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詩詞叫什麼名稱

時間 2021-05-04 06:34:27

1樓:匿名使用者

一般都是唐詩、宋詞、元曲、明清**。

2樓:晨光美

繼唐朝詩、宋詞之後蔚為一文學之盛的元曲有著它獨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繼承了詩詞的清麗婉轉;一方面,元代社會使讀書人位於「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專權,社會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極為奪目的戰鬥的光采,透出反抗的情緒;鋒芒直指社會弊端,直斥「不讀書最高,不識字最好,不曉事倒有人誇俏」的社會,直指「人皆嫌命窘,誰不見錢親」的世風。元曲中描寫愛情的作品也比歷代詩詞來得潑辣,大膽。

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藝術魅力。

但相形之下,元曲的流傳絕不及唐詩宋詞之廣,這是人們對元曲的體式感到陌生緣故,我們在此對其予以簡略介紹。

元曲有雜劇、散曲之分。散曲又有套數,小令帶過曲之別。

我國古代**把調節器式叫保重宮調。曲的宮調出於隋唐燕樂,以琵琶四弦定為宮、商、角、羽四聲,每弦上構成七調,宮聲的七調叫「宮」,其他的都調,共得二十八宮調。但在元曲中常用的,只有仙呂宮、南呂宮、黃鐘宮、正宮、大石調、小石調、般涉調、商調、商角調、雙調、越調十二種。

每一種宮調均有其音律風格,故對於調子的選擇,往往有一定的習慣。如王驥德在《曲律》中說:「用宮調須稱事之悲歡苦樂,如遊賞則用仙呂、雙調等類;哀怨則有商調、越調等類。

以調合情,容易感人。」

每一宮調都有不同曲牌。套數則由兩支以上週一宮調的不同曲牌聯綴而成。

曲源 在中國的文學史上,於元朝產生大變化,把詩詞之美融入樂聲中而風行之,據考證,論曲起源可上溯至遠古生民之始〔鈞天九奏〕〔葛天八闋〕,孔子亦詩三百篇作絃歌;安徽及湖南則以〔楚辭九歌〕為祀歌,降至漢樂府〔延年協律〕、唐詩〔旗亭畫壁〕、宋詞酒宴歌席,均以譜入管絃而歌之。曲為何能獨得樂曲之名?也因其與**關係比樂府、詩詞更加的密切。

是韻文學發展極致,故能佔魁。就中國的韻文文學,與**關係密不可分。以詞來說,其源於唐曲子,唐曲子則出於隋唐燕樂,宋詞是倚聲而作,就是先有調,再按其所奏樂曲配詞吟唱。

又〔宋元戲曲考〕載:就元曲三百三十五調其淵源,出於宋代大麴十一、唐宋詞七十

五、諸宮調二十八。當時,文人便作另一種文學發展而擬之。宋末,民間出現更多新樂曲;如元人楊朝英編集之〔太平樂府〕與〔陽春白雪〕中之小令、散套、加上少數民族樂曲。

宋詞漸無法滿足當時需要,以致〔詞〕在聲樂上的地位就逐漸被〔曲〕取代之。散曲之文學形式,約產生於宋金。在元明時期發展,乃是集少數民族之樂曲,南北各地小調。

〔南詞敘錄〕載:永嘉雜劇興,則又即村坊小曲而為之,本無宮調,亦罕節奏,徒取畸農,市女順口可歌而已,諺所謂〔隨心令〕者,與入樂律宋詞之大成如〔秦月樓〕〔點絳脣〕〔太常引〕〔念奴嬌〕又如曲調之〔柳外樓〕即詞調之〔憶王孫〕,及唐宋的〔大麴〕〔鼓子詞〕〔傳踏〕〔諸宮調〕〔賺詞〕等見於〔樂府詩集〕,北宋宣和年間,汴京風行〔蕃曲〕即是少數民族之**,宋人曾敏行曾曰:宣和末至京,街市鄙人,多歌蕃曲名曰:

〔國朝〕〔四國朝〕〔六國朝〕〔蠻牌序〕〔蓬蓬花〕等,其言至俚,一時士大夫亦皆歌之,金朝女真樂曲亦傳入,如北曲〔雙調〕中〔風流體〕等,〔太和正音譜曲論〕,元人周德清亦云:女真〔風流體〕等樂章,皆以女真音聲歌之,雖字有差誤,不傷於音律者,不為害也,在《中原音韻》北曲黃鐘宮之〔者刺古〕雙調之〔阿納忽〕〔古都白〕〔唐兀歹〕〔阿忽令〕,越調之〔拙魯速〕,商調之〔浪來裡〕皆非北方漢族的曲調,應屬於女真或蒙古樂曲。在明人王世貞<<曲藻序》:

