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諸葛亮不用魏延,三國演義裡諸葛亮為什麼不重用魏延?

時間 2022-01-18 00:00:33

1樓:匿名使用者

兩人的作戰風格不同

直以來,魏延是一位身上承載著太多爭議的名將,尤其是"異道會於潼關"的軍事戰略,更在千年以後充滿了無數的爭論.個人認為,魏延者,軍事奇才也,只是被諸葛亮壓抑的太久,以至難以」功蓋三分國」魏延用兵,攻則拉枯摧朽,守則固如金湯,攻守自如,張弛有度,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攻,魏延善出奇兵.」延每隨亮出,欲請兵萬人,與亮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以是觀之,若有荊州數十萬兵馬,早已效仿孫策攻佔襄陽,陰窺許昌,豈如關羽僅」威震華夏」而不得寸土.兵法有云,」善出奇兵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魏延是也.守,魏延善以攻為守.延守漢中,」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如此氣概,放眼三國,唯曹操可慨比擬.

但是魏延的悲哀在於所託非人,因為他的頂頭上司是諸葛亮.魏延善攻,而」諸葛亮一生惟謹慎」魏延好出奇兵,而諸葛亮步步為營;魏延」性矜高」而諸葛亮」平易近人」面目出現;魏延本可獨當一面,而諸葛亮卻強令其為前鋒,籠於麾下.與頂頭上司如此意氣相左,註定了魏延的壓抑.說魏延所託非人其實也不盡然,因為他本意選擇的是劉備,也確實沒有看錯劉備-能以漢中門戶相托,足以證明自身能力.可惜的是劉備死的太早,而諸葛一手遮天.

首先,」延每隨亮出,欲請兵萬人,與亮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一個」每」字,道出魏延與諸葛的軍事思想不是一般的分歧,而是存在嚴重的差異.魏延用兵如何,守漢中,破郭淮已有定論,較之諸葛,戰略或有不及,戰術則絕對超出其上,然此才卻不得發揮,無怪」延長謂亮為怯,嘆恨已才用之不盡」

其次,」五年,諸葛亮駐漢中,更以延為督前部」古人有云:」寧為雞首,不為牛後」以天縱奇才而屈居人下,如虎囚於枷,龍困於淵,功勞盡為他人,此豈英雄所為?」

再次,」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還者....本指如此.不便反叛」此亦魏延所悲,悲在其」忠」.」良禽擇木而棲」魏延卻一意返蜀,卻至身敗名裂,生平抱負不得盡展,反受後人笑罵,怎不令人嘆惋.

總之,以魏延性格,獨當一面則雄才盡展,居於人下則如烈馬,非明主不能馴也.因此放之劉備則功成名就,放之諸葛則身敗名裂.設若收之於曹操,當可與張遼如雙子星座,交相輝映.

比如:第一次北伐,魏延提出奇兵出子午谷奔襲長安的構想,當時長安的守將是夏侯懋,夏侯懋是曹操的女婿,少時與曹丕親近,丕即位,封夏侯懋為安西將軍.持節,督關中.這位夏侯將軍雖坐鎮長安,權勢炙手,實際上是個」性無武略」,只知」多畜伎妾」的庸碌之徒.魏延料定不是他的對手,只要他兵出子午谷,夏侯懋必遁無疑.從戰略態勢來看,魏延建議走子午,褒斜二道,避開道路最近,魏軍防範最嚴的儻駱道,也符合兵法」避實就虛」,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原則.諸葛亮否定魏延的建議實屬下策.魏延因此而認為諸葛亮認為膽怯,深恨自己的才能在其帳下不得盡用.後來,出隴右的數次失敗,使諸葛亮意識到憑蜀漢小國,無力與曹魏打消耗戰,於是想起了魏延的舊計.公元234年諸葛亮決定率軍出褒斜到徑取關中,然而這時關中局勢已起變化,守將不是怯弱的夏侯懋,而是老謀深算的司馬懿.司馬懿採取了固守疲敵的方針,不與蜀軍爭鋒.八月,諸葛亮未捷先亡,結束了他一生的北伐.

