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時與我國有交往的國家有哪些呢

時間 2021-05-13 03:15:36

1樓:心已鎖夢已碎

唐朝經濟發達,社會、科技、文化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與世界許多國家的文化交流非常頻繁。朝鮮、日本等附屬國派來許多留學生到長安、洛陽學習。唐朝同阿拉伯地區的友好往來,綠寶石、胡椒、伊斯蘭教等傳入中國。

向唐帝國朝貢的國家多達三百餘國,至唐玄宗時期有七十餘藩屬國。

1、東突厥  突厥常年南下襲擊漢地,唐初北方割據勢力紛紛聯籠突厥抗唐,是唐初的一大邊害。唐高祖、唐太宗積極抵禦,貞觀三年(629年)遣李靖、李積二將分路征討,次年降服東突厥,小可汗突利可汗投降,大可汗頡利可汗被俘,東突厥汗國覆亡。

大量突厥人遷入唐朝,唐太宗將降眾安置在靈武至幽州一帶,設定羈縻府加以管轄。東突厥的滅亡與歸順震動了西突厥與西域各國,一些西域小國紛紛改投唐朝,尊稱唐太宗為「 天可汗 」。

2、西突厥  西突厥西抵波斯,北並疏勒,控制了絲綢之路。640年,唐朝攻克高昌城(新疆吐魯番),設安西都護府。647年,平定焉耆。

648年,平定龜茲,安西都護府遷至龜茲,統管于闐、高昌、焉耆、龜茲四鎮。顯慶二年(公元657年),蘇定方、蕭嗣業大敗西突厥。

西突厥最終在唐軍數次打擊下覆亡,即唐與突厥的戰爭。西域至此成為唐朝的勢力範圍,期間唐軍與大食開始交往。不過隨著時間轉移,天寶十載(751年),唐朝在與大食國阿拔斯王朝的怛羅斯戰役中失敗,安史之亂後,唐朝勢力基本退出了中亞地區。

3、吐谷渾   吐谷渾乃慕容鮮卑支系,五胡十六國時期西遷至青藏高原東北端,並在329年立國,使用晉制,且由於特殊的地緣關係一直搖擺在與東晉、南朝和十六國時的西北強國之間。吐谷渾因夾處於吐蕃和唐兩大勢力之間,又與吐蕃同處青藏高原這一特殊地緣上。

唐太宗幾進召見未能成功,634年,開始派兵西征,次年,大將李靖擊敗吐谷渾,親唐的慕容順繼位並對唐稱臣。死後,慕容諾曷缽繼位,唐遣送弘化公主和親。663年,吐蕃滅吐谷渾,諾曷缽率眾遷至唐安樂州(今寧夏中寧)。

4、日本   倭國在武周時期改稱日本,與唐朝往來密切。孝德天皇推行革新,效法唐制,走向**集權。引入均田制和租庸調製,落實戶籍和記賬制度,參考《唐令》寫成《大寶令》法典,遵照洛陽佈局規劃平安、平城二京。

日本先後派遣了數十次遣唐使,使團規模達數百人,團中除使臣、水手外,還有留學生、學問僧、醫師、音聲生、玉生、鍛生、鑄生、細工生等。百濟藝僧味摩之將在唐學到的荊楚儺舞傳至日本,時稱吳伎樂。日本文字平假名和片假名也都是分別從中國的草書和楷書部首演變而來。

鑑真和尚應日本僧人之邀,曾經六次東渡回日,最後終於成功。他向日本帶去了佛經,促進了中國文化向日本的傳播以及佛教在日本的興盛。

5、吐蕃   641年,唐太宗派李道宗護送文成公主嫁入吐蕃,與贊普松贊干布結婚。其後還有金城公主下嫁贊普赤德祖贊,並結成聯盟。將唐朝的先進文化帶到了吐蕃。

822年,唐蕃會盟,劃定了疆界,互不侵犯。794年,唐朝與南詔在點蒼山會盟,雙方建立了良好的外交關係。

2樓:匿名使用者

絲綢之路」

唐朝的對外交通很發達,當時,陸路交通以長安為中心,北路經今蒙古地區到葉尼塞、鄂畢兩河上游,往西達額爾齊斯河流域以西地區。西路經河西走廊,出敦煌的玉門關西行,經今新疆境內有三條路可通中亞、西亞、巴基斯坦和印度,這就是著名的「絲綢之路」。

