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襄公為什麼會躋身春秋五霸之列?(我個人認為這個人很迂腐很白

時間 2022-02-22 19:10:24

1樓:匿名使用者

宋襄公位置列五霸之一有兩個原因:

其一在於他確曾主持過諸侯會盟。齊桓公死後,齊國霸主之位不存,宋襄公欲繼承齊桓公會盟諸侯匡扶周室。但宋國只不過是一箇中等諸侯國,國力不強。

不過宋襄公有兩點倚仗,一是他素來推行仁義,得到國人的擁護,而且在諸侯間也有賢名,算是德高望重之人。二是宋國的爵位尊貴,由於宋國是商朝王室後裔立的諸侯,因此位居「五爵」之首的公爵之位,在中原諸侯中算是數一數二的,連齊國都只是侯爵,其它還有如晉侯、燕伯、秦伯、楚子等,按照周朝禮制他以公爵身份統帥諸侯也是說的過去的。

但結果我們都知道,宋公的盟會最終以楚國背信棄義,成王將宋襄公劫持而收場,再接下來的泓水之戰中襄公又因對敵人也講「仁義」的迂腐做法被楚軍擊敗,自己也受傷身死。但是雖然如此,襄公向諸侯發出會盟邀請,大部分的中原諸侯也應邀前來(除了齊和魯),等於是承認了他的盟主地位,雖說最後會盟失敗,但他還是可以列為五霸之一的。

另一個原因就在於對宋襄公的評價了,雖說他事實上稱霸失敗,也是春秋時代禮樂崩壞的必然結局,但後人對襄公的評價並不低。事實上楚國也正是因為依仗蠻力欺負禮讓的襄公也最終為中原諸侯所不齒,埋下了城濮之戰被晉侯重耳擊敗的伏筆。五霸之說有兩種,其一認為是齊、晉、楚、宋、秦,這是孟子提出的,還有一種認為是齊、晉、楚、吳、越,這是荀子主張的。

因孟子講究仁義,所以評定標準不以成敗,而以其為人來界定,但荀子注重現實,因此從成敗的角度上主張吳越。但荀子終究沒有成為儒家正朔,因此後世仍以孟子的五霸之說為準。還有一個原因在於吳越所謂霸業並沒有得到中原諸侯承認,當時它們雖然興盛一時,但在中原諸侯眼中仍然是蠻夷之國。

司馬遷在《宋微子世家》最後的太史公曰裡面就品評了宋襄公,說他雖然因推行仁義而敗於泓,但後人也因此傷感於中國的禮儀崩壞,以至於這種忠厚的老實人得到這種下場,因此宋襄以他的「禮讓」得到後人的認可,位列五霸。

事實上,我們現在的主流觀點評價宋襄公總是說他多麼愚蠢,多麼迂腐,但卻看不到他講仁義絕不是「空談仁義」,而是確確實實地將仁義的理念貫徹到實際行動中,因為在周代,按照華夏禮儀和道德要求,確實是很多地方都有講究的,連貴族出去打獵都要依照禮法,比如不殺幼獸、一箭射中沒射死的傷獸也不能趕盡殺絕,還有諸多禮制的規定。這些都體現了我們華夏先民是文明禮儀之邦,這些繁複的周禮正體現了古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與社會的關係、諸侯之間的關係的道德準則。而在戰鬥中不殺老人之類雖說仁義得過分,但按照周禮的精神也是很符合的,要知道,春秋前期的諸侯戰鬥都是要下戰書約定時間地點,然後帶軍隊雙方列陣完畢,然後堂堂正正對決,類似於「決鬥」這種形式。

而絕對不是春秋後期到戰國以後的為了勝利無所不用其極。但是,在宋襄公時代,只有他還謹守著這些古老的禮儀和道德,其他所有人卻已經不將這些禮讓的精神放在眼裡了,當然這也是亂世的必然。

所以我們可以說他天真,也可以說他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但宋襄公絕非「假仁假義」的偽君子。事實上就是因為我們現在的社會整體道德水平很低,因此很多時候很難理解那些真心守衛自己內心信仰之人,這也是沒有辦法的吧。其實宋襄公在我看來和孔丘的性格類似,也屬於那種追求理想的浪漫之人,即使碰得頭破血流也不該初衷。

也許他們的做法或者主張在當時有些不切實際,也不能抹殺其可貴之處。

宋襄公為什麼會成為春秋五霸?

