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急急,寫出魏晉南北朝的水利灌溉是什麼

時間 2021-10-14 23:35:27

1樓:

一曹魏時,馬鈞改進了翻車,用於農業灌溉。《又稱龍骨水車》

二興修了許多渠堰堤塘。[因為不知道你是問 水利灌溉工具還是物件,一是工具,二是物件。]bestwishes

2樓:愛雙寶

1、發明和改進農業工具

曹魏時期,馬鈞改進了翻車,用於農業灌溉。

由於鋼鐵冶煉、加工技術的進步和其他手工業技術的發展,漢魏南北朝的農業生產工具有了不少改進,不但原有農具在形制、材質上發生了許多變化,一些漢代發明出來的先進生產工具進一步推廣,而且創造了一些新的品種,使生產分工更細,使用起來更為方便有效。

後魏農學家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一書中談到的農業工具有20種上下,較為重要的有犁(長轅犁、蔚犁)、鍬、鐵齒耒楱(一字耙)、耮、■,陸軸、木斫、耬(一腳耬、二腳耬、三腳耬),竅瓠、鋤、鋒(鍤)、耩、鐵齒耙、手拌斫、鐮等。毫無疑問,其中一些是漢代不曾使用或使用不廣的。還有重要的鐵製農具生產,這是相當的進步。

鍛制鐵農具亦開始流行。2023年,四川昭化寶輪鎮南北朝崖墓出土鐵鋤2件,其形制與宋元時代的無大差異,2023年,遼寧北票北燕馮素弗墓出土過扁鏟2件,皆系鍛制而成,這種形制和材質的變化,顯然是重大進步。

2、耕作技術的發展

隨著生產工具的發展,魏晉南北朝的整個耕作技術都有了一定提高,人們便可依據不同的地理條件,因地制宜,採用不同的犁進行耕作。在北方,旱地耕作中的犁耙耱技術體系此時已基本形成,人們已在較大程度上認識到,合理耕作不但可使表土變細變熟,去除雜草,增加肥力,而且可起到防旱保墒的作用。我國古代耕、耙、耱技術體系至遲形成於魏晉時期。

3、治理河湖堤堰,修建陂、堰、堨、塘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封建統治者對於江南地區的經濟開發,河湖堤堰的治理,作了大量的工作的。曹魏興修渠堰堤塘;北魏孝文帝下令水田之處通渠灌溉

陂與堰、堨,在江南多水之區,變水患為水利十分重要。陂是堤池,用以蓄水灌溉,俗名池塘。堰是堤堰,壅水為埭曰堰,凡阻水、擋水、圍水之堤皆可稱堰。

意思就是水豐時,將水圍在堰塘(高於田地)裡,類似今天的水庫,以備乾旱時節使用,並且能通過渠道,自然流動,低窪地裡的水也用水塘圍起來,不讓水白流走,使旱澇保收。以石築之,謂之石碣。堰、堨二者相近似,皆為堤岸一類土石水利結構。

江南水利系統,除疏導江、河、渠道,使其暢通外,皆重視陂塘堰堨的興修。江南歷代勞動人民前後相繼,魏晉南北朝用力更甚,賴興修水利之功,使江南農業有巨大發展,成為富庶繁華之區。據史書記載,有不少水利設施,值得重視。

《水經·漸江水注》雲:浦陽江,今浙江曹娥江,“江水東逕上虞縣南,……縣之東郭外,有漁浦湖,……湖之南即江津也。江南有上塘、陽中二里,隔在湖南,常有水患。

(會稽)太守孔靈符於劉宋大明時(460-465)遏峰山前湖以為埭,埭下開瀆,直指南津。又作水閘二所,以舍此江,得無淹潰之害”。漸江,即浙江新安江這一誰流控制好,就變水患為水利,對農田水利灌溉得益甚大。

《太平寰宇記》卷九十四,記湖州烏程縣“荻塘在州南一里一百步,吳興記雲,晉太守殷康所開,傍溉田千頃。……謝塘在縣西四里,晉太守謝安開。”《晉書·孔愉傳》記,孔愉出為鎮將軍,“會稽內史,加散騎常侍。

句章縣(會稽轄地,再今鄞縣以南地)有漢時舊陂,毀廢數百年,愉自巡行,修復故堰,溉田二百餘頃,每歲豐稔。葛洪為其頌,計用二十一萬一千四百二十功。”《宋書·長沙景王道憐附子義欣傳》雲:

“芍陂(今安徽壽縣南安豐塘等地)良田萬頃,堤堨久壞,秋夏常苦旱。義欣遣諮議參軍殷肅循行修理。有舊溝引椑水(安徽省西部淠河,源出大別山,北流至壽縣正陽關附近入淮)入陂,不治積久,樹木榛塞。

(殷)肅伐木開榛,水得通注,旱患由使得除。”《宋書·孔季恭附弟夔符傳》雲:“山陰縣土境偏狹,民多田少。

靈符表徙無資之家於餘姚、鄞、鄮(在今寧波市東面)三縣界,墾起湖田。……併成良業。”《太平寰宇傳》卷一二七載,樑時在臨海樂安縣(今浙江仙居縣)“堰谷為六陂以溉田“。

