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什麼時候開始閉關鎖國的
1樓:最愛燈火憑欄處
有這麼幾段時期:
1、順治十二年之前,並沒有海禁。
2、順治十二年海禁,順治十八年頒佈遷界令,直至康熙二十三年才開海。這段時間的海禁,主要是為了對抗鄭氏的海軍。康熙二十三年開海後,指定廣州、漳州、寧波、雲臺山(今江蘇連雲港)四地作為對外通商口岸,稱為「四口通商」。
3、康熙五十六年部分海禁(禁止與南洋**),雍正五年開禁放洋。這段時間的海禁,主要是由於康熙擔心公尺穀的大量出境會造成不良後果。
4、乾隆二十二年,關閉漳州、寧波、雲臺山(今江蘇連雲港)三口,只允許廣州一地為通商口岸,稱為「一口通商」。
年,《南京條約》,「廣廈福寧上」,五口通商。在這之後,清朝的門戶就逐漸開啟了。
由此可見,清朝全面的閉關的時間並不是很長。
不過話說回來,清朝對出海**控制十分嚴格:
限制外國商人的行為(例如乾隆二十四年頒佈的「防夷五事」);
限制中國商民的出海**(例如禁止私人出海);
限制出口貨物的種類和數量(例如乾隆二十二年起,嚴禁糧食、五金、書籍的出口);
推行牙行制度和公行制度,壟斷對外**(例如廣州「十三行」)。
2樓:天木青松
清朝從入關起就奉行閉關鎖國政策,這種政策幾乎成為整個清王朝的「憲令」,各時期具體要求雖有不同,但閉關鎖國一直是他們的基本國策。
剛入關時,清王朝的閉關鎖國主要集中於領土上,嚴格邊境**和外事往來中的一系列細節問題,嚴禁民間的對外民商事活動,後來,這種閉鎖又擴充套件到領海,甚至締造出「片帆不得下海」的奇葩法令。完全無視雅克薩戰爭中失衡到「巨大」級別的**比例,排斥西方一系列先進的科學技術,尤其是先進的**裝備,害怕這些東西會讓八旗子弟喪失勇氣。結果,單憑匹夫之勇的「勇氣」遇到堅船利炮,瞬間土崩瓦解。
3樓:網友
早在明朝是明成祖為了防止遠逃海外的允文回國討回他的皇位就實行了海禁 清朝是有康熙皇帝開始的 雍正 乾隆時期都 積極仿效 因為如此中國在短短的。
一、二百年間就與世界拉開了距離。
4樓:陀連枝沈燕
1757年,一道聖旨從京城傳到沿海各省,下令廣州一地外又稱停止廈門等港口的對外**,這就是所謂的「一口通商」政策。這一命令,標誌著清**徹底奉行起閉關鎖國的政策。乾隆的這道聖旨常被視為是導致近代落後於世界的原因之一。
滿清為什麼要閉關鎖國
清朝只是在1662 1684年間短暫施行海禁政策,之後就前面廢除海禁了。所謂的閉關鎖國最早是英國殖民者汙衊清朝提出來的,後來被馬克思主義寫在著作裡,建國後被官方沿用,和 一起成為官方編造的中國落後捱打的兩大所謂原因。 文華禧 清朝閉關鎖國的原因 清朝前期,封建的自然經濟比較穩定,清朝統治者認為 物產...
有關歷史上閉關鎖國的問題
不是清朝第乙個提出閉關鎖國的國策的,而是明朝的朱元璋!只是有一點不同的是。明朝的閉關鎖國是限制船隻的最大噸位超過一定的量的船隻是不讓出海的!但是不限制出海地點。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除了制船隻的最大噸位以外還限制了出海地點!乾隆選擇了閉關政策,也就是選擇了落後,選擇了倒退。這就是乾隆的封關令為什麼會行之...
中國若不閉關鎖國,現在社會會怎樣
或許會是資本主義社會,但是明末才出現資本主義萌芽,鑑於中國封建勢力的強大,發展得怎麼樣不好說。順利發展下去,也應該不會在短時間內追上歐美。如果沒有閉關鎖國,中國就會成為世界上十分發達的國家。在閉關鎖國之前,中國是在各個領域都領先其他國家很長一段路的國家。試想一下,如果沒有閉關鎖國,中國就會比許多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