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50年代的社會主義改造經驗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時間 2021-09-02 14:22:41

1樓:

50年代的改革,是在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建設需要資金,而且在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導下,開始的一段國有化過程。從沒收官僚資本,公私合營,到後來將分給農民的土地重新收歸國有搞人民公社。50年代改造的成果就是,全國的資源、財富,全部收歸國有。

然而經過20多年的國有化之後,發現逐漸的再也不能刺激經濟的發展,於是就從70年代末開始,了私有化程序。首先是允許農業收成私有,也就是所謂的「包乾、包產」到戶。緊接著中國開始了激烈的私有化程序,從鼓勵鄉鎮企業發展、承認所謂「個體戶」,到最為激進的「國有企業重組」,將以往從國民處收歸的資產重新私有化(當然在這個過程中,產生了非常嚴重的社會問題,包括侵吞國有資產、尋租現象普遍等等),這一程序從憲法內容上對私有制經濟、私有財產的不斷肯定得到充分體現。

不過在承認私有化從而激發的市場活力,確實大大拉動了經濟的發展。

所以概括來講,50年代的改造是一個公有化過程,70年代末是一個私有化過程,都是我們對兩種所有制制度進行的嘗試。

如何看待20世紀50年代的社會主義改造

50年代的改革,是在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建設需要資金,而且在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導下,開始的一段國有化過程。從沒收官僚資本,公私合營,到後來將分給農民的土地重新收歸國有搞人民公社。50年代改造的成果就是,全國的資源 財富,全部收歸國有。然而經過20多年的國有化之後,發現逐漸的再也不能刺激經濟的發展,於是就...

20世紀50年代中國急於向社會主義轉變的背景國內方面經濟上

50年代中國安全的困境,主要是由中國所無法左右的客觀因素所致,包括 冷戰與傳統地緣政治因素 歷史因素和意識形態因素。冷戰與傳統地緣政治因素。新中國成立時,冷戰格局已定,客觀國際環境和中國自身諸因素不可避免地將中國捲入其中,使中國很難避免與超級大國對抗的局面。兩個超級大國從各自在歐亞大陸特別是西太平洋...

17 18世紀到20世紀30年代 的資本主義發展史

17世紀英國經過 光榮革命 進入資本主義社會,以後又經過幾次改革以調整自身。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資本主義的狀態 由自由資本主bai 義階段向帝國主du義階段過渡。zhi 表現 經濟上,自dao由競爭的經濟逐漸被壟斷經內濟取代,如辛迪加 容托拉斯等壟斷集團的出現。隨著壟斷不斷加強,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