2樓:匿名使用者

宋襄公位置列五霸之一有兩個原因:

其一在於他確曾主持過諸侯會盟。齊桓公死後,齊國霸主之位不存,宋襄公欲繼承齊桓公會盟諸侯匡扶周室。但宋國只不過是一箇中等諸侯國,國力不強。

不過宋襄公有兩點倚仗,一是他素來推行仁義,得到國人的擁護,而且在諸侯間也有賢名,算是德高望重之人。二是宋國的爵位尊貴,由於宋國是商朝王室後裔立的諸侯,因此位居「五爵」之首的公爵之位,在中原諸侯中算是數一數二的,連齊國都只是侯爵,其它還有如晉侯、燕伯、秦伯、楚子等,按照周朝禮制他以公爵身份統帥諸侯也是說的過去的。

但結果我們都知道,宋公的盟會最終以楚國背信棄義,成王將宋襄公劫持而收場,再接下來的泓水之戰中襄公又因對敵人也講「仁義」的迂腐做法被楚軍擊敗,自己也受傷身死。但是雖然如此,襄公向諸侯發出會盟邀請,大部分的中原諸侯也應邀前來(除了齊和魯),等於是承認了他的盟主地位,雖說最後會盟失敗,但他還是可以列為五霸之一的。

另一個原因就在於對宋襄公的評價了,雖說他事實上稱霸失敗,也是春秋時代禮樂崩壞的必然結局,但後人對襄公的評價並不低。事實上楚國也正是因為依仗蠻力欺負禮讓的襄公也最終為中原諸侯所不齒,埋下了城濮之戰被晉侯重耳擊敗的伏筆。五霸之說有兩種,其一認為是齊、晉、楚、宋、秦,這是孟子提出的,還有一種認為是齊、晉、楚、吳、越,這是荀子主張的。

因孟子講究仁義,所以評定標準不以成敗,而以其為人來界定,但荀子注重現實,因此從成敗的角度上主張吳越。但荀子終究沒有成為儒家正朔,因此後世仍以孟子的五霸之說為準。還有一個原因在於吳越所謂霸業並沒有得到中原諸侯承認,當時它們雖然興盛一時,但在中原諸侯眼中仍然是蠻夷之國。

司馬遷在《宋微子世家》最後的太史公曰裡面就品評了宋襄公,說他雖然因推行仁義而敗於泓,但後人也因此傷感於中國的禮儀崩壞,以至於這種忠厚的老實人得到這種下場,因此宋襄以他的「禮讓」得到後人的認可,位列五霸。

事實上,我們現在的主流觀點評價宋襄公總是說他多麼愚蠢,多麼迂腐,但卻看不到他講仁義絕不是「空談仁義」,而是確確實實地將仁義的理念貫徹到實際行動中,因為在周代,按照華夏禮儀和道德要求,確實是很多地方都有講究的,連貴族出去打獵都要依照禮法,比如不殺幼獸、一箭射中沒射死的傷獸也不能趕盡殺絕,還有諸多禮制的規定。這些都體現了我們華夏先民是文明禮儀之邦,這些繁複的周禮正體現了古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與社會的關係、諸侯之間的關係的道德準則。而在戰鬥中不殺老人之類雖說仁義得過分,但按照周禮的精神也是很符合的,要知道,春秋前期的諸侯戰鬥都是要下戰書約定時間地點,然後帶軍隊雙方列陣完畢,然後堂堂正正對決,類似於「決鬥」這種形式。

