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戒定慧與律經論相對應,佛教的戒定慧的具體內容?

時間 2022-03-05 13:00:26

1樓:道一貫之

世尊說法四十九年,不出經律論三藏。三藏所詮,即是戒定慧三無漏學。經為定學藏,律為戒學藏,論為慧學藏。

佛法,法或佛陀的教法,分為三個層面,即:研究教理、修行(行道)、體證(通達)。研究教理,即是鑽究記載佛陀所教示的聖典:

律、經、論三藏。修行,是指勤修戒、定、慧三學。體證,則是指通達出世間道與證悟聖果。

在它們當中,前者是後者的根基,因為研究教理提供修行的方針;修行則導向覺悟涅盤。

2樓:

人生最強大的敵人「貪嗔痴」煩惱,需要佛法的「戒定慧」三學才能降伏. 戒定慧三學也就是經律論三藏,經藏詮釋定學,律藏詮釋戒學,論藏詮釋慧學.所以,修 習戒定慧三學,在思想和生活上就能實踐佛陀的教法

戒學 《華嚴經》說:[戒為無上菩提本,長養一切諸善根.]戒律是佛法的生命,是諸佛化世的本 源,佛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然而佛性雖具,必須持戒,然後乃見.

因此《佛遺教經》說: [若人能持淨戒,則能有菩法:若無淨戲,諸菩功德皆不得生.

]以上內容出自星雲法師的人間佛教的戒定慧一文.

你若想有正定,一定要先持戒。

方才果地說是正定要守戒,這也是很正確的一種理論。你若想有正定,一定要先持戒。持戒就是幹什麼來著?

就是打地基呢!先要把那個基礎打好、打堅固了它。打堅固了它,你再把柱子立到那個地方,那柱子就是一個定力,那基礎就是個戒力。

一定要嚴持戒律,很精嚴的,這是很要緊、很要緊的。你基礎若是打不好,柱子立到那個地方,也立不住的,就變成邪定,不是正定了。

至於慧,什麼叫慧呢?因為那有個柱子立住了,然後又有牆壁,就可以把這個房子造成了。房子有什麼用呢?這裡邊可以拜佛,可以講經說法,可以教人改過自新,這就是慧的用。

戒就是個體,定就是個相,慧就是用,這叫體、相、用。所以我們大家一定要很清楚這種的道理。你沒有戒力,就沒有定力;沒有定力,就不發生慧力。

好像你基礎打不好,就立柱子,那個柱子就不會堅固,那個牆就房倒屋塌的,一點用也沒有。所以戒定慧這是缺一不可的,這叫三無漏學——戒、定、慧,我們要特別注意這一點。

以上內容出自宣化上人的學佛為何要修戒定慧?戒定慧之間的關係(宣化上人《楞嚴經...

3樓:

好像太極拳一樣 律經是書 是理論是知見 戒定慧是太極拳的基本功 推手到散手 但是最後要證明太極拳是否練錯一個是師傅 一個是看是否和書上的東西吻合

佛教的戒定慧的具體內容?

4樓:引導者

戒律最基本的是三皈依戒,然後是五戒十善,然後是八關齋戒,沙彌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薩戒。三皈依戒,從受皈依起,就應遵守。五戒十善等,都是隨份而受,你願意受幾戒就受幾戒,一戒不少,五戒不多。

應先受戒再學戒,未受戒不學戒。在家人不看出家人戒書。

受戒就要嚴謹持戒,戒是用來保護我們身心的,我們持戒,能夠得到身心的安定。所以說,戒能生定。

禪定外不著相,內不動心。不著相,就是了分別,觀照而不生分別,沒有分別自然就沒有取捨。

內不動心,就是安止於寂滅。於寂滅處,覺知清明。所以,安止寂滅,是停息妄心,是啟用真心。而非如頑石木頭,壓抑念頭。

智慧智慧有根本智,後得智。根本智,就是我們的清淨心,菩提心,般若無知。根本智,就如同一面鏡子,如實映現萬事萬物,物來則應,物去不留。

後得智,也就是我們通過啟用根本智,得到的關於世間一切事物的經驗,理論等。我們修行,應該先求根本智。也就是,要發明我們的真心,找到我們本自具足的清淨心。

找到了這個清淨心,就會對佛法,升起真實的信心,明瞭修行的根本。

5樓:匿名使用者

說得通俗易懂一些,戒就是:有所不為;定:就是有所為;慧就是:

