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為啥七下西洋?有什麼目的?

時間 2023-09-30 16:10:26

1樓:發尊韓

在中國歷史上,有能力打擊周邊游牧民族勢力的王朝不在少數,在陸上和其他國家進行政治文化交往的也數不勝數,但派遣幾百艘船隻在大洋上與東南亞甚至東非地區進行直接交流的恐怕只有明朝的鄭河下西洋了。歷史上明朝並非最強盛的王朝,但他為什麼可以派遣如此浩大的船隊七下西洋呢?

首先,明朝國家統。

一、政治穩定、經濟繁榮,這是根本性的條件。明朝經過朱元璋時期的休養生息,社會生產力提高,綜合國力大增。政權穩定,雖然經歷了靖難之役,但這屬於皇權之爭,沒有對全國的安全穩定環境造成較大的影響。

其次,時代大背景發生了變化。海上「絲綢之路」在唐宋元朝不斷的開拓、發展,到了明朝各種條件積累到了乙個制高點。如明朝對外**的加強、航路的開闢、航海定位技術的進步、造船業的發展等,使明朝有了硬性條件。

然後,統治者思想開明、作風強悍。明成祖朱棣雖然是靠著戰爭奪取了建文帝的皇位,但這種人一般都有胸懷天下的思想,有自我突破的實力。對內體貼民情,對外強悍霸氣。

如對殘元勢力的打擊、令天子守國門、在南洋一帶維護中國的國際地位等。在有實力的情況下有莫大的決心去南下大洋,宣揚中華國威。

最後,由於明成祖朱棣是靠非法手段奪得皇位,而朱棣在攻破南京後並未發現建文帝下落,之後民間一直盛傳建文帝在南洋活動,這就使得朱棣一直耿耿於懷。當聽說建文帝下落之後,為了維持自己的統治地位,他必須首先得把建文帝控制在自己手中,以防威脅自己的帝位,派鄭河下西洋尋找建文帝也就成為了現實。

2樓:有常

鄭和之所以七下西洋是鄭和想要傳播明朝的文化,因為這樣能夠提高明朝的影響力,目的就是讓明朝提高影響力,因為這樣能夠讓明朝更為人所知。

3樓:小野鹿

從歷史上來看,我個人認為這鄭和7次下西洋的原因是為了宣揚國威,促進明朝與各國之間的**往來,也是為了尋找朱允文的下落。

4樓:lh科教小百科

目的是為了展示大明的國威,傳播中華文明。同時也是為了加強與各國之間的經濟往來。開拓海上**。

5樓:社會生活家

讓南洋各國見識明朝的國威,才會七下西洋,還有是為了尋找建文帝下落。

鄭和七下西洋的目的是什麼呢?

6樓:網友

鄭和七下西洋的目的有以下3點:一、據《明史·鄭和傳》記載:「且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

二、據《明史·鄭和傳》記載:「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覓蹤跡。」;三、主要是為了能夠更好的發展**,解決可能出現的財政赤字危機。

7樓:孟

為了宣揚明朝國威,擴充套件朝貢**,尋找失蹤的建文帝,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絡。鄭和下西洋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帶來了很好的基礎。

8樓:春季的風啊

是為了宣傳自己國家的強大,也是為了讓自己國家的經濟更加好,多和別的國家進行友好的交易。

鄭和七下西洋,對當時有什麼影響呢?

9樓:笑康小

鄭和下西洋,是朝貢**體制下的一次和平對外交流,其目的並不是為了發展中外**,而是為了宣揚國威。因此,鄭和下西洋的政治功能遠遠大於其經濟功能。硬要說鄭和下西洋對明代經濟發展產生什麼影響,我認為勉強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看。

積極方面。雖然鄭和下西洋並不以經濟利益為目的,但從長遠來看,這個事件發生以後,明朝與南洋一帶的國家和人民,彼此之間增進了和平交往的友誼,對於今後中國與南洋之間的**往來是非常有利的。另外,鄭和船隊從各國面前浩浩蕩蕩開過去時,同時也展示了明帝國的政治和軍事優勢。

鞏固了明廷主導的朝貢體系,變相的為國家帶來了經濟收入。

消極方面。由於鄭和下西洋是朝貢**體制下的和平對外交流,且不以贏取經濟利益為目的,那肯定只會入不敷出。而規模如此龐大的船隊,加之遠洋距離如此之遠,需要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勢必會增加明朝**的財政負擔,長此以往,極可能造成財政赤字。

這一點對明朝發展而言,是極為不利的。

另外,鄭和下西洋的本質是徹底的「官營**」,不考慮市場,不考慮實際。在明朝通往世界的航路上,只有朝廷的官船。這種模式,導致了明朝海運走私的屢禁不絕,導致了海洋**的僵化。

