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奪淮入海是怎麼回事?主要原因是什麼?
1樓:信必鑫服務平臺
奪淮入海指的是黃河在1194年至1855年間以淮河的河道作出海口一事。根據史料記載,黃河曾有數次侵奪淮河流域,但為時較短,對淮河流域改變不大。
唯1194年第四次大改道起,淮河流域的豫東、皖北、蘇北和魯西南地區成了黃河洪水經常氾濫的地區。黃河長達661年的侵淮,使得淮河流域的水系,發生了重大變化。
主要原因:古代淮河水系,大體上是獨流入海的淮河干流以及幹流南北的許多支流。淮北支流主要是洪汝河、潁河、渦河和汴泗河、沂沭河等。
其中支流水系變化最大的是泗水水系。古泗水源出蒙山,經曲阜、兗州、沛縣至徐州東北角會汴水;又在邳縣的下邳會沂水、沭水,在宿遷以南會濉水。
古泗水的上游部分與現代的泗河相似,下游部分由於黃河奪淮,已被南四湖和中運河所代替。古泗水流域面積比現今駱馬湖以上沂沭泗水系面積要大,當時是淮河最大的支流。
淮河本來屬於外流河,即淮河水最終將由陸地流入海洋,淮河原本也有自己的入海水道。是一條獨流入海的河流。但由於淮河流域水系地貌的原因,歷史上黃河中下游河道多次出現改道,特別是黃河的奪淮奪泗入海,淤塞了下游入海通道(即今廢黃河),洪水排洩不暢,四處氾濫。
侵佔了淮河的入海河道,使得原本成形的淮河水系出現紊亂,從而導致自然災害頻繁發生,或澇或旱。淮河自此步入多事之秋。
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黃河盡歸東流入海,這是人為干預而堵塞北流的結果。此後,黃河在決口北流和強制東流間漂泊不定。
1)1081年在澶州小吳埽決口北流,仍由天津處入海;
2)哲宗時回河東流工程陸續興修,至1092年已大部東流;
3)然僅僅數載,1099年黃河又在內黃決口,奔騰北流間東流盡絕。至此北宋勞民傷財、苦心經營的回河東流工程徹底以失敗告終。正如《宋史》中所載:
屢塞屢決,至南渡而後,貽其禍於金源氏(即統治黃河中下游的金朝)」。
黃河泥沙堵住淮河出海口,那麼淮河是如何入海的?
2樓:滄海月明
歷史上的淮河是有入海口的,黃河奪淮河入海時,大水由淮河河道流入海洋。
黃河水泥沙含量很大,後來洪水減小了,河水中的泥沙沉積使淮河下游河床抬高,淮河失去了天然入海河道。
淮河水經蘇北灌溉總渠;流入長江再流入海洋。
現在人們修建了淮河人工入海河道。
黃河入海口處為什麼至今沒有任何城市
智墨同綠蕊 1 黃河的泥沙含量高,容易在入海口的地方沉積,形成新的陸地,所以造成入海口不穩定。2 泥沙的沉積決定了其鬆軟的土質,不適於建屋。3 由於黃河在歷史上曾多次改道,其入海口不穩定,所以不易形成城市。4 黃河下游為地上河,河床較高,也不利於入海口城市的形成。5 黃河入海口由於泥沙的沉積,水較淺...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的題目是什麼
登鸛雀樓 唐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註釋 此詩不僅刻畫了祖國的壯麗山河,而且寫出了登高遠望的襟懷.向西遠看,夕陽貼著高山落下,黃河滾滾流向大海.要想看到千里之遠,就得再登上一層高樓.後二句揭示了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 這一生活哲理,成為不朽的名句.王之渙 698 ...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告訴我們什麼
直到遇見你天蠍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 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沉沒,滔滔黃河朝著東海洶湧奔流。白日依山盡 寫遠景,寫山,寫的是登樓望見的景色,黃河入海流 寫近景,寫水寫得景象壯觀,氣勢磅礴。這裡,詩人運用極其樸素 極其淺顯的語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進入廣大視野的萬里河山,收入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