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陸遜以什麼方式打敗了劉備

時間 2022-01-25 02:56:20

1樓:秒兔歷史

夷陵之戰,劉備敗給了39歲的後輩陸遜

2樓:雙寄雲

兵力:劉備軍》陸遜軍,劉備因為在森林駐紮,所以陸遜用火攻

陸遜為什麼能在夷陵之戰中擊敗劉備?

3樓:科學普及交流

首先在劉備的大軍東近的時候,陸遜並沒有急於迎敵,而是以逸待勞,採取了積極防禦的措施,一時之間蜀漢的大軍難以渡江。

本來氣勢洶洶的士兵們士氣逐漸低落了下來,後來由於天氣燥熱,長時間駐紮,許多的士兵難免出現不耐煩的情緒,在這樣的局勢之下,陸遜便趁機發動了襲擊,還採取了火攻的方式,更是讓當時的蜀軍十分難受。

值得一提的是,劉備失利的最為主要的原因,還是他放棄了水軍,以至於讓東吳的水軍直接登陸,沒有了水面戰鬥的緩衝,讓陸遜的軍隊襲擊更為迅猛了。

陸遜在這場戰鬥當中體現了極強的軍事才能,他能夠清晰地看出劉備駐軍的薄弱之處,選擇了圍攻的方式,將劉備駐軍的前、後、中軍逐個擊破,打了一場教科書般的戰役,陸遜還極富創造力地在其中加入了火攻的方式,更是在燥熱的天氣當中沉重地打擊了蜀軍的士氣,一舉將劉備的大軍擊潰了。

此次劉備失利的最重要的原因,除了陸遜超高的軍事才能以外,還有就是劉備本人在戰役當中指揮過於急躁冒進,他的這次失利並不是偶然的,即使對手不是陸遜的話,他這樣帶兵也是難以取得勝利的,「以怒興師」本身就是不冷靜的行為,是兵家之大忌,在具體作戰當中他也沒有冷靜地分析地形和天時,最終自食惡果,讓蜀漢遭受到了自關羽敗走麥城之後的又一次慘敗,令人唏噓。

4樓:秒兔歷史

夷陵之戰,劉備敗給了39歲的後輩陸遜

陸遜在夷陵之戰中,是靠什麼打敗親率70萬大軍的劉備的?

5樓:一隻路過瓜地的蝸牛

陸遜是靠火攻才打敗劉備大軍的。劉備在夷陵之戰中犯了一個很嚴重錯誤,將軍營紮在樹林之中,這才給了陸遜火攻的機會,使得劉備損失慘重。

6樓:魔獅迪露

靠的是火攻,劉備將軍營駐紮在山林外,才讓陸遜找到機會。

7樓:大明山的臭蟲

陸遜靠天氣打敗劉備。劉備和陸遜對峙,一直等到合適的風向陸遜才發動了火攻。

陸遜在夷陵之戰中擊敗劉備的真相,究竟是哪個原因?

8樓:

劉備雖然在漢中之戰打了一個大勝仗,但是好景不長,不久之後的夷陵之戰,差點葬送了蜀國。而作為親自指揮此戰的劉備也險些戰死沙場,最終不幸的是劉備還是抑鬱而死。這一戰東吳取得了全面性的勝利,陸遜可謂指揮有方,功不可沒。

在《三國演義》中,陸遜的形象被描述得更加完美,以5萬人擊潰劉備75萬之眾。可以說這是前所未有的對戰奇蹟,極大的顯示出了陸遜超人的軍事指揮才能。可是如此以少勝多的光輝戰績,歷史上真是如此嗎?

當然不是,《三國志》中明顯記載著這一場戰役東吳的用兵情況:「大都督陸遜……孫恆等五萬人拒之。」也就說夷陵之戰中,東吳所派出的幾路人馬總共兵力是5萬。

這一點與演義中的兵力數量倒是沒有爭議的。然而《三國志》對於蜀國的參戰兵力具體多少,倒始終沒有給出確切的數字來說明。那麼是否意味著劉備所帶領的人馬是一個未知數呢?

