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巡撫叫什麼?明朝鎮撫司是什麼部門

時間 2025-07-04 20:50:15

1樓:匿名使用者

在地方行政中,宣德時期最重要的制度發展是地方治理開始從半正式向正式的體制過渡。在這個體制中,**們被任命到各省擔任巡撫,其意義為「巡視安撫」;這個頭銜在英語中通常被譯作「總協調人」(grand coordinator)粗碼,因為這類**的職責是協調省的三司——按察司、布政司、都指揮使司——的職能。這種省的行政體制的設立體現了以前幾代皇帝統治時期為了臨時任務由****任命特任 「巡撫」這一做法的變化。

巡撫」這一名稱已被洪武帝於 1391年在較為一般的意義上使用過,當時他派太子朱標去陝西執行類似的任務。永樂帝在 1421年也派26 名高階朝廷**進行安撫軍民的工作。不但著名的**曾被專門授予巡撫或安撫的官銜,而且有些親王——包括登基前的洪熙帝和宣德帝——也被委任過。

關心民間疾苦和地方行政工作的宣德帝遵循這些先例,在1425年9 月派兩名高階**到南直隸和浙江省去進行「巡撫」。當1430年,任期不限定的高階**被委派去 「巡撫」河南、陝前模西和四川的民政、司法和軍事工作時,體制的定形化過程仍在繼續;5 年以後,這類委派的任務被擴大而包括了從甘肅至遼東的北方邊境的主要邊防地區。在承擔長期管轄這樣大的地區的任務時,這些專使實際上已把後來稱之為巡撫的職務制度化了。

但巡撫從未被承認為實質性的任命,而是把職權委諸同時在****任正式官職的**的一種專門的委任。這類**通常是六部的侍郎,特別是兵部侍郎。後來他們被加授高階監察**的空銜。

此外,巡撫還被指定為兼提督軍務或參理軍務。當軍事在行政管理中日趨重要時這種情況變得更加普遍了,並且標誌著隨著軍事組織本身的退化文官逐漸地控制了軍事。巡撫制逐漸演變成後來稱之為總慧凳緩督的管理方式,總督意即被委任去處理涉及乙個以上轄區的文職協調人。

1430年 10月當工部右侍郎周忱 (1381—1452年)被指定去監督徵收和運輸從長江流域解往北京的漕糧時, 「總督」這一官職名稱開始被使用,意即「監督」。這一先例在下一代皇帝統治時被制度化了,這時這些專使之一擔任了巡撫和總督,具有明確的軍事責任。巡撫制和總督制都在正統帝時期趨於成熟;它們成了明代行政等級體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滿洲的統治者為了加強對中國的控制,也繼而加以採用。

2樓:匿名使用者

也叫巡撫 應為清朝的外地的官吏延續明朝制度、

明朝鎮撫司是什麼部門

3樓:友英沅

司法事務部。

朱元璋。為加強**集權統治,特令錦衣衛。

掌管刑獄,賦予巡察緝捕之權,下設鎮撫司,從事偵察、逮捕、審問活動,且不經司法部門。負責偵旅羨緝刑事的錦衣衛機構是「南北鎮撫司」。其中「南鎮撫司」負責本衛的法紀、軍紀。

北鎮撫司」專理皇帝欽定滲笑的案件,擁有自己的監獄(詔獄)叢鎮含,可以自行逮捕、刑訊、處決,不必經過司法機構。

北鎮撫司外部任務較多,經常出差全國。北鎮撫司外出特務皆為「欽差」。由於北鎮撫司直接向皇帝負責,因此地方**見到北鎮撫司的人都是恭恭敬敬,一點不大意,稱呼為「上差」或「欽差」。

明代最有名的錦衣衛即為北鎮撫司十三太保。

明朝司禮監的職權,明朝的司禮監到底是怎樣一個機構?為何有第一署之稱?

協助皇帝批閱奏摺。所以明朝宦官勢力重新崛起,例如劉瑾,王振,馮保,魏忠賢。本來朱元璋是為了平衡內閣和皇帝之間的緩衝,後來因為皇帝的慵懶導致二十四監以司禮監為首重新強大起來。因朱元璋取消了宰相 其實明朝太監有這情況的也就這幾個人。其中劉瑾,王振,魏忠賢都不是好人,為禍一時。馮保還好點,幫助張居正幹了不...

明朝的豬叫什麼

眭宵 在中原官話 指豫北片濮聊片鄭曹片 裡有 豬咾咾 一詞,咾字為象聲詞無疑。當地居民喚豬時亦多喚 lao 音。現在中原農村老人還多喚起為 咾lao咾lao 南方部分地區稱其為 豚t n 另有 吱魚 豬。zhv,第一聲。類似居吧。現在也有好多地方這麼叫。中國傳統是避諱名不避諱姓,所以不避諱朱的。拓展...

明朝的司禮監提督太監是負責幹啥的

在青天白日下 提督太監一開始是有的,後來裁撤了。提督太監存在的時候是居司禮監之首,掌管內廷一切事物,但是不管公務,不負責批紅。掌印太監居於提督太監之下,負責公務,掌管批紅。所以提督太監是司禮監之首,管掌印太監,但不負責具體公務,只掌管內廷事務。掌印太監手握重權,但要在提督太監之下。後來很快提督太監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