商品重複,**下降,但明朝統治者卻依然沒有改變政策。上文所提的香料「折俸」,最終變成了「定價強賣」,國家整體的海洋**最終失去了它的優勢。

總結:鄭和下西洋一度為明朝開創了繁盛的海洋**,為古代中國帶來了新的經濟模式。但其本質屬於官營**,缺乏適應性,又因朝貢**的物極必反,巨大的成本遠超**收益,最終阻礙了經濟的發展。

10樓:創作者

對當時影響特別大,當時朝代的發展非常的不錯,為了讓國家發展的更加不錯,所以才會讓鄭和下西洋。鄭和下西洋帶回來很多稀奇古怪的西洋玩意,也把中國的一些民族文化帶了出去,促進了國家之間的融合,也促進了國家的經濟發展。

11樓:小美生活小集錦

會讓局面變得特別和平,而且也對外進行了交流,讓中國和外國的**變得非常頻繁,同時也提高了綜合國力,也起到了乙個積極作用。

12樓:創作者

影響是非常大的,促進了國家之間的交流,促進了國家之間的溝通,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帶來了非常大的影響,宣揚了國威。

鄭和七下西洋,他都去了哪些地方?

13樓:職場圈的小凡哥

鄭和下西洋從江蘇的海港出發,一路向南,都去了東南亞地區,還有印度,斯里蘭卡,最後到達了非洲,將大明的特產以及文化傳授給了其他國家,並且其他國家也給了我們很多貢品,這一次遠航,讓不少地區都認識到了東方大國的強大,以及中華文化的魅力,同時也為將來的各國文化交流取得了重要的推進。

14樓:時尚達人曉玉啊

鄭和七次下西洋ta都曾經去過哥倫布海峽,還曾經到過好旺角留下了他的足跡,也曾經去過印度尼西亞和現在的馬六甲海峽。

15樓:倒霉喜歡我

去過阿丹,竹布,蘭山,爪哇,舊港,古力,天方,索馬利亞境內,印度半島南端,蘇門答臘,阿魯,男巫裡,甘巴里等很多地方。

16樓:網友

第一次是馬來西亞。福建,占城。柬埔寨,新加坡。瓜哇、滿剌加、蘇門答臘。馬爾地夫群島。忽魯謨斯的格什姆島。

17樓:公尺公尺愛搗亂

去了占城、爪哇、真臘、舊港、暹羅、古里、滿刺加、勃泥等等地方。七下西洋,歷時28年。

18樓:寧寧天下

鄭和下西洋去過很多地方,包括一些島嶼和一些大洲,還去過非洲歐洲等。

鄭和為啥七下西洋?有什麼目嗎?

19樓:無能為力大蒜

鄭和他是為了和西方國家進行友好交流,而且是為了看看西方國家發展到什麼地步了,可以將一些文化給帶過來。

20樓:蓉淼經驗之窗

因為鄭和奉皇帝之命要去找到乙個少數民族國家,與其進行友好交流,從而讓兩個國家強大。

21樓:黎昕科普知識小屋

一方面是為了傳播文化,另一方面是為了探聽虛實,看到對方的實力究竟是怎麼樣的,是不是乙個後患。

鄭和七下西洋有什麼影響和意義呢?

22樓:謬賜撒瑾

鄭和下西洋在政治上主要建立了亞非國家國際間的和平局勢,經濟上發展了亞非諸國間的國際**,文化方面向亞非各國敷宣中國的教化,以及。

增進了中國人民對亞非國家的認識與和了解。

鄭和下西洋過程中告誡那些「喜戰好鬥」的島國要安分守紀,另一方面從統一宗教入手,力勸改變不正的宗教信仰,對平衡各國關係,緩解因宗教問題而導致的國與國之間的緊張關係起無比重要的作用。發展了中國與亞非國家間的國際**,不僅使明朝獲得很大的經濟利益,而且一般的貧民也很多因此而致富,嚴從簡曾說:「自永樂改元,遣使四出招瑜,海番貢獻畢至,奇貨重寶,前代所稀,充溢庫市,貧民承令博買,或多致富,而國用亦羨欲矣」。

鄭和船隊傳揚了文教,使中國與亞非國家交往空前密切,增進了亞非各國人民對中國的了解,也極大地增長了中國人民的海外知識。開闊了眼界,豐富了中國人民對於海外的地理知識。鄭和下西洋開擴的海外市場極大的發展了像以景德鎮為中心地瓷器業,以蘇州為中心的絲織業和以松江為中心的棉紡業,以蕪湖為中心的漂染業等。

並且對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鄭和下西洋還促進了向南洋移民的熱潮,為中國移民在海外的發展創造了許多有利條件!

鄭和七下西洋能詳細介紹嗎?

