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哲學研究的前沿問題是什麼?麻煩專業人士通俗地回答

時間 2021-08-31 07:04:11

1樓:

很多。科學哲學:人工智慧、費耶阿本德思想等。

中國哲學:道家哲學、新儒家價值觀、中西哲學比較(尤其與西方現象學)。

西方哲學:黑格爾、康德(這兩位經久不變)、卡西爾、尼采、薩特、海德格爾、胡塞爾等「現象學」、福柯(這些漸漸降溫,但還很有潛力)、宗教與政治哲學。

馬克思主義哲學:正統思政訓練(在大陸有前途,在世界價值為0)、西方馬克思主義尤其是與心理學(精神分析)和社會學相關的學者、經典哲學研究(很痛苦,學究氣很重)

美學:不明

倫理學:經濟倫理學

宗教學:只要不研究伊斯蘭教就行了

邏輯學:模態邏輯、概率邏輯、形式邏輯(最後一個是各種考試的敲門磚)分析哲學:關於一些概念近科學嚴苛式的哲學分析

2樓:先鋒之全球化

當代哲學研究中的前沿問題

第一,對數字化時代的哲學思考,導致了虛擬哲學的產生,也形成對數碼鴻溝以及數字化與人文精神的新思考。

虛擬哲學第一次將資訊和數字化問題真正納入了哲學的視野,它不僅對虛擬的內涵、實質、特點進行了考察,考察了人類虛擬的歷程,即如何由行為虛擬到語言符號虛擬再到現時代的數字虛擬,考察了由數字化虛擬所導致的虛擬經濟、虛擬政治、虛擬教育、虛擬市場等內容,而且進一步考察了虛擬實踐、虛擬思維方式等新的內容,對虛擬與現實的關係進行了哲學上的爭論,引出了「真」與「假」、「虛」與「實」的新的哲學的討論,從而大大地擴大了原有的哲學思考域,從原有的物質與意識的基本問題中超越了出來,使哲學有了一種全新的氣象。

虛擬問題與原有的哲學框架有著不同的特點,因為虛擬是用人化的形式來構建、合成和表達物件,虛擬若還只是停留在行為和語言符號範圍內,那還是實踐活動中的虛擬,一種**形式的虛擬。在數字化時代,虛擬已經發展到用數字來合成物件,已經走出了語言符號的思維空間,成為一種真實的實踐活動,這樣的虛擬從根本上改變了原有的哲學思維框架;是原有框架所無法概括的,所有這一切預示著數字化時代的哲學革命。

數字化對人類的生活方式、存在方式、思維方式發生了革命性的影響,同時由於社會制度的差異和不公正的存在,數碼鴻溝和話語霸權形成了數字化時代的新的不平等,數字化與人文精神、人的發展之間產生了這樣和那樣的矛盾,這些問題的解決成為21世紀社會發展面臨的重要課題,也是哲學所要體現的人文關懷。

第二,對全球化的哲學思考,導致對全球平臺上的經濟、政治、文化、民族、國家和人的發展的全方位的新思考。

全球化迅速地改變著我們的時代。全球化是由於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超越了原先區域性存在的時間和空間的侷限,而在全球範圍內所形成的經濟、政治、文化一體化的過程。全球化將導致人類的巨大的變革,從一定意義上說,隨著全球化程序的加快,傳統意義上的民族和國家將從現在的「視訊記憶體在」而成為將來的「隱存在」,或者說,在一定時間會成為歷史的陳跡。

它對人類的生活方式、存在方式的變革是顯而易見的。

全球化是一個矛盾的運動。一方面,全球化的重要內容是資本的全球化,資本對全球的控制達到國際化的程度,因而發達國家在全球化的程序中佔有有利的地位和勢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劇著南北差距。全球化也改變著文化生產和交換的方式,各種區域性的文化在全球化程序中發生必然的衝突,因而產生了世界性的跨文化問題。

在這一過程中,值得注意的是,西方文化以傳統的「西方中心論」推進其文化霸權主義,使全球化成為「西方化」。另一方面,全球化是人類前進和發展的必然趨勢,是歷史進步的要求,因此廣大發展中國家如何在全球化的程序中形成自己的發展道路,這是社會發展中面臨的一個全新的課題。

從哲學上看,所謂全球化,也就是形成了全球範圍內的矛盾統一體,換言之,我們以前的活動的統一體是區域性的,而現在則產生了新的統一體。這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矛盾的統一性與鬥爭性是不可分割的,新的世界性的人類活動平臺,自然會有新的矛盾產生,在這裡關鍵的是確立新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即在全球化的程序中如何達到共存、共贏。

