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個《隆中對》諸葛亮和劉備之間的對話的劇本

時間 2022-02-26 18:50:22

1樓:

諸葛亮說:"我要去燒船,你去不去."

劉備說:"算了,我不去."

《隆中對》中諸葛亮根據什麼為劉備提出戰略方針

2樓:北京王嘉化妝學校

答:從《隆中對》中我們可以看出,《隆中對》是諸葛亮對當時政局的看法,並且針對劉備集團無根據地的處境提出的具有遠見卓識的戰略方針.概括起來,諸葛亮《隆中對》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當時的形勢是「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而荊州和益州乃用武之地,應利用荊州劉表、益州劉璋不能守成的機會,「若跨有荊、益,」取代割據荊、益的劉表、劉璋,建立起可靠的根據地,與曹操、孫權三分天下.

2.在奪取荊州和益州的同時,利用「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的聲望,招攬人才,「內修政理」,逐步增強政治、經濟和軍事實力.

3.在益州要妥善處理好與西南地區少數民族的關係,「西和諸戎,南撫夷越,」解除以後北伐時的後顧之憂.

4.在荊州要「外結好孫權,」與孫權建立抗擊曹操的聯盟.待「天下有變,」再分兵兩路,「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如果這樣的話,劉備「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

綜觀後來的歷史程序,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對當時形勢的分析,基本上是符合客觀實際的,為劉備集團制定的戰略決策,大體上也是行之有效的.

3樓:匿名使用者

我剛才看了一下前面幾位的答案都寫的很不錯,但是都是以當時的歷史形勢為出發點這個對於搞歷史的可能更實用但對於現代的普通人用處可能就不那麼大了,那麼讓我換個出發點隨便說兩句好了,說的不好的話,大家不要笑我。

首先要搞清楚諸葛亮提出《隆中對》時他的身份和地位。當時他與劉備不過剛剛見面兩人各不熟悉,而劉備去請他是要請出一位對自己有用的有過人的頭腦的究級知識份子(學究)。《隆中對》正是在這種基礎上提出的,以我個人的看法,作為學究級知識份子的諸葛亮正是通過對劉備也就是他未來的老闆的心裡揣摩的基礎上提出來的。

他既要讓劉備覺得他是一個有真材實學的人又要讓劉備覺得他是在為自己實實在在的謀劃。這也就好像是我們今天去應聘一樣,總要去揣摩招聘方的思想吧。呵呵,另闢小徑,說的不好大家不要笑我啊。

《隆中對》中劉備和諸葛亮的一問一答是本文的中心,通過對話你看出兩個人的思想性格嗎?

4樓:羊自知

劉備性格穩重、堅韌,有一種不服輸努力和拼搏的精神,從本段對話其實看不出其梟雄個性,但是卻可以看出他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中的一種「不成功便成仁」的執著追求。

對於劉備所說「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於今日。」第1句有謙虛的意思,第2句是難判真假,上位者或者說野心者一般都會說些這樣的託詞,第3句也是半真半假,因為劉備的劣勢不是智術淺短,而是缺兵少將沒地盤,但是不好直說,第4、5句到是當時的真實情況。由此可見,劉備其實並不是一個**中那樣很誠懇實在的人,至少不是一個面對大賢就能剖心置腹的人。

此時的諸葛亮個性相對簡單,有才能、很自信甚至自負、在輕薄名利的隱居生活中有那麼一絲想入世治世的念頭,但是因所遇非時一直沒有定下來。仔細想來,其中也有那麼一點待價而沽的味道。劉備見他時,諸葛亮已經27歲,由隆中對諸葛亮直接大篇幅的展露自己的政治想法可以猜測,此時的諸葛亮展現才華抱負的想法已經比較強烈。

其才華是不用質疑的。對天下局勢的判斷和分析非常到位,對各地諸侯的瞭解也比較準確,其政治才能在此已經第一次體現出來,並且一來就是極高的高度。由此可見,諸葛亮對當時的政治局勢是一直在仔細關注的,也未必就是想一心隱居不問世事。

之後的孫劉聯盟、劉備佔荊州入巴蜀、蜀吳之戰幾乎都是圍繞隆中策開展的。直到蜀吳之戰後,孫劉重修盟好,荊州已不可能收回,蜀漢的政治策略才發生改變,隆中策的方針才基本結束。

