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傷害的量刑標準是怎樣的
1樓:張霖傑
刑法第234條、第238條、第247條、第248條、第289條、第292條、第333條規定,對非法拘禁使用暴力致人傷殘的,刑訊逼供或暴力取證致人傷殘的,虐待被監管人致人傷殘的,聚眾打砸搶致人傷殘的,聚眾鬥毆致人重傷的,非法組織或強迫他人出賣血液造成傷害的,應以故意傷害罪論處。這些規定屬於擬製規定,而非注意規定。
一)犯故意傷害罪,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二)犯故意傷害罪,致人重傷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三)故意傷害他人身體,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一、故意傷害罪的立案標準是什麼。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規定,故意非法損害他人身體的行為為故意傷害罪。故意傷害罪立案標準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條的規定,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訴案件包括(二)人民檢察院沒有提起公訴,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1、故意傷害案(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一款規定的),故意傷害他薯棗人身體,應當予以立案,不需要達到輕傷以上標準。
二、故意傷害罪與故意殺人罪的界限。
就一般情況講,兩罪並不難區分,但在碰遇故意殺人未遂造成傷害或故意傷害致人死亡兩種情況時,二罪易混淆。要把握二罪的主要區別在於行為人是否以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為故意內容。如果行為人無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故意,而只有傷害他人健康的故意,即使客觀上行為導致了他人的死亡,也只能以故意傷害罪致死認定;如果行為人有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故意,即使其行為沒有造成他人死亡的結果,也構成故意殺人罪(未遂)。
司法實踐中,要認定行為人的故意內容是傷害還是殺人,應遵循主客觀相一致滾嫌的原則,查明案件的全部事實,從行為人與被害人的關係,案件的起因、過程、結果、作案的手段、使用的工具、打擊的部位、強度、作案的時間、地點、環境條件、行大手手為人作案前後的表現等方面入手,進行綜合分析、判斷。
刑事人身損害賠償標準
2樓:王贇
法律分析:受害人遭受人身損害,因就醫**支出的各項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賠償義務人應當予以賠償。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十七條 受害人遭受人身損害,因就醫**支出的各項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賠償義務人應當予以賠償。
受害人因傷致殘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費用以及因喪失勞動能力導致的收入損失,包括殘疾賠償金、殘疾輔助器具費、被扶養人生活費,以及因**護理、繼續**實際發生的必要的**費、護理費、後續**費,賠償義務人也應當予以賠償。
受害人死亡的仿談敗,賠償義務人除應當根據搶救**情況賠償本條第一款規定的相關費用外,還應當賠償喪葬費、被扶養人生活費、死亡補償費以及受害人親屬辦理備顫喪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費、住宿費和誤工損失等其他合理費用。
第十八條 受害人或者死者近親屬遭受精神損害,賠償權利人向人民法院請求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的,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予以確定。
精神損害撫慰金的請求權,不得讓與或者繼承。但賠侍簡償義務人已經以書面方式承諾給予金錢賠償,或者賠償權利人已經向人民法院起訴的除外。
人身傷害賠償的標準是怎樣的
3樓:敏敏普法
人身傷蘆悉慶害賠償的標準是,致傷未致殘的,應賠償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夥陪握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致殘的,賠償傷殘補助金和輔助器具費及確定傷殘等級的鑑定費;致死的,賠償死亡賠償金陸信。
人身損害賠償標準條例,人身損害賠償標準解釋
喵小採 人身損害賠償,其實是指當人的生命 健康或者身體遭受到不法侵害,造成傷害 殘疾甚至死亡時,要求行為人或者賠償義務人以財產進行賠償的一種侵權法律制度。我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規定了人身損害賠償範圍包括 醫療費 誤工費 護理費 交通費 住宿費等等費用。擴充...
人身意外保險怎麼賠償,意外傷害保險賠償標準是怎麼判定的
平安健康保險 人身意外保險根據保障內容的不同,可以分為不同的險種,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金貴銀貴,生命最貴,所以還沒有購買人身意外保險的趕緊的。 葉盼須璇璣 意外險和意外醫療得區分,假如你的意外險中附加有意外醫療,會得到賠付,假如沒有附加的話,是不會賠付的。 尚秀暨彤雯 看你投保的保額是多少了...
工傷賠償標準,工傷賠償標準有哪些
1 員工向肇事者起訴人身損害賠償 2 向勞動部門申請工傷認定,認定並評殘後提起勞動仲裁,單位未投保的話單位要承擔工傷保險賠償責任的。3 員工如果直接申請工傷未對肇事者要求賠償的,單位在賠償後可以起訴肇事者 4 如果員工已經得到肇事者賠償,能否再給予工傷賠償各省規定不一,如果收到工傷認定,建議諮詢當地...