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的五層各有什麼特點???

時間 2025-05-12 16:30:32

1樓:網友

大氣層 大氣層又叫大氣圈,地球就被這一層很厚的大氣層包圍著。大氣層的成分主要有氮氣,佔78.1%;氧氣佔20.9%;氫氣佔0.93%;還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氦氣、氖氣、氪氣、氙氣和水蒸氣。大氣層的空氣密度隨高度而減小,越高空氣越稀薄。

大氣層的厚度大約在1000千公尺以上,但沒有明顯的界限。整個大氣層隨高度不同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暖層和散逸層,再上面就是星際空間了。

對流層在大氣層的最低層,緊靠地球表面,其厚度大約為10至20千公尺。對流層的大氣受地球影響較大,雲、霧、雨等現象都發生在這一層內,水蒸氣也幾乎都在這一層記憶體在。這一層的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大約每公升高1000公尺,溫度下降5~6℃。

動、植物的生存,人類的絕大部分活動,也在這一層內。因為這一層的空氣對流很明顯,故稱對流層。對流層以上是平流層,大約距地球表面20至50千公尺。

平流層的空氣比較穩定,大氣是平穩流動的,故稱為平流層。在平流層內水蒸氣和塵埃很少,並且在30千公尺以下是同溫層,其溫度在-55℃左右。平流層以上是中間層,大約距地球表面50至85千公尺,這裡的空氣已經很稀薄,突出的特徵是氣溫防高度增加而迅速降低,空氣的垂直對流強烈。

中間層以上是暖層,大約距地球表面100至800千公尺。暖層最突出的特徵是當太陽光照射時,太陽光中的紫外線被該層中的氧原子大量吸收,因此溫度公升高,故稱暖層。散逸層在暖層之上,為帶電粒子所組成。

除此之外,還有兩個特殊的層,即臭氧層和電離層。臭氧層距地面20至30千公尺,實際介於對流層和平流層之間。這一層主要是由於氧分子受太陽光的紫外線的光化作用造成的,使氧分子變成了臭氧。

電離層很厚,大約距地球表面80千公尺以上。電離層是高空中的氣體,被太陽光的紫外線照射,電離成帶電荷的正離子和負離子及部分自由電子形成的。電離層對電磁波影響很大,我們可以利用電磁短波能被電離層反射回地面的特點,來實現電磁波的遠距離通訊。

2樓:櫻花飄波兒蕩

這個很好,又說明五層的高度、結構、作用,還有圖例。

大氣層五層及特點

3樓:居家能手小晴

1、對流層。

對流層位於大氣的最低層,從地球表面開始向高空伸展,直至對流層頂,即平流層。

的起點為止。特點是溫度隨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空氣對流;溫度、溼度等各要素水平分佈不均勻。

2、平流層。

距地表約10~50公里處的大氣層。位於對流層之上,散逸層之下。特點是它與位於其下貼近地表的對流層剛好相反,對流層是上冷下熱的。

3、中間層。

中間層又稱中層。自平流層頂到85公里之間的大氣層。特點是該層內因臭氧含量低,同時,能被氮、氧等直接吸收的太陽短波輻射已經大部分被上層大氣所吸收,所以溫度垂直遞減率很大,對流運動強盛。

4、電離層。

電離層是地球大氣的乙個電離區域。60公里以上的整個地球大氣層。

都處於部分電離或完全電離的狀態,電離層是衝陪部分電離的大氣區域,完全電離的大氣區域稱磁層。特點是除地球外,金星、火星和木星。

都有電離層。電離層從離地面約50公里開始一直伸展到約1000公里高度的地球高層大氣空域,其中存在相當多的自由電子。

和離子,能使無線電波。

改變傳播速度,發生折射、反射和散射,產生極化面的旋轉並受到不同程度的吸收。

5、外層。外層又名散逸層,熱層頂以上是外大氣層,延伸至距地球表面1000公里處。這裡的溫度很高,可達數千度;大氣已極其稀薄,其密度為姿判滑海平跡臘面處的一億億分之一。

特點是外大氣層也叫磁力層,它是大氣層的最外層,是大氣層向星際空間。

過渡的區域,外面沒有什麼明顯的邊界。

大氣層分為幾層,每一層有什麼特點?