其實不然,我們完全可以從史料中推測出來。裴松之引注《魏書》中記載:「劉備支黨四萬人,馬二三千匹,出秭歸。

」也就是說劉備所率令的主力部隊大概就是4萬人。《中國曆代戰爭史話·蜀吳猇亭之戰》中也有記載: 「劉備東征,自率大軍四萬餘東進。

首先攻取巫縣、秭歸等地,劉備乃自白帝城進駐秭歸,並揮水陸軍繼續東進。」所以說,劉備的主力部隊是4萬人應該差不了。也就是,陸遜是以少勝多擊潰劉備這一點完全說不通,甚至劉備的兵力是要少於陸遜的。

楊德彪在《三國著名戰例新探》一書寫道: 「蜀軍在此戰( 夷陵之戰) 中被消滅者約為三萬人, 加上黃權降魏的人數以及有幸逃回的殘兵敗將,總數大概也就是四萬多人。」而東吳派出的兵力是5萬,如此一對比,劉備集團是明顯是處於劣勢狀態的。

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學者都認為,劉備失敗的原因並不是指揮上出現很大的錯誤,而最關鍵的一個因素就是兵力上的劣勢。當然也不像演義當中所描繪的那麼樣,陸遜是如此的用兵如神,劉備是如此的廢柴。要知道,畢竟劉備也是打過幾十年仗的人,而且他能在漢中之戰打贏曹操,因此劉備的軍事指揮能力還是可以的。

並不會像演義中那麼誇張,75萬人被陸遜5萬人殲滅。

同時,根據當時各郡的人口記載,蜀漢初年所轄地區人口在250萬左右,而東吳也差不多是這個數量。試問一下,一個250萬人口的蜀國,如何能派出70多萬兵力出來,難不成婦孺小孩一起上嗎?因此劉備統率75萬人出戰顯然是不可能的。

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隨著連年的征戰,人口是會變化的,那麼是增加還是減少呢?自然是減少了,其一打仗兵力消耗大,其二因戰亂百姓容易受到牽連。因此按照當時蜀、吳兩國的人口數量,以及雙方的經濟實力,分別出兵5萬人左右進行對戰,那是基本上符合邏輯的。

9樓:秒兔歷史

夷陵之戰,劉備敗給了39歲的後輩陸遜

10樓:在西湖滑滑梯的櫻桃

劉備想要奪回荊州的心情太強烈的,陸遜就是抓住了這一點,使用拖延戰術,就這麼一直拖下去,士兵的氣勢逐漸萎靡,不光這樣,陸遜還阻撓劉備的後勤運輸。就這樣劉備慘敗。

11樓:瘋狂的綠帽子

主要原因還是劉備輕敵,劉備以為自己憑藉著巨大的人數,可以輕而易舉的擊敗陸遜,沒想到被暗算了。

12樓:

主要是劉備當時非常心急,而陸遜制定了非常不錯的防守策略,限制了劉備的進攻速度,使他陷入進退兩難的局面。

夷陵之戰,陸遜擊敗劉備是以少勝多嗎?

13樓:

劉備雖然在漢中之戰打了一個大勝仗,但是好景不長,不久之後的夷陵之戰,差點葬送了蜀國。而作為親自指揮此戰的劉備也險些戰死沙場,最終不幸的是劉備還是抑鬱而死。這一戰東吳取得了全面性的勝利,陸遜可謂指揮有方,功不可沒。

在《三國演義》中,陸遜的形象被描述得更加完美,以5萬人擊潰劉備75萬之眾。可以說這是前所未有的對戰奇蹟,極大的顯示出了陸遜超人的軍事指揮才能。可是如此以少勝多的光輝戰績,歷史上真是如此嗎?

當然不是,《三國志》中明顯記載著這一場戰役東吳的用兵情況:「大都督陸遜……孫恆等五萬人拒之。」也就說夷陵之戰中,東吳所派出的幾路人馬總共兵力是5萬。

這一點與演義中的兵力數量倒是沒有爭議的。然而《三國志》對於蜀國的參戰兵力具體多少,倒始終沒有給出確切的數字來說明。那麼是否意味著劉備所帶領的人馬是一個未知數呢?

