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任用賢才的故事,唐太宗是如何任用賢才的?

時間 2022-01-24 13:50:17

1樓:申恩賜

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

一個人用銅當鏡子,可以照見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歷史當鏡子,可以知道國家興亡的原因;用人當鏡子,可以發現自己的對錯。魏徵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鏡子啊。——這堪稱對魏徵人生價值的最高評價。

---------

有一次,魏徵在上朝的時候,跟唐太宗爭得面紅耳赤。唐太宗實在聽不下去,想要發作,又怕在大臣面前丟了自己接受意見的好名聲,只好勉強忍住。退朝以後,他憋了一肚子氣回到內宮,見了他的妻子長孫皇后,氣沖沖地說:

「總有一天,我要殺死這個鄉巴佬!」

長孫皇后很少見太宗發那麼大的火,問他說:「不知道陛下想殺哪一個?」

唐太宗說:「還不是那個魏徵!他總是當著大家的面侮辱我,叫我實在忍受不了!」

長孫皇后聽了,一聲不吭,回到自己的內室,換了一套朝見的禮服,向太宗下拜。

唐太宗驚奇地問道:「你這是幹什麼?」

長孫皇后說:「我聽說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現在魏徵這樣正直,正說明陛下的英明,我怎麼能不向陛下祝賀呢!」

這一番話就像一盆清涼的水,把太宗滿腔怒火澆熄了。

公元643年,直言敢諫的魏徵病死了。唐太宗很難過,他流著眼淚說:「一個人用銅作鏡子,可以照見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歷史作鏡子,可以看到國家興亡的原因;用人作鏡子,可以發現自己做得對不對。

魏徵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鏡子了。」

2樓:匿名使用者

一是「尚書左僕射」房玄齡,另一位是「尚書右僕射」杜如晦

唐太宗是如何任用賢才的?

表現唐太宗賢明的故事,600字

唐朝時期唐太宗任用了哪幾位賢人?

3樓:匿名使用者

用人得當固然不錯,但更重要的是制度的進步,主要通過科舉制和三省六部制來籠絡和任用人才。武將就不多說了,文臣最有名的應該是魏徵,「房謀杜斷」應該算是武后時期的事

4樓:1301282380你

文臣主要有魏徵、房玄齡、杜如晦、徐茂公,武將主要有秦叔寶、尉遲敬德、程知節、李靖。

5樓:自在飛花

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魏徵、尉遲敬德、李靖、蕭瑀、屈突通、柴紹、虞世南和秦叔寶等。 房謀杜斷」是李世民為秦王集鎮觀初年的事

6樓:z另一種

起最主要作用還是這幾個:

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魏徵、尉遲敬德、李績和秦叔寶

7樓:匿名使用者

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魏徵、尉遲敬德、李孝恭、高士廉、李靖、蕭瑀、段志玄、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張亮、侯君集、張公謹、程知節、虞世南、劉政會、唐儉、李績和秦叔寶等還有一個 褚遂良

8樓:匿名使用者

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魏徵、尉遲敬德、李績、秦叔寶等人

9樓:匿名使用者

房玄齡 杜如晦 侯君集 李靖 李世績 魏徵 長孫無忌

10樓:blue暮雪晨夕

談論比較多的有魏徵 房玄齡 長孫無忌

11樓:顯為人知

文官:房玄齡、杜如晦、魏徵、長孫無忌。

武將:秦叔寶、尉遲恭、程咬金、李靖。

12樓:匿名使用者

房玄齡、杜如晦、魏徵、長孫無忌、褚遂良、李靖等等

13樓:匿名使用者

大約便是凌煙閣二十四臣了吧

14樓:匿名使用者

魏徵、房玄齡、長孫無忌、尉遲敬德……

15樓:匿名使用者

魏徵、李靖、杜如晦。房玄林

16樓:匿名使用者

很多啊。看看唐朝十二講吧。會有系統的認識。

17樓:wrf發哥仔

房玄齡、長孫無忌、魏徵

18樓:匿名使用者

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魏徵,尉遲敬德,秦叔寶,諸遂良

19樓:冰城雨諾

魏徵,房玄齡,杜如晦

20樓:之上拙計

魏徵、房玄齡、杜如晦。

房謀杜斷。

21樓:匿名使用者

魏徵,上官儀,長孫無忌

唐太宗納諫的故事,有關唐太宗善於納諫的事例

永遠的曼巴 魏徵直言進諫 長樂公主李麗質因長孫皇后所生,李世民對她特別鍾愛,將她許配給長孫無忌之子長孫衝。貞觀六年 舊唐書魏徵傳為貞觀五年 開始準備嫁妝,唐李世民對眾臣說 長樂公主,皇后所生,朕及皇后並所鍾愛。今將出降,禮數欲有所加 大臣紛紛表示 陛下所愛,欲少加之 於是進言請求雙倍於永嘉長公主,李...

唐太宗虛心納諫,有關唐太宗善於納諫的事例

他深知,兼聽則明,偏聽則暗。明君兼聽,昏君偏信。這是大臣魏徵跟他講的。有一次,太宗虛心地問魏徵,明君和昏君怎樣才能區分開?魏徵鄭重地答道,國君之所以聖明,是因為他能廣泛地聽取不同的意見 國君之所以昏庸,是因為他偏聽偏信。說完這句話之後,他又舉了歷史上正反兩方面的例子加以論證。他說,古代堯 舜是聖君,...

唐太宗接見吐蕃使者的內容是什麼,唐太宗接見吐蕃使者

公元640年,即唐貞觀十四年,吐蕃王派大相 相當於宰相 祿東贊向大唐求親,第二年到達長安。由於當時大唐帝國國泰民安,各民族友好相處,因此,當時竟有五個兄弟民族的首領向大唐求親,太宗很是為難。最後,想出一個平等競爭的辦法 請五位大使參加考試,誰考勝了,就把公主嫁給誰家的首領。當時出了五道難題,吐蕃使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