曲者,詞之變,自金,元入主中國,所用胡樂,嘈雜悽緊,緩急之間,詞不能按,乃更為新聲以媚之。

曲律 曲因是配合**的長短調,不論散曲或戲曲,其曲子前一般都標明宮調和曲牌名,且每種曲牌都屬於一定的宮調,但亦有(借宮)。 宮調

古代的**把調稱為宮調,只要是樂曲,均是由若干音所組成,五音或七音,歸納其音列就叫調式,在古代樂律總共有十二律呂,樂音有五音二變,律呂的名稱於周朝就有了,而十二律呂均為半音階,六個單數半音稱為律,六個雙數半音稱為呂,合稱六律、六呂,統稱律呂,亦稱十二律。而這十二律呂是古時候定音律時所用吹管的名稱,也因為其短不一,故產生的音也就高低不同了,依唐〔杜佑通典〕第一百四十三卷樂部三載,比例是以黃鐘的長九寸為準,用〔三分損一,三分益一〕和〔隔八相生〕計算。十二律呂以〔黃鐘〕聲最低,黃鐘以上遞高半音階。

至應鐘止這相當於西洋**的十二調。對照如下:

黃鐘=c

大呂=#c或降c

太簇=d

夾鍾=#d或降e

姑洗(顯音)=e

中呂=f

蕤賓=#f或d

林鐘=g

夷則=#g或降a

南呂=a

無射=#a或降b

應鐘=b

以上十二律管再配合七音階:

宮=(簡譜1)(古名.上)

商=2(尺)

角=3(工)

變徵=#3(凡)

徵=5(六)

羽=6(五)

變(閏)宮=#6(乙)

互相〔旋宮〕亦是以某一律管為宮聲依次而推,共可得八十四調。但這已超出人類耳朵的極限。故到了唐代只剩蘇歧婆的二十八調。又到至今的南北曲其通行的只剩下六宮十二調如下:

六宮:仙呂、南呂、黃鐘、中呂、正宮、道宮。

十二調:羽調、大石、小石、般涉、商角、高平、揭指、商調、角調、越調、雙調、宮調。

在六宮十二調中揭指、宮調、角調皆有目無詞。道宮、羽調、小石、般涉、商角、高平則曲牌甚少。常用的宮調僅仙呂、南呂、黃鐘、中呂、正宮、大石、商調、越調、雙調。

即是所謂的〔九宮〕這九宮亦是宋時的俗名,經過旋宮後名子又不一樣了。俗名跟古名還有現代樂調及笛色如下:

正宮(黃鐘宮)=a

小工調或尺調、大石調(黃鐘商)=b

小工調或尺調 、中呂宮(夾鍾宮)=c

小工調或尺調、雙調(夾鍾商)=d

乙調或正工調、南呂宮(林鐘宮)=e

凡調、仙呂宮(夷則宮)=f

小工調或尺調、商調(夷則商)=g

六調或凡調或小工調、黃鐘宮(無射調)g六調或凡調、越調(無射商)=a 六調或凡調或小工調。

聲情 元曲的宮調各具聲情,**韻律皆可從其宮調中顯現,元人芝庵〔唱論〕:大凡聲音各應於律呂。分做作六呂十一調,共計十七宮調。如下:

仙呂宮唱:〔清新綿邈〕

南呂宮唱:〔感嘆傷悲〕

中呂宮唱:〔高下閃賺〕

黃鐘宮唱:〔富貴纏綿〕

正宮唱:〔惆悵雄壯〕

道宮唱:〔飄逸清幽〕

大石唱:〔風流蘊藉〕

小石唱:〔綺麗嫵媚〕

高平唱:〔條暢晃漾〕

般射唱:〔拾綴坑嶄〕

歇指唱:〔急並虛歇〕

商角唱:〔悲傷宛轉〕

雙調唱:〔健捷激嫋〕

商調唱:〔悽愴怨慕〕

角調唱:〔嗚咽悠揚〕

宮調唱:〔典雅沉重〕

越調唱:〔陶寫冷笑〕

小令專用曲牌:

