障礙」,最典型的就是感覺到所讀內容枯燥,便草草掠過,在此,我們分享一套「五字訣」給初中生,概念型別的要「精」讀,數學概念是數學學習內容中的基礎,就像一切事物的本質,正確地理解和運用數學概念,是學好數學的首要前提;數學書要「慢」讀,數學問題的理解需要精確,更加註重嚴密的小細節,因此,想要提升理解能力,還要逐字逐句的地看完每個數字和符號,理解之間的聯絡;例題要「重」讀,很多例題都是數學知識的運用示範,也不乏有很多考試重點。

2樓:

如果教師用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動手練」進行教學,學生會感到很乏味,越學越不愛學。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力求形式新穎,寓教於樂,減少機械化的程式,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

3樓:匿名使用者

經常做一些有意思的題,比如說奧數和經典題型

怎樣擴散學生的解題思維和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如何提高學生物理解題能力

4樓:

一、運用多角度說法,養成解題的思維習慣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是思維的工具。良好的邏輯思維,又會引匯出準確、流暢而又周密的語言。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不能只強調「怎樣解題」,而忽視了「如何說題」,這種做法忽視瞭解題能力的培養。

如果長期這樣做的話,學生的解題能力被束縛在題海戰術、死記硬背的機械記憶中,這與當前的素質教育格格不入。筆者認為要使學生養成解題的思維習慣,不但要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說出題意、說出思路、說出解法等,而且要加強學生的「說題訓練」,即採用「順遞說法」、「轉換說法」和「辯論說法」等幾種形式,能有效地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1.運用順遞說法 每解一道應用題時,不必急於去求答案。

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別進行「順勢」思考和「逆勢」思考,把解題思路說出來。比如解答「培英小學科技興趣小組有30人,繪畫興趣小組是科技小組的2倍,繪畫小組比科技小組多多少人?」這道題時,首先讓學生用綜合法從條件到問題依次說出思路,再讓學生用分析法從問題到條件說出思路。

然後讓學生列式:30×2-30。如果學生在說的過程中,語言表達還不夠流暢,思路還不夠清晰,還要再讓學生看算式「30×2-30」所表示的意義,進行第二次「順遞」說法:

先讓學生說第一步「30×2」表示什麼?再讓學生說第二步「30×2-30」表示什麼?最後先說第二步,再說第一步。

這樣加強「順遞」說法,學生的思維習慣便能「水到渠成」了。 2.運用轉換說法 對於題中某一個條件或問題,要引導學生善於運用轉換的思想,說成與其內容等價的另一種表達形式,即從已知條件中或問題,發掘出潛在和暗示的條件和問題,使學生加深理解,從而豐富解題方法,提高解題能力。如已知「甲與乙的比是5∶7」,可引導學生聯想說出:

①乙與甲的比是7∶5;②甲是乙的57 ;③乙是甲的75 ;④甲比乙少27 ;⑤乙比甲多25 ;⑥甲是5份,乙是7份,一共是12份等。運用轉換說法,學生解題的思路就會開闊,方法就會靈活多樣,從而化難為易。 3.運用辯論說法 鼓勵學生有理有據的自由爭辯,有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勇於發表不同見解的思維品質,找到獨特的解題方法。

如在教學完銳角和鈍角後,讓學生說說怎麼去判斷一個角到底是什麼角,多數學生回答:「用三角板的直角比一比。」但有一學生表示不同意,認為「用數學書或作業本的角可以進行判斷。

」對這個學生的回答教師要他和持有不同意見的同學進行辯論。這樣,雙方在辯論後,使這位學生認識到「用作業本的角去比,實際上還是用直角來進行判斷。」沒有懷疑,便沒有真知灼見。

運用辯論說法,有效地促進學生思維習慣和解題能力的培養。

二、多元探索,培養解題的靈活性 在解題中,教師要努力創造條件,引導學生從各個角度去分析思考問題,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使其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通常運用的方法有: 1.移花接木法——一題多問 同一道題,同樣的條件,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可以提出不同的問題。

如解答「三年級種樹45棵,四年級是三年級的2倍,四年級種樹多少棵?」這本來是一道很簡單的題目。教學中教師往往會因為簡單而忽視發散思維的訓練。

鑑此,教師應該立足求新,變換提出新的問題。如提出以下問題:①三四年級一共種樹多少棵?