共存,就是我們共同存在於一個世界性的統一體和平臺上;共贏,就是矛盾的各個方面如何在相互交往的過程中,每一方都從其他各方吸取有利於自身發展的營養和因子,從而相互得到發展。共存、共贏是新的全球化時代的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

第三,對發展的哲學思考,特別是對全球問題的哲學思考,導致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產生,導致關於人類生存矛盾的新框架和新理念,導致從一種片面的「人類中心論」向「合理形態的人類中心論」的轉向。

哲學歷來是關注人的,人與環境的關係歷來是哲學思考的重點。在21世紀,這一問題變得越來越重要,它表徵著人類由「人類中心論」進入到「生態中心論」,這是人類思維方式的巨大轉向。「人類中心論」是以人為出發點的,其核心是人的存在和發展。

「生態中心論」把人納入到一個相互關聯的系統中,人是這一系統中的一部分,人的發展與這一系統的發展相同步。但在本質上,人只能從人的角度來思考和行動,人永恆地只能從人出發,人不可能從「人類中心論」進入到「非人類中心論」,因此所謂「生態中心論」也就只能是一種「合理形態的人類中心論」。從一種片面的「人類中心論」進入到「合理形態的人類中心論」,這是人類在21世紀的世界觀的變革。

全球問題是指由於人類的行為而導致的人口增長、糧食短缺、能源和資源枯竭、汙染和生態環境惡化等問題,它引起了當代人類的廣泛注意和思考。可持續發展正是對「人類中心論」的新的反思。可持續發展作為一種新思路,其中心是社會發展要滿足整個人類的需要,發展不僅要滿足當代人的需要,還必須考慮到後代人的需要,同時經濟發展必須保護環境和資源,從而使經濟發展能夠持續下去。

對全球問題和可持續發展的思考,表明哲學思考走出了原先的小框架,而有了新的21世紀的意義:(1)社會發展是一個人類與自然協調發展的過程。自然史與人類史二者相互制約,一旦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遭到破壞,社會的發展就會出現災難性的後果。

(2)社會發展是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的統一。人類在自己的發展中,一方面要把人類的利益作為發展的最終目的;另一方面,人類必須尊重自然發展和社會發展的規律,把人的區域性利益和整體利益、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結合起來,把人的內在尺度與客觀世界的外在尺度結合起來。(3)社會發展的規律不僅存在於人與人的關係中,也存在於人類與自然的關係中,這就要求人們從更廣闊的視角和更深的層面去不斷探索社會發展的規律。

第四,對當代科技革命的哲學思考,導致對一系列哲學熱點和前沿問題的探索。跨入21世紀,人類面臨的最大的現實問題便是由科技革命而導致的人類的生存革命。這一革命是全方位的:

科技革命使生產方式發生了變革,直接導致了生產的三個要素即勞動者、勞動工具、勞動物件和生產管理的深刻變化;科技革命改變了人的生活節奏,全方位地改變了人的作息方式、學習方式、消費方式、娛樂方式;科技革命還引發了思維方式的革命,導致了思維主體、中介和客體的變革。總之,由於科技革命,我們的時代進入了資訊時代、知識經濟時代、數字化時代、生物時代、高科技時代和全球化時代,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對我們時代的巨大作用是其他因素無法相比的。

科技革命也引發了一系列的哲學前沿問題,比如機器思維、克隆、基因、轉基因、網路、暗物質、反物質以及一系列技術革命等,都成為人類所面臨的新問題,對這些問題的全面思考成為哲學的熱點,其中比較典型的有:數字化和資訊化,網路文化和網路倫理,基因和基因倫理,生態和生態文化,技術與人類的命運,世界跨文化比較,由全球化而形成的全球倫理和普世倫理,虛擬和虛擬政治、虛擬經濟、虛擬創造,一些基本的物質現象如「黑洞」、「暗物質」,等等問題。

人類的任何一種行為本身都具有負面效應,科技革命如此重大的革命性的行為,當然也會伴隨著一些負面影響,比如,全球問題,科技對人的「物化」或者說「非人化」的問題,對科技革命的不合理的運用而形成的「知識陷阱」、「數碼鴻溝」、「南北差距」、「話語霸權」,等等,引起了哲學思考的普遍重視。它表明科技發展有一個方向問題,需要價值定向和人文關懷。科學技術的發展有同人的需要和發展相一致的一面,也有與人的生存和發展相對立的一面。