為所欲為。這是個遞進關係,當你知道什麼事是不能做之後,你自然就知道什麼是該做的,並且可以有專心去做,當你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了之後,你就可以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這個時候你做什麼都是對的,都是圓滿的,都是無漏的,所以戒定慧就被稱為:三無漏學。

漏就是不圓滿的意思。

6樓:園覺自在

戒就是透過你的身口意管制你身體。定就是把心經下來,不要胡思亂想,管制你的心。久而久之,智慧就升起。達到菩薩,佛的境界。這是身心靈。靈的境界。

7樓:雨彭

做什麼事都要有規矩,上課學習也有不少規矩的。戒律就是規定的那些事不能做,那些事要做比如說上課你打遊戲,你學不到東西,做作業,做練習才能學到東西。定,就是看見遊戲機不會心裡癢癢,有定力,想著學習。

智慧就是智慧,與咱們講的科學家的智慧不是一回事,每個人都有一樣的圓滿智慧,豬羊也有,眾生平等的原因就是因為這個。西遊記裡孫悟空跳不出佛的手掌,就是因為佛通過戒與定圓滿發現了自己的智慧,如果你做到了,孫悟空也跳不出您的手掌,到時候求您收我跟在你的身邊,讓我學習那甚深的智慧

8樓:佛子了真

戒、定、慧合稱「三無漏學」。出自《楞嚴經》。包括了:持戒、禪定、智慧。也就是由戒生定,由定發慧、由慧起修。分別對治貪、嗔、痴。

9樓:無盡意

在佛學當中,戒是手段,定是樞紐,慧才是目的!

10樓:匿名使用者

心地無非自性戒

心地無亂自性定

心地無痴自性惠

11樓:形而上的閃光

無有內容。一切如夢幻泡影,應作如是觀。

什麼是佛教上說的」戒定慧」,禪宗上的戒定慧和傳統的有什麼不同?

12樓:匿名使用者

戒是心戒 不是形相上的 如果說形相上種種不允許做 或行為 只是一種方便教法,心戒即是心法,什麼是心法,心法是心裡面不能生一念,如心無是非、心無嫉妒、心無傲慢、心無輕慢、心無狂妄、心無分別、視一切人平等無種族歧視、無地方歧視、無心慢故、對待一切從容恭敬!心田無一物,不是心裡面什麼也不想,而是什麼也清清楚楚!認同一切,承擔一切,面對一切!

既然心戒已經懂了,那麼也知道定了!定是心定,不是外相死坐在那裡不動,心中不執著一物一念,過去認同承擔現在,遇到思想起伏境相順逆心裡不亂,這才是真定!有定自然慧也同時存在!

什麼是慧?!慧是心,心是慧,根本無分別,心起惡念即無慧,心思念起即無定,心亂如麻即無戒,心無掛礙即是定,心無念起即是戒,念是惡念,惡念一起即刻化作地獄,善念起思即刻同等菩薩,主要是心,心裡無存過去,承擔現在,即已經是戒、定、慧!有戒自然定也生,有慧自然戒中存!

時刻恭敬存謙卑即是定、即是慧、即是戒!

佛教要怎麼修戒定慧?

13樓:大阿彌佗佛

佛法講戒律,世間法講紀律,規章制度,法律。

我們修學佛法,佛陀教誨我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法。所以持戒首先從遵守家庭的倫理,集體的規章制度,社會的法律做起。世間法修好了,才有資格修出世間法。

淨業三福第一,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就是佛法的基本戒律。都做到了,是世間善人,是修出世間法的起步。

第二;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

第三;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修善才能使心安定無憂惱,再去除貪嗔痴慢疑惡見等惡習氣,不再妄想,分別,執著,得定就容易了。

阿彌陀佛

14樓:匿名使用者

心念佛當下就是戒,唸到功夫成熟自然會有定,定中升智慧。唸佛本是無上禪,一念佛戒定慧就圓滿了。

15樓:無盡意

「戒」簡單地說,就是守法!「定」簡單地說,就是不被一切假象所迷惑,不分別執著,就無煩惱!「慧」簡單地說,就是回覆自己圓滿的智慧德能!

16樓:匿名使用者

戒定慧三位一體,持戒這種行為本身就是智慧、就是禪定,真正的三昧不是坐在那裡不動,而是做一切事而不住著一切事,這就是持心戒,就是無出無入的首愣嚴三昧。而智慧也就是持戒,就是禪定,無智之人不會理解持戒的要義,是不會有持戒之心的,能持戒律,心不放逸就是禪定。怎麼樣修禪定呢?