4樓:教育小百科達人

根據大氣在垂直方向上的溫度、密度及運動狀況的差異,可以將大氣層分為對流層、平流層和高層大氣。各個層的特點如下:

按大氣溫度隨高度分佈的特徵,可把大氣分成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熱層和散逸層。按大氣各組成成分的混和狀況,可把大氣分為均勻層和非均勻層。

按大氣電離狀況,可分為電離層和非電離層。按大氣的光化反應,可分為臭氧層。按大氣運動受地磁場控制情況,可分有磁層。

5樓:網友

大氣層一般分為5層,分別是對流層、平流層、戈壁層、高層和熱帶對流層。

1. 對流層:位於地表以下,層厚約8km,溫度較高,大氣層中有大量熱氣體,雲在這一層中變化活躍。

2. 平流層:位於對流層之上,層厚約50km,溫度穩定,大氣層中含有少量水汽,雲在這一層中變化不多。

3. 戈壁層:位於平流層之上,層厚約50km,溫度呈降溫趨勢,大氣層中含有少量水汽,雲在這一層中變化不多。

4. 高層:位於戈壁層之上,層厚約100km,溫度明顯降低,大氣層中含有極少量水汽,雲在這一層中變化能見度極低。

5. 熱帶對流層:位於高層之上,層厚約50km,溫度較低,大氣層中含有少量水汽,雲在這一層中變化活躍。

大氣可以分為幾層,每層的特點是什麼?

6樓:白雪忘冬

按溫度變化科學家將大氣層分為5層。

1、對流層。

1)從地面到大約10~16千公尺處(極地大約8~9千公尺,赤道15~18千公尺),是大氣層的最底層。

2)這一層集中了約整個大氣的四分之三的質量和幾乎全部的水汽量。

3)大氣的對流在這一層十分發達,氣溫隨高度的下公升而均勻下降,平均每上公升100公尺降低,在11千公尺附近溫度下降到-55℃。

4)這層的頂部叫對流層頂,這裡氣溫不再隨高度上公升而降低,而是基本不變,是乙個很穩定的層次,對流層裡的天氣影響不到這兒來。這裡經常晴空萬里,能見度極高,空氣平穩,非常適宜噴氣客氣的飛行。

2、平流層。

1)從對流層頂向上到55千公尺高空附近。

2)這一層是地球大氣中臭氧集中的地方,尤其是在其下部,即在15~25千公尺高度上臭氧濃度最大,因而這一層又稱臭氧層。

3)平流層雖然水汽極少,天氣現象比較少見,但隨著氣象火箭和衛星的發射,發現這一層的氣流等的變化與對流層中天氣變化有著密切聯絡,相互影響。

3、中間層。

1)從平流層頂向上,也就是從55千公尺到80千公尺這個範圍被命名為中層大氣,簡稱中層。

2)在這裡察猜物,溫度隨高度而下降,大約在80千公尺左右達到最低點,約為-90℃。人們一般把飛行高度達到80—100千公尺的飛行器,看成是不依靠大氣飛行的太空飛行器。

4、熱層。1)從中層大氣向上到500千公尺左右的範圍。之所以叫熱層,是因為這層中的空氣分子和離子直接吸收太陽紫外輻射能量,因而運動速度很快,和高溫氣體一樣。

2)這裡空氣極其稀薄,儘管熱層頂的氣溫可達1000℃(太陽比較寧靜時)~2000℃(太陽活動劇烈時),但實際上卻根本不會感到熱。

5、逃逸層。

1)500千公尺以上是外大氣層,這一層頂也就是地球大氣層的頂。在這裡地球的引力很小。

2)再加上空氣又特別稀薄,氣體分子互相碰撞的機會很小,因此空氣分子就像一顆顆微小的飛彈一樣高速地飛來飛去,一旦向上飛去,就會進入碰撞機會極小的區域,最後它將告別地球進入星際空間,所以外大氣層被稱為逃逸層。

3)這一層溫度極高,但近於等溫。這裡的空氣也處於高度電離狀態。人類大部分的航天活動都是在逃逸層之內(或之外)進行的。

大氣五種分層

7樓:健身達人小俊

按大氣溫度隨高度分佈的特徵,可把大氣分成五層: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熱層和散逸層。大氣就是包圍地球的空殲液氣。而天氣悔消,從現象上來講,絕大部分是大氣中水分變化的結果。

在太陽輻射、下墊氏前物面強迫作用和大氣環流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天氣的長期綜合情況稱為氣候。大氣汙染對大氣物理狀態的影響,主要是引起氣候的異常變化。這種變化有時是很明顯的,有時則以漸漸變化的形式發生,為一般人所難以覺察,但任其發展,後果有可能非常嚴重。

大氣層分為哪五大層?

