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仁人志士如何看待生死

時間 2021-10-14 19:03:23

1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謂「殺身成仁」;孟子曰「捨生取義」;司馬遷認為「人固有一死,死有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莊子認為生是偶然,而死是必然,不必過於悲哀。

2樓:箁菄

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或生活死,要死得有意義就好。

你怎麼看待生死?

3樓:南君如意

看到這個話題,我想大多數人其實都是拒絕或者是迴避不去觸碰的,在生死麵前,我們很少有人能夠做到真正的坦然。

但是到底什麼是生死,我們應該如何看待生死,我自己也有一點自己的看法。在老家的時候,那時候自己很小,我只是單純知道,不管是村子裡有人去世或者是那家有小孩出生,那家基本上都會置辦酒席,我就可以吃到平時一直吃不到的一些好吃的,那時候只是覺得好玩,也期待這樣的時間來,但是隨著自己的年齡越來越大,我逐漸有了一些懼怕,害怕這樣的日子。

因為每當這樣的日子來臨的時候,就會有一個我曾經接觸過的活生生的人再也不見了,也許前一天還看到了他,還聽他說話,但是第二天就再也看不到了,天人永隔。

不過隨著時間和閱歷的增加,我逐漸對生死有了自己的理解。一個生命的降生應該是喜悅的,因為他是她的爸爸媽媽的愛的和解,是一個家的期待,是希望,所有人都盼望著這個小孩長大,然後一點一點變得有出息,然後上學,然後工作,然後成家立業,然後有了自己的小孩。

一個人的死也應該是喜悅的,希望他象徵著一個生命個體的迴歸,這個生命從此再也沒有煩惱和擔憂,再也不用理這個世界的各種事務,這是一種解脫。同時,這也是一種自然的選擇,生老病死,新舊更換,這本身就是符合週期律的,只有不斷有人死亡,這個世界才能夠去承載新的生命,這樣一個新的生命才得以出身。

所以,我眼中的生死,是一種平衡。

4樓:徐慕熹微

以我的年齡還有經歷的事,可能會有人覺得我說:以一個平常心看待有點扯。

但我確實是這樣的一個人,對待這些看的有些淡然,有人可能會說我絕情,心冷,心狠,但我又不是這樣的,我會對待家人很好,如果可以,我會把最好的東西都送給他們。

記得之前看過一句話:逝去的人已經逝去了,你能做的就是好好活著,就算是對他們最好的回報。

第一次經歷親人去逝是我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那個時候姥爺得了胃癌,看到姥爺的身體被被痛折磨的瘦骨嶙峋,我剛開始的時候還會哭,可是姥爺那個時候,還會告訴我:別哭,人總會死的,姥爺知道琳琳的未來一定會不一樣,恩,琳琳回家以後要好好學習,爭取考上大學,然後告訴姥爺一聲,讓姥爺知道我外孫女是最棒的。

然後那之後,我也會去看姥爺,但每次去我都會告訴她,我今年考試考了多少分,排名多少,看到姥爺勉強的笑了笑,我都覺得心在滴血,可是我知道姥爺是高興地,我就會知足了,然後會跑出去落淚,不在姥爺面前哭。

再後來,家裡親戚去逝,我就沒有太多的傷感,因為我會覺得他們去了一個地方,雖然不在我的身邊,但仍是在守護我們。

而我們活著的人,能做的就是,帶著他們完成的或者未完成的願望和理想,好好生活下去。

我想,他們也是這麼想的,這麼希望的,希望我們都好好的。

仁人志士的愛國名言,仁人志士的愛國名言有哪些?

miss羅蘭蘭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 國既不國,家何能存 楊靖宇 不辭艱險出夔門,救國圖強一片心 莫謂東方皆落後,亞洲崛起有黃人。...

古往今來無數仁人志士為了祖國拋頭顱撒熱血文天祥說(古詩)

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正氣歌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 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在秦張良椎,...

孔子的「大同」社會理想激勵後代無數的仁人志士為理想社會而奮鬥,中國近代史上有哪些這樣的進步思想家

孫中山先生 什麼是大同社會呢?有篇文章運用了孔子的話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舉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 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