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 秋水 中河伯是怎樣才望洋興嘆的

時間 2025-04-30 17:55:04

1樓:lo漂浮

河伯是在流到大海後,望著無邊的海水發出感嘆的。

2樓:網友

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見大海無邊無垠,水天一色,海天相接,乃望洋興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

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則見笑於大方之家。北海若曰:井蛙不足以論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語冰者,篤於時也;曲士不可語至道者,束於激春教也「

等到河伯順流而到達大海之後,見到了大海的遼闊景象,才明白先前自己的自滿是多麼可笑——不過,河伯旦帆的可貴之處在於:當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之後,能夠及時自我反省,於是就有了下面一段自我批評的話「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意思大約是說:

俗話說,自己知道一點東西就自以為了不起,以為明遲耐老子天下第一,唉,這難道不是在說我嗎?看來河伯在海神面前很不好意思,於是就對海神說「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則見笑於大方之家」。「大方之家」,就是廣大廣闊的大海,佛學有時也稱佛為大方廣佛,極言其廣大無邊也。

海神你老人家千萬別和我計較,我看到你如此廣闊才知道自己以前的想法太可笑了,可讓你老人家見笑了。

望洋興嘆——《莊子·秋水》

3樓:金色盛典歷史

望洋興嘆這個成語來自於《莊子。秋水》,故事的開篇,莊子先給我們描繪了一幅優美的秋景畫卷:在茫茫的天地之間,洪水隨著秋季的到來而漲歷臘畝起來了,千百條江河注入黃河,浩浩蕩蕩,一瀉千里,因為水流寬闊,加之霧氣太大,導致兩岸和水中沙洲之間連牛馬都不能分辨。

河伯異常高興,洋洋自得,認為天下一切美景全都聚集在自己這裡,什麼東西都沒他這兒好看。於是,河伯順著水流向東而去,準備向遠方肢森的神都炫耀一下自己的厲害之處,結果來到北海邊,發現海這個大啊!河伯面朝東, 180度橫掃了一遍,也看不見大海的盡頭。

看到如此浩瀚的海洋,河伯的臉上掛不住了,轉變了原來欣然自得的表情,支支吾吾地對北海若說:「哎,這俗話說的好啊,道理聽多了,就認為沒有人能比得上自己,估計說的就是我這樣的人了。我曾聽說,有人認為孔子的見聞淺陋,伯夷的道義微不足道,開始我還不相信,這世界上還能有這麼沒有自知之明的人嗎?

但如今我看見您廣闊無邊、一碧萬頃,我才知道,我真是孤陋寡聞了。如果不是來到您的面前,我還不知道自己原來這麼無知,長此以往,我肯定會被有學識的人恥笑到死,真是如此的話可就危險了。

從河伯的這一番對話中,我們能夠看到, 河伯以為自己就夠大了,結果沒想到,大海比他更大。

我們常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井底之蛙,夏季之蟲,都是因為見識短淺而遭到恥笑,因此人應該走出自己的小圈子,去看看更大的世界,眼界寬了,才不局晌會被雞毛蒜皮的小事困住——這就是北海若對河伯說的這番話也是這個意思。不懂得審視生命真相的人,永遠只會為眼前的蠅頭小利而驕傲自滿,而這不過是北海若眼中幼稚可笑的河伯罷了。杜甫說:

千歲萬歲名,寂寞身後事」,格局一定不能太小,不然有可能連眼前的風景都裝不下。

莊子秋水中河伯的觀點

4樓:閒閒談娛樂

莊子秋水原文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渚崖之間,不辯牛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已。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

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已若』者,我之謂也。

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莊子秋水譯文:

秋天裡山洪按照時令洶湧而至,眾多大川的水流匯入黃河,河面寬闊波濤洶湧,兩岸和水中沙洲之間連牛馬都不能分辨。於是河神欣然自喜,認為天下一切美好的東西全都聚集在自己這裡。河神順著水流向東而去,來到北海邊,面朝東邊一望,看不見大海的盡頭。

於是河神方才改變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納唯對著海神仰首慨嘆道:「俗語有這樣的說法,『聽到了上百條道理,便認為天下再沒有誰能比得上自己』的,說的就是我這樣的人了;

而且我還曾聽說過孔丘懂得的東西太少、伯夷的高義不值得看重的'話語,開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親眼看到了你是這樣的浩淼博大、無邊無際,我要不是因為來到你的門前,真可就危險了,我必定會永遠受到修養極高的人的恥笑。」

莊子《秋水》賞析:

秋水》是《莊子》中的又一長篇,用篇首的兩個字作為篇名野茄虛,中心是討論人應怎樣去認識外物。全文頌燃可分成七個片斷,這裡選用的是第乙個片斷,寫河神的小卻自以為大,對比海神的大卻自以為小,說明了認識事物的相對性觀點。進而說明了人類對於自身的認識是受到嚴重侷限的,人應該清楚自身的渺小和認識的侷限性。

莊子秋水中河伯看到了什麼?