而絕對不是春秋後期到戰國以後的為了勝利無所不用其極。但是,在宋襄公時代,只有他還謹守著這些古老的禮儀和道德,其他所有人卻已經不將這些禮讓的精神放在眼裡了,當然這也是亂世的必然。

所以我們可以說他天真,也可以說他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但宋襄公絕非「假仁假義」的偽君子。事實上就是因為我們現在的社會整體道德水平很低,因此很多時候很難理解那些真心守衛自己內心信仰之人,這也是沒有辦法的吧。其實宋襄公在我看來和孔丘的性格類似,也屬於那種追求理想的浪漫之人,即使碰得頭破血流也不該初衷。

也許他們的做法或者主張在當時有些不切實際,也不能抹殺其可貴之處。

春秋五霸宋襄公為什麼會成為霸主

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為什麼會被淪為笑話?

3樓:看盡世間文化

宋襄公是沒有什麼實力的,而像其他四位春秋霸主,比如齊桓公、晉文公那真是一頂一的霸主,宋襄公一次戰爭都沒有勝利過,寸功未建,最後還被楚國打敗,當然會被後世的人們恥笑。

宋襄公能成為春秋五霸之一並不是因為他自身的實力,而是因為他父親宋桓公死後,他自然而然成為了宋國的君主。一生之中也只打過一次大型戰爭,就是齊國和楚國的泓水之戰,最後還以慘敗告終,最後回國宋國後抑鬱身亡。

很多人都覺得宋襄公是假仁義,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禮讓王位的故事。

當時的宋桓公由於心病就要去世了,在去世前想要嫡長子茲甫(也就是後來的宋襄公)繼承王位,但是茲甫覺得自己的哥哥目夷更加的成熟,更加的忠義,只有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候選人。

宋桓公聽後很高興,而目夷也對自己的弟弟很滿意,覺得自己的弟弟才是世界上最仁義的人。目夷自然沒有接受茲甫的禮讓,反而對他更加的忠誠,而宋襄公在表現出別人都不願意後自己猜去繼承王位。雖然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仁義,總感覺有一點炒作的意思。

後來宋襄公也是因為齊桓公的威嚴才能夠召集諸侯盟會,因為他當時對齊桓公馬首是瞻,就在宋桓公剛去世後,宋襄公還在守孝的時候聽到齊桓公要開會,自己屁顛屁顛的就過去了,這就讓目夷比較的生氣。

也不知道宋襄公是真的仁義還只是表現的如此,也不知道他是真的懼怕齊國的強大,還是對齊桓公的道德主張打心底的支援和贊同。該仁義的時候不仁義,還殺了別的國君祭天,他的仁義真的一場笑話。

4樓:職場小蔣

因為這個宋襄公沒有什麼實力,最後還被楚國打敗了,大家肯定都覺得他非常可笑了。

5樓:智商三歲半

這個不同人有不同的見解,但我還是認為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在後來的為人處世的欠缺導致的

6樓:木瑾瀚

這是因為當時的人們覺得宋相公並不是特別的聰明,所以說他能夠當上霸主,只是因為之前宋代君王的努力。

7樓:大王不巡山

宋襄公在大戰中講究「仁義」,讓待楚兵渡河列陣後才開打,結果戰敗受傷,次年重傷而死。

8樓:麥穗娛樂

宋襄公能成為霸主,其實跟他自己的實力沒有什麼關係。只是一個短暫的替代者。所以當楚國強盛,宋襄公就被打回老家。

9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其實許多人都覺得宋襄公為人不太聰明,有些蠢吧,宋襄公被箭射中了腿,最後被人笑話。

10樓:啊羨

因為雖然他被稱為春秋五霸之一,但實際上比起其他幾個人,他的能力確實不夠顯著,他自己也鬧了幾次笑話。

11樓:洛洛來了

不是很清楚,但好像是說宋襄公這個人不是太聰明,在射箭的時候被別人射到腿上了。

12樓:顧小郅

這個可能是覺得這件事情很好笑,畢竟古代人都是喜歡幹一些比較搞笑的事情。

13樓:蘇梓晨

這個瞭解的不是太多畢竟對於這個還真的不知道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宋襄公怎麼會是春秋五霸之一呢?