又卷一四六記荊州枝江縣,開獲湖。”《梁書·夏侯亶附弟夔傳》雲:“豫州積歲寇戎,人頗失業。

夔乃率軍人於蒼陵(今安徽壽縣西)立堰,溉田千餘頃,歲收谷百餘萬石,以充軍備,兼贍貧人,境內賴之。”[5]如上述一類水利措施,散見史書中不少。江南、荊襄、兩淮等地自東晉以來,歷代地方良吏修了不少湖、塘、陂、堨、河渠、石門堰閘,開闢出無數稻田、湖田、陸地田園,併成良業。

因此我們可以斷定:江南等地區,自東晉以來,水稻、桑麻、園藝果蔬等農業作物得以不斷髮展,與歷代增修水利地功績是分不開的。

雜魏晉南北朝時期隨著人口不斷的南遷,,江南地區的生產力比以往任何一個歷史時期都要有所發展,因此,改造、開發江南地區可謂勢在必行。我們可以看出古人在治理江南地區的過程中,不僅注重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而且十分講究水利工程再經濟上所發揮的效益。

春秋戰國時期、西漢時期、魏晉南北朝時期、隋唐時期的耕作方式、耕作技術、耕作制度、水利灌溉分別是什麼

3樓:蜩墮朽枝

(1)鐵犁牛耕的發展

春秋戰國時期:鐵農具和牛耕出現並逐漸推廣

漢朝以後:鐵犁牛耕成為我國傳統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隋唐時期:出現曲轅犁——我國耕犁已相當完善,一直為後世沿用(2)耕作技術的進步

春秋戰國時期:壟作法

西漢時期:代田法 播種工具耬車 耕作制度一年一熟魏晉南北朝時期:耕耙技術 沿用至今

宋朝以後:經濟重心南移 江南稻麥輪作一年兩熟 有的地方一年三熟(3)灌溉技術的發展

水利工程——戰國時期:都江堰; 漢朝:漕渠、白渠、龍首渠灌溉工具——曹魏時期:翻車;唐朝時期:筒車;宋朝時期:水力高轉筒車;明清時期:風力水車。

4樓:匿名使用者

宋朝時期的耕作技術 1、塘浦圩田系統。古代太湖地區勞動人民在淺水沼澤,或河湖灘地取土築堤圍墾闢田,築堤取土之處,必然出現溝洫。 2、農具的使用。

宋代發明了踏犁和犁刀用於平整耕地。 3、修築海塘以防禦洪水災害...

2.明清朝的耕作技術 1、水利灌溉的發展,明清時期,出現風力水車。 2、耕作技術一年兩熟和一年三熟風力水車。

3、農作物種類玉米和甘薯等高產作物引進和推廣,明代蠶桑和棉花種植面積普遍擴大,棉布成為民眾的主要衣料...

耕作制度,水利灌溉分別是什麼還有宋

5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戰國時期、西漢時期、魏晉南北朝時期、隋唐時期的耕作方式、耕作技術、耕作制度、水利灌溉分別是什麼

(1)鐵犁牛耕的發展

春秋戰國時期:鐵農具和牛耕出現並逐漸推廣

漢朝以後:鐵犁牛耕成為我國傳統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隋唐時期:出現曲轅犁——我國耕犁已相當完善,一直為後世沿用(2)耕作技術的進步

春秋戰國時期:壟作法

西漢時期:代田法 播種工具耬車 耕作制度一年一熟魏晉南北朝時期:耕耙技術 沿用至今

宋朝以後:經濟重心南移 江南稻麥輪作一年兩熟 有的地方一年三熟(3)灌溉技術的發展

水利工程——戰國時期:都江堰; 漢朝:漕渠、白渠、龍首渠灌溉工具——曹魏時期:翻車;唐朝時期:筒車;宋朝時期:水力高轉筒車;明清時期:風力水車。

歷史-生產勞動工具的改進,要求有年代➕工具。急急急!!

6樓:invictus槍手

漢代耦犁

曹魏龍骨水車

唐朝筒車 曲袁犁

宋朝高轉水車

清朝風力水車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初二上冊《歷史與社會》和《思想品德》新課標複習提綱

為什麼叫魏晉南北朝,魏晉南北朝為什麼要稱魏晉

水清 樓上回答的篇幅都很大,不知道樓主找到答案了沒有,我也簡單說說 1 魏晉南北朝,又叫三國兩晉南北朝。三國時期,通常以魏朝 曹魏 為正統,晉朝是繼承魏朝的,分西晉和東晉,所以又叫兩晉。西晉曾實現全國統一 280年 滅亡後,北方進入十六國時期 即五胡亂華時期 皇室成員在南方重建晉朝,這就是偏安的東晉...

五胡十六國與魏晉南北朝的關係,魏晉南北朝和五胡十六國到底是什麼關係?

文學嘗試 一 五胡十六國 指的是匈奴 鮮卑 羯 氐 羌這五個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它們與東晉同時存在,分別是成漢 前趙 後趙 前涼 北涼 西涼 後涼 南涼 前燕 後燕 南燕 北燕 夏 前秦 西秦 後秦十六個國家。其範圍大致上涵蓋漢地中部 東部 西部,最遠可達漠北及西域。二 時間順序 220年曹操病逝,...

魏晉南北朝為什麼要稱魏晉

所謂的 魏晉南北朝 它是幾個朝代統稱的複合詞,雖然只有五個字,但其中所包括的朝代或國家,可以多達幾十個。我們不妨就先從 魏晉南北朝 一詞開始,魏 指的是三國裡的曹魏。由於曹魏受漢室禪讓,在三國時代及後世被肯定為中原王朝,而 蜀 吳 兩國為該時代的附屬割據王國,所以 魏 為正統,可以稱為 魏朝 而 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