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在二戰末期對日本宣戰時為什麼先出兵中國東北和朝鮮半島而不是直接進攻日本本土

時間 2021-05-26 15:25:17

1樓:匿名使用者

蘇聯人並非沒有計劃,按照最新解密材料,蘇聯人當時準備以84軍委主力攻佔北海道

第一 ,從軍事角度上看,出兵東北、朝鮮半島是便捷也最能發揮蘇聯人陸戰優勢的戰場

在這裡,日本關東軍的佈防屬於散點式,缺乏反擊兵力,且關東軍質量下降很厲害

打起來最容易

按照雅爾塔協議的約定,北緯38度線以北區域歸蘇聯負責,日本本土在此範圍內的只有北海道和千島群島。要攻擊這兩個地方就需要強有力的兩棲登陸部隊。而這時蘇聯最缺乏的

第二,時間因素,蘇聯人之前也沒想到日本人那麼快就會投降,他們事前的計劃是:集中力量消滅關東軍,然後在後顧無憂的前提下下以偏師佔領日本北海道。但日本人投降地比設想更早,毛子的準備還沒做好,而美國人干涉了

第三,東北戰場的影響。向東北進軍並非書中所述那麼輕鬆,後期蘇聯人在吉林、內蒙等方向受到較大抵抗,後勤跟不上,一度陷入僵局,根本沒心思顧忌日本本土了

第四,美國干預,當時杜魯門獲悉蘇聯有意染指北海道後,大力干涉,迫使斯大林放棄

因為他知道,一旦北海道落入蘇聯人手中,蘇聯就能直接獲得一個太平洋的出海口,打破第一島鏈的封鎖,戰略意義比旅順更大

2樓:寶石花飾物

1。進攻日本本土需要跨海登陸,這對海空軍力量要求很高,而蘇聯並不具備這一實力(西方盟軍登陸諾曼底尚且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而且承載了很大風險),日本逼仄多山的地形也不利於陸軍大規模。進攻東北和朝鮮則使得蘇聯能最大限度發揮自己陸軍的強大實力,平坦開闊的地形使得他們能使用自己最擅長的大縱深戰術;

2。進攻日本本土勢必遭到日本軍民“保衛國土”的頑強抵抗,這方面的危險蘇聯不可能不考慮(西方盟軍也是考慮到直接進攻日本本土可能遭到頑固抵抗才放棄了直接登陸);進攻東北和朝鮮只需要對付已經外強中乾的關東軍就可以了;

3。蘇聯希望把自己的勢力範圍擴充套件到東北和朝鮮,控制當地的資源,因此出兵這些地區對於蘇聯在遠東的利益來說是最佳選擇。日本本土對蘇聯來說吸引力不大,也超出蘇聯的可控範圍。

而且蘇聯對日本沒有像對德國那樣的深仇大恨,沒有特別的熱情去攻佔日本這一法西斯巢穴;

4。試想即使蘇聯真的計劃攻打日本本土,美國等西方國家會樂意嗎?當然不會,他們更希望日本在戰後能成為西方的朋友而不是成為又一個蘇聯的衛星國。

所以如果斯大林真的表示要進攻日本本土,美國也不大可能同意。

3樓:

問得好,我來解答:

當時慕尼黑陰謀之後,英國那些國家採取的是綏靖政策,把蘇臺德割讓德國。英國的目的是為了讓德國打蘇聯(蘇聯是社會主義國家)當時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是兩大對頭。沒想到德國之後吞了捷克斯洛伐克,攻打英國,法國,蘇聯

蘇聯二戰的死對頭是德國!沒搞混了,美國和日本是死對頭(太平洋戰場)之後類,蘇聯攻佔柏林,諾曼底登陸,德國差不多戰敗蘇聯將目標轉向日本(那時候差不多就剩日本在哪挺著了)進軍了中國的東北部分,那時候日本在東北有大量的軍隊。一打,日本在亞洲的兵力大部分被消滅

之後的廣島長崎,美國炸東京。加速了日本的戰敗!

補充:2023年4月13日蘇聯與大日本帝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互相保證戰事維持中立而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

2023年4月5日,蘇聯為了下山摘桃子,方面廢止《蘇日中立條約》。

4樓:匿名使用者

蘇聯打了日本本土,北方四島就是這麼來的,只不過蘇聯海軍實力太弱了,所以無法發動大規模的對日本本土的攻擊,另外,朝鮮半島已經併入日本,是作為日本本土處理的

5樓:倔強de小桀

一是蘇聯海軍不具備直接攻擊日本本土的能力,二來日軍主力關東軍在東北,當時東北是日本重點打造的重工業基地,蘇聯想佔有這些工業裝置,二來發生的也確實如此

6樓:陽城幹部

與美國有分工,且直攻日本土對蘇較困難。

7樓:天真君

因為東北那時候不叫中國的 東北那時候是滿洲國 日本的附屬國 所以先用t34壓下來很正常

二戰後期,為何蘇聯還要出兵中國東北幫助中國?

8樓:野畫

有2個目標,一是報以前日俄戰爭失敗之仇,二是以此對中國友好之態麻弊誤導中國人放棄外蒙和遠東地區以及運走農產品及重工業裝置,其中主要這兩個地區是大肥肉,包括金礦和各種礦還有森林及林區附產品,包括不凍港和出海口。

9樓:源曉暢

想霸佔東三省,地球人都知道。

10樓:天眼人

日本在美國的打擊下就要投降了,如果再不出兵東北就撈不到什麼油水了,所以才急忙出的兵。本來英美一直都在要求蘇聯出兵東北以減輕西線壓力,蘇聯不敢動。德國也要求日本進攻蘇聯,日本也不敢打。

二戰末期,蘇聯為什麼沒在巔峰時期拿下土

朝辭白帝彩雲間 說到 和土耳其的關係,那可真是源遠流長。當年的奧斯曼土耳其和沙俄死磕了很久,雙方一直圍繞著黑海地區的控制權反覆較量。從沙俄到蘇聯,這個國家始終未能徹底獲得黑海地區的出海口。在二戰結束時,蘇聯擁有1300多萬軍隊,可蘇聯並沒有趁機拿下土耳其。政治高於軍事,不是什麼事情都是依靠軍隊解決的...

二戰初期德國與蘇聯

我認為是蘇聯國土大,大部分精良的士兵都安排在了高加索油田,烏拉爾地區,而德國的機械化軍團以閃電般的速度推進,空中力量也不斷的牽制著蘇聯的進軍部署,所以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內,佔領了大部分地區,其次是德國的士兵大部分已經經歷過歐洲戰場的洗禮,這也是德軍初期大捷的重要原因 你說的蘇聯士兵槍不夠與先進 少確...

二戰後中蘇關係,二戰 蘇聯 中國的關係

綦慕度代柔 二戰後,蘇聯為了和美國爭霸,積極拉攏中國,與中國建立同盟條約,借了中國好幾億發展經濟.但後來從爭毛島衝突開始,關係開始惡化,一直持續到蘇聯解體 二戰 蘇聯 中國的關係 是一種互相援助的關係。一方面,蘇聯的遠東外交戰略如果沒有中國的配合與犧牲便實現不了,以致最終難逃陷入東西兩線作戰的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