其實不然,我們完全可以從史料中推測出來。裴松之引注《魏書》中記載:「劉備支黨四萬人,馬二三千匹,出秭歸。

」也就是說劉備所率令的主力部隊大概就是4萬人。《中國曆代戰爭史話·蜀吳猇亭之戰》中也有記載: 「劉備東征,自率大軍四萬餘東進。

首先攻取巫縣、秭歸等地,劉備乃自白帝城進駐秭歸,並揮水陸軍繼續東進。」所以說,劉備的主力部隊是4萬人應該差不了。也就是,陸遜是以少勝多擊潰劉備這一點完全說不通,甚至劉備的兵力是要少於陸遜的。

楊德彪在《三國著名戰例新探》一書寫道: 「蜀軍在此戰( 夷陵之戰) 中被消滅者約為三萬人, 加上黃權降魏的人數以及有幸逃回的殘兵敗將,總數大概也就是四萬多人。」而東吳派出的兵力是5萬,如此一對比,劉備集團是明顯是處於劣勢狀態的。

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學者都認為,劉備失敗的原因並不是指揮上出現很大的錯誤,而最關鍵的一個因素就是兵力上的劣勢。當然也不像演義當中所描繪的那麼樣,陸遜是如此的用兵如神,劉備是如此的廢柴。要知道,畢竟劉備也是打過幾十年仗的人,而且他能在漢中之戰打贏曹操,因此劉備的軍事指揮能力還是可以的。

並不會像演義中那麼誇張,75萬人被陸遜5萬人殲滅。

同時,根據當時各郡的人口記載,蜀漢初年所轄地區人口在250萬左右,而東吳也差不多是這個數量。試問一下,一個250萬人口的蜀國,如何能派出70多萬兵力出來,難不成婦孺小孩一起上嗎?因此劉備統率75萬人出戰顯然是不可能的。

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隨著連年的征戰,人口是會變化的,那麼是增加還是減少呢?自然是減少了,其一打仗兵力消耗大,其二因戰亂百姓容易受到牽連。因此按照當時蜀、吳兩國的人口數量,以及雙方的經濟實力,分別出兵5萬人左右進行對戰,那是基本上符合邏輯的。

綜上所述,夷陵之戰中陸遜並不是以少勝多擊潰劉備,反而是以強制弱戰勝了劉備。

14樓:愛蜜莉雅是我老婆

的確是,當時東吳主要防線還是在北部合肥一塊,和劉備交戰,兵力差距在兩三倍左右,算是以少勝多。

15樓:職場導師陳老師

是的,陸遜的軍隊數量遠比劉備的少,但是劉備被怒火衝昏了頭腦,所以決策非常的不理智,才會大敗。

16樓:不知道幾千裡也

不是,實際上雙方軍隊的人數差不多,劉備號稱的70萬大軍水分太重,整個蜀漢可能都沒有那麼多人,應該在5-7萬的樣子。

在夷陵之戰中,陸遜擊敗劉備真的是以少勝多嗎?

17樓:

劉備雖然在漢中之戰打了一個大勝仗,但是好景不長,不久之後的夷陵之戰,差點葬送了蜀國。而作為親自指揮此戰的劉備也險些戰死沙場,最終不幸的是劉備還是抑鬱而死。這一戰東吳取得了全面性的勝利,陸遜可謂指揮有方,功不可沒。

在《三國演義》中,陸遜的形象被描述得更加完美,以5萬人擊潰劉備75萬之眾。可以說這是前所未有的對戰奇蹟,極大的顯示出了陸遜超人的軍事指揮才能。可是如此以少勝多的光輝戰績,歷史上真是如此嗎?

當然不是,《三國志》中明顯記載著這一場戰役東吳的用兵情況:「大都督陸遜……孫恆等五萬人拒之。」也就說夷陵之戰中,東吳所派出的幾路人馬總共兵力是5萬。

這一點與演義中的兵力數量倒是沒有爭議的。然而《三國志》對於蜀國的參戰兵力具體多少,倒始終沒有給出確切的數字來說明。那麼是否意味著劉備所帶領的人馬是一個未知數呢?