這是蜀漢唯一的一次改變局面的機會,被諸葛亮浪費了。

2樓:仲弟

1、魏延的子午谷長驅直入計看似很有勝算,但是所冒風險也大,萬一沒有打下洛陽,孤軍深入,救援也來不及。

2、諸葛亮一直不信任魏延,魏延嗜殺,且有反骨。魏殺韓玄投劉備時,諸葛亮就要斬魏延,還是關羽和劉備求情方才免去。在南征和北伐期間,魏延一直不受重用,只是充當敗退之兵,引敵深入的角色。

3、兵出祁山,進可攻,退可守,是萬全之策。蜀國本就國弱兵少,北伐實際上已不可行,但諸葛亮身負重任,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更當小心謹慎,加之其本身用兵就一貫謹慎,這種奇謀太冒險。

4、魏國其時已有司馬懿這樣的高人,魏延之計必不能逃過其眼,諸葛亮也應該想到了這一點。

3樓:樓承悅

其實魏延是名將,史書中陣中的蜀國五虎將之一,他的統兵能力僅次於關羽,劉備也非常器重魏延,關羽是鎮守荊州,魏延鎮守漢中,可見此人能力之強。至於魏延腦後有反骨純粹是無稽之談,諸葛亮不會用人是出了名的,關羽華容道,馬謖失街亭等等。魏延文武雙全,為人正直,不會溜鬚拍馬,所以很多人不喜歡。

尤其是魏延於楊儀勢同水火,而楊儀則是溜鬚拍馬的高手。魏延死後劉禪默許為其平反了。

4樓:物有自然

諸葛亮生前重用了,他怕自己死後 腦後有反骨的魏延 沒有顧慮造反,所以設計殺了魏延

5樓:

這是個很複雜的問題喲,其實諸葛亮也是人。他並不一定在之前就**到魏延能反。即使是**到了,那也從側面反映魏延這個人的性格和做事方法上有問題。

中國的傳統文化力要求人要中規中矩。魏延不是這樣的人。這是咱們的民族文化的取向問題。

6樓:紫霞修羅

孔明對魏延那一呼百應的領導能力有所顧忌,好不容易讓關羽張飛聽話,他不想軍中再出現一個不聽指揮的人。

7樓:匿名使用者

魏延不聽話,用起來不順手。

8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他早就知道魏延腦後有「反骨」

他可能不會忠誠於劉家

因此 此人不可重用

《三國演義》裡的諸葛亮,為什麼就是不用魏延的奇計?

9樓:輕靈觸動

諸葛亮認為魏延腦後有反骨,以後會造反。

詳細原因:

魏延是在劉備征討張魯的時候,率領部隊向劉備投誠。但是,諸葛亮在看魏延之後,便當場否決了魏延想要加入劉備軍隊的請求,並且還叫軍士將魏延拖出去斬了。劉備快速的阻止了諸葛亮的這一決策,而諸葛亮也向劉備說明了直接這麼做的原因。

諸葛亮發現魏延的腦後有反骨,認為魏延在日後必定會起兵造反。而且,魏延一直都是張魯的手下,本應食君之祿,擔君之憂。

但是魏延卻拿著張魯的俸祿,背叛了張魯,這是魏延不忠的表現,而這也正是諸葛亮為什麼不喜歡魏延的原因。但是劉備出於仁慈之心,還是魏延給留了下來,只是警告魏延將來不許造反。

諸葛亮和魏延:

魏延在劉備時期備受重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劉備於沔陽自稱漢中王,並定治所於成都,於是當留大將以鎮漢中,當時大多數人的意見都認為張飛應當擔任漢中太守,張飛也覺得這個位置非自己莫屬。

但是劉備卻意外的提拔魏延為漢中都督、漢中太守,手握大權成為封疆大吏,風光無限。然而到了諸葛亮的時候,魏延只是軍中一名普通將領,還經常受到諸葛亮的批評指責,時間久了魏延自然越來越心生不滿。

魏延隨軍北伐,多次提出建議:因長安守將夏侯楙怯而無謀,故願自請精兵五千,由子午谷直取長安,並認為夏侯楙一定會棄城逃走,這樣長安以西都被蜀國奪取了。但是諸葛亮對於魏延的計策不予理睬,造成魏延恨自己才能無處展示,怨恨自己不被重用。

諸葛亮在臨死前,把三軍託付給楊儀、姜維等人,卻沒有召見魏延,並且還給馬岱授予錦囊妙計,明知道魏延與楊儀一直不和,還讓魏延聽從楊儀的命令,一旦不聽從,立即誅殺魏延!最終造成魏延被冤殺,蜀國失去了後期最優秀的將領。

10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亮是在維護劉備家族的地位才不重用魏延的,魏延食其祿而殺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獻其地,是不義也,這是諸葛亮一開始對他的評價.

