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問問,為什麼諸葛亮不向西方謀求更大發展空間而明知道曹魏勢大極難圖之也要拼死北伐

時間 2022-02-01 18:16:19

1樓:歷史風吧

這是因為蜀國的西面是青藏高原和河西走廊,農業文明沒有辦法遠征

2樓:無話當然不說

西面是漢人完全不熟悉的西域,出於謹慎和負責任的態度,諸葛亮不可能把重點放在經營西域上。

漢人是完全的農耕民族,畜牧業在漢人的經濟結構中幾乎可以忽略,這使漢人具備了兩個特徵:1是農耕的高產出帶來的富裕;2是農耕的地域限製造成的不流動性和無擴張性。

西域地區的農耕條件跟中原是完全不同的,漢人去那裡完全沒法應用在中原攢下來的種植經驗,「人誤地一日,地誤人一年」,沒有農耕經驗導致誤了天時,就可能會顆粒無收,沒人敢冒這個亡國滅種的險。所以漢人經營西域都是一個統一的王朝做後盾,即便如此最後還是無一例外都失敗了。

匈奴人不同,遊牧民族的生產就是放牧,他們的財產自己會走,遷移的過程中幾乎零風險,所以在古代沒有便利的交通設施的情況下,只有遊牧民族能夠支付得起幾萬人的遠征,而農耕民族遠征的過程中,運輸物資的耗費四天文數字,真正用於作戰的物資可能百分之一都不到。

舉個例子,你是一個民夫,你受命運輸糧食去前線,你的獨輪車只能運200斤糧食,而你每天要吃2斤糧食才能維持每天長途跋涉30公里的熱量需求,那麼你運輸糧食到一個300公里遠的地方你需要吃掉20斤糧食,實際運到的是180斤,這個結果可以接受。如果你需要運到一個1000公里遠的地方,而且路上到處是沙漠不好走,你一天只能走20公里那麼你走到地方需要50天,你要吃掉100經糧食,實際運到的只有一半。如果更遠呢?

再遠甚至到了運輸人自己吃都不夠的程度,這個運輸還有什麼效率?後勤怎麼保障?

中國歷史上漢人王朝經營西域比較成功的只有漢唐,漢是耗費國力得不償失,最後陸續失去了西域。唐是靠著南北朝時期的胡人血統和非農耕文化帶來的遊牧基因取得了初期優勢,但後來還是無可避免的失敗了。

所以不是諸葛亮不謀求向西發展,而是漢人的農耕民族屬性決定了這不可能。

諸葛亮一生中的敗筆有哪些??????

諸葛亮北伐為什麼會失敗?

3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亮為爭奪中原而「六出祁山」是所謂的北伐每次都有其具體原因,又有其歷史背景和必然性228年1月出祁山,後因街亭兵敗退軍;

228年12月出散關攻陳倉,20餘日未下糧盡退兵;

229年春,進攻佔領陰平、武都兩郡而歸,雙方未交戰;

231年2月出祁山,後因糧盡退兵;

234年經斜谷出五丈原,後因諸葛亮病死而退軍。

另有230年7月防禦魏軍對漢中的進攻,雙方因大雨未交戰,後來蜀軍的反擊作戰史書未記載諸葛亮直接參加。

這是導致各次失敗的原因

總體原因:蜀國經過連年的征戰,實際已經國庫空虛,物資匱乏,國家的政治在阿斗那裡變得亂七八糟,而諸葛亮為報「先帝之恩」實現他復興漢室的願望而強曰「天下有變」,其實當時北方的魏國一直在休養生息,或者說沒有什麼大的行動

北伐其實是蜀國最後的「拼命一搏」,可是街亭之失和魏延謀反,給了本來就不是很有把握的仗更大的變數,諸葛亮最後強出兵其實是希望以弱勝強,寄希望於對手的失誤,可是司馬懿一直沒有再給他機會,最終病逝五丈原

4樓:

1.蜀漢國力不行,北伐到了後期就是國力的大比拼,魏國疆域大,國力強

2.蜀漢缺乏能獨當一面的大將

3.蜀漢糧草無法接替上去,後期就是缺糧

孫權為什麼不效仿諸葛亮北伐曹魏?

5樓:亢龍飛天

這個還是去問孫權吧

為什麼諸葛亮跟劉備,諸葛亮為什麼選擇劉備?

三顧茅廬的真誠和劉備劉皇叔打出恢復漢室的口號,再加平時劉備實行為民服務的仁政的信譽比較高,也是當時世之英雄 非劉表,劉璋之輩 可以發揮諸葛亮的才能,再加劉備為人謙遜,仁義,易接受別人的意見 最關鍵的是諸葛亮多年飽受戰亂之苦的感觸讓他想盡早與民休養,維護和恢復漢室的國家統一,而不想讓曹操這樣的奸雄篡奪...

諸葛亮為什麼北伐失敗,諸葛亮北伐為什麼都失敗了

諸葛亮北伐中原最後失敗了,演出了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的歷史悲劇。以諸葛亮的才智,劉備的仁義,關羽 張飛 趙雲 馬超 黃忠的勇猛,卻為什麼不能北伐成功 興復漢室?這裡有天時也有人謀二方面的問題!分五點來說吧!第一 戰略方針的失誤,劉備即使佔據荊州和西川,一路由荊襄北進,一路再出祁山,直到...

諸葛亮為什麼被稱為三國「軍神」,為什麼諸葛亮被稱為武侯呢?

諸葛亮 三國時傑出的政治家 軍事家,被譽為 千古良相 的典範。父母早亡,由叔父玄撫養長大,後因徐州之亂,避亂荊州,潛心向學,淡泊明志。後受劉備三顧之禮,提出著名的 隆中對 策動孫 劉聯盟,於赤壁之戰中大破曹操,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蜀漢建立,拜為丞相。劉備伐吳失敗,受託孤於永安,輔佐幼主,外聯東吳,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