黃鐘:人月圓.括地風.晝夜樂.紅衲祅(又名:紅錦袍).賀聖朝。

正宮:鸚鵡曲(又名:黑漆弩).甘草子.漢東山(又名:撼動山).綠么遍.普天樂.青納祅。

仙呂:錦橙梅.太常引.三番玉樓人.元和令。

南呂:幹荷葉(翠盤秋).三棒鼓聲頻。

中呂:喬捉蛇.鶻打兔.四換頭.攤破喜來春。

大石:初生月兒.陽關三疊。

小石:青杏兒.天上謠.歸來樂。

商調:百字知秋令.秦樓月.玉抱肚.桃花浪.芭蕉延壽。

越調:糖多令.平湖樂(又名:小桃紅).霜角。

雙調:百字折桂令.胡搗練.大德歌.快活年.十棒鼓.祅神急.驟雨打新荷.楚天遙.播海令.青玉案.皁旗兒.枳郎兒.華嚴贊.河西六娘子.

山丹花.魚遊春水.河西水仙子。

小令套數兼用曲牌:

黃鐘:出隊子.節節高.者刺古.醉花陰.喜遷鶯.四門子.掛金索.竹枝歌(又名:竹枝兒)滴溜子.鮑老催.雙聲子.太平令.黃龍袞。

正宮:叨叨令.塞鴻秋.脫布衫.小梁州.醉太平(凌波曲).六么遍.雙鴛鴦.風入松.梁州令.雁過聲。

仙呂:寄生草.遊四門.後庭花.醉扶歸.醉中天.一半兒.四季花.青哥兒.憶王孫.後庭花破子.皁羅袍.好姐姐.桂枝香。 南呂:

四塊玉.玉交枝(玉嬌枝).一枝花.香柳娘.宜春令.三學士。

中呂:迎仙客.上小樓.快活三.朝天子(又名:朝天曲.謁金門).四邊靜.紅鏽鞋(又名:

朱履曲).十二月.山坡羊.滿庭芳.醉高歌.喜春來.賣花聲.堯民歌.鬥鵪鶉.粉蝶兒.醉春風.石榴花.耍孩兒.鮑老兒.剔銀燈.蔓菁菜.縷縷金.行香子.榴花泣.繞紅樓.駐雲飛.水紅花。

大石:念奴嬌。

商調:梧葉兒(又名:碧梧秋.知秋令).滿堂紅.涼亭樂.黃鶯兒.踏莎行.蓋天旗.應天長.繞池遊.字字錦.不是路.滿園春.上京馬.金菊香.高陽臺.浪來裡。

越調:黃薔薇.慶元貞.天淨沙.寨兒令(又名:柳營曲).祝英臺.亭前柳.下山虎.五韻美.五般宜.蠻牌令.黑麻令.江神子。

雙調:沽美酒.秋江送.殿前歡(又名:燕引雛.風引雛.小婦孩兒).對玉環.胡十八.錢絲泫.一錠銀.慶東原.阿納忽.撥不斷.水仙子(又名:

湘妃怨、湘妃引、凌波仙、馮夷曲).慶宣和.落梅風(又名:壽陽曲、落梅引).潘妃曲(又名:步步嬌).清江引(又名:

江兒水)碧玉蕭.折桂令(又名:蟾宮曲、折桂回、天香引).駐馬聽.沉醉東風.轉調淘金令.夜行船.喬木查.搗練子.孝順歌.鎖南枝.漿水令.錦衣香.太平令.攤破金字令.夜雨打梧桐.雙玉供.嘉慶子.尹令.品令。

小令雜劇兼用曲牌:

黃鐘:古水仙子.古寨兒令.古神杖兒.掛金索.降黃龍。

正宮:端正好.滾繡球.倘秀才.笑和尚.呆骨朵.破陣子.錦纏道.新荷葉.柳穿魚.刷子帶芙蓉.漁燈映芙蓉。

仙呂:賞花時.點絳脣.混江龍.油葫蘆.天下樂.哪吒令.鵲踏枝.村裡迓鼓上馬嬌.勝葫蘆.柳葉兒.金盞兒.元和令.遊四門.後庭花.普賢歌.鵲橋仙.解三酲.望吾鄉.一封書.醉羅歌.奉時春.攤破金字令.夜雨打梧桐.雙赤子.畫眉兒.鵝鴨滿渡船.千秋舞霓裳。