5樓:生活老師玲兒

原文: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

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

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

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

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緩爛信於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譯文:秋天的洪水隨著季節漲起來了,千百條江河注入黃河,直流的水暢通無阻,兩岸和水中沙洲之間連牛馬都不能分辨。

在這個情況下河伯高興地自得其樂,認為天下一切美景全都聚集在自己這裡。

河伯順著水流向東而去,來到北海邊,面朝東邊一望,看不見大海的盡頭。

在這個時候河伯轉變了原來欣然自得的表情歷櫻,面對海神若仰首慨嘆道:「有句俗話說,『聽到了許多道理,就以為沒有人比得上自己』,說的就是我這樣的人了。況且我曾聽說有人認為孔子的見聞淺陋,伯夷的道義微不足道,開始我還不相信;如今我看見您的廣闊無邊,我如果不是來到您的面前來,那就危險了,我會永遠被有學識的人所譏笑。

《莊子·秋水》中的河伯指的是( )

6樓:考試資料網

答案】:d莊埋賣子·秋水》虛構了乙個河伯與北海若對話的故事。「河伯」是「黃河之神」,「爛弊北海若彎歷逗」是「北海之神」。

莊子篇汪洋行圓文言文 內容大概是河伯自以為了不起,看了大海後

7樓:文以立仁

莊子《望洋興嘆》——選自莊子《莊子·秋水》

原文: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岸矣清渚崖之間,不辨牛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

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

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莊子《莊子·秋水》

譯文:秋天來到,天降大雨,無數細小的水流,匯入黃河。只見波濤洶湧,河水暴漲,淹沒了河心的沙洲,浸灌了岸邊的窪地,河面陡然變寬,隔水遠望,連河對岸牛馬之類的大牲畜也分辨不清了。

眼前的景象多麼壯觀啊,河伯以為天下的水都彙集到他這裡來了,不由洋洋得意。他隨著流水向東走去,一邊走一邊觀賞水景。他來到北海,向東一望,不由大吃一驚,但見水天相連,不知道**是水的盡頭。

河伯呆呆地看了一陣子,才轉過臉來對著大海感慨地說:「俗話說:'道理懂得多一點的人,便以為自己比誰都強。

我就是這樣的人啦!」‍

8樓:網友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

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

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莊子的《秋水》中河伯對自己的認識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這篇文章用河神與海神對話的寓言故事闡述哲理,說明學問是無止境的,因為宇宙是無窮大的,人在宇宙中顯得很渺小,人的見識有限,經過比較,就會顯出不足,如果驕傲自滿,就難免貽笑大方。它體現了莊子的哲學思想。文章通篇都是設喻,而這些比喻又是通過奔放新奇的想象和濃厚的浪漫主義情調抒寫出來的。莊子把一切自然事物 ...

河伯望洋興嘆是原意還是喻意,河伯望洋興嘆是原意還是比喻意

鴟夷子皮 望洋興嘆字面意思是在偉大的事物面前感嘆自己的渺小。現多比喻做事時因力不勝任或沒有條件而感到無可奈何 旅行社 本意啊,河伯意為自己黃河水已經很多,結果看到海神 的大洋,發出了慨嘆,這就是這個成語的出處啊.當然是本意了,有點小巫見大巫的意思,現在多引申為想辦. 暗阿姨 我理解的是原意,看看下面...

什麼是莊子 莊子名字是什麼

我想告訴你,莊子是一陣思想著的風,風徜徉過天地,包容過萬物,承載下一切的時間和空間。莊子名字是什麼?莊子,姓莊,名周,字子休 亦說子沐 宋國蒙人,先祖是宋國君主宋戴公。他是東周戰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 哲學家和文學家。創立了華夏重要的哲學學派莊學,是繼老子之後,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學派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