其實不然,我們完全可以從史料中推測出來。裴松之引注《魏書》中記載:「劉備支黨四萬人,馬二三千匹,出秭歸。

」也就是說劉備所率令的主力部隊大概就是4萬人。《中國曆代戰爭史話·蜀吳猇亭之戰》中也有記載: 「劉備東征,自率大軍四萬餘東進。

首先攻取巫縣、秭歸等地,劉備乃自白帝城進駐秭歸,並揮水陸軍繼續東進。」所以說,劉備的主力部隊是4萬人應該差不了。也就是,陸遜是以少勝多擊潰劉備這一點完全說不通,甚至劉備的兵力是要少於陸遜的。

楊德彪在《三國著名戰例新探》一書寫道: 「蜀軍在此戰( 夷陵之戰) 中被消滅者約為三萬人, 加上黃權降魏的人數以及有幸逃回的殘兵敗將,總數大概也就是四萬多人。」而東吳派出的兵力是5萬,如此一對比,劉備集團是明顯是處於劣勢狀態的。

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學者都認為,劉備失敗的原因並不是指揮上出現很大的錯誤,而最關鍵的一個因素就是兵力上的劣勢。當然也不像演義當中所描繪的那麼樣,陸遜是如此的用兵如神,劉備是如此的廢柴。要知道,畢竟劉備也是打過幾十年仗的人,而且他能在漢中之戰打贏曹操,因此劉備的軍事指揮能力還是可以的。

並不會像演義中那麼誇張,75萬人被陸遜5萬人殲滅。

同時,根據當時各郡的人口記載,蜀漢初年所轄地區人口在250萬左右,而東吳也差不多是這個數量。試問一下,一個250萬人口的蜀國,如何能派出70多萬兵力出來,難不成婦孺小孩一起上嗎?因此劉備統率75萬人出戰顯然是不可能的。

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隨著連年的征戰,人口是會變化的,那麼是增加還是減少呢?自然是減少了,其一打仗兵力消耗大,其二因戰亂百姓容易受到牽連。因此按照當時蜀、吳兩國的人口數量,以及雙方的經濟實力,分別出兵5萬人左右進行對戰,那是基本上符合邏輯的。

綜上所述,夷陵之戰中陸遜並不是以少勝多擊潰劉備,反而是以強制弱戰勝了劉備。

夷陵之戰 官渡之戰 赤壁之戰描寫戰爭藝術手法的異同

瑩草戀 官渡之戰,是我 事史上不可多得的一次重要軍事勝利,曹操勝利的原因其實是人心所向,智謀輔助所得,即 人和 古代和現代戰爭的區別在於對 勢 的利用,因為古代的人信奉鬼神,人死後還有魂魄,所以戰鬥的時候強調正義,而當時曹操的軍隊加強了對這種方式的利用,最終在火燒袁方糧草後大勝,一舉多得北方諸郡。側...

夷陵之戰時北拒曹軍的武將是誰

公元221年7月,劉備親率蜀漢軍隊數萬人,對吳國發動了大規模的戰爭。當時,兩國的國界已西移到巫山附近,長江三峽成為兩國之間的主要通道。劉備派遣將軍吳班 馮習 張南率領約三萬人 後期有沙摩柯等五奚蠻夷加入,總兵力應達到五萬 為先頭部隊,奪取峽口,攻入吳境,在巫地 今湖北巴東 擊破吳軍李異 劉阿部,佔領...

夷陵之戰對當時有什麼影響呢?你有哪些瞭解?

給當時產生了比較大的破壞,造成了兩個國家的和平問題,也影響了兩個國家的發展,影響了兩個國家的和平。我的瞭解就是,夷陵之戰是蜀漢和東吳的一場戰爭,最終東吳獲得了戰爭的勝利,這場戰爭給蜀漢帶來了比較大的傷害,影響了蜀漢的發展。三國時期的一個大規模的戰爭,這場戰爭是蜀漢與東吳之間的戰爭,最終東吳取得了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