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野運旺仲綾
實際上是溴的強。br2
氧化性就比。
s單質強,氣態氫化物。
hbr穩定性也是強於。
h2s,高溴酸hbro4是溴的最**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其酸性和高氯酸(很強的)相近,高溴酸酸性強於硫酸,由這些性質都可以得出溴非金屬性較強。用元素週期律的話,我們知道,賀蠢同主族元素越往上非金屬性越強,同週期元祥拍殲素越往右非金屬性越強,溴和硫的位置處在乙個十分尷尬的境地,不好比較。但是,結構決定性謹衝質,實際上溴結構上比硫更容易失電子,所以溴非金屬性比硫強。
元素週期表金屬性非金屬性規律是什麼?
2樓:胡鬧鬧旅遊
元素週期表金屬性非金屬性規律是:
1)同一周殲粗孫期,從左到右金屬性減弱,非金屬性增強。同一主族從上到下金屬性增強,非金屬性減弱。金屬性最強的位於左下角的銫,非金屬性最強的是位於右上角的氟。
2)金屬性越強單質越容易跟水或酸反應置換出氫,對應的最**氧化物水化物。
鹼性越強。非金屬性越強跟氫凳寬氣反應越容易,生成的氣態氫化物越穩定,對應的最**氧化物水化物酸性越強。
金屬元素的金屬性強弱的判定:
元素的原子或離子得到或失去電子時必然伴隨著能量的變化,就金屬原子失電子而言,在一定條件下, 失電子越容易,吸收的能量越少,失電子越難,吸收的能量氏鏈越多,故根據金屬原子在相同條件下失電子時吸收能量的多少可判斷金屬元素的金屬性強弱。
元素週期表中的金屬元素為什麼比非金屬元素多?
3樓:天羅網
一般金屬元素的最外層電子在1~3個,而非金屬在4~7個,由於副族元素的存在,造成金屬元素大於非金屬元素。之所以存在全是金屬元素的副族,因為在電子排列時,填滿最外層的s亞層後會排列內層的d亞層軌道和次內層的f軌道,此時最外層依舊保持1~2個電子,屬於金屬。
有些主族雖然最外層是4~7個電子,但到最後會出現金屬,這是因為隨著原子半徑的增大,元素的還原性增強,此時即使最外層有4~7個電子,它們也會由易得電子的氧化性轉變成易失電子的還原性為主體。
如何根據元素週期表來判斷金屬性和非金屬性?
4樓:寧芳澤荀城
首先要熟悉元素週期表。
縱向看,就橋伍是主族元素,規律想必大家都清楚。
橫向看,是同一週期元素,同一週期元素,非金屬性由左到右依次增強。
比如:鈹,碳,氮,氧,氟(稀有氣體例外)
鈉,鎂,鋁,矽,磷,硫,氯敏咐或。
你問的問題。
如何根據元素週期表來判斷不同主族元素的金屬性和非金屬性?
就可以根據橫向規律來判斷。
還有個問題,就是相鄰主族或者相鄰週期的對角線元素,這個複雜些。
可以根據電負性來判斷:
比如:鋰的金屬性強於鎂,鈉的金屬性強於鈣。
非金屬性:氟強於簡消氧,氧強於氯,氯強於氮,氮強於溴,溴強於碘,碘強於硫,硫強於磷,磷強於砷,砷強於矽。
網上電負性表很多,一查就明白。
18位元素中學要求掌握:
氟電負性4,非金屬性最強;氧,氯,老版的化學書上氯是3和,現在變了,是。
氮,原來是3)溴,原來是,碘(原來是,,硫,原來是,碳,,磷,砷,,矽,矽已經有一定的金屬性了)
為什麼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的界線在元素週期表中會呈
5樓:林虎
這條分界線周圍的元素其實並不是完全的體現金屬性或完全的體現非金屬性,而是處於一種過渡狀態叫做「準金屬」。準金屬既能表現出非金屬的某些性質也能表現出金屬的某些性質,是一種過渡的性質表現。
知道了這個以後我們再去看這個問題,正是因為存在這樣的過渡,使得當週期表中原子的半徑增大時,對應的元素金屬性將會增強,而原子半徑減小時,對應的元素的非金屬性將會增強。原子半徑的變化情況是週期表越往右上角走它的半徑越小,也就意味著右上角的是非金屬,左下角的是金屬。既然這種分割位於對角線位置,那麼這條金屬-非金屬的分界線處於另一條對角線(從左上角到右下角)不是很自然的事情(兩條線近似垂直)嗎?