南呂:金字經(又名:閱金經、西番經).賀新郎.鬥蝦蟆.牧羊關.紅芍藥.哭皇天.烏夜啼.滿江紅.十樣錦.步蟾宮.漁燈兒.錦漁燈.錦上花.錦中拍.錦後拍.恁麻郎.金錢花.粉孩兒.會河陽.攤破地錦花.越恁好.劉潑帽.朝天懶.秋夜月.東甌令.金蓮子.玄鶴鳴。

中呂:齊天樂.紅衫兒.白鶴子.般涉哨遍.沁園春.泣顏回.撲燈蛾.馱環著.添字紅繡鞋.古輪臺。

大石:玉樓春。

商調:望遠行.河西後庭花.集賢賓.逍遙樂.醋葫蘆.吳小四.二郎神.簇御林.琥珀貓兒墬.山坡五更.僥僥令.園林好.雙雁兒。

越調:憑欄人.酒旗兒.調笑令.禿廝兒.聖藥王.麻郎兒.絡絲娘.雪裡梅.紫花兒序.東原樂.棉搭絮.拙魯速.金蕉葉.鬼三臺.祝英臺近.杏花天.豹子令.水底魚.憶多嬌.鬥黑麻。 雙調:

得勝令.春閨苑.喬牌兒.雁兒落.掛玉鉤.豆葉黃.七弟兄.梅花酒.收江南.攪箏琶.川撥棹.甜水令(又名:滴滴金).蛾郎兒.字字雙.雁兒舞.武陵花.三仙橋.三月海棠.新水令.豆葉兒.柳搖金.姐姐帶五馬.五供養。

帶過曲所用曲牌:

正宮:脫布衫帶過小梁州.小梁州帶過風入松。

仙呂:後庭花帶過青哥兒.哪吒令帶過鵲踏枝、寄生草。

南呂:玉交枝帶過四塊玉.罵玉郎帶過採茶歌.罵玉郎帶過感皇恩採茶歌。

中呂:喜春來帶過普天樂.齊天樂帶過紅衫兒.

快活三帶過朝天子四邊靜.快活三帶過朝天子.醉高歌帶過紅繡鞋.醉高歌帶過攤破喜春來.

醉高歌帶過喜春來.十二月帶過堯民哥.

越調:黃薔薇帶過慶元貞.

雙調:水仙子帶過折桂令.雁兒落帶過得勝令(鴻門凱歌).雁兒落帶過清江引碧玉蕭.江兒水帶過碧玉蕭.竹枝兒帶過側磚兒.錦上花帶過清江引碧玉蕭.一錠銀帶過大德歌.沽美酒帶過快活年.

殿前喜帶過播海令大喜人心.

梅花酒帶過七兄弟.沽美酒帶過太平令.

楚天遙帶過清江引.對玉環帶過清江引.

中呂帶過雙調:醉高歌帶過殿前歡.滿庭芳帶過青江引。

正宮帶過雙調:叨叨令帶過折桂令。

中呂帶過仙呂:山坡羊帶過青哥兒。

詩詞又叫什麼,古詩詞的名字又叫什麼

花朵 詞又稱曲子詞 樂府 樂章 長短句 詩餘 琴趣等。詞,詩歌的一種。因是合樂的歌詞,故又稱曲子詞 樂府 樂章 長短句 詩餘 琴趣等。始於隋,定型於中晚唐,盛於宋。隋唐之際,從西域傳入的各民族的 與中原舊樂漸次融合,並以胡樂為主產生了燕樂。原來整齊的 五 七言詩已不適應,於是產生了字句不等 形式更為...

這植物的名稱叫什麼

渝城小靈通 圖為桔梗科植物雞蛋參,學名codonopsis convolvulacea 莖基極短而有少數瘤狀莖痕。根塊狀,近於卵球狀或卵狀,長2.5 5釐米,直徑1 1.5釐米,表面灰黃色,上端具短細環紋,下部則疏生橫長皮孔。莖纏繞或近於直立,不分枝或有少數分枝,長可達1米餘,或被毛。葉互生或有時對...

滿族的祖先的名稱叫什麼

此生 滿族族源可追溯到公元前的肅慎人。周朝後史書稱肅慎為 挹婁 肅慎人和挹婁的後人被稱為 勿吉 和 靺鞨 公元7世紀末,因為戰亂分出 渤海 和 黑水 黑水 靺鞨向南遷移,遼史 中契丹人稱其為 女直 女真 黑水靺鞨是滿族的直系祖先,古老的滿族氏族在女真族形成初期,主要是按血緣群體結寨而居,依照族寨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