西南路經西川到吐蕃,可達尼泊爾和印度;或經南詔、緬甸到印度。往東經河北、遼東可到朝鮮半島。

海路交通

海路交通方面,去日本有三條路:一是由登州(山東蓬萊)出發,渡渤海沿遼東半島東岸和朝鮮半島西岸到日本,二是由楚州(江蘇淮安)出淮河口沿山東半島北上,東渡黃海經朝鮮半島到日本;三是由揚州或明州出海,橫渡東海直駛日本。

到南亞諸國的海路,從廣州經越南海岸,在馬來半島南端過馬六甲海峽到蘇門答臘,由此分別到印度尼西亞的爪哇、斯里蘭卡和印度。到西亞的海路,主要是從廣州出發,經東南亞越印度洋、阿拉伯海至波斯灣沿岸。

在唐代,還初步開闢了到埃及和東非的海上交通。這些交通線,由於沿線的出土文物和沉船打撈而不斷得到證實。以上事實說明,唐朝時期的中國是亞非各國進行經濟文化交流的一箇中心。

日本「遣唐使」

唐朝時期,中國和日本的友好往來和文化交流達到空前繁榮的時期。這時日本社會正處在奴隸制瓦解、封建制確立和鞏固的階段,對唐朝的昌盛極為讚賞,因此向唐朝派遣的使者、留學生和學問僧數量很多。

631年(貞觀五年),日本派出了由留學生和學問僧組成的第一次「遣唐使」。到838年(開成三年)止,日本派出遣唐使共十三次,另有派到唐朝的「迎入唐使」和「送客唐使」共三次。唐初,日本派出的遣唐使團一般不超過二百人,從8世紀初起,人數大增,如717年、733年和838年派出的三次遣唐使,人數均在550人以上。

2023年在西安發現的日本銀幣,很可能就是遣唐使帶來的。日本奈良東大寺內正倉院所存放的唐代樂器、屏風、銅鏡、大刀等珍貴文物,就有一部分是遣唐使帶回去的。為了吸收中國的文化成果,日本選派了不少留學生來唐學習,他們被分配到長安國子監學習各種專門知識。

如阿倍仲麻呂(漢名晁衡),長期留居中國,擅長詩文。在唐歷任光祿大夫、祕書監等職。他與著名詩人李白、王維等人有著深厚的友情,常作詩相酬贈。

日本留學生回國以後,對中國文化的傳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空海與鑑真和尚

日本來中國學習的學問僧共約九十餘人,其中最著名的是空海。他於804年(貞元二十年)來中國,在長安青龍寺向惠果學密宗,回國時帶回一百八十多部佛經,在日本建立了密宗。他還對中國的文學和文字有深刻的研究,在中日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僧人也不斷東渡日本,溝通中日兩國的文化,其中貢獻最大的是鑑真和尚。

鑑真,姓淳于,揚州人。他對於律宗有很深的研究,在揚州大明寺講律傳戒。他應日本聖武天皇的約請東渡日本,經過六次努力,歷盡艱險,雙目失明,終於在754年(天寶十三年)攜**到達日本,時已年近七旬。

鑑真把律宗傳到日本,同時還把佛寺建築、雕塑、繪畫等藝術傳授給日本。日本現存的唐招提寺,就是鑑真及其**所建,它對日本建築有重要的影響。鑑真精通醫學,尤精本草,他雖雙目失明,但能以鼻嗅分辨各種藥物,對日本醫藥學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日本政治與教育

在政治方面,645年(貞觀十九年),日本參考隋唐的均田制和租庸調製,施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調製;仿照隋唐的官制,改革了從**到地方的官制;參照隋唐律令,制訂了《大寶律令》。

在教育方面,天智天皇時期在京都設立大學,以後學制逐漸完備,各科學習的內容基本上和唐朝相仿。

語言文字

在語言文字方面,8世紀以前,日本使用漢字作為表達記述的工具。留學生吉備真備和學問僧空海在日本人民利用中國漢字的標音記意基礎上,創造了日文假名字母,吉備真備用漢字楷體偏旁造成「片假名」,空海採用漢字草體造成「平假名」。這些新體文字的發明,大大推動了日本文化的發展。