亂世之中,擇主而事,但也難免互相猜忌,諸葛亮一心保住劉備家業,惟有謹慎用人,縱觀整個歷史,食其祿而殺其主,居其土而獻其地,莫說亂世,即使是當今也是難以讓人忍受和原諒的.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諸葛亮就是不想讓這千分之一的機率發生,所以不重用魏延,因為魏延在諸葛亮死後就基本上沒人能阻止他了.其實魏延自己也曾說過,自己唯一怕的就是諸葛亮.

在諸葛亮去世後,魏延真的造反了,這也證明諸葛亮當初的決定是對的.魏延居功自傲,自以為是,遲早會有謀反之心,這表明諸葛亮的洞察力之強.所謂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正是諸葛亮的用人準則.

11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亮行事太過謹慎,不輕易行險,空城計是萬不得已。魏延之計太過凶險,故而不用。

附原文:

魏延上帳獻策曰:「夏侯□乃膏粱子弟,懦弱無謀。延願得精兵五幹,取路出褒中,

循秦嶺以東,當子午谷而投北,不過十日,可到安長。夏侯□若聞某驟至,必然棄城望橫門

邸閣而走。某卻從東方而來,丞相可大驅士馬,自斜谷而進。如此行之,則咸陽以西,一舉

可定也。」孔明笑曰:「此非萬全之計也。汝欺中原無好人物,倘有人進言,于山僻中以兵

截殺,非惟五千人受害,亦大傷銳氣。決不可用。」魏延又曰:「丞相兵從大路進發,彼必

盡起關中之兵,於路迎敵,則曠日持久,何時而得中原?」孔明曰:「吾從隴右取平坦大

路,依法進兵,何憂不勝!」遂不用魏延之計。魏延怏怏不悅。

12樓:匿名使用者

魏延為人孤高,多立戰功,在後期尤其為諸葛亮所倚重。但是性格上比較矜高,有些叛逆性(這個「叛逆」不是古代意義上的謀反,而是現代意義上的,比如我們會說某個小孩子挺叛逆),對自己的能力十分自信,時常發牢騷,不懂得處理官場上的人際關係,得罪了很多人,尤其是與楊儀勢同水火。在諸葛亮死後,因為不甘心就此撤軍以及不能容忍兵權落到死對頭楊儀的手中,而擅自違背諸葛亮撤兵的遺令,率軍燒燬棧道、攻擊楊儀。

最後被定成謀反,遭受「夷三族」的悲慘後果。

13樓:匿名使用者

演義裡面說魏延長有反骨,而且殺死上司韓玄向劉備投降,所以諸葛亮斷定魏延會反叛。不過這是演義,正史中魏延是一個又忠誠又能幹的人,他的才能卻埋沒在諸葛亮手中。

14樓:自由仙

諸葛亮認為魏延不可靠有反骨,以後會造反,所以不重用他。

15樓:

子午谷奇謀個人覺得想靠幾千兵馬滅了魏國也屬於無稽之談.可能子午谷奇謀會成功.殺了曹氏

只換代,而不會改朝.(更可能導致司馬直接當權)

三國演義裡諸葛亮為什麼不重用魏延?