為什麼弱小的宋襄公能成春秋五霸之一?

14樓:冷侃娛文

春秋五霸是很多人耳熟能詳的春秋時期歷史人物。宋襄公,宋桓公次子,名茲甫,《史記》說宋襄公是春秋五霸之一。為什麼弱小的宋襄公能成春秋五霸之一?

有人認為他曾主持過諸侯會盟,所以可以列為五霸之一。齊桓公死後,齊國霸主之位不存,宋襄公欲繼承齊桓公會盟諸侯匡扶周室。但宋國只不過是一箇中等諸侯國,國力不強。

只要是主持諸侯會盟就可以的話,那麼,其他幾個都是可以的,而且是比他有資格。畢竟,他的國力屬於中等,換句話說就是一般。這樣就可以啦?

個人覺得這個理由不能說服我!

個人覺得宋襄公可以被列為五霸之一,有這點可以倚仗,就是他素來推行仁義,得到國人的擁護,而且在諸侯間也有賢名,算是德高望重之人。例如在泓水之戰中襄公又因對敵人也講「仁義」的迂腐做法被楚軍擊敗,自己也受傷身死。但是雖然如此,襄公向諸侯發出會盟邀請,大部分的中原諸侯也應邀前來(除了齊和魯),等於是承認了他的盟主地位,雖說最後會盟失敗,但他還是可以列為五霸之一的。

其次就是宋國的爵位尊貴,由於宋國是商朝王室後裔立的諸侯,因此位居「五爵」之首的公爵之位,在中原諸侯中算是數一數二的,連齊國都只是侯爵,其它還有如晉侯、燕伯、秦伯、楚子等,按照周朝禮制他以公爵身份統帥諸侯也是說的過去的。這個在過去按資排輩的和平時代,是可以列為五霸之一的。

當然,在春秋這個戰亂的年代,講仁義就是一個思維僵化,墨守成規,不審時度勢的表現。以自己的道德標準來衡量他人,主觀臆想他人也應該遵循這個標準,沒有認真研究分析對手,以空想代替現實,缺乏求實精神。所以,對他「仁義」的評價,最有名的一句就是「蠢豬似的仁義道德」。

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分別是什麼,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是什麼?

生活全知了 春秋五霸,是指春秋時期稱霸的五個諸侯,分別為 齊桓公 宋襄公 晉文公 秦穆公和楚莊王 戰國七雄,是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分別為 齊 楚 秦 燕 趙 魏 韓。在這七雄之中,除秦國以外,其餘六國均在崤山以東,因此又稱 山東六國 京城 老炮兒 春秋五霸是齊桓公 晉文公 楚莊王 吳王...

秦穆公是春秋五霸之一嗎,秦穆公為什麼被稱為春秋5霸之一?

春秋五霸是指齊桓公 宋襄公 晉文公 秦穆公和楚莊王。此說見之於 史記 另一種說法是齊桓公 晉文公 秦穆公 楚莊王 勾踐。此說見之於王褒的 四子講德文 還有人說是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另有人認為,所謂 五霸 應是一種虛指,並非實指五位國君。其一 僅晉國一國前後稱霸百年之久 公元前6...

春秋五霸每個人的人物簡介是什麼

齊桓公 任用管仲為相,促進國家的統一,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最先成為霸主。齊桓公是公元前6 85年即位的。他在政治 經濟上作了一系列改革,再加上齊國地近渤海,有山海漁田之利,齊國很快強大起來。齊桓公採用管仲的意見,打出 尊王攘夷 的旗號,即在尊重周王室的名義下,團結其他諸侯,抗擊威脅中原的周邊少數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