②四年級比三年級多種多少棵?等等。這種移花接木法,可以起到「以一當十」的教學效果。

2.各顯神通——一題多解 在解題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從不同的方面,探索解題的最佳方法。例如「環城自行車賽有5個賽段,分別是第1賽段39.5千米,第二賽段98.

8千米,第3賽段165千米,第4賽段80.7千米,第5賽段99.4千米,總里程483.

4千米,自行車運動員已經完成第1、2賽段。完成比賽,自行車運動員還要騎多少千米?要學生用多種方法解答。

有的學生這樣列式:483.4-(39.

5+98.8);再列式:165+80.

7+99.4;還有的列式:483.

4-39.5-98.8。

由此可見,教學中如果能多角度分析解決問題,學生的解題能力自然也會提高。

三、思同辨異,提高解題的準確率 為了提高學生的解題準確率,有的難題在解決之前,要增添一些與之數量關係相同、解決方法一樣,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題目讓學生理解後再去學習這類難題。如要解答:「2張紙做6朵花,照這樣計算,5張紙能做多少朵花?

」可讓學生聯絡實際補充學習另一題:「2個小組坐8人,照這樣計算,5個小組一共可坐多少人?」因兩題思路相通,解法相同,讓學生先解補充題,再解原題,遷移自然,水到渠成,化難為易。

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內容。培養解題能力的途徑和方法很多,但無論哪種方法和途徑,最根本的、相通的是離不開思維的訓練。在教學實際中運用「多角度說法、多元探索、思同辨異」是培養學生解題能力比較有效的方法。

5樓:起點和終點歲月

一、牢固掌握數學基礎

數學基礎知識是數學思維最基本的要素,中學數學教學大綱中要求掌握的基本概念、定義、性質、公式、定理等知識是進行推理、判斷、演算、解題的依據。只有牢固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學生才有可能做到思維條理分明、思路開闊,才能深刻理解數學知識和數學規律,為提高自身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打下紮實的基礎。

二、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錢學森教授指出:「教育工作的最終機智在於人的思維過程」。可見,數學教學實質上就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通過數學思維活動,認識問題,最終解決問題的過程。

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應注意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數學思維能力有三種表現形式,主要包括:邏輯推理能力,直覺思維能力,發散思維能力。

(一)邏輯推理能力的培養

數學中的邏輯推理能力是指正確地運用思維規律與形式對數學物件的屬性或數學問題進行綜合分析,推理證明的能力。它是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數學能力之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做到:

首先,重視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學。數學知識並不是定義、法則。定理的堆砌,每章每節的內容既自成系統又對所學內容的分析和綜合,比較和對照抽象和概括,判斷和推理等過程中來,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分析、判斷、推理等能力。

其次,尋求正確思維方向的訓練。數學推理過程是一系列連串的過程組成的,因為前一個推理的結論可能是下一個推理的前提,並且推理的依據必須從眾多的分理、定理、條件、已知結論中提取出來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首先引導學生熟練掌握推理基本技能,然後注意培養他們運用「整體——部分——再整體」的思維去思考問題,增強他們化複雜問題為簡單問題,化未知問題為已知問題的能力。

(二)直覺思維能力的培養

前蘇聯科學家凱德洛夫曾說過:「沒有任何一個創造性行為能離開直覺活動」。在教學中,教師應首先培養學生注意整體觀察。

其次,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數形結合思維。數學是由大量數學、圖形、方法、模式等資訊組成的,學生在解決問題時反覆運用這些資訊,會在頭腦中形成一個個知識模組,一旦要解決問題時,便會聯想起這些知識模組,直覺敏銳的進行識別、分析,形成對問題的綜合判斷,從而得出解題方法與思路。