6樓:網友
你問的是呈樓梯狀嗎?我告訴你吧,到了第七週期,金屬和非金屬的分界線就已經不是呈樓梯狀的了。
在元素週期表中,非金屬性最強的是
7樓:盍金枝泣澎
主族元素越是向右非金屬性越強,越是向上金屬性越強。
同主族元素,隨著週期數的增加,分子量越來越大,半徑越來越大,金屬性越來越強。
同週期元素,隨著原子係數數的增加,分子量越來越大,半徑越來越小,非金屬性越來越強。
最後一列上都是稀有氣體,化學性質穩定。
根據各週期內所含元素種數的不同,將只有2種元素的第1週期和各有8種元素的第週期命名為「短週期」,第週期命名為「長週期」,其中週期各有18種元素,第6週期有32種元素,第7週期現有26種元素,由於第七週期尚未填滿,所以又叫「未完成周期」(」不完全週期」)。
元素週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遞變性規律。
原子半徑。(1)除第1週期外,其他週期元素(惰性氣體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徑隨原子序數的遞增而減小;
2)同一族的元素從上到下,隨電子層數增多,原子半徑增大。
元素化合價。
1)除第1週期外,同週期從左到右,元素最高正價由鹼金屬+1遞增到+7,非金屬元素負價由碳族-4遞增到-1(氟無正價,氧無+6價,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價、負價均相同。
單質的熔點。
1)同一週期元素隨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組成的金屬單質的熔點遞增,非金屬單質的熔點遞減;
2)同一族元素從上到下,元素組成的金屬單質的熔點遞減,非金屬單質的熔點遞增。
元素的金屬性與非金屬性。
1)同一週期的元素從左到右金屬性遞減,非金屬性遞增;
2)同一主族元素從上到下金屬性遞增,非金屬性遞減。
最**氧化物和水化物的酸鹼性。
元素的金屬性越強,其最**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鹼性越強;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最**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強。
非金屬氣態氫化物。
元素非金屬性越強,氣態氫化物越穩定。同週期非金屬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其氣態氫化物水溶液一般酸性越強;同主族非金屬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其氣態氫化物水溶液的酸性越弱。
單質的氧化性、還原性。
一般元素的金屬性越強,其單質的還原性越強,其氧化物的氧離子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其單質的氧化性越強,其簡單陰離子的還原性越弱。
推斷元素位置的規律。
判斷元素在週期表中位置應牢記的規律:
1)元素週期數等於核外電子層數;
2)主族元素的序數等於最外層電子數。
(9分)根據元素週期律和週期表下列問題:⑴短週期中,金屬性最強的元素是 ,非金屬性最強
8樓:奇怪的簘
(1)na cl 10 (2) cl al3+cl (3) 4 ⅷ 17
考查元素週期表的結構和元素週期律的應用。
1)短週期中,金屬性最強的元素是na,非金屬性最強的元素是cl;非金屬元素共10種;
2)第3週期中,原子半徑最小的元素(稀有氣體元素除外)是cl,簡單的離子半徑最小的是al3+,非金屬性最強的元素是cl;
3)週期表中位於第8縱列的鐵元素屬於第4週期第viii族,週期表中最活潑的非金屬元素位於第17縱行;
元素週期表中不同週期金屬性非金屬性的比較方法
9樓:網友
同一週期中,從左到右,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的金屬性遞減,非金屬性遞增;
a.單質氧化性越強,對應陰離子還原性越弱。
b.單質與氫氣反應越容易(劇烈)。
c.其氫化物越穩定。
d.最**氧化物對應水化物(含氧酸)酸性越強。
同一族中,從上到下,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的金屬性遞增,非金屬性遞減;
a. 單質還原性越強,對應陽離子還原性越弱。
b.單質與水或酸反應越容易(劇烈)。
c.最**氧化物對應水化物(氫氧化物)鹼性越強。
10樓:匿名使用者
主族元素從左到右,金屬性減弱,非金屬性增強。從上到下,金屬性增強,非金屬性減弱。
副族元素不要求。
11樓:網友
從上到下,金屬性增強。從左到右,非金屬性逐漸增強!
關於金屬性與非金屬性的問題,金屬性和非金屬性到底是什麼意思
總的來說,我以前也有過想窮盡元素金屬性 非金屬效能力的排名,以為這樣就能判斷所有化合物結合的規律,不僅我這樣想,樓主這樣想,前人也這樣想過。但化學本身並不是簡單到像數學物理那樣,可以用公式判斷一切的程度,就拿金屬性本身來說,它用物質把氫氣從水中置換出的能力作為衡量,但就其性質又有其它衡量標準,比如有...
如何看元素的金屬性,非金屬性,如何判斷元素的金屬性和非金屬性
元素的金屬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失電子的能力,元素的非金屬性包括很多方面 元素的原子得電子的能力,氫化物的穩定性,最 氧化物水化物酸性強弱等.它包含了原子得電子的能力 氧化性 但比氧化性的含義更為廣泛。下面是元素金屬性和非金屬性強弱的比較 l 金屬性強弱的比較 根據原子結構 原子半徑越大 電子層數越多 最...
怎樣判斷氧和氯的非金屬性,氧和氯的非金屬性強弱怎麼比較?
非金屬性就是氧化性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置換 但是氧氣的溶解度太小 根本觀察不到現象 還有一種簡單的方法就是電解 氧氣的放電產物是氫氧根 氯氣的放電產物是氯離子 而氯化鈉溶液就有這兩種離子 因為電子由負極流向正極 所以與正極相連線的陽極失電子 放電產物就被還原出來 電解時兩種氣體都產生但是氧化性強的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