科學技術的發展不僅涉及人與自然的關係問題,而且涉及社會制度、社會管理、各種社會認識和整體實踐等一系列複雜問題,這裡還特別涉及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關係問題。我們在倡導科學精神的同時,必須使其與人文精神相結合和統一。一旦脫離人文精神、人文關懷,科學就會走上片面發展的道路;人文精神一旦脫離科學精神,同樣也會產生各種片面性。

因此,科技革命提出了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科學技術與價值理念、自然與社會、技術與社會、技術與人的發展等更深刻的問題,這些問題引起了哲學思考的框架性轉移。這也就是說,必須從全人類的發展、從全球性的存在的角度來重新思考科學技術的發展問題。

第五,對人的發展的哲學思考,導致對人的發展與社會發展互為前提和基礎的新思考,導致對人學理論的全面整理。

人的發展問題一直是哲學研究的重點問題。人類的活動由農耕文明到工業文明再到現時代的資訊文明,人的實踐方式的變革對人的發展形成了許多新的內容,諸如科技革命與人的自我認識,全球化與交往、價值觀、人權的關係,市場經濟與人的生存方式的轉變,可持續發展與人類中心主義和***中心主義,社會現代化與人的素質、人的發展,精神文明建設、思想政治工作與人性,社會變革與人的精神世界,社會主義人道主義與以人為本,道德建設與個人和集體、個性和社會性的關係,等等。

第六,對20世紀社會主義發展的思考,推進了對社會發展的哲學思索和研究,推進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實問題的研究,使哲學與當代中國的發展緊密結合在一起。

20世紀是社會主義制度產生和曲折發展的世紀。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的產生、發展和解體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迅速發展引起了哲學的沉思,也推進了哲學的進一步發展。蘇聯的社會主義模式在一定時間和一定條件下曾起過重大作用,使蘇聯從一個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發展成為世界上第二大工業國,但是,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經濟上不去,人民生活水平沒有提高,執政黨政治上集權過度,民主不足,個人專斷,**腐敗,日益脫離群眾,失去民心,最終導致了蘇聯的解體。

這一事件對哲學思考有著多方面的作用和意義,也引發了對中國社會主義發展的重大思考。

第七,對現實問題的關注,導致了我國應用哲學的繁榮。

長期以來,哲學研究有著自身固定的模式和問題域,哲學研究往往只是從本身的理論體系出發,因而哲學越來越脫離實際和生活。在近幾年,哲學所發生的一個巨大變革,就是哲學走向應用,走向具體領域,使應用哲學得到新的繁榮。在應用哲學中,比較引起人們關注的是:

(1)各種具體哲學的產生,如經濟哲學、政治哲學、社會哲學、法哲學、教育哲學、管理哲學、行為哲學、文化哲學、道德哲學等的興起和形成;(2)與各種具體哲學的興起相關,如何使哲學的理念具體化到經濟、政治、文化和人的行為中,如何使哲學與體制和行為規則層次結合起來,對此類問題的研究也形成了新的熱點;(3)哲學理論研究和表達的個性化,引起人們的廣泛注意,它將會促成中國新的哲學和具有個人特色、個人思維方式的哲學家的產生,這是中國哲學走向成熟和發展的標誌。

哲學基礎包括什麼,哲學的基本問題是什麼?包括哪二方面的內容?為什麼

物質和意識的關係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對這一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 般若無明卍 我的理解 雖然錯誤不少,但是絕對是原創 核心 本體論 形而上學,神學或者科技哲學不同派別 認識論 不可知論,懷疑主義,統一論 辯證法 以及機械主義 第二層次 倫理學,美學,邏輯學 應用 法哲學...

為什麼哲學的終極問題是“我是誰?”

物質與意識的關係問題,就是我是否能永生,既永遠有意識存在的問題。造什麼因,得什麼果,不關佛菩薩,也關不了。金剛經 不是說嗎,以聲色尋我,是人入魔道。 哲學到達這個程度,他已經不是哲學,可以說已超越的哲學的範圍,如果說你真的找到了這個 我是誰 你也就悟了,也就是道了 人有嬰兒期,兒童期,青少年期,壯年...

為什麼說“問題是科學研究的起點”

嚴子曰 波普爾認為,從科學發展來講,科學開始於問題.這是因為理論是一種對自然界的普遍性的猜測,而猜測總是從問題開始的.什麼是問題?問題就是一些矛盾和不一致.第一,理論與觀察不一致.第二,理論與理論之間不一致.第三,理論內部不一致.有了這些不一致的問題,人們就要對它進行猜測,於是就有了理論.因此他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