(三)發散思維能的培養

現代教育的理學認為:創新思維有賴於發散思維。發散思維是不依常規、尋求變異,從多方面尋求問題答案的思維方式。

在教學中,首先,教育學生當一種方法,一個方面不能解決問題時,應主動讓思維向另一方法、方面跨越,從不同方向去思考,對已知資訊進行多方向、多角度的聯想;其次,應該適當給予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自己提高問題的條件與機會;最後,適當進行「一題多變」、「一題多解」、「一法多用」的教學活動。進行「一題多變」,可以通過題目的引申,變化,揭示問題間的邏輯關係。進行「一題多解」,可以多角度地考慮這個問題,找出各方法間的關係與優劣。

進行「一法多解」,能使學生理解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絡,觸類旁通,使他們的思維上升一個新的高度,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培養學生養成反思性學習習慣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教育的實質就是引導學生學習,教師要使學生學習過程,讓學生不僅明確要學習什麼,而且明白應該怎樣去學習。因此,教師不僅要重視對教法的研究,而且還要加強對學生學法的指導,使學生認識到反思的重要意義,學會反思性教學學習。

首先,在解題過程中貫穿反思。美國著名數學有波利亞認為:解題活動並非一個機械地執行事先確定好的程式的過程,而且一個需要對之進行不斷調整的過程,解題過程中的反思尤為重要。

而在實際解題過程中,學生普遍想急於大量做題,都不善於對自己的思考過程進行反思,導致獲得的知識系統性弱、結構性差。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反思自己是如何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反思解題過程的成效得失及其原因,應該汲取的經驗教訓,從思給策略的高度對學習或解題過程進行總結,對問題進行推廣、深化,尋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其次,解題後促進學生反思。

解題後的反思是指學生在階段性數學學習完成之後對自己的教學學習行為,解題思路、解題方法等的反思。通過解題後的反思,可以使學生鞏固自己所學知識,方法和發展自己的解題能力,解題後,教師應引導學生做到:1、,反思自己的解題思路;2,反思自己的解題方法;最後,反思原題目的條件,結論,看看條件是否可以變化?

相應的解題方法有無變化?逆命題是否成立?等等,以培養他們嚴謹的思維,深刻理解數學知識和數學規律。

近幾年數學的方向已經走上了考查綜合素質與能力的道路,這就要求教師應把提高學生數學解題能力作為數學工作的主要目標,要讓學生懂得數學學習既是知識與技能的學習,也是發現和創造的訓練,更是一種反思和更新的活動。教師應在課堂內外積極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幫助學生牢固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使學生養成反思性教學學習習慣,使學生自然從「學習什麼」到「怎樣學習」的過渡,不斷提高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何提高思維能力

渠玉宇焉珧 思維能力的訓練是一種有目的 有計劃 有系統的教育活動。對它的作用不可輕估。人的天性對思維能力具有影響力,但後天的教育與訓練對思維能力的影響更大 更深。許多研究成果表明,後天環境能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一個新人。思維能力的訓練主要目的是改善思維品質,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只要能實際訓練中把握住思維...

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直觀思維能力,如何提高小學生思維能力?

何秋光學前數學 孩子做數學不能做到舉一反 三,主要是數學思維沒有建立,邏輯思維能力不夠完善。在思維的關鍵期,給孩子一個靠譜且有趣的學習方式很重要。基於您孩子年齡,可以選擇孩子感興趣的遊戲 玩具 動畫片等方式,引導孩子對數學感興趣。例如 孩子愛玩遊戲,數獨 五子棋 象棋等可以培養孩子數學思維,以及觀察...

如何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怎樣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

釣娛 無論在自我評判還是在看待人事物時能夠非常的為客觀 理性,能看得懂 看得透 看得明白。 對待同一件事,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和思考問題,可以獲得新的不一樣的理解和想法,可以使我們擺脫框架思維,做出與常規思維截然不同的創新決策。 各處綻放的花朵 思維最初是人腦藉助於語言對事物的概括和間接的反應過程。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