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的原因所在

時間 2021-09-02 23:03:43

1樓:

①民族遷徙:魏晉以來,匈奴、鮮卑、羯、氐、羌等族大批內遷,他們在北方各地和漢族人民雜居相處。

②聯合鬥爭:西晉末年統治者對各族人民的殘酷剝削和壓迫,十六國時期的連年戰亂,北方經濟破壞,人民生活困苦,迫使各族人**合起來,共同鬥爭,從而使民族之間聯絡更加密切。

③友好往來:魏晉以來,我國北方出現過幾次統一局面,在和平的環境中,各民族人民頻繁交往,使民族大融合程序進一步加快;在戰亂期間,這種交往也始終未斷。

④各族間的征戰,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打破了各族原有的部落組織,有利於民族融合。

⑤少數民族統治者的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實行漢化政策,促進了民族的大融合。

這是教科書上的標準答案,希望對你有用,我本人是對此嗤之以鼻的。

2樓:匿名使用者

自東漢末年,由於政治的日益腐敗,統一的多民族大帝國分崩離析。之後,歷三國和西晉的短暫統一,又出現了東晉十六國並立和南北朝對峙的局面。在這政權**、戰亂頻仍的三百多年中,中國社會處於一個巨大動盪的旋渦之中。

與此同時,由於民族大遷徙和民族大雜居,出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二次空前的民族大融合。

這一時期,與漢族及其前身華夏族有著密切聯絡的各族,他們出現在中原政治舞臺上以後,驟然間加快了民族融合的過程,紛紛離散聚合。建立過政權的許多民族都紛紛與漢族融合。不論南方還是北方,民族之間雙向或多向的遷徙、對流,是這一時期民族融合的特點。

即一部分漢族往周邊去,周邊的少數民族往內地來。

在北方,史稱「五胡」的匈奴、鮮卑、羯、氏、羌等塞外民族紛至沓來,在黃河流域建立了許多政權。這些民族政權,一般不管哪個民族居統治地位,大都與漢族世族階級相聯合;同時,在政權的組合上又往往採取多種形式的聯合。北方民族徙居中原,紛紛建立政權,一個最為直接的後果是:

在中原地區形成了胡漢雜居的局面,為各民族的融合提供了先決條件。這些民族在與漢族的長期雜居相處與通婚中,互相依存、互相吸收,建立了千絲萬縷的聯絡。漸漸地,他們與漢族在經濟、文化、語言、服飾、姓氏、習俗乃至宗教信仰上的差異逐漸縮小,與漢族逐漸融為一體。

如至北魏後期,匈奴、羯、氏、羌等少數民族已不見於史乘,柔然、吐谷渾、敕勒等也與漢族逐漸融合。到隋朝統一黃河流域,從北方遷入中原的少數民族差不多都被漢族融合了,連鮮卑族也最終完成了漢化。當然,在這一時期的民族融合大背景下,必須要提的重要事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

孝文帝建立北魏政權後,為了鞏固統治,發展經濟,增強國力,他順應民族融合的發展趨勢,模仿漢政權建立了封建政治制度,實行了三長制、均田制,改胡姓為漢姓,改胡服為漢服,提倡胡漢聯姻。其中均田制的推行,使北方經濟逐漸恢復和發展,有利於少數民族由遊牧生活向農耕生活的轉化,對民族融合產生了有力的促進作用。遷都洛陽,更可以直接地接受漢族先進文化,這大大加速了胡漢民族融合。

在南方,自秦漢以來,就有不少華夏或漢族大批進入蠻族區、西南夷及嶺南地區。進入魏晉南北朝時期,漢族為了逃避戰亂和苛重的稅役,或遷往河西隴右,或隨晉室南遷而偏居江左,甚至在傳統的蠻、俚、僚、爨等族聚居區,也能看到他們的蹤跡。與此同時,豫州蠻、荊、雍州蠻向北推移,爨人被徵調內地,成為南朝的編戶齊民。

通過這種雙向的、對流式的遷徙雜居,以及不間斷的武力征伐、聯姻結盟和左郡左縣的設定等多種渠道,南方地區漢族的夷化和夷族的漢化現象也日漸普遍。

結合史實說說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的民族大融合的原因有哪些

3樓:甜心南顏

第一個原因:戰爭頻繁促進了民族大融合

兩晉結束以後隋朝建立之前,中國又進入了一個亂世,這個亂世被史學家稱為「南北朝」。既然是亂世肯定就會經常的爆發戰爭,戰爭造成的社會混亂會加劇各民族人員的流動,因此間接的促進了各民族之間的大融合。其實如果沒有戰爭也就沒有現在這樣大的中華民族,戰爭雖然是殘酷的但是戰爭卻讓敵我雙方相互交叉在一起,時間久了也就分不清誰是敵人誰是自己了。