最後要說一點,隆中對策體現的是諸葛亮的政治才華,並未體現軍事才能,從之後的歷史來看,他也沒有特別突出的軍事才華;劉備才是善於行軍打仗的人,雖然劉備一直勢力低微,但卻在夾縫中生存了下來,我想這也是諸葛亮敢於將自己的抱負寄託在劉備一方的依仗吧。

5樓:

劉備:禮賢下士

諸葛亮的:忠誠、知恩圖報

隆中對中諸葛亮對策的核心是什麼,劉備和諸葛亮的一問一答是本文的中心通過對話你能看出兩人的思想性格嗎

6樓:匿名使用者

核心是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

7樓:匿名使用者

核心 劉備問計 諸葛對策

請發一下《隆中對》的內容

諸葛亮和劉備有個隆中對,魯肅和孫權也有個文章,叫什麼名字?

8樓:獨闢vs蹊徑

魯肅和孫權的文章是榻上策。

榻上策是魯肅在建安五年時,與孫權合榻對飲時,對孫權提出了與諸葛亮的隆中對(發生於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相似的治國對策。由於其是在榻(一種狹長而較矮的床形坐具)上進行的對話,因此得名。

原文如下:

權即見肅,與語甚悅之。眾賓罷退,肅亦辭出,乃獨引肅還,合榻對飲。因密議曰:

「今漢室傾危,四方雲擾,孤承父兄餘業,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顧,何以佐之?」肅對曰:

「昔高帝區區欲尊事義帝而不獲者,以項羽為害也。今之曹操,猶昔項羽,將軍何由得為桓文乎?肅竊料之,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

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規模如此,亦自無嫌。何者?

北方誠多務也。因其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權曰:

「今盡力—方,冀以輔漢耳,此言非所及也。」張昭非肅謙下不足,頗訾毀之,雲肅年少粗疏,未可用。權不以介意,益貴重之,賜肅母衣服幃帳,居處雜物,富擬其舊。

劉表死,肅進說曰:「夫荊楚與國鄰接,水流順北,外帶江漢,內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萬里,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今表新亡,二子素不輯睦,軍中諸將,各有彼此。

加劉備天下梟雄,與操有隙,寄寓於表,表惡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備與彼協心,上下齊同,則宜撫安,與結盟好:如有離違,宜別圖之,以濟大事。

肅請得奉命吊表二子,並慰勞其軍中用事者,及說備使撫表眾,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備必喜而從命。如其克諧,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

」權即遣肅行。

9樓:雪鰾0花洛

文章本來是寫孫權勸學,而段尾卻寫了魯肅對呂蒙刮目相待,這有什麼作用從側面強調學習的重要性

呂蒙原來逝莽夫,後來學習後說出了那樣一段話,說明學習可以改變一個人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就是指呂蒙

《孫權勸學》

10樓:海煙人

魯肅確實曾提出鼎足江東的戰略規劃,可惜沒有像「隆中對」這樣起個好聽的名字

*****====

(魯)肅對(孫權)曰:「……肅之竊料之,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寡(縫隙,可乘之機)……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

」 ……劉表死,肅進說曰:「夫荊楚與國鄰接,水流順北,外帶江漢,內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萬里,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

11樓:安安雲微

赤壁之戰?

《孫權勸學》?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有亮點,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有七個亮點

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第一,分析當今天下的形勢 第二,提出擁有自己的根據是實現自己政治理想的前提 務實精神 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第三,諸葛亮用官渡之戰的事實告訴劉備 成事在天,謀事在人。會不會謀 務實精神 操已擁百萬之眾,挾...

求諸葛亮的出師表和隆中對,求《出師表》和《隆中對》的全文??

一支小白胡蘿蔔 前 出 師 表 諸葛亮 臣亮言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 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 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宮中府中,俱為一體 陟罰臧...

你怎樣評價隆中對中諸葛亮和劉備兩個人

諸葛亮無愧於劉備。在輔佐劉禪即位後不久,他又為實現劉備振興漢室,一統天下的遺願,親自率軍南征北戰,並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此間,他為勸勉劉禪繼承劉備遺志,一統天下而作出流芳萬世的 出師表 表達了他二十一年如一日對蜀漢政權竭盡全力的一片忠誠。南宋愛國詩人陸游贊他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難堪伯仲間。諸葛亮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