16樓:小黑鴨

1、諸葛亮發現魏延的腦後有反骨,認為魏延在日後必定會起兵造反。而且,魏延一直都是張魯的手下,本應食君之祿,擔君之憂。但是魏延卻拿著張魯的俸祿,背叛了張魯,這是魏延不忠的表現,而這也正是諸葛亮為什麼不喜歡魏延的原因。

2、魏延是在劉備征討張魯的時候,率領部隊向劉備投誠。但是,諸葛亮在看魏延之後,便當場否決了魏延想要加入劉備軍隊的請求,並且還叫軍士將魏延拖出去斬了。劉備快速的阻止了諸葛亮的這一決策,而諸葛亮也向劉備說明了直接這麼做的原因。

17樓:輕靈觸動

諸葛亮認為魏延腦後有反骨,以後會造反。

詳細原因:

魏延是在劉備征討張魯的時候,率領部隊向劉備投誠。但是,諸葛亮在看魏延之後,便當場否決了魏延想要加入劉備軍隊的請求,並且還叫軍士將魏延拖出去斬了。劉備快速的阻止了諸葛亮的這一決策,而諸葛亮也向劉備說明了直接這麼做的原因。

諸葛亮發現魏延的腦後有反骨,認為魏延在日後必定會起兵造反。而且,魏延一直都是張魯的手下,本應食君之祿,擔君之憂。

但是魏延卻拿著張魯的俸祿,背叛了張魯,這是魏延不忠的表現,而這也正是諸葛亮為什麼不喜歡魏延的原因。但是劉備出於仁慈之心,還是魏延給留了下來,只是警告魏延將來不許造反。

諸葛亮和魏延:

魏延在劉備時期備受重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劉備於沔陽自稱漢中王,並定治所於成都,於是當留大將以鎮漢中,當時大多數人的意見都認為張飛應當擔任漢中太守,張飛也覺得這個位置非自己莫屬。

但是劉備卻意外的提拔魏延為漢中都督、漢中太守,手握大權成為封疆大吏,風光無限。然而到了諸葛亮的時候,魏延只是軍中一名普通將領,還經常受到諸葛亮的批評指責,時間久了魏延自然越來越心生不滿。

魏延隨軍北伐,多次提出建議:因長安守將夏侯楙怯而無謀,故願自請精兵五千,由子午谷直取長安,並認為夏侯楙一定會棄城逃走,這樣長安以西都被蜀國奪取了。但是諸葛亮對於魏延的計策不予理睬,造成魏延恨自己才能無處展示,怨恨自己不被重用。

諸葛亮在臨死前,把三軍託付給楊儀、姜維等人,卻沒有召見魏延,並且還給馬岱授予錦囊妙計,明知道魏延與楊儀一直不和,還讓魏延聽從楊儀的命令,一旦不聽從,立即誅殺魏延!最終造成魏延被冤殺,蜀國失去了後期最優秀的將領。

《三國演義》裡的諸葛亮與《三國志》中的諸葛亮有何區別

既然是演義。就有戲說的成分。歷史上的諸葛孔明,是沒這麼厲害的。治國一流。智謀就差一些了。 三國志儘可能的真實描述 演義則誇大 所以三國志是正史 簡單的說,三國演義裡的諸葛是 式的人物 而三國志就更偏向於史實,是真實的諸葛 三國演義是文學形象,三國志是歷史形象 三國演義 和 三國志 中的諸葛亮有哪些不...

三國演義諸葛亮三氣周公瑾感想?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感受

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華,設下計謀,但被諸葛亮一一破解。一氣 周瑜想攻下南郡,諸葛亮承諾不搶南郡,但他私底下叫趙雲坐收漁翁之利,趁亂奪下了南郡。周瑜被氣得頭暈目眩。二氣 周瑜用美人計將孫仁許配給劉備,騙劉備來東吳,將劉備抓住,逼諸葛亮拿荊州來交換。不料,諸葛亮讓夫人撐場面,讓劉備與夫人安然回到蜀國,周瑜...

三國演義裡除劉備,諸葛亮以外的文角

荀yu 荀攸的叔叔 司馬家族 周渝 呂蒙。董允 程昱 法正 陸遜 諸葛謹 田豐 許攸。龐統 徐庶 郭嘉 荀攸。好厲害,分的這麼清楚。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為劉備做過那些事?火燒新野,火燒博望坡,出使東吳勸說聯合,取荊州 西川,北伐等。三顧茅廬的時候指明瞭天下三分,火燒夏侯敦,幫助周瑜火燒曹操,劉備進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