第二個原因:少數民族尋求自保

其實少數民族進入中原漢族以後如果想紮根在這裡就必須和漢族保持良好的關係,為此他們極力拉攏漢族大貴族,向漢文化靠攏。北魏孝文帝改革就是典型的例子。

第三個原因:征服者總是為被征服者的較高文明和文化所征服

少數民族入侵中原漢族容易,但是想要征服漢族文明卻很難。因為當時的中原漢族文明遠遠高於這些少數民族,因此當征服者來到以後反而被漢族文明所征服,最後自己也融入了漢文化。

第四個原因:當時的民族政策

魏晉以來,匈奴、鮮卑、羯、氐、羌等族大批內遷,他們在北方各地和漢族人民雜居相處。

第五個原因:各民族之間的友好往來

魏晉以來我國的北方地區出現幾次統一,這樣的統一格局可以促進各民族之間的友好往來,使民族大融合程序進一步加快;在戰亂期間,這種交往也始終未斷。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是中華民族的大融合時期,所謂的民族融合指的是民族差異和民族隔閡的消除,即不同民族之間在民族遷徙、雜居相處、長期交往、矛盾鬥爭的過程中,不同生產方式、風俗習慣、文化心理特徵等的相互影響和滲透。

4樓:匿名使用者

民族融合是魏晉南北時朝歷史的突出特點之一。民族融合是指民族間的自然融合,民族差異和民族隔閡的消除,即不同民族之間在民族遷徙、雜居相處、長期交往、矛盾鬥爭的過程中,不同生產方式、風俗習慣、文化心理特徵等的相互影響和滲透。它是民族間經濟、文化以及生活習慣密切聯絡的結果。

因漢族是中華民族的主體,漢族多是當時先進生產方式的代表,少數民族的漢化通常是民族融合的表現形式,同時也是漢族對少數民族優點的吸收。民族融合的過程,從社會發展的角度看,就是少數民族封建化的過程,也是漢族吸收少數民族優秀文化的過程,是歷史的進步。

民族融合的形成途徑為:(1)民族遷徙:魏晉以來,匈奴、鮮卑、羯、氐、羌等族大批內遷,他們在北方各地和漢族人民雜居相處。

(2)聯合鬥爭:西晉末年統治者對各族人民的殘酷剝削和壓迫,十六國時期的連年戰亂,北方經濟破壞,人民生活困苦,迫使各族人**合起來,共同鬥爭,從而使民族之間的聯絡更加密切。(3)友好往來:

魏晉以來,我國北方出現過幾次統一局面,在和平的環境中,各族人民頻繁交往使民族大融合程序進一步加快;在戰亂期間,這種交往也始終未斷。(4)少數民族統治者的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實行漢化政策,促進了民族大融合。

民族融合的表現:(1)東漢末年以後,遷居中原的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數民族,經過與漢族四百年左右的通婚雜居、相互學習、生產互補,至北朝末年,胡漢差異逐漸消失,實現了民族大融合。(2)少數民族在語言、服飾、風俗習慣和民族心理等方面基本漢化,漢族吸收了胡服、胡食、胡樂等少數民族文化的優秀部分。

(3)南方以及西南、西北等地,也都出現了程度不同的民族融合。(4)少數民族接受漢化,實現封建化,封建化又促進某些民族間的融合,成為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一大特點。(5)民族融合的實現,為隋唐時期的繁榮統一準備了條件。

5樓:識與知

答:①民族遷徙:魏晉以來,匈奴、鮮卑、羯、氐、羌等族大批內遷,他們在北方各地和漢族人民雜居相處。

②聯合鬥爭:西晉末年統治者對各族人民的殘酷剝削和壓迫,十六國時期的連年戰亂,北方經濟破壞,人民生活困苦,迫使各族人**合起來,共同鬥爭,從而使民族之間聯絡更加密切。

③友好往來:魏晉以來,我國北方出現過幾次統一局面,在和平的環境中,各民族人民頻繁交往,使民族大融合程序進一步加快;在戰亂期間,這種交往也始終未斷。

④各族間的征戰,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打破了各族原有的部落組織,有利於民族融合。

⑤少數民族統治者的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實行漢化政策,促進了民族的大融合。

6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歷史上曾經發生過 1五胡 2元蒙 3滿清 4八國聯軍 5俄羅斯族 5日本