23樓:大長腿的胡

鄭和下西洋是明代永樂、宣德年間的一場海上遠航活動,首次航行始於永樂三年(2023年),末次航行結束於宣德八年(2023年),共計七次。由於使團正使由鄭和擔任,且船隊航行至婆羅洲以西洋面(即明代所謂「西洋」),故名。

在七次航行中,三寶太監鄭和率領船隊從南京出發,在江蘇太倉的劉家港集結,至福建福州長樂太平港駐泊伺風開洋,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訪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包括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里、暹羅、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地,已知最遠到達東非、紅海。

24樓:網友

2023年7月11日(明永樂三年)明成祖命鄭和率領龐大的二百四十多海船、二萬七千四百名船員組成的船隊遠航,訪問了30多個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國家和地區,加深了中國同東南亞、東非的友好關係。每次都有蘇洲劉家港出發,一直到202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遠航了有八次之多。最後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時,在船上因病過逝。

民間故事《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將他的旅行探險稱之為三寶太監下西洋。

鄭和曾到達過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里、暹羅、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個國家,最遠曾達非洲東岸,紅海、麥加,並有可能到過澳大利亞。

鄭和在西元2023年(永樂十二年)由非洲帶來的長頸鹿。沈度《瑞應麒麟頌》的附圖,由明宮廷畫師所繪。

下『西洋』的定義:明朝初期以婆羅(borneo)/汶萊為界,以東稱為東洋,以西稱為西洋,故過去所稱南海、西南海之處,明朝稱為東洋、西洋,且暹羅灣之海,稱為漲海。

第一次下西洋。

永樂三年六月十五日(2023年7月11日)從南京龍江港啟航,經太倉出海,永樂五年九月初二(2023年10月2日)回國。

第一次下西洋人資料載有27800人。

第二次下西洋。

永樂五年九月十三日(2023年10月13日)出發,到達汶萊、泰國、柬埔寨、印度等地,在錫蘭山迎請佛牙,隨船帶回,永樂七年夏(2023年)回國。

第二次下西洋人資料載有27000人。

第三次下西洋。

永樂七年九月(2023年10月)從太倉劉家港啟航,姚廣孝、費信、馬歡等人會同前往,到達越南、馬來西亞、印度等地,回國途中訪錫蘭山,永樂九年六月十六(2023年7月6日)回國。

第四次下西洋。

永樂十一年十一月(2023年11月)出發,隨行有通譯馬歡,繞過阿拉伯半島,首次航行東非麻林迪,永樂十三年七月初八(2023年8月12日)回國。同年11月,麻林迪特使來中國進獻「麒麟」(即長頸鹿)。

第四次下西洋人資料載有27670人。

第五次下西洋。

永樂十五年五月(2023年6月)出發,隨行有蒲壽庚的後代蒲日和,途經泉州,到占城、爪哇,最遠到達東非木骨都束、卜喇哇、麻林等國家,永樂十七年七月十七(2023年8月8日)回國。

第六次下西洋。

永樂十九年正月三十日(2023年3月3日)出發,往榜葛刺(孟加拉),史載「於鎮東洋中,官舟遭大風,掀翻欲溺,舟中喧泣,急叩神求佑,言。

鄭和為啥七下西洋?有什麼目的嗎,鄭和七次下西洋,為什麼能夠進行它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有助於國民經濟的發展,鄭和七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麼?鄭和下西洋的目的眾說紛紜,一說宣揚大明威德,明史 鄭和傳 中記載 且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 一說尋找建文帝朱允炆,明史 鄭和傳 中記載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覓蹤跡 一說發展 緩解財政,有未被抹殺乾淨的史料稱鄭和下西洋使 貧民致富 國用充足 另有包抄...

有關鄭和七下西洋的問題,鄭和完成七下西洋的關鍵因素

1.並未發生戰爭。僅在第一次下西洋時遇上爪哇島上的麻喏八歇國的內戰。因此受到牽連,被誤殺一百七十人。後以和平方式解決。2.據 明史 鄭和傳 記載,鄭和航海寶船共63艘,最大的長四十四丈四尺,寬十八丈,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摺合現今長度為151.18米,寬61.6米。船有四層,船上9桅可掛12張帆,...

鄭和七下西洋的結果是,鄭和七下西洋的結果是?

結果是把西方列強引來了 他去宣揚國威 人家把他當成肥肉 都想撈一筆 個人比較鄙視他 鄭和呀,1 為了幫朱棣找到朱允文,結果沒找到。2 揚我大明風範 3 應該是 鄭和下西洋所導致的結果 鄭和 明洪武四年1371年 宣德八年1433年 中國明代航海家 外交家。家族背景 原本姓馬名和,雲南昆陽 今晉寧 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