同時,日文的詞彙和文法也受到漢語的影響。

3樓:匿名使用者

長安也是一座國際性的大城市,是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唐六典》記載唐王朝曾與三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交往,每年都有大批外國客人來到長安。唐王朝設有專門機構(鴻臚寺、禮賓院)負責接待外賓,設定翻譯人員,提供各種便利。

陝西乾縣章懷太子墓道東壁的禮賓圖,生動地描繪了中外友好往來的場面。波斯(伊朗)曾不斷派遣使者前來長安,波斯商人遍佈長安、洛陽、廣州、揚州等地。很多波斯人長期甚至世代留居長安等地。

波斯人李元諒在唐朝官至尚書左僕射、鎮**節度使。波斯商人很多從事珠寶行業,大多住在西市,也有的經營普通商業。長安兩市有波斯邸(專供波斯人居住或存放貨物之處)、波斯酒店等。

4樓:莊家

日本,印度,阿拉伯……

5樓:

日本,韓國,印度等第。

唐朝時與中國有交往的國家和地區有哪幾個

6樓:不曾明瞭

東亞有日本、新羅;中亞有波斯、大食,巴爾幹半島和小亞細亞的拂菻,印度半島的天竺以及東南亞各國。比較頻繁的有日本、新羅與天竺。

列舉唐朝時期主要與哪些國家進行對外交往?活躍的對外交往對唐朝發展有何意義?

7樓:星空的花朵

唐朝時候,我國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國家,是亞洲各國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對外交往十分頻繁1,國力強大,經濟繁榮。在中國每個朝代國力強大時外交都很活躍。如漢朝通西域,明朝下西洋。

同時一些國家也通使唐朝。

2.文化開放,自信。各個方面的文化繁榮。

唐朝時期,中國沿海幾個最大港口,如交州(越南河內,西漢時歸屬中國,只到宋朝時脫離)、廣州、泉州、明州(寧波),都是跟西洋大規模通航下的產物。而諸港口中,又以廣州為集散地。有六條定期航線,通往波斯(伊朗)、美索不達米亞(伊拉克)、亞丁(阿拉伯帝國本土)、獅子國(斯里蘭卡)、南海(馬來半島)、爪哇。

。西邊絲綢之路的復興。交通發達

3.唐朝的對外政策開放,較重視對外**。同時唐朝時期士族地主開始沒落。庶族地主地位上升,而庶族地主中有一部分就是經商的

4.李世民,李治,武則天。李隆基這幾個皇帝還算開明,開創了唐朝的前期盛世。政治上較清明有利於經濟的發展

8樓:孔琳琳的家

唐朝的外交活躍的原因:1、唐朝前期

2、經濟文化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3、開明的對外政策

4、對外交通發達

對外交往對唐朝的影響: 唐朝時期的對外交往影響:(簡答)①唐朝的對外關係發展使唐朝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在世界上產生了重要影響,促進了亞洲乃至世界文明的進步;

②同時通過對外交往,唐朝學習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文化科學技術,進一步促使唐朝經濟文化的繁榮,也豐富了人民的經濟文化生活。

9樓:張項

天竺,朝鮮,日本促進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

唐朝時,我國交往的國家和地區遍及哪三個大洲

亞歐非。也只能是這三個大洲,大洋洲 南北美洲和南極洲都不知道。與亞洲的交流都知道,與非洲的,是通過大食進行的,因為大食有相當的面積在非洲 歐洲,交流主要是東歐的基輔羅斯 高加索地區等,與西歐幾乎沒有交流。唐朝時,我國交往的國家和地區遍及亞洲 歐洲 非洲。唐朝由於經濟發達,文化在當時也處於世界領先的地...

我國有幾個人死時是降了國旗的 為什麼要降國旗

國旗是一個國家榮譽和使命的象徵,國旗降半旗就是對逝去生命最大的禮節,最早好像是出現在英國還是其他歐洲國家! 一個國家的主要領導人去世都會降半旗。 代表著愛到死去或犧牲的烈士 為什麼國旗要降下一半? 降半旗 是國家行為,其目的是表達哀悼與哀思。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 降半旗期間全國各公開場合的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