五胡,蒙,滿 在古代都屬於外國人,屬於外族,從西伯利亞來,但後來被接納成為中華民族。俄羅斯族,蒙族,滿族 都接納到中華民族中。

現代對日的融合戰爭中,促進了民族融合,很多漢族融合到大和族中,也有很多大和族融合到漢族中。漢族血統中都有日本基因。抗日的英雄,從現在來看他們是英雄,但從長遠歷史大河來看他們是阻礙了民族的大融合。

為短暫的和平妨礙了長遠的和平。

日本被美國殖民,民族大融合,日本人都有美國人血統,美國人都有日本人血統。德國人與猶太人融合,現在很多猶太人都有德國血統,德國人都有猶太血統。漢族和日本族在徐福時大量融合和唐朝時日本舉國大量遣唐使與漢族融合。

現在全世界都在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分不清你我。

滿清和蒙古和日本則屬於暴力型融合,還是那句話 民族融合成功與否,完全取決於實際統治者對被融合民族人民的態度 是否為平和型融合,其政策是否能保障被融合民族的基本利益-生存權與發展權。正如聖人所說:「**有壓迫 **就有反抗,壓迫越深 反抗就越....

」後邊怎麼說來著。

7樓:匿名使用者

①民族遷徙:魏晉以來,匈奴、鮮卑、羯、氐、羌等族大批內遷,他們在北方各地和漢族人民雜居相處。

②聯合鬥爭:西晉末年統治者對各族人民的殘酷剝削和壓迫,十六國時期的連年戰亂,北方經濟破壞,人民生活困苦,迫使各族人**合起來,共同鬥爭,從而使民族之間聯絡更加密切。

③友好往來:魏晉以來,我國北方出現過幾次統一局面,在和平的環境中,各民族人民頻繁交往,使民族大融合程序進一步加快;在戰亂期間,這種交往也始終未斷。

④各族間的征戰,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打破了各族原有的部落組織,有利於民族融合。

⑤少數民族統治者的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實行漢化政策,促進了民族的大融合。

8樓:淚爵

我覺得和五胡亂華是分不開的,晉朝後期邊疆戎狄強勢侵入中原,大面積**漢人,導致後期建立的國家動盪,而北朝有的皇帝是少數民族,為了更好的統治漢人和保證國家穩定,還有是吸收漢人文化,於是進行了民族大融合,改漢姓、合婚。尤其是北魏孝文帝實行漢化,禁胡服﹑胡語,改變度量衡,推廣教育,改變姓氏並禁止歸葬。

9樓:聽落雨無聲

聽那樓上那一長串的胡扯。

南北朝時期的民族融合,是漢族的血淚史,北方的漢族都差點被五胡殺絕了,這種融合是以一個民族的苦難為代價的,我們寧願不要。要不是冉閔,漢人真的就沒有了

唐宋時期民族關係的特點,魏晉南北朝時期民族關係的特點

陽伯 唐朝 通過戰爭,挫敗少數民族貴族進攻。在少數民族地區設定機構進行管轄,如唐太宗設定安西都護府 武則天時期設定北庭都護府來管轄突厥故地。冊封少數民族首領,如唐玄宗冊封回紇首領骨力裴羅為懷仁可汗 冊封南詔首領皮羅閣為雲南王。同少數民族和親,如唐太宗時期文成公主與吐蕃贊普松贊干布結婚。宋期 在與少數...

五胡十六國與魏晉南北朝的關係,魏晉南北朝和五胡十六國到底是什麼關係?

文學嘗試 一 五胡十六國 指的是匈奴 鮮卑 羯 氐 羌這五個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它們與東晉同時存在,分別是成漢 前趙 後趙 前涼 北涼 西涼 後涼 南涼 前燕 後燕 南燕 北燕 夏 前秦 西秦 後秦十六個國家。其範圍大致上涵蓋漢地中部 東部 西部,最遠可達漠北及西域。二 時間順序 220年曹操病逝,...

魏晉南北朝唐朝時期我國民族關係的發展趨勢各是什麼

筆有千秋業 為你解答,請你參考 1 簡介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我國歷史上長期割據戰亂時期,客觀上出現了民族大遷徙 大同化 大融合.2 具體解釋 曹操統一北方,擴大了北方民族的接觸和了解,蜀漢平定南中,吳國招撫山越,都安定了地區民族關係,加速了民族融合.魏晉時期,北方少數民族匈奴 鮮卑 羯 氐 羌,大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