不住於相就是禪定,即無能住之心又無所住之相,度一切眾而無度生之想,這種定心就是空性的智慧。

戒在生活中具體要怎麼做呢?那就是持一切禁戒而不要有持戒之相,做一切善事而不生行善之心。

17樓:匿名使用者

簡單而又不失本意的說:只要依教奉行,在內心有所受持節制,就是『戒』的開始(攝心為戒);有一分『戒』就生一分『定』;有一分『定』就發一分『慧』。

更簡單的說,在內心,處處節制(熄滅)貪、嗔、痴,就是『戒』。貪嗔痴少了,清淨就多了,心清淨,心『定』的多了,心定(般若智)慧就能產生——因戒生定,因定發慧

18樓:德參法師

攝心一處啊,戒定慧具。

佛教裡講的"戒定慧"是什麼意思?

19樓:潛川

代表了修行的三個層次的境界,「戒」就是持戒,戒律類似於「佛教的規章制度」,佛祖告訴我們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僧人要遵守250條規章制度(佛教稱為「戒律」),女性僧人(我們常說的尼姑)則是348條,如果你不出家,在家裡學佛,則只須遵守五條,即「持五戒」(看起來簡單,要做到不容易)。「定」即「禪定」,這是佛教中最重要的修行方式,用高僧大德的開示來說,「禪定的人不一定能成佛,但成佛一定離不開禪定!」。

「慧」即「般若智慧」,因為「般若」一詞,包含了六種不同的智慧,沒法翻譯,只能稱其為「大智慧」或「妙智慧」。

因持戒而得定,因定而生智慧,這就是「戒定慧」。

20樓:匿名使用者

因戒生定,因定生慧。

戒即戒律,總的來說諸惡莫做,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定者,不動也,即心不為任何善惡好壞等順逆環境所打動。

慧者,智慧也,般若也。世間出世間之智慧。

佛者,覺也,即無上覺悟之意。

嚴格持戒即時定也。定則照見一切,智慧漸生。

21樓:心無相

由戒生定,由定生慧。

戒即戒律,精勤持戒,讓心不被境轉。心持戒很重要。

定者,不動也,外不被遷,內不隨念轉,即心不為任何善惡好壞等順逆環境所打動。

慧者,智慧也,般若也。世間出世間之智慧。用般若智慧處事圓融無礙。

22樓:宗陽子

戒,就是持戒律,嚴格約束自己的行為,是自己不犯錯誤。定,就是禪定,坐禪,入定,心如止水,心不生妄想。慧,就是般若,智慧。嚴格持戒,則能入禪定,入禪定,則能得智慧。

23樓:無盡意

「戒就是守法,如理如法」。「有戒自然得定,因為沒有貪瞋痴慢」。「有定必能逐漸恢復自性的智慧德能圓滿」。這也叫戒定慧三學!「戒」是手段,「定」是樞紐。「慧」是目的。

佛教的小乘與大乘指的是,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中的 乘 是什麼意思

海印放光 簡單說,是按照修行目的分類的。修行目的是證阿羅漢,稱為小乘。修行目的是成佛,稱為大乘。顯然,阿羅漢比不上佛,所以才有大小之說。其實 法華經 講,三乘歸於一乘,實質上無有大小之別,阿羅漢最後也會成佛。 aaa 王 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在修行方式 修行目的和佛陀觀等方面有許多不同看法。所謂 乘 ...

大家對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看法,佛教大乘與小乘在佛法教義上有何區別

賤九命 所謂大乘佛教,文學優美,直接在生活中修正自己的行為 所謂小乘佛教,簡單直接,直指真相,先尋求自己解脫再去幫助別人 二者來說,大乘佛教是基於小乘佛教的,脫離不了阿含部的基礎,無我 空 是小乘行者的果證,也是大乘佛教行者必須體驗到的,如果沒有體驗到,那就受用不了,只存在嘴巴上的大。個人建議別執著...

佛教的發展歷史,佛教起源與發展歷程

佛教 buddhism 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由公元前6 前5世紀古印度的迦毗羅衛國 今尼泊爾境內 王子所創,他的名字是悉達多 s.siddh rtha,p.siddhattha 他的姓是喬達摩 s.gautama,p.gotama 因為他屬於釋迦 s kya 族,人們又稱他為釋迦牟尼,意思是釋迦族的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