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刑法中構成犯罪的四要件

時間 2021-08-14 01:54:09

1樓:封疆大吏

1、犯罪主體,指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實施危害社會行為的人,單位也可以成為部分犯罪的主體。

2、犯罪客體,指我國刑法所保護而為犯罪行為所侵害的社會關係。

3、犯罪的主觀方面,指犯罪主體對其實施的危害行為及危害結果所抱得心理態度,包括犯罪目的和主觀罪過等要素。

4、犯罪客觀方面,指犯罪活動在客觀上的外在表現,包括危害行為、危害結果、因果關係等要素。

四要件說認為符合上述四個條件可認定行為構成犯罪,而犯罪成立後也可因為正當防衛、緊急避險等原因而對犯罪認定進行排除。

擴充套件資料

四要件說中,主觀判斷和客觀評價同時地、一次性地完成。客觀判斷涉及危害社會的行為(作為及不作為)、危害社會的結果及犯罪的時間、地點、犯罪所使用的工具等附隨情況。主觀判斷涉及罪過,即故意、過失。

存在主觀和客觀的關係不清晰、犯罪主體與犯罪構成要件的關係糾纏不清這些問題。缺乏評價的層次性,主觀要件和客觀要件同等重要,在平面式結構中看不出哪一個要件需要優先評價,也就無法防止人們先判斷主觀要件符合性是否存在。

這種理論構架的直接後果就是人們在考慮主觀要件之後才考慮客觀要件,容易將沒有法益侵害但行為人主觀上有惡性的身體動靜(但不是實行行為)認定為犯罪,從而人為擴大未遂犯的成立範圍,刑法就可能在某些問題上無可避免地陷入主觀主義的陷阱之中。

2樓:金果

我國刑法中構成犯罪的四要件是指:四要件說認為,犯罪構成的共同要件應為犯罪客體、客觀方面、主體、主觀方面。

四要件說是傳統的犯罪構成理論模式。從蘇聯學習過來的。是典型的社會主義法系的產物。但正如有學者指出的:這一犯罪構成理論模式。

雖然存在陳舊、機械等不能令人滿意之處,但在我國司法實踐中已經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具有一定的生命力。

1、說明某種犯罪危害了什麼樣利益的要件,在刑法學中稱之為犯罪客體。犯罪總是侵害了一定利益的。

故意殺人罪侵害了人的生命權,故意傷害罪侵害了人的健康權,盜竊罪侵害了公私財物所有權,等等,諸如此類。

犯罪所侵害的利益實質都是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係,因此,犯罪客體就是犯罪行為所侵害的而為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係。

在刑法中,不侵害任何社會關係的犯罪是不存在的,因此,犯罪客體是任何犯罪都不可缺少的要件。

2、說明犯罪是在什麼樣的客觀條件下,用什麼樣的行為,使客體受到什麼樣危害的要件,在刑法學中稱之為犯罪的客觀方面。

犯罪客觀方面首先是指行為人實施了危害行為,沒有危害行為,就沒有構成犯罪的前提。其次,是指危害行為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危害結果。

不管具體的犯罪行為表現形式如何複雜或具體的危害結果表現形式如何,他們都是犯罪構成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3、說明犯罪是由什麼樣的人所實施的要件,在刑法學上稱之為犯罪主體。在司法實踐中,各種具體犯罪的主體情況儘管千差萬別。

但作為自然人犯罪,其共同之處都必須是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單位犯罪,也應具備一定的主體資格。

4、說明犯罪主體實施犯罪時主觀心理狀態的要件,刑法學上稱之為犯罪的主觀方面。犯罪主觀方面包括兩種形式,即故意和過失。

每種犯罪都必須具有一定形式的主觀要件,行為人的行為在客觀上雖然造成了損害結果,但不是出於故意和過失,則不構成犯罪。

擴充套件資料:

四要件犯罪構成理論源自前蘇聯,但該理論已經被中國化,已經是體現中國特色的刑法理論,不可再視之為「他山之石」,而是與中國現實和傳統高度吻合的理論體系。

不可輕言「棄之」,應當在「漸進式,全面借鑑、系統分析和自主創新」這三大原則的基礎上,完善我國的犯罪構成理論。

指出,三階層構成要件理論建立在康德事實與價值二分的哲學思想之上,而四要件的犯罪構成理論卻源自黑格爾對立統一的辯證法,後來蘇聯刑法學者以馬克思唯物辯證法為基礎。

對之又進行了進一步的發展,最終才形成了犯罪客體、犯罪客觀方面、犯罪主體和犯罪主觀方面這一穩定的結構形式。

哲學基礎不同,導致了兩套判斷犯罪成立的理論體系在整體構建上的重大差異。從兩套理論體系構建的哲學基礎看,四要件的犯罪構成理論更符合我國的主流思想。

四要件犯罪構成理論與我國「天人合一」的整體思維模式更相符。司法實踐中,人權保障重任的實現,根本之處不在於到底使用了三階層還是四要件理論,而在於理性司法制度的構建上。