8樓:匿名使用者

氣象科學上根據大氣在不同高度上的物理性質和化學組成,一般把大氣層分為五層,對流層、平流層、中層、暖層和逸散層。

對流層 從地表到8至15公里高度範圍內稱為對流層。對流層的厚度隨地區和季節不同而有所不同,在赤道附近約為15公里,在高緯度和中緯度地區為8~12公里,對一定地區而言暖季大於冷季。對流層集中巖洞鬧了整個大氣3/4的質量。

對流層的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降低,高度每增加100公尺,氣溫下降,低緯度地區對流層頂的氣溫約-83℃,高緯度地區對流層頂的氣溫約-53℃。由於近地層的空氣接受地面的熱輻射後溫度公升高與高空冷空氣發生垂直方向的對流,構成了對流層空氣的強烈對流運動,雲、降水等天氣現象都在這一層裡發生。對流層是對人類生產、生活影響最大的乙個層次,大氣汙染現象也主要發生在這一層裡,特別在靠近地面的1~2公里範圍內。

平流層 從對流層頂至55公里高度範圍內稱為平流層。對地球生命至關重要的臭氧層就包括在平流層內,臭氧量從對流層頂開始增加,至22~25公里處達到極大值,然後減少,到平流層頂就微乎其微了。

平顫困流層的溫度先是隨高度增加不改變,或變化很小,到30~35公里高度均保持在-55℃左右,再向上溫度則隨高度而增加,到平流層頂溫度公升至-3℃以上。平流層溫度的公升高主要是由於臭氧層的臭氧吸收來自太陽的紫外線,同時以熱的形式釋放出大量的能粗罩量。由於平流層內垂直對流運動很小,多為平流運動,沒有對流層中那種雲、雨等天氣現象,塵埃也很少,大氣透明度好,因此是現代超音速飛機飛行的理想場所。

中層 平流層頂至85公里範圍內稱為中層,也稱中間層。由於中層內沒有臭氧這一類可直接吸收太陽輻射能量的組分,因此溫度隨高度增加而迅速降低,中間層頂部溫度可低於-83℃,這種溫度下高上低的特點,使得中層的空氣再次出現強烈的垂直對流運動;

暖層 中層頂至800公里範圍內稱為暖層,也稱電離層。這一層空氣密度很小,氣體在宇宙射線作用下處於電離狀態。由於電離後的氧能強烈地吸收太陽的短波輻射,使空氣迅速公升溫,氣溫分佈是隨高度增加而增加,其頂部可達480℃至1230℃。

電離層能將電磁波反射回地球,對全球的無線電通訊具有重大意義。

逸散層 暖層頂以上的大氣統稱為逸散層,也稱外層。該層大氣極為稀薄,氣溫高,分子運動速度快,有的高速運動的粒子能克服地球引力的作用而逃逸到太空中去,所以稱為逸散層。

大氣平流層的特點是什麼,大氣層和大氣層中的「平流層」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國開濟禰訪 大氣層又叫大氣圈,地球就被這一層很厚的大氣層包圍著。大氣層的成分主要有氮氣,佔78 1 氧氣佔20 9 氬氣佔0 93 還有少量的二氧化碳 稀有氣體 氦氣 氖氣 氬氣 氪氣 氙氣氡氣 和水蒸汽。大氣層的空氣密度隨高度而減小,越高空氣越稀薄。大氣層的厚度大約在1000千米以上,但沒有明顯的...

什麼是大氣溫度層結?各層結的特點如何

大氣圈的垂直分層 我們把地球大氣在垂直方向上分成五個層次,即對流層 平流層 中間層 暖層和逃逸層。對流層。對流層 troposphere 處於地球大氣圈的最低層,下界與地面相接,上界高度隨緯度和季節的變化而有所不同。對流層厚度在低緯度地區平均為17 18公里 中緯度地區平均為10 12公里 高緯度地...

大氣層是什麼?什麼是臭氧層,大氣層和臭氧層有什麼區別?它們都離地面多遠?

地球大氣層 圍繞著地球的一層空氣,是地球外圈中最外部的氣體圈層,包圍著海洋和陸地。大氣圈沒有確切的上界,在2000 16000 千米高空仍有稀薄的氣體和基本粒子。在地下 土壤和某些岩石中也會有少量空氣,它們也可認為是大氣圈的一個組成部分。地球大氣的主要成分為氮 氧 氬 二氧化碳和不到0.04 比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