犯罪構成三要素說:

三要素說認為,一個行為要構成犯罪,除了行為符合構成要件並屬於違法之外,行為人還必須負有責任,也即是說一個行為要構成犯罪必須符合三個遞進式組合的條件。

1、犯罪構成該當性。

犯罪構成該當性也稱構成要件符合性,是指構成要件的實現,即所發生的事實與刑法條文規定的內容要相一致。具體來說該當性中包括了行為主體、危害行為、犯罪物件、危害結果、因果關係幾個要素。

2、違法性。

違法性要求犯罪行為不僅是符合構成要件的行為,而且實質上是法律所不允許的行為,即必須是違法的行為。違法性的判斷標準在於是否有違法阻卻事由。

違法阻卻事由是排除具有該當性的行為的違法性的事由。違法性阻卻事由一般包括正當防衛、緊急避險、法令行為、被害人承諾等。

3、有責性。

有責性指能夠就滿足該當性和違法性條件的行為對行為人進行非難和譴責。是否具有有責性應該從行為人的刑事責任能力、犯罪故意或者過失等方面考察。此外,有責性還有兩種阻卻事由,一是違法性認識,二是缺乏期待可能性。

3樓:楊子電影

犯罪構成的共同要件,是指一切犯罪構成都必須具備的要件,因此,也稱犯罪構成的必要要件。雖然各個具體的犯罪構成要件都有特殊性,但如果將各種具體的犯罪 構成要件歸納、整理加以概括抽象的話,任何犯罪構成都包括四個方面的要件(關於犯罪構成的共同要件,刑法理論上有相當大的分歧:

(1)二要件說,認為犯罪構成的共同要件分為行為要件和狀態要件;

(2)三要件說,認為犯罪構成的共同要件是主體、危害行為、客體;

(3)四要件說認為,犯罪構成的共同要件應為犯罪客體、客觀方面、主體、主觀方面。

(4)新理論:三要件說。認為犯罪構成的共同要件為犯罪客觀要件、犯罪主體要件和犯罪主觀要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三條對犯罪的定義是: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國家、顛覆人民民主**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

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但不同國家有犯罪的不同概念,有些行為在某國是犯罪但在他國不是犯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刑法關於犯罪的定義是一個形式加實質的定義,前一部分是形式定義,「危害社會的行為」是對犯罪的實質定義。

4樓:匿名使用者

客體,客觀方面,主體,主觀方面!

下列犯罪構成要件中,屬於犯罪構成必要的是()A危害結果。B行為方法。C行為物件。D危害行為

善良的 下列犯罪構成要件中,屬於犯罪構成必要的是 危害行為 危害行為,是由行為人的意識 意志支配的危害社會的身體動靜。按照遞進式犯罪構成體系理論,危害行為是構成要件的該當性或犯罪客觀方面最核心的要素。基本形式 刑法規定的危害社會犯罪行為分為作為與不作為兩種基本形式。作為指犯罪人用積極的行為實施的刑法...

犯罪行為的構成要件

我國刑法規定有四百多種犯罪,從構成要件上進行分析,每一種犯罪都具備四個方面的要件 即犯罪主體 犯罪的主觀方面 犯罪的客觀方面 犯罪客體。一 犯罪主體是指實施犯罪行為的人。每一種犯罪,都必須有犯罪主體,有的犯罪是一個人實施的,犯罪主體就是一人,有的犯罪是數人實施的,犯罪主體就是數人。根據刑法規定,公司...

我國法律規定走私毒品超過幾克構成犯罪

您好,走私毒品行為,無論數量多少,都要被處罰的。http www.chinalawyer.me 走私毒品無論數量多少都是犯罪 我國刑法規定毒品犯罪的罪名有多少種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347條規定 走私 販賣 運輸 製造毒品,無論數量多少,都應當追究刑事責任 毒品會對人體產生不可逆的傷害,損害人的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